杨昭;张茂殚;田荣;沈岚;李志坤;杨俊秋
目的 探讨我国医学本科生内科学临床实习双语教学的优化模式. 方法首先建立一种系统的临床实习双语教学模式(A模式),将A模式和现行临床实习双语教学模式(B模式)应用于两个年级的实习教学,终通过笔试、面试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模式的教学效果,建立一种有效、可行的临床实习双语教学模式. 结果通过评估发现A模式组的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分别为(75.50±5.61)和(79.95±7.15)分,均高于B模式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两组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对专业英语的掌握程度A模式组高于B模式组(P=0.002);42.5%的A模式组学生认为A模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用英沿思考的能力,明显高于B模式组的16.4%. 结论系统的临床实习双语教学模式是目前教学状况下的一种优化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医学本科生的医学英语水平及用英语进行临床思维的能力.
作者:王晓艳;沈守荣;张梦玺;彭伟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儿童肺结核临床特点,减少误诊. 方法我院2000-2006年诊断明确的儿童肺结核78例中36例误诊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儿童肺结核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不典型.体征不明显,临床医师重视不够,导致误诊率高. 结论为了减少儿童肺结核误诊率,必须提高诊断水平和鉴别诊断能力,综合分析,减少误诊.
作者:顾国客;张新娜;姜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在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高血压伴MS、单纯高血压、健康人群各50例.检测所有对象的FFA、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和外周胰岛素敏感度(SI)等指标. 结果①MS高血压病组的血清FFA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②血清FFA与SI呈负相关(r=-0.785,P<0.05),与BMI、WHR、收缩压(SBP)呈正相关(r=0.801、0.856、0.872,P<0.05). 结论高血压伴MS患者的高血清FFA与胰岛素抵抗片存,并有可能是引起高血压伴MS患者其他病理生理改变的主要机制.
作者:艾新忠;余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针灸为主综合治疗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肢体功能障碍的作用. 方法选择本科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用针灸为主综合治疗及推拿、牵引疗法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03%,对照组为81.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8.402,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VRS评分为(1.31±0.32)分,直腿抬高角度为(72.39±16.42),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1.825、2.105,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VRS评分为(3.24±0.57)分,抬高角度为(50.47±20.3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2.409、2.382,P<0.05). 结论针灸为主综合疗法疗效显著,可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肌痉挛所致疼痛,而达到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的目的 .
作者:谢志平;张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抗Sa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2例RA患者组,115例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和102例正常对照组人群血清进行同时测定RF(速率散射比浊法)、抗CCP抗体(ELISA法)和抗Sa抗体(免疫印迹法),并对三者之间检测的一致性以及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RF、抗CCP抗体和抗Sa抗体对RA的敏感性分别为83.3%、80.6%和33.3%,特异性分别为83.4%、97.2%和98.6%.三种指标两两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都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而敏感性以抗CCP抗体+RF高(77.8%). 结论抗CCP抗体和抗Sa抗体均是RA特异性血清学指标,但两者与RF可相互补充,选择适当的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作者:易明忠;张济;余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检测人血清总雌激素活性的报告基因试验方法,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血清环境雌激素水平的关系. 方法采用ER介导的报告基因试验方法,检测了15例正常孕妇和10例妊高征患者的血清总雌激素活性.结果 rERa报告基因系统能够很好的反映人血清中的总雌激素活性;妊高征患者血清总雌激素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孕妇对照(P<0.01). 结论妊高征患者血清环境雌激素活性可能高于正常对照,这可能和妊高征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曹新国;孙宏;王小青;郭锡熔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晚期卵巢上皮性癌腹腔化疗的疗效,毒副反应及对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 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184例,根据术后不同化疗途径分为静脉化疗组(IVC)和腹腔化疗组(IPC).两组化疗方案相同:紫彬醇+顺铂.均给予6~8个疗程化疗,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的毒副反应、疗效和预后. 结果 IPC组和IVC组有效率分别为92.6%和8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IPC组为48.9%,IVC组为6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时间:IPC组24个月,IVC组1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中化学性静脉炎发生率:IPC组为10.7%,IVC组为3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毒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腹腔化疗并不能提高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疗效,但能够延长其复发时间,临床应用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李新春;徐宣枝;周彦杰;王贝蒂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株洲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发病影响因素,为狂犬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狂犬病发病资料,描述狂犬病例分布特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索狂犬病发病影响因素,资料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株洲市农村地区是狂犬病主要发病地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伤口性质(单处伤、多处伤)、伤口深浅、伤口部位和伤后狂犬疫苗注射情况是狂犬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论犬伤后及时、全程、规范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庞力娟;李晓明;谭初明;盛剑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Low Limb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病人治疗前后的变化与静脉血栓形成及消融的关系. 方法分别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对100例年龄为55~83岁的未经溶栓治疗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和30例年龄为58~78岁老年健康对照,进行血清hs-CRP、CRP含量检测,以上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再次检测血清hs-CRP. 结果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组hs-CRP含量为(5.97±0.75)mg/L,显著高于在老年健康对照组中的含量(2.45±0.50)mg/L(P<0.05);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有效组hs-CRP含量为(2.52±0.42)mg/L,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无效组hs-CRP含量为(5.31±0.52)m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组CRP为(4.95±1.13)mg/L与老年健康对照组(4.48±1.06)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超敏CRP是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疗效评价的良好指标.
作者:丘世镲;易斌;宰红艳;谢卫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体内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作用和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以病毒感染小鼠为模型,以无环鸟苷为阳性对照,观察小鼠的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胸腺指数、脾指数,并无菌进行T淋巴细胞的增殖实验,研究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果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可刺激小鼠免疫细胞的增多,增强免疫细胞清除病毒的功能. 结论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HSV-1和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杨海霞;陈廷;宋烨;李雷生;倪楠;聂尚丹;张孝侠;邵泽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此起群体性腹泻暴发的调查处理分析,推断其暴发的可能因素,为今后的学校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依据,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并推断. 结果是一起发生在校内的由福氏志贺痢疾杆菌所敛的细菌性痢疾疫情;经水传播可能性极大,不排除日常生活接触和经食物传播的可能. 结论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食堂卫生、传染病防治监管,向学生宣传防病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应继续作为开展学校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的日常工作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作者:刘建明;丁志军;李云甫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某竹板厂职工作业环境和皮肤病患病情况. 方法对各车间作业工人进行一般情况、环境条件、个人防护和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 结果全厂作业工人共95人,在作业环境接触酚醛树脂、甲醛蒸气等有毒化学气体工人57人,工人平均年龄35岁,平均接触毒物工龄8个月,引起各种皮肤病发生率56.84%(54/95). 结论作业工人在作业环境中因接触有毒物质而出现急慢性皮肤病和呼吸道刺激症,如果不采取有效个人防护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可导致作业工人职业性皮肤病或中毒.
作者:易尚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探讨有效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93例产后尿潴留病例. 结果产后尿潴留的发生与会阴伤口疼痛、第二产程延长、分娩镇痛、环境因素、健康教育不到位有关. 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可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刘顺忠;廖念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瘤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组织多肽抗原(TPA)、癌抗原15-3(CA15-3)、癌抗原24 (CA242)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118例肺癌病人、41例肺良性病变病人及42例正常健康人的血清中CEA、NSE、CY-FRA21-1、CA15-3、CA242的水平. 结果肺癌组血清5项肿瘤标志物含量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及正常组;CEA、CA15-3、CA242在肺腺癌中的水平离,NSE在肺小细胞癌中的水平高,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水平高,5项联合检测肺鳞癌、肺腺癌、肺小细胞癌的一项阳性率可分别达97.7%、100%、95.6%. 结论运用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同时对于确定其临床分期和鉴别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肖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订肠道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8年的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相关分析. 结果 2005-2008年,深圳市龙岗区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7种2 76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3.49/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7.09%;5岁以下儿童高发,占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37.20%;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r=0.45,P=0.01)和痢疾发病率(r=0.44,P=0.01)与蝇密度相关密切,但与蟑螂密度无显著相关(P<0.05). 结论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的发病还处于较高水平,应霞点加强儿童尤其是1岁以下婴幼儿细菌性痢疾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刘凤仁;刘渠;张起文;陈嘉慧;王文玲;叶伟雄;曹桂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绵阳市学校近三年来食品及餐饮具的卫生状况,防止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方法对绵阳市近三年来43所大学、中专、中学的食品及餐饮具进行抽样、检测,每年监测抽检2次,并对监测结果作评价与分析统计. 结果三年来,各年间学校食品及餐、饮具卫生监测合格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X2=0.81,P>0.05),但是学校自制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86.63%)与学校小卖部销售的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78.1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2,P<0.05),学校自己管理的食堂餐、饮具卫生监测合格率(93.78%)与学校承包出去的食堂餐、饮具的卫生监测合格率(85.4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1.89,P<0.05). 结论由于学校部分领导对卫生法律、法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监管措施,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差,从而使承包者所经营的食堂或小卖部的食品及餐饮具卫生合格率较低.
作者:郑幸福;杨义凤;张再荣;周良君;陈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地震对四川某重灾区饮水卫生状况的影响,指导受灾群众及抗震救灾部队的饮水卫生. 方法调查某重灾区所有水源,采取连续与间隔检测的方法对灾区12个水源41份水样进行检测. 结果地震对部分水源的饮水设施产生了破坏,不同检测指标合格率有较大差异. 结论毒理学指标中铅、汞等均不超标,表明震后水源并未受到重金属等毒物的污染.而饮水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等指标不符合标准会产生不良后果,教育受灾群众及抗震救灾部队养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及环境卫生治理对提高饮水安全性有重要作用.灾后余震频发,及时修补破损的输水管道对于保证饮水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建江;党荣理;任立松;李海龙;刘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中国西部农村地区8省42个项目县儿童患腹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运用多水平模型对该地区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调查地区2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为19.3%.腹泻两周治疗率为84.7%,治疗地点以村个体医生(31.6%)和乡卫生院(24.8%)为主.多元分析发现母亲接受产前检查,村卫生室和乡卫生院配备高压消毒锅和口服补液盐可以促进儿童患腹泻两周治疗率的提高.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将残差分解到各个层次上,使结果更加精确.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相比较,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结果比较保守. 结论母亲提高妇幼保健意识,乡村卫生服务系统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可以促进母亲及儿童对医疗服务的利用.
作者:沈洁;安琳;丁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月,将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AER、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UAER、BUN、SCr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DN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减少蛋白尿排泄,保护肾功能.
作者:赵荣凤;王翠平;舒邦明;季亚成;付晓;何京;张静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改善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方法对76例早、中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半年,包括心理护理、记忆障碍的护理、智力障碍的护理、日常生活能力的护理、安全护理.干预前后采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状态表(MMSE)进行评定. 结果干预后,患者的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得分明显改变(P<0.01),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认知功能障碍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延缓病情的进展.
作者:翟丽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