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震后某重灾区饮水卫生学调查

张建江;党荣理;任立松;李海龙;刘晓明

关键词:地震, 饮水卫生, 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地震对四川某重灾区饮水卫生状况的影响,指导受灾群众及抗震救灾部队的饮水卫生. 方法调查某重灾区所有水源,采取连续与间隔检测的方法对灾区12个水源41份水样进行检测. 结果地震对部分水源的饮水设施产生了破坏,不同检测指标合格率有较大差异. 结论毒理学指标中铅、汞等均不超标,表明震后水源并未受到重金属等毒物的污染.而饮水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等指标不符合标准会产生不良后果,教育受灾群众及抗震救灾部队养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及环境卫生治理对提高饮水安全性有重要作用.灾后余震频发,及时修补破损的输水管道对于保证饮水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性激素检测在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诊断中的意义及价值

    目的 探讨性激素检测在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诊断中的意义及价值. 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62例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中的性激素水平(E2、T、P、PRL、LH和FSH). 结果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E2水平明垃高于健康对照组,T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RL、P、FSH和LH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性激素分泌失衡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其中E2、T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覃元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07例尿道炎患者解脲脲原体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岳阳地区解脲脲原体(Uu)的耐药性,更合理选择抗生素. 方法采用支原体药敏检测试剂盒和支原体固体培养堆进行Uu培养.鉴定和药敏检测. 结果 Uu阳性率为26.3%,强力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四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原始霉素、交沙霉素耐药率依次为2.4%、76.3%、30.0%、2.4%、3.4%、11.1%、11.1%、2.4%和13.5%. 结论岳阳地区对于Uu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首选药物是以强力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素、原始霉素为主,开展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药物提供了依据.

    作者:王建湘;袁正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体内抗单纯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体内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作用和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以病毒感染小鼠为模型,以无环鸟苷为阳性对照,观察小鼠的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胸腺指数、脾指数,并无菌进行T淋巴细胞的增殖实验,研究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果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可刺激小鼠免疫细胞的增多,增强免疫细胞清除病毒的功能. 结论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HSV-1和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杨海霞;陈廷;宋烨;李雷生;倪楠;聂尚丹;张孝侠;邵泽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92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9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与产后出血相关因素. 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1.48%.产后出血与胎次、胎儿体重、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有密切关系.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有:2次人流术及剖宫产史、妊娠高血压疾病、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妊娠合并肝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第二产程延长、急产. 结论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因素.加强孕前孕期保健,识别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正确处理分娩过程是避免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及时正确的处理和护理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率和改善产妇预后,而合理的组织分工是抢救此类病人的关键.

    作者:段建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营养门诊饮食指导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营养门诊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治疗的作用. 方法 85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在营养门诊接受个体化饮食指导,观察饮食治疗后血糖指标和妊娠结局. 结果饮食治疗一周后,餐后2 h血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5,P<0.01);至分娩前,单纯饮食治疗73例(86%)、饮食治疗+胰岛素治疗12例(14%),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71、10.314,P<0.01),无酮症、妊娠期高血压征、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巨大儿发生. 结论营养门诊的个体化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治疗有一定作用.

    作者:葛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地震后某重灾区饮水卫生学调查

    目的 了解地震对四川某重灾区饮水卫生状况的影响,指导受灾群众及抗震救灾部队的饮水卫生. 方法调查某重灾区所有水源,采取连续与间隔检测的方法对灾区12个水源41份水样进行检测. 结果地震对部分水源的饮水设施产生了破坏,不同检测指标合格率有较大差异. 结论毒理学指标中铅、汞等均不超标,表明震后水源并未受到重金属等毒物的污染.而饮水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等指标不符合标准会产生不良后果,教育受灾群众及抗震救灾部队养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及环境卫生治理对提高饮水安全性有重要作用.灾后余震频发,及时修补破损的输水管道对于保证饮水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建江;党荣理;任立松;李海龙;刘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并探泔其治疗机制. 方法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KS)诱导的小鼠急性UC模型,观察给予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后,小鼠结肠粘膜的病理改变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变化. 结果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可明显减轻小鼠结肠粘膜的损伤;可明显抑制TNF-α和MCP-1的表达,尤以两菌合用组抑制作用强. 结论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蒲对DSS诱导的UC有治疗作用,对TNF-α表达的协同抑制作用可能足其发挥协调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

    作者:刘凌云;左和宁;杨伟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湖南省婴幼儿巨细胞病毒临床株gB基因型分布研究

    目的 了解湖南省临床婴幼儿巨细胞病毒(HCMV)株gB基因型的组成和分布特点,探讨HCMV gB基因型与临床婴幼儿感染HCMV后的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 方法从临床患儿尿样中分离出巨细胞病毒后,以巢式PCR从病毒基因组中扩增gB基因,并测序分型. 结果本研究中23例分离阳性患儿来自省内不同地区,没有发现多重感染的病例.23株病毒中,gBI型所占16例(69.6%),gBⅢ型次之占4例(17.4%),另有3株病毒不属于gBI~Ⅳ型中的任何一型(13%). 结论湖南地区临床婴幼儿巨细胞病毒(HCMV)株gB基因型以gBI型为优势基因型.

    作者:李小曼;李梨平;扶星星;黄超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湘西自治州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15年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湘西自治州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15年效果. 方法收集并分析1992-2006年结核病项目工作报表及相关资料. 结果 15年共发现并免费治管活动性肺结核病人29 989例,其中初治涂阳病人14 120例,复治涂阳病人4 535例,新发涂阴病人11 334例.初治涂阳病人平均治愈率为92.2%,复治涂阳病人平均治愈率为86.3%,新发涂阴病人治疗成功率为96.5%.共计投入资金1 313.87万元,平均发现并免费治疗和管理一例病人投入438.12元,减少了14 200人因结核病死亡,使350 000-524 000名健康人免遭结核病的感染,产生的直接效益为2 800万元,节约家庭直接成本为4 900万元,产生的家庭直接效益为1.3亿元.全州新涂阳病人登记率由1993年的18.8/10万上升至2005年的64/10万,且历年来均高于湖南省平均值. 结论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推行,极大地促进并规范了湘西州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实施,真正实现了结核病人高发现率和高治愈率的目标,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湘西州结核病高感染率导致高发病率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得剑根本改变,只有继续推行并完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结核病疫情.

    作者:邓学辉;滕建军;龚锡文;罗荣;徐青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无痛肠镜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无痛肠镜术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6月-2008年5月间104例行肠镜检查的患者,比较52例普通肠镜检查术和52例无痛肠镜检查术患者,检查过程中严密病情观察,麻醉监护以及抢救准备.结果 普通肠镜术34例顺利完成,有18例未完成检查,无痛肠镜术51例顺利完成,有1例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0%未完成. 结论无痛肠镜术能消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消除疼痛,完成率明显高于普通肠镜检查术.提高了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检查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麻醉监测,无痛肠镜术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甘存良;唐青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人群生存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初探

    目的 探讨不同地区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分别在广州和贵州黔西南州两地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状况进行调查,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X2检验. 结果广州地区老年人群各年龄段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4个维度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贵州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不同性别进行分层比较,不同性别的广州地区老年人群在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5个维度得分均高于贵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广州男性在社会功能维度的得分也高于贵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广州女性在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维度得分也高于贵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分年龄、地区和性别的老年人生存质量均存在差异.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身体功能衰退和主观情绪障碍,生存质量有逐渐变差的趋势,广州地区各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均较贵州好.

    作者:梁兆晖;郝元涛;欧爱华;王耀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电力机车厂职业健康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某电力机车厂职业性健康现状,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该厂职业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结果该厂主要的职业性损伤为职业性噪声聋,对噪声聋与工龄的延长作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rs=0.786,P=0.036,表明在α=0.05的水平上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龄和年龄是职业性噪声聋的危险因素. 结论应重点加强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治工作.

    作者:黄耀宇;陈九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解放军某部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某部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方法设计流行病学调查表,根据该部医院住院病例收集资料,统计分析相关数据.描述该次暴发的一般情况,研究发病经过,分析暴发原因,对相关指标进行频数比较以及多元线性同归分析. 结果军人与非军人各发病日期分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军人患者的临床表现要重于非军人患者,两类患者接触史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淀粉酶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接种疫苗的比率很低;以血清淀粉酶数据分级作为应变量,进行一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自变量对模型的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这是一起由地方病例传人部队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引起此次流行的原因之一是人群免疫水平较低;用血清淀粉酶作为临床表现轻重程度的指示指标是不合适的,而且也没有早期发现患者以阻断传播途径的流行病学意义.

    作者:潘朝阳;杨国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采用体外报告基因试验方法研究妊高征患者总雌激素效应

    目的 建立检测人血清总雌激素活性的报告基因试验方法,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血清环境雌激素水平的关系. 方法采用ER介导的报告基因试验方法,检测了15例正常孕妇和10例妊高征患者的血清总雌激素活性.结果 rERa报告基因系统能够很好的反映人血清中的总雌激素活性;妊高征患者血清总雌激素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孕妇对照(P<0.01). 结论妊高征患者血清环境雌激素活性可能高于正常对照,这可能和妊高征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曹新国;孙宏;王小青;郭锡熔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妊娠饮食习惯与婴儿湿疹的关系研究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孕期饮食习惯与出生婴儿湿疹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孕妇饮食的护理干预来影响婴儿湿疹的发生. 方法筛选我院两年来孕检的118名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饮食护理干预,通过对脐血和婴儿血清中总IgE抗体(tIgE)含量的检测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变化情况比较,观察其与婴儿湿疹的发生关系;并对发生婴儿湿疹患儿,检测鸡蛋、牛奶和海鲜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 结果脐血清中tIgE和ECP增高与婴儿血清中变化呈正相关(rsIgE=0.67,P<0.01;rECP=0.56,P<0.05);检测过敏原sIgE含量与婴儿湿疹临床诊断之间符合率较高;观察组脐带血清、婴儿血清中tlgE含量和ECP增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婴儿湿疹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婴儿湿疹中鸡蛋血清sIgE阳性率高(70.8%),其次为牛奶sIgE(46.3%);同时比较118名婴儿纯母乳、混合和人工喂养三种不同喂养方式,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孕妇孕期过多食用大分子食物可能是导致婴儿湿疹的主要原因之一;婴儿湿疹与鸡蛋、牛奶和海鲜过敏原密切相关,尤其是鸡蛋;而婴儿喂养方式不同与婴儿湿疹发生无明显关系.

    作者:赵香枝;李宏伟;谭娴玲;樊瑞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006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分析报告

    目的 分析2006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情况及死因,探索相应干顶措施,以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方法按照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法,收集2005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 日湖南省孕产妇死亡资料并进行分析. 结果2006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脏疾患.湖南省2006年孕产妇死亡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体现了医疗管理、服务可及性、流动人口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结论政府增加财政投入改善健康保健资源,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县级急救中心提高其综合救治能力,医疗保健环节加强横向沟通、纵向管理,足有效降低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的必要措施.

    作者:张江霖;刘建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长沙市岳麓区综合性措施防控血吸虫病效果分析

    目的 评估岳麓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控工作效果,为进一步搞好血吸虫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人群感染情况、钉螺密度、钉螺感染率和防病知识知晓率等方面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7年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粪检阳性率、钉螺检出率明显低于1997年,2007年未检出阳性钉螺,人群2007年临床表现知晓率和预防知识知晓率均高于1997年. 结论积极实施环境改造、药物灭螺工程以及采取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能大幅度地杀灭钉螺,阻断传播途径,降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作者:徐艳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左室内径正常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特点和介入治疗

    目的 总结伴重度肺动脉高压,而左心室内径正常的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疗效. 方法采用经胸心脏超声和主动脉降部造影诊断6例表现为右房右室显著扩大,而左心室内径正常的重度肺动脉高压PDA患者,明确诊断后行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术后行经胸心脏超声随访. 结果 4例患者经胸心脏超声,2例经主动脉降部造影检查明确诊断.所有患者经胸超声表现为右房、右室和肺动脉内径显著增宽,重度肺动脉高压,左心室内径正常.4例经皮介入封堵成功,其中3例试封堵后肺动脉压明显下降,1例试封堵后肺动脉压下降不明显,随访中肺动脉压持续下降,但仍未恢复正常.随访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 结论对于表现为右心显著扩大,左室内径正常的重度肺动脉高压PDA患者经胸超声胸骨旁高位动脉导管切面有助于提高诊断率.介入封堵治疗对部分患者切实、可行,近期效果好.

    作者:李传昶;谢启应;蒲晓群;陈晓彬;杨天伦;邓金华;孟霜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主动脉夹层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发病率虽然不高,但逐年呈上升的趋势,死亡率高.其发病机制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商度重视,其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趣压、冠心病,其次为先天性与遗传性疾病、免疫炎症性疾病和损伤.现对其相关危险因素做一综述,提醒临床工作者警惕此病,合理用药,积极防治.

    作者:朱爱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一种可提示现症感染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的应用评价

    目的 评价一种可提示当前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试剂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Hp现症感染患者138例和非Hp现症感染患者119例,分别抽取血样用该试剂进行检测,其结果与快速尿素酶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该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分别为95.7%、92.4%、93.6%、94.8%,其敏感性与快速尿素酶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该试剂操作简单,结果快速,各种性能指标良好,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和录;徐志康;罗丽燕;韩杰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