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赵荣凤;王翠平;舒邦明;季亚成;付晓;何京;张静雯

关键词:中药, 贝那普利,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月,将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AER、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UAER、BUN、SCr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DN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减少蛋白尿排泄,保护肾功能.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湖南省婴幼儿巨细胞病毒临床株gB基因型分布研究

    目的 了解湖南省临床婴幼儿巨细胞病毒(HCMV)株gB基因型的组成和分布特点,探讨HCMV gB基因型与临床婴幼儿感染HCMV后的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 方法从临床患儿尿样中分离出巨细胞病毒后,以巢式PCR从病毒基因组中扩增gB基因,并测序分型. 结果本研究中23例分离阳性患儿来自省内不同地区,没有发现多重感染的病例.23株病毒中,gBI型所占16例(69.6%),gBⅢ型次之占4例(17.4%),另有3株病毒不属于gBI~Ⅳ型中的任何一型(13%). 结论湖南地区临床婴幼儿巨细胞病毒(HCMV)株gB基因型以gBI型为优势基因型.

    作者:李小曼;李梨平;扶星星;黄超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频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的研究分析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高频超声调查120例乳腺肿块,对比分析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 120例乳腺肿块中,手术病理征实恶性肿块14例,良件肿块106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4.2%. 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肖耀成;胡玉凤;李海霞;李朝阳;曹迎盈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超敏CRP检测与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Low Limb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病人治疗前后的变化与静脉血栓形成及消融的关系. 方法分别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对100例年龄为55~83岁的未经溶栓治疗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和30例年龄为58~78岁老年健康对照,进行血清hs-CRP、CRP含量检测,以上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再次检测血清hs-CRP. 结果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组hs-CRP含量为(5.97±0.75)mg/L,显著高于在老年健康对照组中的含量(2.45±0.50)mg/L(P<0.05);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有效组hs-CRP含量为(2.52±0.42)mg/L,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无效组hs-CRP含量为(5.31±0.52)m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组CRP为(4.95±1.13)mg/L与老年健康对照组(4.48±1.06)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超敏CRP是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疗效评价的良好指标.

    作者:丘世镲;易斌;宰红艳;谢卫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36例儿童肺结核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肺结核临床特点,减少误诊. 方法我院2000-2006年诊断明确的儿童肺结核78例中36例误诊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儿童肺结核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不典型.体征不明显,临床医师重视不够,导致误诊率高. 结论为了减少儿童肺结核误诊率,必须提高诊断水平和鉴别诊断能力,综合分析,减少误诊.

    作者:顾国客;张新娜;姜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离子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草甘膦含量

    目的 研究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的草甘膦. 方法 6.4 mmol/L NaCO3和3.2 mmol/L NaHCO3为淋洗液,1.0 ml/min的流速,阴离子交换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 结果标准曲线在0.05~3.0 μg/ml范围内线件关系r为0.9997,方法的检出限为0.014 μg/ml,精密度:六次测定草甘膦含量0.976 μg/ml的自配水样,其含量和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0.38%和0.17%,加标回收率为98.0%~102.5%. 结论该方法省去了水样的预处理和衍生的麻烦,且方法简便、快捷、检测成本低,结果令人满意,可以用于水样中草甘膦含量的检测.

    作者:宋耀英;李霞;唐建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磁共振片(MRI)确定射频热凝的靶点,设计穿刺途径,计算出靶点在X线正、侧位片的位置,在C型臂引导下穿刺到靶点,通过椎间盘造影确定电极已进入靶点,再行阻抗测试、电生理测试及温度测试后,给予86℃~94℃温度,对靶点进行热凝消融.选定温度治疗4个周期,每个周期100 s.随诊1月观察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本组205例患者,经过该技术治疗后,其中127例治疗效果达优级,44例治疗效果良好,29例效果较差,5例无效,优良率83.4%.无特殊并发症发生. 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的、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锡榜;夏红;赵新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人群生存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初探

    目的 探讨不同地区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分别在广州和贵州黔西南州两地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状况进行调查,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X2检验. 结果广州地区老年人群各年龄段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4个维度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贵州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不同性别进行分层比较,不同性别的广州地区老年人群在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5个维度得分均高于贵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广州男性在社会功能维度的得分也高于贵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广州女性在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维度得分也高于贵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分年龄、地区和性别的老年人生存质量均存在差异.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身体功能衰退和主观情绪障碍,生存质量有逐渐变差的趋势,广州地区各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均较贵州好.

    作者:梁兆晖;郝元涛;欧爱华;王耀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serum homocysteine,Hcy)活性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9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损伤(13~15分)29例,中度损伤(9~12分)29例,重度损伤(3~8分)32例,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3、6、12、24、48、72 h血清中Hcy水平. 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伤后3 h以内血清Hcy水平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且均与患者的病情呈正相关.不同损伤程度血清Hcy水平均受病情进程的影响(P<0.01),随病情发展伤后3 h m清Hcy水平增加,但随后开始下降,于12 h降至底峰,以后逐步上升,24 h后一直维持于一高水平,至72 h也未见下降. 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且损伤早期还与病程发展有关,这对病情的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邹国英;蒋洪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及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针灸为主综合治疗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肢体功能障碍的作用. 方法选择本科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用针灸为主综合治疗及推拿、牵引疗法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03%,对照组为81.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8.402,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VRS评分为(1.31±0.32)分,直腿抬高角度为(72.39±16.42),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1.825、2.105,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VRS评分为(3.24±0.57)分,抬高角度为(50.47±20.3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2.409、2.382,P<0.05). 结论针灸为主综合疗法疗效显著,可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肌痉挛所致疼痛,而达到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的目的 .

    作者:谢志平;张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研究

    目的 观察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 方法治疗组对患者进行ALA-PDT治疗;对照组采用冷冻治疗. 结果 ALA-PDT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5.2%,复发率为4.8%.而对照组治愈率为76.2%,复发率为23.8%.ALA-PDT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LA-PDT治疗后无感染、溃疡、疤痕和尿道狭窄等剐作用. 结论 ALA-PDT是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高效、复发牢低、无明显副作用的一种新疗法.

    作者:应作霖;吴瑞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饮用水信息系统开发的卫生学意义

    城市供水系统与健康的关系是近年来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开发饮用水监测分析信息系统,是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建立通畅高效的信息平台,实施饮用水卫生监测的科学管理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对生活饮用水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功能.

    作者:袁敏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深圳市某区2005-2008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

    目的 了解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订肠道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005-2008年的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相关分析. 结果 2005-2008年,深圳市龙岗区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7种2 76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3.49/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7.09%;5岁以下儿童高发,占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37.20%;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r=0.45,P=0.01)和痢疾发病率(r=0.44,P=0.01)与蝇密度相关密切,但与蟑螂密度无显著相关(P<0.05). 结论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的发病还处于较高水平,应霞点加强儿童尤其是1岁以下婴幼儿细菌性痢疾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刘凤仁;刘渠;张起文;陈嘉慧;王文玲;叶伟雄;曹桂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祁阳县2003-2008年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切实可行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模式,控制艾滋病疫情的蔓延扩散. 方法政府主导,各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自愿咨询检测、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100%安全套推广使用、医疗救治、生活救助和生产自救等干预活动,实施艾滋病综合防治. 结果不同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普遍提高,高危人群的高危行为明显改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和救助,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明显上升;吸毒人员违法犯罪行为明显下降. 结论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对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积极救治和救助HIV感染者和病人,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是遏制艾滋病扩散传播的有效途径.

    作者:唐爱军;陈文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血液血管干细胞的条件优化

    目的 探讨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向血液血管干细胞分化的方法和培养条件. 方法人类胚胎干细胞自发分化形成拟胚体(human embyonic bodies,hEBs),与胚胎骨髓基质细胞(human fetalbown marrow stromal cells,hFBMSCs)体外共培养,并添加诱导造血分化的细胞因子如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等因子,诱导分化6 d,流式细胞仪进行血液血管干细胞标记KDR+/CD34+的检测,RT-PCR对血液血管干细胞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同时对不同浓度的SCF、VEGF、TPO诱导效率进行分析,探讨诱导分化的优化条件,终形成的条件,再次采用流式细胞学进行验证诱导分化效率的改善. 结果 hERs在机制细胞上可以形成血岛样集落,经过消化后,流式检测发现其中KDR+/CD34+细胞比例为4.1%±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RT-PCR检测发现血岛样细胞表达血液血管干细胞相关基因如: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inase inert domairn protein receptor,KDR)、干细胞自血病因子(Stem Cell Leucamia,SCL)、B细胞特异性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B-cell-specific moloney leukemia virus inert site 1,Bmil)、GATA结合蛋白2(GATA binding protein 2,Gata2)、runt相关转录因子1(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Runxl)、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CD31)、内皮细胞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endothelium-specific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2,Tie-2).在对不同浓度的干细胞因子进行诱导分化,发现在VEGF(10~40 ng/ml),SCF(100-300 ng/ml)对血液血管干细胞集落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在此范围内集落数量和细胞因子成剂依赖的正相关关系.优化条件后,诱导效率显著提高,KDR+/CD34+细胞为18.8%±2.5%. 结论采用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共培养的方法可以将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KDR+/CD34+的血液血管干细胞样细胞,300 ng/ml SCF、40 ng/ml VEGF可以提高诱导分化效率.

    作者:王建;赵惠萍;林戈;卢光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军队老干所103例老年死亡病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同一群体的老年人死因构成、死因顺位以及生前B超、心电图改变. 方法收集某军队干部休养所(干休所)463人中在1992-2009年5月间已经死亡的103例患者的死亡病因与生前的B超、心电图等资料与某市立医院老干科2005-2009年58例死亡病例资料对照比较,进行同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103例死亡病因前四位依次是恶性肿瘤(36.89%)、心血管病(26.21%)、脑血管病(21.36%)、除肺癌外其它呼吸系统病(以下简称其它肺病占8.74%).对照组病例前四位死因顺位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病、其它肺病和脑血管病.如果将本组按时段前(1992-1999年)、后(2000-2009年)分为A、B两组统计,发现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03例生前心电图异常占80.58%;腹部B超异常发现人数多的足肝(62.14%),其次是前列腺、胆囊、肾脏、脾脏,分别占48.96%、45.63%、34.95%和19.42%.按时段统计结果显示肝、脾及前列腺在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依然是本组军队老干部的主要死亡原因.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共占本组死亡病例的93.20%,恶性肿瘤中肺癌发病死亡率居首位(占39.47%),消化系统肿瘤居第二位,其它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较地方老干部低.

    作者:王璐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癌热点基因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妇女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预后中的作用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如癌基因(ras、bcl~2、cerbB-2、β-catenin、C-met)、抑癌基因(PTEN、P53、P16、RB)及DNA错配修复基因.这些基因对于阐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这些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晓旭;许淑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型糖尿病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2型糖尿病的流行情况,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2型槠尿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调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的333例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资料、血生化、HBV血清学及病毒学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并发2型糖尿病在城市患者中的流行率明显高于农村和城镇.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城市、糖尿病家族史、合并脂肪肝史、病毒定量、AKP、TG、CH,TBIL为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城市居民、TG异常、合并脂肪肝史、病毒定量是慢性乙型肝炎并发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城市居民,应注意监测TG、病毒定量,预防脂肪肝,以减少发生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

    作者:邱明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铜川市1994-2003年餐饮具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为了解铜川市餐饮业餐饮具消毒的卫生质量,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 方法大肠菌群纸片法,按国家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抽检的5 061份餐饮具样品总合格率为71.67%,合格率低的为碗、盘、汤盆. 结论应加强餐饮业餐具消毒的监管力度,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提高餐饮具卫生消毒质量.

    作者:李悦玲;陈小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单组分固体二氧化氯消毒剂的研制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单组分固体二氧化氯消毒剂的稳定性(含配制的水溶液)、安全性,并提供一种简便的制备方法. 方法按比例称量各组分,将各组分(活性成分除外)分别烘干,再将烘干后的各组分(激活剂除外)与活性剂成分密封搅匀,后加入激活剂密封搅匀. 结果本消毒剂二氧化氯含量≥80%,活性成分转化率>88%,稳定性与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保质期可达2年;配制的消毒剂水溶液十分稳定,与同类消毒剂比较,二氧化氯浓度递减速度下降一倍. 结论本消毒剂二氧化氯含量高、安全、稳定、使用方便.

    作者:张英姿;张应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医学生医患纠纷防患意识调查

    目的 大限度减少医学实习生的医疗纠纷、实习差错.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07年1月-2008年7月在我院实习的两届254名医学生进行医患纠纷防患意识调查. 结果 2008届在实习前进行过防患意识教育的学生与2007届未经过培训的学生在法律法规及自我保护意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未经过风险意识教育的医学生比经过教育的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差.建议在实习前应该把医患纠纷防患意识教育作为一项常规教育坚持进行并加以推广.

    作者:徐敏;赵玮;李淼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