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市部分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与其他疾病的相关分析

王晓;朱玉群;栾伟华;张林;徐有青

关键词:脂肪肝, 流行病学, 患病率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职业的7 573人的体检结果,探讨北京市城市部分成人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方法分析7573例体检人员资料,包括病史,血压、血糖、血脂的检测结果,脂肪肝依据B超诊断.通过性别、年龄分层后比较脂肪肝的患病率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结果脂肪肝的总患病率为31.06%,在20~60岁年龄段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脂肪肝组合并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及糖尿病、血脂异常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TG的升高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高于女性. 结论北京市成人脂肪肝的患病率高,且与性别、年龄、血脂升高的类型有关,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有较高的并存率.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中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81岁,ASA Ⅰ~Ⅱ级,心功能1~2级.无内分泌疾患及听力障碍.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一丙泊酚组和芬太尼-异氟醚组麻醉,每组30例.于术前、术后3、6、24、48、72 h评价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结果芬太尼-异氟醚组MMS评分在术后3、6、24 h时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后48h恢复麻醉前水平;瑞芬太尼一丙泊酚组MMS评分在术后3、6 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后24 h恢复麻醉前水平.组间比较在术后3、6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异氟醚组麻醉术后各时间点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瑞芬太尼-丙泊酚组(P<0.05). 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恢复快.

    作者:曹国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长春市2007年0~6岁儿童头围、胸围发育的调查

    目的 了解长春市0~6岁儿童头围、胸围发育的现状、规律及在国内所处的水平. 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4 472名健康儿童,与2005年全国(九市)的0~6岁儿童头围胸围指标比较. 结果头围、胸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年龄越小增长速度越快.出生时头围大于胸围,0~4个月胸围的增长速度大于头围,4~12月胸围的增长速度小于头围,1岁以后胸围的增长速度大于头围. 结论长春市0~6岁儿童头围小于全国平均水平,胸围稍大于全国水平.头胸交叉时间提前,出现在1个月.

    作者:于昕平;孙平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广西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状况. 方法按照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结果 6年共检测化妆晶1 851份,检出超标样品46份,超标率为2.49%,带菌样品89份,带菌率为4.81%.其中企业委托送检的1 517份样品中超标样品为14份,超标率为0.92%,带菌样品61份,带菌率为4.02%.监督抽检样品334份,超标样品32份,超标率为9.58%,带菌样品28份,带菌率为8.38%. 结论各年度超标率和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监督抽检样品的超标率和带菌率高于委托送检样品的超标率和带菌率,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作者:蒋震羚;王红;吕素玲;李秀桂;车光;黄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运用多水平模型分析中国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儿童患腹泻及其治疗的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中国西部农村地区8省42个项目县儿童患腹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运用多水平模型对该地区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调查地区2岁以下儿童腹泻两周患病率为19.3%.腹泻两周治疗率为84.7%,治疗地点以村个体医生(31.6%)和乡卫生院(24.8%)为主.多元分析发现母亲接受产前检查,村卫生室和乡卫生院配备高压消毒锅和口服补液盐可以促进儿童患腹泻两周治疗率的提高.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将残差分解到各个层次上,使结果更加精确.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相比较,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结果比较保守. 结论母亲提高妇幼保健意识,乡村卫生服务系统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可以促进母亲及儿童对医疗服务的利用.

    作者:沈洁;安琳;丁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直接X线数字摄影(DR)在放射检查中的防护优势

    目的 探讨DR在放射检查中的防护优势和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我院放射检查几种常规标准的胸部摄影条件,根据曝光量的计算公式:Q=mAs,求出平均mA和平均曝光时间,计算出所有胸部放射检查的平均曝光量,以DR的X线剂量值为参照,评估它们的防护性能.根据影像质量综合评价法评价它们的影像质量及应用价值. 结果一次胸部放射检查平均X线曝光结果为:DR-2.8 mAs,胸透-12.6 mAs;普通胸片-48 mAs,CR-32 mAs,胸部CT平扫一1 800 mAs.DR的空间分辨力为高,摄影间隔时间少于5 S,图像如CT一样能够调节,影像细致清晰,X线曝光量少,检测剂量平均值为0.349 mGy和0.896 dGy*cm2. 结论 DR胸片的图像质量优,成像速度快,其X线曝光量在放射检查中少,吸收辐射剂量少,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罗远红;左富琪;周金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美沙酮维持治疗者61例脱失原因调查

    目的 分析双峰县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的原因,为进一步保证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1日-12月31日采用电话随访和家访对61例脱失患者进行跟踪调查. 结果脱失主要原因与复吸、贩毒、盗窃及其他刑事案等被强戒、劳教或被公安机关打击,经济困难,自我戒毒,离开居住地,疾病或死亡等有关.结论 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脱失原因有多个方面,应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作者:曹絮英;戴凯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某光催化空气消毒器消毒效果的试验研究

    目的 了解绿天使 TMKXGF070A光催化空气消毒器的消毒效果. 方法采用仪器法测定臭氧泄漏量、用紫外线照度计测定紫外线强度及泄漏量;空气消毒实验室试验和现场消毒试验检测光催化空气消毒器的消毒效果.结果 臭氧泄漏量为0 mg/m3、紫外线强度均值为60.57 μW/cm2、紫外线的泄漏量为0 μW/cm2;在20 m3气雾室内开机作用60 min和120 min对人工污染在空气中的白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各次分别为99.95%和100%;约70 m3的密闭房间内开机120 min后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均值97.54%. 结论光催化空气消毒器集过滤、紫外线和光催化协同作用下对白色葡葡球菌和空气中的自然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可用于动态状态下的空气消毒.

    作者:朱子犁;陈贵秋;庄世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007年湛江市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和血清学分析

    目的 分析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7年登革热监测、疫情处理的血清样本,用ELISA法检测IgM和lgG抗体,C6/36细胞分离病毒,荧光RT-PCR法检测核酸片分型;对登革热监测、疫情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7年报告登革热205例;抗体检测、荧光RT-PCR检测和病毒分离均证实疫情由登革病毒引起,血清型为登革病毒Ⅰ型;IgM阳性率发病第1~3 d为0,第4~7 d为11.8%~76.9%;不同性别患者IgM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岁组患者IgM阳性率高于20~79岁组(P<0.005);暴发疫点健康人群lgM阳性率为15.0%. 结论多种检测方法综合诊断有利于登革热疫情的控制;荧光RT-PCR法对暴发疫情的早期、快速诊断有重要意义,血清学法对早期诊断帮助有限;监测系统发现病例敏感性不高,有待改进.

    作者:陈嘉琳;叶国强;梁光;柯广强;王洁;凌木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蛇毒小分子多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变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蛇毒小分子多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变化的影响. 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从五步蛇毒中提取一种小分子多肽,制造大鼠MCAO模型,静脉注射蛇毒小分子多肽后,观察TNF表达的影响.结果 从五步蛇毒中提取到一种小分子多肽,分子量约为7200.此种小分子多肽能改善大鼠因缺血所致神经行为功能缺失,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增强;模型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TNF含量显著升高,蛇毒小分子多肽处理组大鼠大脑皮质TNF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但仍较假手术组升高. 结论蛇毒小分子多肽可能通过抑制TNF的表达,降低脑组织中TNF含量,减轻脑损伤程度,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

    作者:孔质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重复肾输尿管结石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重复肾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B超定位下MPCNL治疗30例重复肾、输尿管结石患者.男性1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8(18~66)岁.30例均由静脉尿路造影及CT确诊.上位肾结石4例、下位肾结石19例(其中鹿角形结石6例)、输尿管交汇处结石7例.结石平均直径3.4(2.5~4.7)cm. 结果 30例均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平均手术时间70(30~120)min.术中平均出血30(5~60)ml,均末输血.结石一期清除率90%(27/30),3例有少许残石者1月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结石排净.术后无继发出血、无发热.随访12~24个月,结石无复发. 结论 MPCNL治疗重复肾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安全有效.

    作者:李民雄;高建伟;苏健;彭延慧;刘让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血液血管干细胞的条件优化

    目的 探讨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向血液血管干细胞分化的方法和培养条件. 方法人类胚胎干细胞自发分化形成拟胚体(human embyonic bodies,hEBs),与胚胎骨髓基质细胞(human fetalbown marrow stromal cells,hFBMSCs)体外共培养,并添加诱导造血分化的细胞因子如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等因子,诱导分化6 d,流式细胞仪进行血液血管干细胞标记KDR+/CD34+的检测,RT-PCR对血液血管干细胞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同时对不同浓度的SCF、VEGF、TPO诱导效率进行分析,探讨诱导分化的优化条件,终形成的条件,再次采用流式细胞学进行验证诱导分化效率的改善. 结果 hERs在机制细胞上可以形成血岛样集落,经过消化后,流式检测发现其中KDR+/CD34+细胞比例为4.1%±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RT-PCR检测发现血岛样细胞表达血液血管干细胞相关基因如: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inase inert domairn protein receptor,KDR)、干细胞自血病因子(Stem Cell Leucamia,SCL)、B细胞特异性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B-cell-specific moloney leukemia virus inert site 1,Bmil)、GATA结合蛋白2(GATA binding protein 2,Gata2)、runt相关转录因子1(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Runxl)、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CD31)、内皮细胞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endothelium-specific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2,Tie-2).在对不同浓度的干细胞因子进行诱导分化,发现在VEGF(10~40 ng/ml),SCF(100-300 ng/ml)对血液血管干细胞集落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在此范围内集落数量和细胞因子成剂依赖的正相关关系.优化条件后,诱导效率显著提高,KDR+/CD34+细胞为18.8%±2.5%. 结论采用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共培养的方法可以将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KDR+/CD34+的血液血管干细胞样细胞,300 ng/ml SCF、40 ng/ml VEGF可以提高诱导分化效率.

    作者:王建;赵惠萍;林戈;卢光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磁共振片(MRI)确定射频热凝的靶点,设计穿刺途径,计算出靶点在X线正、侧位片的位置,在C型臂引导下穿刺到靶点,通过椎间盘造影确定电极已进入靶点,再行阻抗测试、电生理测试及温度测试后,给予86℃~94℃温度,对靶点进行热凝消融.选定温度治疗4个周期,每个周期100 s.随诊1月观察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本组205例患者,经过该技术治疗后,其中127例治疗效果达优级,44例治疗效果良好,29例效果较差,5例无效,优良率83.4%.无特殊并发症发生. 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的、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锡榜;夏红;赵新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癌热点基因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妇女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预后中的作用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如癌基因(ras、bcl~2、cerbB-2、β-catenin、C-met)、抑癌基因(PTEN、P53、P16、RB)及DNA错配修复基因.这些基因对于阐述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这些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晓旭;许淑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气相色谱法检测人血清中7种游离脂肪酸的研究

    目的 建立人血清中7种游离脂肪酸的测定方法. 方法人血清中的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十八碳三烯酸、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通过加入正十七酸内标,经硫酸/甲醇甲酯化,正己烷萃取浓缩,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 结果 7种脂肪酸甲酯化后可完全分离,重复性好,在5.0~500/μg/ml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检出限≤1.1 μg/ml,20、100、300 μg/ml三个浓度的加标试验平均回收率在91.7%~98.1%之间,RSD 1.9%~4.1%之间.结论 本法适掰于人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测定.

    作者:邹晓春;徐小作;李行方;李红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1980-2008年株洲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索株洲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发病影响因素,为狂犬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狂犬病发病资料,描述狂犬病例分布特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索狂犬病发病影响因素,资料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株洲市农村地区是狂犬病主要发病地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伤口性质(单处伤、多处伤)、伤口深浅、伤口部位和伤后狂犬疫苗注射情况是狂犬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论犬伤后及时、全程、规范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庞力娟;李晓明;谭初明;盛剑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体内抗单纯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体内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作用和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以病毒感染小鼠为模型,以无环鸟苷为阳性对照,观察小鼠的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胸腺指数、脾指数,并无菌进行T淋巴细胞的增殖实验,研究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果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可刺激小鼠免疫细胞的增多,增强免疫细胞清除病毒的功能. 结论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HSV-1和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杨海霞;陈廷;宋烨;李雷生;倪楠;聂尚丹;张孝侠;邵泽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将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无肾病组、早期肾病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分别检测其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血清tHCY水平显著升高(P<0.01).早期肾病组、临床蛋白球组HCY与无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蛋白尿组与早期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着蛋白尿的增多而血清HCY也栩应增加. 结论高HCY血症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有助于监测、判断T2DM的发生发展.

    作者:陈朝霞;吴白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湖南省婴幼儿巨细胞病毒临床株gB基因型分布研究

    目的 了解湖南省临床婴幼儿巨细胞病毒(HCMV)株gB基因型的组成和分布特点,探讨HCMV gB基因型与临床婴幼儿感染HCMV后的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 方法从临床患儿尿样中分离出巨细胞病毒后,以巢式PCR从病毒基因组中扩增gB基因,并测序分型. 结果本研究中23例分离阳性患儿来自省内不同地区,没有发现多重感染的病例.23株病毒中,gBI型所占16例(69.6%),gBⅢ型次之占4例(17.4%),另有3株病毒不属于gBI~Ⅳ型中的任何一型(13%). 结论湖南地区临床婴幼儿巨细胞病毒(HCMV)株gB基因型以gBI型为优势基因型.

    作者:李小曼;李梨平;扶星星;黄超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目平湖草洲植树造林控制传染源降低血吸虫病疫情效果纵向观察

    目的 观察目平湖草洲围栏造林控制传染源降低血吸虫病疫情的效果. 方法选择目平湖西岸五一村为纵向观察点,观察垸外草洲围栏造林前后钉螺密度,感染螺变化及人畜活动和病情变化. 结果观察区围栏造林后活螺密度大幅度下降,感染性钉螺连续3年为0,人畜上洲活动频次明显减少,野粪密度降低,连续3年无野粪阳性,人群粪检阳性率由11.93%降至1.42%,下降了 88.10%(X2=195.66,P<0.001),耕牛粪阳率由17.42%下降为3.45%,下降了80.20%(X2=11.19,P<0.005). 结论湖区大面积草洲围栏造林、封洲禁牧,能有效控制传染源、净化湖洲,减少人畜重复感染,降低血吸虫病疫情.

    作者:刘文军;周应彩;肖俊文;刘克俭;姚孝明;余秋兰;杨宇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地震后某重灾区饮水卫生学调查

    目的 了解地震对四川某重灾区饮水卫生状况的影响,指导受灾群众及抗震救灾部队的饮水卫生. 方法调查某重灾区所有水源,采取连续与间隔检测的方法对灾区12个水源41份水样进行检测. 结果地震对部分水源的饮水设施产生了破坏,不同检测指标合格率有较大差异. 结论毒理学指标中铅、汞等均不超标,表明震后水源并未受到重金属等毒物的污染.而饮水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等指标不符合标准会产生不良后果,教育受灾群众及抗震救灾部队养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及环境卫生治理对提高饮水安全性有重要作用.灾后余震频发,及时修补破损的输水管道对于保证饮水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建江;党荣理;任立松;李海龙;刘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