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千红;徐静
目的 建立有机试剂作为基体改进剂测定血中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方法利用Triton X-100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将血液进行稀释制成悬浮液直接进样,直接测定血液中镉的含量. 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0.01μg/L,回收率为96.0%~101.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0%. 结论该法样品溶液易于灰化,原子化信号得以改善,基体干扰明显减少,简便易行,适用于大批血样中镉的测定.
作者:易海艳;胡建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昆明市非典型甲型副伤寒早期临床特点,为提高临床早期诊断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66例甲型副伤寒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66例患者均有发热,热型以弛张热为主占73%,且49~59例(74.2%~89.3%)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而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等特征较少见,仅各占16.6%、9.09%;66例均无玫瑰疹.肝肿大(24.2%)、脾肿大(21.2%)常见,ALT活性增高者占21.2%(18/66),总胆红素增高者占10.6%(7/66),WBC正常45例(68.2%),嗜酸粒细胞减少53例(80.3%).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以中毒性肝炎多见,其次为中毒性心肌炎,并发血小板减少者居第三. 结论对临床原因不明发热患者,应早作血常规、血培养.特别是WBC正常,嗜酸粒细胞减少对早期甲型副伤寒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而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对早期甲型副伤寒诊断不具备明显参考价值.
作者:陈一晖;李武;张艳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澧县在娱乐场所开展100%安全套推广使用项目效果. 方法项目实施初、试点结束和结束后4年进行3次从业人员问卷调查和生物学检测. 结果娱乐场所数量减少,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商业性行为也不断增加,人员异动率非常高,试点阶段娱乐场所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大幅度升高,近一次安全套性行为使用率和整个安全套的使用量也大幅度升高,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人员性病感染率降低,试点结束后4年,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的使用率等效果出现下降,性病感染率出现上升,但仍较项目实施前有明显效果. 结论在娱乐场所开展100%安全套推广使用项目效果仍然明显,但工作要持之以恒.
作者:黄生煜;汪长元;徐进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医生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改善医生身心健康水平.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8年5-7月随机抽取辽宁省20所医院的1 635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职业紧张量表(OSI-R)中的个体紧张反应问卷(PSQ)评价医生紧张反应,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 结果医生PSQ平均分值为86.91.按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标准化系数的顺序,调整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背景、医院等级、职务、夜班、每周工作时间后,医生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为:任务冲突、任务不适、社会支持、责任感、任务过重、自我保健、理性处理. 结论应加强医生的健康教育项目及职业教育项目,提高医生的个体应对能力,降低职业紧张,促进医生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吴辉;迟铁爽;王甲娜;胡宝生;王烈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发作性心悸、胸闷时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 方法对261例发作性心悸、胸闷患者记录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 结果动态心电图显示261例中140例发生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53.6%,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60岁以上组以室性期前收缩为主,其次是快速房颤、短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以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等.心律失常发生率60岁以上组和60岁以下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5,P<0.001). 结论老年人发作性心悸、胸闷时多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常以多发多源室性早搏伴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短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多见.缓慢性心律失常以高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停搏多见.老年人发生一过性严重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悸、胸闷等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舒辉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含HBsAg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疫苗载体,观察小鼠抗HBsAg免疫反应. 方法以pEcob-6为模板,PCR扩增目的 基因HBsAg,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与HBsAg经T4连接酶连接,重组为PAd-track-cmv-HBs穿梭质粒;腺病毒骨架载体质粒PAd-Easy-1再与PAd-track-cmv-HBs在大肠杆菌BJ-5183中同源重组PAd-Easy-1-HBs质粒,PAd-Easy-1-HBs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包装HBsAg重组腺病毒.30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肌肉注射PAd-Easy-1(载体组)、HBsAg重组腺病毒(实验组)、PBS(正常对照组),免疫2次.2月后取小鼠血清检测抗HBsAg抗体反应. 结果 PAd-track-cmv-HBs穿梭质粒经上海基康生物技术公司进行DNA测序,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同,含有完整的HBsAg目的 基因.PAd-Easy-1-HBs用Pac-1酶切,Pac-1能将载体切成两个片段,大片段约为30 kb,小片段约为3 kh.HBsAg重组腺病毒组抗HBsAg的OD值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Ad-Easy-1载体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BsAg腺病毒疫苗载体构建成功,且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抗HBsAg.
作者:陈枫;杜光红;陈庄;张红;李万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碱熔-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氟的分析方法. 方法用Metroep A supp 5-250阴离子分析柱分离,3.2 mmol/L Na2 CO3+1.0mmol/L NaHCO3,淋洗液,流速为0.7 ml/min,化学抑制电导检测器.样品于镍钳锅500℃碱熔,溶解、过滤进样分析. 结果本法相关性好(r>0.9996),相对标准差为2.37%~4.71%,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4.0%~95.5%之间,样品的低检出限为1.2 mg/kg. 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于大批量土壤中氟的测定.
作者:朱攀;王健龙;张攀;吴锦如;周方求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为适应当今公共卫生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流行病教学必须实施相应的改革与实践.我们提出了目前流行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相应的改革.对流行病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环节的实践进行描述和评价,希望在教学环节上,能为培养适应新公共卫生形势的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作者:邓静;周价;刘爱忠;孙晓花;谭红专;黄民主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张家界市近三年来狂犬病的防控成效,探讨控制狂犬病多部门协作联动的有效防制对策,为预防控制狂犬病疫情的扩散蔓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多部门联动,利用多种形式进行狂犬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采取犬只强制免疫、捕杀流浪犬类、规范犬只管理和加强犬伤人员暴露后预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观察狂犬病疫情的变化发展趋势,评价狂犬病的防控效果. 结果通过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后,有效地遏制了狂犬病疫情上升的势头,狂犬病疫情下降了95.45%,狂犬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结论认识到位是做好狂犬病防控工作的基础,防控措施抓得实是做好狂犬病防控工作的关键,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是做好狂犬病防控工作的保障,多部门联动是取得狂犬病防控成效的保证.
作者:王卫平;孙忠贤;胡平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辅助诊断头面部等恶性瘤伴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50例头面部等恶性肿瘤病人的颈部淋巴结触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病理诊断资料,用x.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颈部触诊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9.74,P<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较临床触诊敏感性高,并在区分淋巴结良恶性上起主导作用.
作者:关绮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了加强对当前大学生性健康现状的全面认识,对泸州医学院1 814名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了性健康现状调查研究,并就存在的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旨在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性知识,促进良好性心理,培养健康性道德,形成正确性观念,提高性法律意识,健康成长成才.
作者:杨继宏;阳静;黄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食品中沙门菌的多重PCR方法. 方法应用软件设计4对沙门菌群特异引物,优化多重PCR扩增条件与样品处理方法,分别对61株沙门菌、14株非沙门菌及模拟标本进行检测,观察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可行性. 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所有的沙门菌均能扩出清晰、特异的预期条带,而非沙门菌均未检出;每反应的灵敏度平均为100 cfu.对食品中人工污染的沙门菌的检测,低检测量是10 cfu,检测时间为8~9 h,与培养法比较,阳性符合率100%;对市售的481份禽制品进行检测,阳性结果12份,而细菌培养法检测阳性结果为10份. 结论多重PCR检测沙门菌敏感、特异、省时、省力,适用于沙门菌快速检测.
作者:唐雨德;梁洪军;周东明;王永山;陈琼;乔建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环孢菌素A(CsA)联合丙酸睾酮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60例C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丙酸睾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CsA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检测两组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水平,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46.7%),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WBC、Hb、PLT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CsA联合丙酸睾酮治疗CAA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文艳;李兰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HBV前S1抗原与HBeAg、HBV-DNA三者的相关性关系,分析PreS1Ag检测在判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ELISA法对340份HBsAg阳性血清和100份健康体检(HBsAg阴性血清)进行PreS1-Ag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在检测的340份HBsAg阳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为60.2%(205/340),HBeAg阳性率为43.5%(148/340),HBV-DNA阳性率为59.7%(203/340).在148份HBeAg阳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79.7%(118/148),HBV-DNA阳性率84.4%(125/148);192份HBeAg阴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45.3%(87/192),HBV-DNA阳性率为40.6%(78/192).HBeAg与HBV-DNA、PreS1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血清中PreSlAg(79.7%)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血清PreS1Ag:(45.3%)阳性率(P<0.01);PreS1抗原与HBV-DNA检出率有密切的相关性.340份HBsAg阳性血清中HBeAg、PreS1和HBV-DNA阳性数(率)分别为148(43.5%)、205(60.2%)、203(59.7%);100份HBsAg阴性血清中PreS1和HBV-DNA阳性数(率)分别为3(3%)、2(2%). 结论前S1抗原在乙肝诊断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能够反映HBV复制的情况,PreS1Ag较HBeAg更敏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S1抗原与HBV-DNA阳性呈高度正相关.
作者:叶文仙;吴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分析其网络成瘾的成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对芜湖地区3所高职院校在校生1 260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1.1%(126/1 138).男生14.1%(94/665)明显高于女生(6.8%,32/473)(x2=15.248,P=0.000).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上网弊端的认识、上网主要目的 以及上网对学习的影响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沉溺网游,将网络视为寄托感情、慰籍心灵的首选,母亲文化程度高可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自己对专业的满意程度很可能是避免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 结论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网络成瘾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重视高职生发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并针对其特点进行干预.
作者:邹云飞;姚应水;邹云青;安州;康耀文;陈燕;龚伟志;李鸿;姚纹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干预对策. 方法调查湖南省结核病医院2006年10月-2008年3月收治的110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了解规律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110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均为复治,其中男性78例(70.9%),女性32例(29.1%),年龄18~70岁.病人来自农村102例(92.7%),城镇8例(7.3%).依从性良好的21例(19.1%),依从性差的89例(80.9%).治疗依从性与病人的文化程度、对该病的知晓情况、病情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 结论应重视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采取综合、有效的干预对策,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李华平;杨坤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后喘息发作的预防方法. 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07年4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6~3.1岁的喘息性疾病病例102例,临床确诊后予常规综合治疗治愈,随机分为低剂量吸入布地奈德组、口服孟鲁司特组、对照组.治疗组分别行12周治疗,观察1年内3组病例喘息发作情况. 结果两治疗组患儿在1年内的喘息发生例数、平均发作次数、喘息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对具有哮喘高危因素的喘息性疾病患儿喘息发作的预防更有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或口服孟鲁司特两种治疗方法可减少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后喘息的发作,对降低哮喘发病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汪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和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方法选择143例住院脑血管疾病患者,对其血尿酸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85例脑梗死组患者血尿酸浓度为(257.46±69.42)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41.7%,58例脑出血组患者血尿酸浓度为(371.65±120.83)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36.2%.156例对照组患者血尿酸浓度为(265.72±44.26)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12.2%. 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脑血管疾病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可以用来帮助诊断及预后评价.
作者:谢卫民;刘克亮;程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记忆功能减退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根据cCMI-)一3标准…,选择2007-2008年在湖南省脑科医院住院病人中患抑郁症患者35人与精神一般正常的30人用韦氏记忆[2]测验进行年龄、文化程度相关分析的对照研究. 结果抑郁症患者记忆功能与正常人相比下降明显(P<0.05),记忆下降与文化程度、年龄等因素相关. 结论抑郁症可导致人的记忆功能减退,其中文化程度越高的人下降越不明显,年龄越大的人下降越明显.
作者:黎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鼠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对肠道细菌的影响. 方法将50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单纯腹部开放伤组,C组为单纯腹部海水浸泡组,D组为腹部开放伤合并生理盐水浸泡组,E组为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组.建立大鼠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创伤模型,每组大鼠取全血、肝脏和肠系膜淋巴结,分别制备成血浆、肝和肠系膜淋巴结匀浆进行细菌培养并计数菌落数. 结果大鼠血浆、肝脏和肠系膜淋巴结匀浆上清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单纯腹部海水浸泡组均无细菌生长;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组均有细菌生长,且菌落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或腹部开放伤合并生理盐水浸泡组(P<0.01). 结论大鼠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道细菌发生易位.
作者:韩善桥;虞积耀;刘刚;姜涛;王大鹏;胡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