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药结合治疗轻中度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徐天舒;戴玮

关键词: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针灸, 调理气血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80例临床诊断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艾迪莎(美沙拉嗪)口服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7.5%,对照组治愈率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中药结合在治疗轻、中度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疗效确切,且不会形成依赖性及耐药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医院转诊对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转诊对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水平的作用.方法 对2003-2006年结防机构初诊病人构成、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和2005-2006年综合医院网络直报、转诊及追踪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结防机构初诊病人逐年增加,转诊人数在初诊病人构成比例由2003年的21.7%上升至2006年的49.3%.2006年网络直报病人追踪到位率63.5%,总体到位率84%. 结论加强综合医院转诊是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了解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分析其网络成瘾的成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对芜湖地区3所高职院校在校生1 260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1.1%(126/1 138).男生14.1%(94/665)明显高于女生(6.8%,32/473)(x2=15.248,P=0.000).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上网弊端的认识、上网主要目的 以及上网对学习的影响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沉溺网游,将网络视为寄托感情、慰籍心灵的首选,母亲文化程度高可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自己对专业的满意程度很可能是避免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 结论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网络成瘾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重视高职生发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并针对其特点进行干预.

    作者:邹云飞;姚应水;邹云青;安州;康耀文;陈燕;龚伟志;李鸿;姚纹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某铝合金厂不同工种对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 了解某铝合金厂不同工种对肺功能的影响,为预防尘肺病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某铝合金厂粉尘组75人,平均年龄(39.32±5.74)岁,高温组557人,平均年龄(39.32±6.12)岁,用日产HI-101型肺功能测定仪,测试时间肺活量(VC)、第一秒时间肺活量(FEV1)、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V75、V50、V25),采用U检验. 结果不同工种工人的年龄、工龄、烟龄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粉尘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低于高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粉尘作业致工人肺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慢性支气管炎及肺间质纤维化,铝尘肺已列入国家职业病名单.

    作者:陆长城;李再勤;李圣磊;肖友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新公共卫生形势下流行病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为适应当今公共卫生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流行病教学必须实施相应的改革与实践.我们提出了目前流行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相应的改革.对流行病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环节的实践进行描述和评价,希望在教学环节上,能为培养适应新公共卫生形势的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作者:邓静;周价;刘爱忠;孙晓花;谭红专;黄民主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抗震救灾期间驻北川前线部队皮肤病发病特点及防治对策

    目的 探讨抗震救灾期间驻北川前线部队官兵中皮肤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对策. 方法对驻北川前线部队就诊官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47例就诊官兵中,皮肤病的发病率位居首位,为34.2%(153/447);发病率居前三位的皮肤病依次为:虫咬皮炎、真菌性皮肤病和湿疹,分别占43.8%(67/153)、15.0%(23/153)和10.5%(16/153). 结论抗震救灾前线部队官兵中皮肤病的发病率较高,应重视皮肤病的诊治工作;虫咬皮炎是防治的重点;应根据救灾部队皮肤病的发病特点,合理配置治疗药品,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确保部队的战斗力.

    作者:刘军连;常李荣;那薇;杨建武;吴航滨;邹德威;张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卡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卡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取268例疑为细菌性阴道病的标本,同时用Amsel法和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卡法进行对比检测. 结果与传统的Amsel法相比,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卡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BV)的敏感性为91.9%,特异性为95.1%,两者符合率为94.4%. 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卡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军辉;朱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二例输入性疟疾报道

    1 临床资料与诊断患者周某,男、44岁,籍贯常熟.于2007年7月5-7日发热,体温38.0℃左右,当地医院补液后好转.当月18日始每日发热,体温39.0℃,高峰在午后.伴明显寒颤,间有酱色尿及伴腰痛.发病以来诉头痛,无恶心、呕吐现象,进食尚可.

    作者:王凤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裸磁粒子对常见食源菌吸附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裸磁粒子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常见食源菌的吸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食(乳)品,以及水质中病原体污染的检出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方法采用化学反应沉淀法制备裸磁粒子,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为实验条件选择用菌株;分别对常见食源菌进行吸附效果观察;采用裸磁粒子吸附后琼脂稀释法计数残留菌数,计算其吸附率. 结果裸磁粒子用量在0.5 ml和1 ml时吸附率效果好,平均吸附率分别为:99.17%、99.2%,说明随着用量的增加其吸附率也随之提高;作用时间结果在30~60 min之间吸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3种实验菌株的吸附率均可达97%以上;作用温度结果在室温(25℃)和37℃时对3种细菌的吸附率均可达到97%以上;对10种常见病原体的吸附效果显示均具有较高吸附率. 结论裸磁粒子作为提高食源性污染菌检测的一种吸附载体,实验证实裸磁粒子对常见食源性细菌均具有较高的吸附率,为提高食(乳)品中污染菌的检出提供条件.

    作者:杨柳;苏明权;岳乔红;马越云;程晓东;郝晓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产品中鸟苷含量的研究

    目的 建立测定发酵产品中鸟苷含量的方法. 方法采用HPLC法,以乙腈:水=10:9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l,检测波长为256 nm. 结果鸟苷含量在0.00500~0.100 mg/ml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RSD为O.588%(n=6),不同发酵时间产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6.0%~98.3%之间,发酵时间在52 h左右时样品中鸟苷含量高. 结论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好,在实验线形范围内能满足测定要求.

    作者:黄道平;沈平;孟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减重治疗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减重治疗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87例PCOS不孕症患者BMI≥25,进行三月的减重训练,比较减重前、后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及空腹口服75 g葡萄糖,0、60、120 min血糖(SG)和各时相胰岛素(Ins)水平,比较SG曲线下面积(AUCSG)和Ins曲线下面积(AUGIns).并与38例期待治疗的肥胖型POCS对照,比较三月内两组规律月经、基础体温双相和妊娠例数. 结果 87例PCOS减重前后E2、FSH.PRL和SGO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T、SG1h、SG2h、AUGSG、InsOh、Ins1h、Ins2h、AUGIns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减重组规律月经、基础体温双相和妊娠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减重治疗改善了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促进生育能力的提高,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施蔚虹;丛美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医学院校学生睡眠质量调查

    目的 了解医学大学生睡眠质量情况,为大学生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5 313名医学大学生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与非医学大学生进行比较. 结果医学大学生总的睡眠状况不如非医大学生. 结论应重视医学大学生的睡眠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宣教,改善管理方式.

    作者:李淼晶;魏赟鹏;朴玉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镇江市场抗菌洗液卫生质量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市场抗菌洗液卫生状况,为加强卫生监督、指导消费提供依据. 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A、附录B进行检测和评价. 结果抽查19份市场销售的抗菌洗液,样品符合率为73.16%(12/19).不合格主要指标为产品细菌菌落总数、真菌菌落总数、致病菌绿脓杆菌、杀菌率不符合. 结论市场抗菌洗液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需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督.

    作者:徐岚;刘玉红;韩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乙肝患者前S1抗原与HBeAg及HBV-DNA检测的关系

    目的 探讨HBV前S1抗原与HBeAg、HBV-DNA三者的相关性关系,分析PreS1Ag检测在判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ELISA法对340份HBsAg阳性血清和100份健康体检(HBsAg阴性血清)进行PreS1-Ag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在检测的340份HBsAg阳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为60.2%(205/340),HBeAg阳性率为43.5%(148/340),HBV-DNA阳性率为59.7%(203/340).在148份HBeAg阳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79.7%(118/148),HBV-DNA阳性率84.4%(125/148);192份HBeAg阴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45.3%(87/192),HBV-DNA阳性率为40.6%(78/192).HBeAg与HBV-DNA、PreS1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血清中PreSlAg(79.7%)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血清PreS1Ag:(45.3%)阳性率(P<0.01);PreS1抗原与HBV-DNA检出率有密切的相关性.340份HBsAg阳性血清中HBeAg、PreS1和HBV-DNA阳性数(率)分别为148(43.5%)、205(60.2%)、203(59.7%);100份HBsAg阴性血清中PreS1和HBV-DNA阳性数(率)分别为3(3%)、2(2%). 结论前S1抗原在乙肝诊断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能够反映HBV复制的情况,PreS1Ag较HBeAg更敏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S1抗原与HBV-DNA阳性呈高度正相关.

    作者:叶文仙;吴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泉州市2006年15岁以下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泉州市15岁以下人群麻疹免疫状况,针对性地开展麻疹科学防治. 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从鲤城区等10个县(市、区)抽取1~14岁常住健康儿童680名为监测对象,分1~、2~、3~4、5~7、8~14岁五个年龄组,每年龄组40名以上,采集血清用ELISA法检测人群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水平. 结果全市1~14岁健康常住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2.50%,保护率62.21%,抗体滴度的几何均数(GMT)为1:1804.68;不同县(市、区)的抗体阳性率和GMT有差别,丰泽区低,惠安县高;农村地区GMT水平高于城镇,随着麻疹疫苗接种针次的增加抗体的阳性率和GMT水平逐渐升高;麻疹抗体水平和麻疹发病密切相关. 结论 15岁以下人群免疫水平下降、疫苗接种率低,麻疹.发病升高与之密切相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所有儿童完成麻疹疫苗免疫是泉州市麻疹防控的主要措施,建议加强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和补种工作.

    作者:陈雅红;史习舜;杨秀惠;洪荣涛;洪思让;黄佳祥;黄彩虹;卢文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11例烟草依赖症患者治疗转归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烟草依赖症患者治疗、转归相关因素. 方法对2007-2009年1月来三门峡市戒烟门诊戒烟和咨询的烟草依赖症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结果共调查211例,其中男性201例(95.26%),女性10例(4.74%);职业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54例(25.59%),机关单位负责人47例(22.27%),农林水利人员26例(12.32%),其他人员84例(39.81%);年龄主要是40~49岁58例(27.49%),30~39岁57例(27.01%),其他96例(45.50%);戒烟治疗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因素为职业、尝试戒烟、每日吸烟量和呼出气CO含量,OR值分别为0.100、0.163、0.063和0.115;接受戒烟治疗71例,有效57例(80.28%),无效14例(19.72%),其中戒烟成功44例(61.97%),戒烟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呼出气CO含量、难面对情况、职业和喝酒,OR值分别为0.001、133.036、0.002和0.083. 结论烟草依赖症患者治疗转归与职业、呼出气CO含量、吸烟量、饮酒、戒烟难面对的情况等因素有关,应有针对性地对烟草依赖症患者进行烟草危害知识和戒烟技巧健康教育,壮大戒烟者队伍,提高烟草依赖症患者治疗率和戒烟成功率.

    作者:张俊贤;程巧云;武景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VEGF和MMP-2与卵巢癌腹水形成及盆腹腔转移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VEGF和MMP-2在卵巢癌腹水形成及盆腹腔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卵巢癌患者中VEGF和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卵巢癌患者卵巢组织中VEGF和MMP-2的表达阳性率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对照组患者的卵巢组织;在卵巢癌患者卵巢组织中,晚期患者、组织低分化、腹水量>500 ml、有盆腹腔转移者VEGF和MMP-2表达阳性率分别高于早期患者、中高分化、腹水量<500 ml、无盆腹腔转移者;卵巢癌中,VEGF表达与MMP-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VEGF及MMP-2的过表达促进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两者表达具有正协同作用,协同参与卵巢癌腹水形成和盆腹腔转移.

    作者:王团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尿酸血症和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和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方法选择143例住院脑血管疾病患者,对其血尿酸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85例脑梗死组患者血尿酸浓度为(257.46±69.42)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41.7%,58例脑出血组患者血尿酸浓度为(371.65±120.83)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36.2%.156例对照组患者血尿酸浓度为(265.72±44.26)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12.2%. 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脑血管疾病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可以用来帮助诊断及预后评价.

    作者:谢卫民;刘克亮;程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变化的意义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铜蓝蛋白(CER)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受试对象112例,分为3组,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46例;Ⅱ: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46例;Ⅲ: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血清CER进行检测,比较各组血清cER水平. 结果患者Ⅰ、Ⅱ组的血清c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R组患者血清CER水平明显高于NDR组(P<0.01). 结论血清CER水平变化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陶玉滨;许勇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套管针时头皮消毒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套管针时头皮消毒的有效的方法. 方法将100例行头皮静脉套管针穿刺的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头皮采用两遍络合碘(碘伏)加一遍酒精的消毒方法,对照组患儿头皮采用两遍酒精消毒的方法.套管针留置过程中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红、肿、水泡、脓疱并记录范围,拔出套管针时采集局部皮肤表面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结果两组比较,穿刺部位的红、肿和细菌培养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头皮进行套管针穿刺时采用两遍络合碘(碘伏)加一遍酒精的消毒方法能减少局部头皮的反应和感染,较传统的两遍酒精的消毒方法更有效.

    作者:夏元喜;李先斌;廖红梅;谭林芳;江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碱熔-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氟的研究

    目的 建立碱熔-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氟的分析方法. 方法用Metroep A supp 5-250阴离子分析柱分离,3.2 mmol/L Na2 CO3+1.0mmol/L NaHCO3,淋洗液,流速为0.7 ml/min,化学抑制电导检测器.样品于镍钳锅500℃碱熔,溶解、过滤进样分析. 结果本法相关性好(r>0.9996),相对标准差为2.37%~4.71%,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4.0%~95.5%之间,样品的低检出限为1.2 mg/kg. 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于大批量土壤中氟的测定.

    作者:朱攀;王健龙;张攀;吴锦如;周方求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