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骨折骨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刘志奎;张柳;穆树林

关键词:股骨骨折, 骨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 探讨大鼠股骨骨折愈合中骨痂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规律. 方法 取12周雌性SD大鼠32只,体重(280±25)g,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A组为骨折1周组,B组为骨折2周组.C组为骨折3周组,D组为骨折4周组.制作股骨骨折模型.各组截取骨痂后行HE染色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及其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VEGF表达,原位杂交法测定VEGF mRNA表达. 结果 HE染色观察A组骨折间隙可见成纤维细胞,夹杂有少量的早期软骨细胞.B组有少量软骨骨痂形成.C组骨折端可见软骨骨痂增多和少量编织骨痂.D组骨折端编织骨痂增多,并出现板层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可见术后1~4周的骨折部位,不同时间有多种组织细胞参与VEGF及VEGF mRNA的表达.骨痂中VEGF及VEGF mRNA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创伤后7d骨折位点均表达增强,14 d、21 d仍保持高水平表达,28 d骨折位点表达降低. 结论 VEGF在骨折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作为一种重要细胞因子参与和调节了骨折修复过程.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人群中乙肝疫苗无(低)应答者再免疫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中乙肝疫苗免疫后无(低)应答者接种不同类型乙肝疫苗的再免疫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按地域分布选取东莞市五镇区2~4岁、6~8岁、13~15岁和16~40岁四个年龄组健康人群,用ELISA法筛查HBcAb、HBsAg、HBsAb均为阴性且有3针乙肝疫苗免疫史的人员作为再免疫研究对象.采用5μg酵母、10μg酵母、10μgCHO、10μg汉逊酵母、20μgCHO和20μg酵母乙肝疫苗按0、1、6月程序再免疫3剂. 结果 各种疫苗在人群中的再免疫成功率和抗体水平中位数(mIU/ml)分别为:5μg酵母94.34%和226.53,10μg酵母86.46%和175.36,10 μgCHO 97.39%和331.44,10 μg汉逊酵母91.30%和439.01,20μgCH099.20%和386.66,20μg酵母89.04%和372.97.各年龄组的再免疫成功率和抗体水平中位数(mIU/ml)分别是:2~4岁组98.25%和353.42.6~8岁组96.80%和320.31,13~15岁组94.67%和262.12,16~40岁组87.76%和305.24. 结论 年龄、疫苗种类和接种剂量是影响无(低)应答者再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随年龄的增长再免疫效果下降,更换疫苗种类可提高再免疫效果.

    作者:朱建琼;黄振宇;毛东波;李粤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007年湖南省犬只感染狂犬病病毒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湖南省犬狂犬病病毒感染状况,为防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湖南省14个市(州)的15个县(区)采集集市所售家犬脑组织,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标本狂犬病毒抗原,阳性者再用巢式RT-PCR方法 检测标本狂犬病毒核酸. 结果 共检测845份犬脑组织标本,犬只狂犬病病毒感染率为2.60%,其中茶陵县、湘乡市、邵阳县分别为12.90%、6.38%和19.35%,其他12个县未检出狂犬病病毒.雄性、雌性犬只感染率分别是2.94%和1.37%.放养、圈养犬只感染率分别是2.65%和0.00%;不同性别、不同养殖方式的犬只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2005、2006年相比,2007年湘潭、邵阳两市的犬只狂犬病病毒感染率上升显著. 结论 湖南省家犬狂犬病病毒感染率较高,需加强犬只管理和免疫,有效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发生.

    作者:刘运芝;黄一伟;张红;戴德芳;高立冬;黄凰;刘富强;李俊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超微六味地黄汤对孕期被动吸烟胎鼠脑Bax、Bcl-2和Casepase-3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汤超微和传统饮片对胎鼠脑发育不全的干预作用,并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其机理.方法 采用孕鼠被动吸烟造成胎鼠脑发育不全,分别给予六味地黄汤超微和传统饮片进行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d-2和casepase-3. 结果 模型组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Bax和Caspase-3明显减少(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Bcl-2变化不大(P>0.05).超微全量组和1/3量组Caspase-3表达较传统组少(分别为P<0.05和P<0.01);超微全量组Caspase-3的表达较超微113量组少(P<0.01). 结论 孕期被动吸烟可以导致胎鼠脑Bax、Bcl-2和Casepase-3表达水平升高,六昧地黄汤能降低Bax和Casepase-3的表达水平.

    作者:屈波;蔡光先;刘柏炎;潘小平;曲靖;何泽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4例小肠恶性肿瘤诊治体会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发病率低,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比较困难.2003年1月-2008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普外科共收治24例患者,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魏金丽;李小荣;张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烹调油烟冷凝物对细胞的氧化损伤及DMSO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烹调油烟冷凝物(COFC)诱发细胞产生活性氧(ROS)及二甲基亚砜(DMSO)的保护作用,为烹调油烟致癌机制以及二甲基亚砜可能的防癌作用提供参考依据和线索. 方法 以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为靶细胞,细胞上清中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和羟自由基(·OH)含量分别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介导的酚红氧化法、细胞色素C还原法和番红花红褪色法进行测定;细胞内H2O2和O2·-分别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2-·DA)和氢化乙锭(HE)标记,荧光法测定;自动生化仪测量乳酸脱氢酶. 结果 BEAS-2B细胞经C0FC染毒后,细胞内和细胞上清中ROS含量显著增高,引起细胞内的乳酸脱氢酶溢出;0.5%的DMSO对烹调油烟冷凝物诱发BEAS-2B细胞产生的ROS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结论 烹调油烟冷凝物能造成细胞的氧化损伤,可能是烹调油烟致癌机制之一;DMSO对烹调油烟冷凝物所致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提示DMSO可能通过抑制烹调油烟诱导的氧化损伤,抑制和对抗可能由氧化损伤机制导致的肺癌.

    作者:黄波;龙颖;朱茂祥;胡建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004-2007年邹城市居民自杀死亡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邹城市居民2004-2007年自杀死亡的流行特征,为该人群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邹城市2004-2007年居民自杀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研究. 结果 邹城市2004-2007年中,自杀死亡是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占伤害死亡的44.88%,自杀年平均死亡率为34.79/10万,男女性自杀死亡率比例为1.11:1.自杀死亡率年龄分布高峰为60岁及以上年龄组.自杀死亡率与受教育水平之间呈负相关.自杀死亡高峰出现在夏季,自杀方式以服毒、自缢及投水为主,自杀原因主要为家庭婚姻纠纷,不同年龄组自杀原因存在差异. 结论 尽管邹城市近4年来自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仍为高发地区.建立由国家政府支持、社区介入、各相关学科协同的危机干预和自杀防御体系是自杀预防的一种发展趋势.

    作者:齐振标;贾存显;张俊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20年的效果研究

    目的 了解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消长动态及远期保护效果. 方法 从1986年开始.每隔2~3年采取随机方法 对湘潭市1985-1988年出生的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随访一次,采血检测HBsAg、抗-HBs、抗-HBc. 结果 20年共观察儿童6203名,各次观察的HBsAg阳性率为0.63%~2.94%,HBsAg平均携带率为1.51%.明显低于免疫前同一人群10.50%,保护率为85.62%.新生儿完成全程免疫后抗-HBs阳性率高峰值在首针免疫后7~12个月,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但免疫20年后的儿童中抗-HBs阳性率仍为28.16%(mlu/ml≥10.0),且HBsAg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没有明显的变化. 结论 国产乙肝疫苗具有良好、持久的保护效果.抗-HBs阳性率的下降并没有导致HBsAg感染率的上升,说明抗-HBs阳性与否并不能作为加强免疫的唯一指标.

    作者:王继杰;文中兰;陈子君;颜天强;肖正安;张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80例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本地区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160例(57.1%),脉压差>60 mmHg者140例(50%);合并心脑肾损害者188例(67.1%);合并糖尿病者140例(50%);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者40例(14.2%).单用一种降压药能控制134例(47.9%),联合两种以上降压药治疗者146例(52.1%);因降压过快而发生意外事件25例(8.9%);死于心脑危害64例(22.85%).结论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所占比例较大,脉压差大,并发症多且严重;合理用药;缓慢降压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关键.

    作者:于秋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Hockey Stick回归和SARIMA模型在细菌性痢疾疫情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Hockey Stick回归和时间序列分析中的SARIMA模型进行细菌性痢疾疫情预测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辽宁省葫芦岛市1990-2006年的逐月及逐年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和当地气象数据.首先,利用描述统计分析细菌性痢疾季节性发病规律,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疫情同气象因素的关系,根据Hockey Stick回归确定发病阈值.其次,进行扩充迪基富勒的平稳性单位根检验.再次,根据自相关函数图和偏自相关函数图识别逐月疫情间的相关性.应用Eviews 3.1、Stata 8.2和SPSS 12.0软件对1990-2005年逐月发病率进行上述统计分析.后,利用所得到的模型对2006年各月发病率进行预测,并与实际发病率进行比较. 结果 低气温、平均气温和高气温所确定的阈值分别为11.42℃、17.17℃和22.98℃;(1,0,0)×(0,1,1)12模型为优SARIMA模型,此模型对2006年各月发病率的预测值符合实际发病率变动趋势. 结论 Hockey Stick回归和SARIMA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细菌性痢疾疫情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动趋势,并对未来的发病率进行一定预测,能够为传染病防制工作提供一定决策支持.

    作者:关鹏;王汉宁;沈铁峰;吴伟;黄德生;周宝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年龄对视力时间阈值的影响

    目的 用计算机控制检测研究年龄对视力时间阈值的影响. 方法 用pascal语言程序设计视标.视标的大小、显示程序和持续时间由计算机控制.受试者从距离显示器5 m处看视标.采用阶梯法测试不同年龄受试者的视力时间阈值. 结果 检测到约为毫秒级的视力时间阈值.正常儿童组的视力时间阈值平均约为88.70 Tnsec,正常青年组的视力时间阈值平均约为27.90 msec,正常中年组的视力时间阈值平均约为72.40 msec. 结论 采用计算机控制,可以比较灵敏的检测出年龄对视力时间阈值的影响.对实验结果 采用统计分析发现:儿童组的视力时间阈值大,中年组居中,青年组小.

    作者:文礼湘;赵爱明;魏许青;张熙;陈北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形象紊乱的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形象紊乱发生情况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 对9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自我形象紊乱情况的调查,并分析年龄、受教育程度及社会支持对其自我形象紊乱发生的影响. 结果 70.8%(68/96)的患者发生自我形象紊乱.年龄小、受教育稃度高的患者易发生自我形象紊乱.而社会支持程度高的患者不易发生自我形象紊乱. 结论 自我形象紊乱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应给予充分重视和相应的护理干预.

    作者:王佳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化及其DNA多态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01-2006年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化趋势并且对其DNA多态性进行分析. 方法 使用VITEK全自动微牛物鉴定仪对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KB)法,对分离的10株敏感株和8株耐药株进行随机引物PCR扩增. 结果 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强,头孢哌酮、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超过50%;10株敏感菌分为8种基因型,8株耐药菌分为5种基因型.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较敏感,其耐药表型与其基因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何晓锋;方鉴;曹晋桂;张虎;马文杰;吴镝;焦力群;王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踝-臂血压指数与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踝臂血压指数ABI作为新的危险因素预测指标与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间的关系. 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为低ABI(Abi<0.9)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男性ABI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血糖值、血压值、吸烟率;女性ABI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血糖值、吸烟率. 结论 ABI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间存在聚集关系.ABI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相关;ABI值降低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作者:董强;张月兰;王福莉;关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0~3岁婴幼儿血清骨生化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以及佝偻病发病情况,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指标的特点. 方法 对2008年4-8月来医院体检或就诊的123例婴幼儿.根据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分为健康组和佝偻病组.分别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 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索D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测定是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可靠指标,单纯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不能确诊佝偻病,应联合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并结合临床表现.

    作者:莫丽亚;赖原;蒋玉莲;刘建良;刘健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ASC与Caspase-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ASC与Caspase-1在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0例术前无放化疗的结肠癌标本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进行ASC、Caspase-1检测,并结合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癌旁组织及肿瘤组织中Asc阳性率分别为60.00%(18/30) 13.33%(4/30),组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1阳性率分别为60.00%(18/30)和30.00%(9/30),组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ASC与Caspase-1两指标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癌旁组织中表达高度正相关(P<0.01). 结论 结肠癌中有ASC、Caspase-1的低表达,且显著低于癌旁组织,提示ASC、Caspase-1在结肠癌的凋亡、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江兴林;金玲;左云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型登革病毒NS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 制备抗2型登革病毒NS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特性. 方法 以重组NS1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M蛋白的mAb,采用间接ELISA方法 和western blot进行mAb特异性鉴定;同时采用间接ELISA方法 鉴定mAb相对亲和力. 结果 获得9株可分泌特异性mAb的杂交瘤细胞Ⅲ1A6 and Ⅲ 3D2;相对亲和力均在106以上.Western blot显示9株mAb能特异识别重组NS1蛋白. 结论 成功地制备出抗登革病毒2型病毒NS1蛋白的9株mAb,为建立快速特异检测臀革病毒的实验方法 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作者:严燚;但妍;袁梦;姜世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江苏省2002-2007年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情况

    目的 分析2002-2007年江苏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疫苗的安全性. 方法 通过江苏省AEFI月常规报告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2002-2007年江苏省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 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全省5年来共收到AEFI个案5 091例.AEFI反应分类以一般反应为多见,有3 292例个案,占总个案数的64.66%;异常反应有1734例,占34.06%;偶合症有38例.占0.75%;实施差错事故有13例,占O.25%;心因性反应有5例,占0.10%;不明原因与不详各有2例,分别占0.04%.涉及疫苗30种,其中报告多的是百白破疫苗,发生AEFI的有1 563例,占30.70%. 结论 通过监测数据表明,全省的AEFI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社会上所使用的疫苗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但AEFI个案报告、调查的及时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对临床医生在AEFP诊断、分类及处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确保AEFP监测数据的质量.

    作者:张晋琳;马福宝;康国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清与抗凝血浆标本在临床检验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抗凝血浆与血清在临床检验中对结果 的影响以及存放时间不同结果 间的差异. 方法 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时间段分别测定抗凝血浆与血清中的28项生化指标和HBsAg, 结果 标本采集处理后,分别在1、2、3 h用AV1200全自动牛化仪检测的28项生化指标,肝素抗凝血浆与血清间K、Na、Cl、Ca、Fe、TP、TB、GLU有显著性差异;血浆在1、2 h间28项均无显著性差异,2、3 h间K、Na、cl、TB、GLU有显著性差异;血清在1、2 h间K、GLU有显著性差异,2、3 h 间 K、Na、Cl、TB、GLU有显著性差异;血浆与血清在2 h检测时,相互间K、Fe、GLU、TP、Ca有显著性差异;在30min、1 h、2 h用ELISA酶联法检测HBsAg,在30 min时检测的结果 中,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标本中有假阳性出现. 结论 标本的类型及存放时间不同对检测项目有不同的影响,根据检测项目的 指标性质和目的 不同合理处理标本及报告单上注明标本类型,能更准确的反映检测者血液中各成分的真实水平,对结果 的分析和病情的诊断有重要的I临床意义,正确选择血标本类型和标本处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袁红霞;黄常洪;廖晓梅;朱乐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粒细胞肉瘤2例报告分析

    目的 探讨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策略. 方法 报告我院近期收治的2例粒细胞肉瘤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2例均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病理标本的免疫组化MP()、CD43均阳性.按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化疗,均效果良好. 结论 粒细胞肉瘤初诊时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对诊断有意义,早期确诊和早期采用治疗ANLL方案全身化疗,对减少GS向ANLL转化并延长生存期是有帮助的.

    作者:朱家斌;丁邦和;刘定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抗肌萎蛋白缺陷型肌营养不良症25例临床和病理研究

    目的 探讨两种类型的抗肌萎蛋白(dystrophin)缺陷型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和病理特点. 方法 根据dystrophin免疫组化染色,将25例肌营养不良患儿分为Duchenne型(DMD)和Becker型(BMD),各为11例和14例.对其临床、电生理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DMD发病年龄为(3.9±1.15)岁,磷酸肌酸激酶(Ck)升高30~126倍.dystrophin完全缺失;BMD为(7.2±3.38)岁和2~35倍,dystrophin部分缺失.两型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在光镜都有肌纤维变性坏死、Opacqe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吞噬和再生现象.透射电镜可观察到肌丝排列紊乱、肌浆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肌浆膜缺损,肌原纤维溶解坏死、Z线排列紊乱等;但DMD损伤较BMD重. 结论 DMD和BMD都是抗肌萎蛋白缺陷所致,DMD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都较BMD重.

    作者:牛琦;牛南丰;张平;张炳峰;丁新生;陈伟贤;侯熙德;沈鸣九;万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