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

莫丽亚;赖原;蒋玉莲;刘建良;刘健龙

关键词:婴幼儿,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 佝偻病
摘要:目的 通过对0~3岁婴幼儿血清骨生化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以及佝偻病发病情况,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指标的特点. 方法 对2008年4-8月来医院体检或就诊的123例婴幼儿.根据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分为健康组和佝偻病组.分别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 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索D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测定是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可靠指标,单纯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不能确诊佝偻病,应联合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并结合临床表现.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和卫生标准若干问题的建议

    和已实施多年.它对于我国规范、统一游泳池水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指导公共场所卫牛监督管理发挥r重要作用.随着国际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对实验室认可的要求.一些国标方法和标准需进一步完善及补充,现仅就、中的若干问题提出我们的建议.

    作者:李金坤;翁嘉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后偶合上呼吸道感染事件调查

    目的 探讨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简称流腮疫苗)与偶合呼吸道感染事件的关系. 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综合分析. 结果 学湖小学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4 d后,有46名学生先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接种流腮疫苗学生罹患率为32.8%,未接种疫苗人群罹患率为18.7%,两组人群间罹患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 气候变化频繁和当地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增多以及学生密集是导致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而接种流腮疫苗后发生暴发疫情纯属偶合,避免在上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组织群体性预防接种,以消除偶合呼吸道感染事件对预防接种的负面影响.

    作者:徐艳祥;刘建如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005-2007年湖南省基本消除疟疾后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基本消除疟疾地区的流行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价防治效果和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各监测点发热在37.5℃以上的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发热原因不明者进行疟原虫检查;在疟疾流行季节后期(10-11月)采集7~12岁儿童滤纸血进行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每年6-10月,采用19~22时室外人诱加清晨蚊帐内搜捕的方法 捕蚊,进行叮人率调查. 结果 2005~2007年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4.95%、1.62%和0,均为输入性病例;3个监测点连续3年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全部阴性;中华按蚊叮人率以7月和8月为高. 结论 基本消除疟疾后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性继发病例.表明当地已阻断疟疾传播.

    作者:王郭清;段绩辉;李正祥;陈望春;李广;杨国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长沙市开福区28 86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

    目的 分析长沙市开福区2002-2007年28 863名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和采取十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1995年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和统计标准,对2002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在长沙市开福区9家产科医院分娩的,具有本市户口的围产儿缺陷监测资料按照前3年与后3年两阶段进行分析. 结果 1、监测围产儿28 863名,发现出生缺陷儿610名,前3年与后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8.74‰、22.89‰,后3年出生缺陷较前3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P<0.025).2、围产儿平均死亡率13.65‰,缺陷儿死亡占围产儿死亡构成比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由第一阶段的33.33%上升为67.48%(P<0.005).3、6年中总发生率前5种畸形是先天性心脏病、外耳畸形、神经管畸形、指趾畸形、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呈上升趋势.4、出生缺陷与产妇年龄,围产儿出生季节,胎儿性别关系密切.5、出生缺陷的产前确诊率提高,由40.61%提高到66.54%.诊断依据主要为临床和超声波诊断,不同出生缺陷病种诊断依据不同. 结论 开福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是当前嗣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超声波是出生缺陷产前确诊的好办法.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促进健康教育,倡导公民自觉婿检,选择佳生育年龄,孕前增补小剂量叶酸,加强环境保护及孕期保健,常规进行产前检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易娟;曹霞珍;季美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广西南宁市世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中期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南宁市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2002-2005年)中期执行的效果. 方法 根据卫生部的中期评估调查表,收集南宁市2002-2005年8个项目单位常规监测等相关资料,汇总分析. 结果 南宁市2004年DOTS策略覆盖率达到100%,4年来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症状者42 358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6 067例,其中涂阳病人6 012例.涂阳病人登记率从2002年的11.51/10万上升到2005年的37.03/10万,初治涂阳病人治愈率从2002年的76.7%提高到2005年的92.4%. 结论 通过实施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实现了南宁市结核病控制中期目标,初步建立了结核病控制可持续发展机制,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结核病控制工作.

    作者:赵亚玲;葛利辉;黄家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肝胆外科患者胆汁致病菌分离及药敏鉴定结果

    目的 了解胆汁致病菌分布及耐药状况. 方法 收集津市人民医院外科2000年1月-2008年4月送检胆汁标本中分离的致病菌及药敏鉴定结果 ,统计致病菌分布和抗菌药物的敏感率. 结果 分离到致病菌株44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75株占85%.革兰阳性菌66株占15%.排名前五位的致病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9.3%)、不动杆菌属(13.6%)、变形杆菌属(10.9%)、铜绿假单胞菌(10.2%)、肠杆菌属(8.8%).对革兰阴性菌的总体敏感率为亚胺培菌100%、阿米卡星79.9%、呱拉西林/他唑巴坦76.5%、磷霉素73.6%、美洛培南70.4%、头孢他啶66.4%,其余抗菌药物均<60%. 结论 胆汁中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为主.本研究结果 将为胆道感染的预防和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基本依据.

    作者:钟菊香;傅先辉;陈兰芳;辛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南通市2003-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2003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暴发疫情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信息不畅、体系薄弱、机制不全等诸多缺陷.

    作者:王新生;赵哲;羌校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模拟教学在现场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初步应用

    为探讨模拟教学在现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作者采用挪度公司的心肺复苏模拟电子病人对某院高年资住院医师进行现场CPR培训.并对培养前后的掌握情况进行问卷与测评分析.结果 发现培训后学员对CPR技术熟练掌握,较培训前明显提高.表明模拟教学用于CPR培训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曹瑞;郭煜;谭剑;王昊飞;张立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9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为了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死亡率,探讨影响其存活率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本院近4年来NICU收治的99例VLBWI,分别按胎龄、体重分两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VLBWI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胎膜早破40例(40.4%)、妊娠并发症39例(39.3%)、多胎妊娠32例(32.3%)、贫血15例(15.2%).所有住院患者均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并发症,主要有贫血31例(31.3%)、出生窒息30例(30.3%)、呼吸暂停29例(29.3%)、败血症24例(24.2%)、呼吸窘迫综合征21例(21.2%)、喂养不耐受15例(15.2%)、休克9例(9.09%)、支气管肺发育不良8例(8.08%).胎龄越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住院时问越长.本组极低出生体重儿治愈76例(76.77%),好转19例(19.19%)、死亡4例(4.04%),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和感染. 结论 VLBWI必须收住NICU病房监护,加强高危妊娠监测,实行胎内转运,积极防治早产儿VLBWI的并发症.有效进行产前促肺泡成熟,普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及伤残率,积极有效护理,加强消毒及集中操作,减少刺激,减少感染.

    作者:龚瑾;曹蓓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漳州市2007年小学生尿碘、碘盐检测结果与防治策略

    目的 了解漳州市碘缺乏病(IDD)防治效果,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抽样法(PPS)进行抽样: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8~10岁小学生尿碘;同时按照国标GB/T13025.7-1999中直接滴定法测定,监测其食用碘盐合格率. 结果 尿碘合格率为86.67%,食用碘盐合格率为82.89%.食用碘盐的学生尿碘中位数明显高于食用非碘盐的学生尿碘中位数. 结论 漳州市8~10岁儿童尿碘合格率保持在消除碘缺乏病(IDD)阶段目标,其碘盐食用率基本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但是非碘盐冲击市场问题还非常严重,应加强部门协作严厉打击私盐市场的不法行为.

    作者:杨晴文;郑如聪;黄哲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不同麻醉药物用于静脉麻醉结肠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和比较异丙酚及伍用瑞芬太尼或氯胺酮在纤维结肠镜检查静脉麻醉中的效果. 方法 择期纤维结肠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P组单用异丙酚,R组用异丙酚+瑞芬太尼,K组用异丙酚+氯胺酮.监测ECG和脉氧饱和度及无创血压,并记录检查前(T1),检查开始时(T2),肠镜进入肝曲时(T3)及检查结束时(T4)四个时间点的监测结果 .记录停麻醉药后睁眼时间,呼吸抑制发生数. 结果 R组苏腥时间(3 min 32s)小于K组(5min 24s)和P组(4 min 54s)(P<0.05),各组不同时点的HR、MAP、SPO2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呼吸抑制发生例数:P组3例,R组2例,K组2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3组均能提供较好的纤维结肠镜检查条件,且保证了生命体征的平稳.3组患者中出现呼吸抑制的病例没有明显差异,经给予辅助呼吸后迅速回升至正常.而R组病人的苏醒时间较其他两组病人短,提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能使患者苏醒更加迅速.

    作者:凌英姿;刘景诗;孔高茵;姜金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湘西自治州2007年居民死亡原因和预期寿命分析

    目的 调查湘两自治州2007年居民的死亡原因及其分布情况,初步分析当地居民的预期寿命和评价其的健康状况,为疾病防治提供流行病学研究依据. 方法 按ICD-10死因分类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和卫生部<死因医学登记系统>进行死因分析. 结果 湘西自治州2007年居民的平均粗死亡率为2.54%0,前五位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5~44岁以损伤和中毒为第一位死因;45~65岁以上循环系统疾病为第一位死因.湘西自治州2007年居民平均预期寿命73.27岁,其中女性(75.48岁)显高于男性(69.81岁). 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湘西自治州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应引起重视和加强控制工作;损伤和中毒的预防亦应引起关注.湘西自治州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作者:彭烨;梅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珠海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研究珠海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寻找发病危险因素,提供防制措施. 方法 设立哨点医院,建立腹泻病例定义,监测5岁以下儿童腹泻发病情况,用轮状病毒快速诊断试剂检测腹泻标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发病危险因素,病例组随机从2007年12月-2008年1月腹泻登记的轮状病毒阳性病例中抽取;对照在同日其他疾病登记中随机选取. 结果 珠海市轮状病毒发病高峰在每年12月份,与低温有关,1~4岁儿童高发,发病危险因素有晏幼儿不良洗手习惯、和社区儿童玩耍.以及外地流动儿童. 结论 轮状病毒腹泻发病高峰在每年低温季节,建议在这个期间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培养儿童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儿童之间的接触.特别要针对外地流动儿童.

    作者:阮峰;谭爱军;黄利群;周玉球;叶中文;王松;周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乳腺癌ER、PR、C-erbB-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ER、PR、C-erbB-2在老年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多个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问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2例老年乳腺癌(年龄在60岁以上)ER、PR及C-erbB-2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作统计学相关分析. 结果 52例乳腺癌中ER阳性33例(63.46%),PR阳性29例(55.77%),C-erbB-2阳性30例(57.69%).ER、PR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相关,与肿块大小、部位(左乳、右乳)、肿瘤所在象限(外上象限、外下象限、内上象限、内下象限)、淋巴结有无转移无显著相关性.C-erbB-2与乳腺癌患者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有无转移显著相关,与其它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ER、PR表达与C-erbB-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80,P=0.035),ER与PR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 结论 ER、PR及C-erbB-2的联合检测能够较好地反映老年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征并指导治疗.

    作者:刘曙光;李晓东;姜军永;魏中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化及其DNA多态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01-2006年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化趋势并且对其DNA多态性进行分析. 方法 使用VITEK全自动微牛物鉴定仪对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KB)法,对分离的10株敏感株和8株耐药株进行随机引物PCR扩增. 结果 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强,头孢哌酮、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超过50%;10株敏感菌分为8种基因型,8株耐药菌分为5种基因型.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较敏感,其耐药表型与其基因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何晓锋;方鉴;曹晋桂;张虎;马文杰;吴镝;焦力群;王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清β2-微球蛋白与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对结肠癌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与转铁蛋白(TRF)联合检测对结肠癌诊断的价值. 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6例结肠癌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β2-MG和TRF的含量. 结果 结肠癌患者血清β2-MG和TRF测定值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两者联合检测,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56%、100.00%、89.39%. 结论 血清β2-MG、TRF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结肠癌的实验室阳性检出率,在结肠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大毛;李孟兰;金燕;唐发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肺栓塞早期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肺栓塞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急性肺栓塞患者8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80例,分别对其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并进行对比. 结果 肺栓塞组患者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检测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早期诊断肺栓塞的筛选试验.

    作者:王雅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湖南省血吸虫流行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粪便处理效果调查研究

    目的 评价湖南省血吸虫流行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粪便处理对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 方法 采用实验室检测、人群问卷、现场勘测柑结合的方法 ,对调查点改厕建设及使用管理状况、粪便处理效果、人群相关健康知识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调查地区均未发现肠道传染病疫情,非卫生厕所内寄生虫卵总数平均值为6.484,卫生厕所无害化后为0.05,且三格化粪池式厕所卫生状况优于三联沼气式;卫生厕所户厕完整,符合需求,个人投入建造为主.改厕村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农民对血防相关知识接受程度,明显高于未改厕村.但32.5%的居民对建卫生厕所实施粪便无害化的意义了解不深. 结论 血吸虫病疫区改厕后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对减少血吸虫卵的传播,降低血吸虫感染率效果明显.卫生厕所的卫生状况比非卫生厕所大有改观,无害化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改厕后对疫区农民的血防相关知识有促进作用.

    作者:黄涛;吴传业;王强;蒋平安;何威龙;陈帅;李四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治疗和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增加时期康复护理干预和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24 h和治疗后12周后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康复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陈映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006-2007年上海市医疗机构消毒卫生监督抽检结果

    目的 为更加直观地反映出上海市医疗机构消毒卫生工作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规定.2006年、2007年分别对上海市89家、187家医疗机构的消毒卫生状况进行监督抽检,并对抽检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2007年医疗机构诊疗场所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使用中的哪消毒剂的细菌指标合格率分别为83.4%、97.7%、92.8%、99.1%,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检测合格率为97%,与2006年的抽检结果 基本一致. 结论 医疗机构消毒卫生状况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着空气细菌超标、医护人员手细菌超标.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医疗机构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消毒卫生意识.

    作者:甘和平;仇伟;林建海;秦婉婉;何静怡;袁璧翡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