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琴;王波
目的 研究麻杏石甘汤及其加味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用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经鼻腔接种小鼠,建立感染模型.实验设10倍麻杏石甘汤组、5倍麻杏石甘汤组、感染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感染模型组灌胃给生理盐水,其它各组灌胃给相应浓度的药物,1次/d,0.4ml/次,连续8d.后一次给药后禁水、禁食8h,取标本进行T细胞亚群百分率的检测.结果 10倍麻杏石甘汤加味方组CD3+、CD4+ T细胞亚群百分率、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感染模型组(P<0.05),CD8+ 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低于感染模型组(P<0.05).10倍麻杏石甘汤组、5倍麻杏石甘汤加味方组CD8+ 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低于感染模型组(P<0.05).结论 10倍临床大用量的麻杏石甘汤和5倍临床大用量的麻杏石甘汤加味方能明显调整流感病毒感染小鼠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
作者:赵武能;卢芳国;张薇;朱应武;何迎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入学新生的健康状况.方法 对2001-2005年入学新生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05年人学新生不同年度、性别、病种间无差异(P>0.05),同一年度问男性合格率低于女性(P<0.05),专业受限和不合格率高于女性(P<0.05),不合格疾病主要为慢性肝炎且肝功能异常,其次为肺结核、心脏病等,男性慢性肝炎且肝功能异常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其余疾病无性别差异.不合格学生第二年均顺利入学.结论 学校在制定防病计划时应考虑到已患有慢性病学生的健康教育问题,加强他们自我保健能力,顺利完成学业.
作者:李素君;黄伟;张洁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就诊和分娩于衡阳市南华大学附一医院的孕产妇在健康教育前后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和态度的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统一问卷的形式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孕产妇在健康教育前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为20.1%,高为77.6%.通过健康教育后,孕产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知晓率低为78.8%,是高为97.1%.对艾滋病态度有所改变.结论 孕产妇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和态度,存在不正确的态度及行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干预的重要措施.
作者:周曦;吴剑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决策.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继续教育,也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需要不断掌握和更新知识、运用新技术,从而继续教育就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与作用.
作者:梁进军;陈焱;肖水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18的表达,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HF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者32例血清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 CHF组血清IL-18水平(375.6±169.3)ng/L较对照组血清IL-18水平(227.6±86.5)ng/L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CHF患者血清IL-18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有明显增高,说明炎症与CHF的发生和发展有关,IL-18作为一种前炎症因子,在其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刘赵云;姜德谦;唐晓鸿;周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与态势,评估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结果 共查出10种寄生虫,人群寄生虫总感染率7.48%,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为6.89%;浙西丘陵区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以钩虫、蛔虫感染为主,东部滨海岛屿区以鞭虫感染和儿童蛲虫感染为主.低年龄组和中老年农民是感染寄生虫的高危人群.结论 与第一次寄生虫分布调查相比,人群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和各虫种感染率均大幅度下降,但土源性线虫病目前仍是浙江省流行的主要寄生虫病.
作者:姚立农;余可根;陈华良;夏生荣;黄学敏;雷昌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和利多卡因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效果.方法 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为一组,利多卡因镇痛的早孕妇女作为另一组,及对照组共3组,观察异丙酚、利多卡因镇痛效果,宫口松驰程度,出血情况及其它反应.结果 异丙酚、利多卡因均有镇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异丙酚的镇痛效果明显,无痛率100%,与利多卡因比较有明显差异,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异丙酚用于人流效果良好,镇痛作用强,有宫口松驰发生率高,不增加阴道出血量,利多卡因组镇痛作用不如异丙酚.使用异丙酚方法简便、安全,镇痛效果明显,但术后苏醒较慢,可出现定向障碍,需加强监测.
作者:刘花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卫生微生物检验,在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及研究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无误,应对分析过程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其质量管理主要包括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和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两个方面.QA工作一般由质检员承担,需明确其质量管理职责和QA工作的内容.QC工作包括室内QC和实验室间QC两部分,前者包括实验人员的资格、操作手册、仪器设备、培养基和试剂等方面的QC,后者则是上一级实验室对各实验室进行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同时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1年12月-2003年6月67例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同时放化疗)和放疗组.放疗组33例外照射加腔内治疗,当放疗剂量达到26~30 Gy时,中间挡铅10×4 cm,用 192Ir腔内治疗,每次7.0 Gy,每周两次,共6次,A点剂量68~72 Gy,外照射达到46Gy时,予宫旁补量6~10 Gy,B点剂量52~56 Gy结束放疗,综合组34例,放射治疗同单纯放疗组,放疗开始给予顺铂(DDP)40mgiv g tt,d1-d3紫杉醇135mg/m2 iv g tt,d1,放疗期间间隔28d重复一次化疗.结果 放化疗组比单放组的近期疗效明显提高,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低,3年生存率高,而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结论 同时放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红;张阳德;袁君;申良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揭示鸡血藤提取液体外抑制肠道病毒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抑制试验、MTT比色法,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药,测定了鸡血藤水提液AE(aqueous extracts)对Vero E6细胞的细胞毒性,并在对细胞的大无毒浓度下观察不同浓度的提取液AE在Vero E6细胞中对5种肠道病毒的抑制作用,计算药物半数有效浓度(50%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和药物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在此基础上采用分组实验初步探讨了提取物样品的抗病毒机制.结果 提取物AE半数中毒浓度(CC50)为≥250.0ug/ml;抑制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B3、B5、埃可病毒Echo 9、Echo 29、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 virusⅠ的IC50分别为60.8、47.1、14.8、65.5、29.1 ug/ml,TI分别为4.1、5.3、16.9、3.8、8.6,对肠道病毒的抑制作用存在量效反应关系;机制研究表明,AE在与CVB3的四种分组作用方式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抗病毒作用.结论 鸡血藤抗病毒提取液AE在Vero E6细胞中对肠道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鸡血藤水提物AE不仅具有直接杀灭CVB3病毒作用,而且还可进入细胞或吸附在细胞表面,从而达到抑制或杀伤病毒的效果.
作者:郭金鹏;庞佶;王新为;谌志强;金敏;李君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洛伐他汀对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l(sICAM-1)及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探讨洛伐他汀调脂外的抗炎作用.方法 将99例CHD患者分为基本治疗组(对照组)与洛伐他汀+基本治疗组(治疗组),经8周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浓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治疗后随访心血管发生事件3个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B(ApoB)均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明显升高,血浆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治疗组2例(4%),对照组7例(14.3%),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洛伐他汀降低血脂的同时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浆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抗炎作用,并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白玉;李熙芹;匡晓琴;李卿;陈晓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对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专业技术档案收集和管理的经验和需要改进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加强专业技术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刘蓓;王笑玲;谢萍;龙玲;易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来,由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呈上升趋势,为了解本地区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药物敏感性,对本院1100例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和鉴定,并对阳性标本进行药敏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贺立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以制定有效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监测,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对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部位前3位是:下呼吸道(43.04%),上呼吸道(19.41%),泌尿道(15.19%).医院感染病原菌前3位是:铜绿假单胞菌(18.24%),大肠埃希菌(17.61%),表皮葡萄球菌(13.84%).细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9.75%,其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我院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应尽可能缩短住ICU时间,控制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疗护理.
作者:容峰;曾贱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饮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普遍的物质之一,近年来,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水环境的污染状况日益严重,由于长期的接触,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即使在极低的浓度也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因而成为各国科学界和政府广泛关注的热点.水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多组分、低浓度的特点,是水质检测的一个难点.本文对水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色谱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以及生物学检测方法等检测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张建江;马永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妇女感染艾滋病的速度正以快于男性的趋势迅猛增长,男女感染比例逐渐缩小,妇女感染艾滋病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以社会学和女性学等学科的视域,从性的社会网络和妇女的社会地位分析,认为通过性的社会网络方式进行的性接触传播是我国妇女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而社会性别不平等是妇女感染艾滋病的深沉社会原因.
作者:俸卫东;韦启后;张英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针对Powerpoint的功能特点,结合实例,探讨了医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与技巧,为广大医学专业课教师制作医学多媒体课件提供参考.
作者:蒋启发;成士璧;李桂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徐汇区托幼机构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现况及变化趋势,提出有效预防及干预措施.方法 将2000-2005年全区托幼机构上报的事故发生资料输入微机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发生率和构成比.结果 6年间,近2年的托幼机构事故发生率下降明显,2000年为0.34%,2004年为0.26%,2005年为0.27%;伤害类型以跌伤造成的缝针居第一位,骨折居第2位;随着年龄增长伤害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保教人员及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及技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郭雯;陆峰;朱国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镧亚慢性暴露对大鼠外周血常规检查指标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0.1、2和40mg/kg体重剂量的三氯化镧(LaCl3)给大鼠经口灌胃,每天一次,90d后处死;取外周血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WBC)、淋巴细胞数和百分数(LYM和LYM%)、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和变异系数(RDW-SD和RDW-CV)、血小板(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3个LaCl3剂量组大鼠上述各血常规检查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3个LaCl3剂量组大鼠之间上述血常规检查所有指标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LaCl3亚慢性暴露对大鼠血常规检查指标无显著影响.
作者:王天成;何萧;张智勇;贾光;沈惠麒;赵宇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将HCV核心抗原检测与HCV RNA PCR法和抗-HCV检测进行比较,评估HCV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21份怀疑为HCV感染患者血清中的HCV核心抗原,并以HCV RNA PCR法和抗-HcV检测结果作为比较.结果 121份样本中,PCR法测HCV RNA,阳性56例,阴性65例,ELISA法测HCV核心抗原,阳性52例,阴性69例,ELISA法测抗-HCV,阳性44例,阴性77例;HCV RNA PCR、HCV核心抗原、抗一HCV阳性率分别为46.28%、42.97%、36.36%.同HCV RNA PCR检测结果比较:HCV核心抗原检测符合率90.08%、假阳性率3.31%、假阴性率6.61%;抗-HCV检测符合率81.81%、假阳性率4.13%、假阴性率14.05%.结论 HCV核心抗原检测与PCR检测的符合率较高.说明PCR法与HCV核心抗原检测都可以对抗-HcV出现前的感染进行早期诊断,从而缩短窗口期.
作者:王小卫;曾立明;吴白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