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76例剖宫产原因分析

谷春华;向玉华

关键词:剖宫产, 相关因素, 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剖宫产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对我院2003年7月-2005年6月的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3年7月-2005年6月的剖宫产率为55%.剖宫产的前五位原因是产程异常、头盆不称、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瘢痕子宫.结论 开展产前教育,加强产时保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厦门市区2004-2005年食品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厦门市区近两年来各类食品在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为卫生行政执法部门加强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 对2004-2005年度各类食品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测954份样品,总合格率为88.46%,食品制作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几率大.微生物污染较为严重的食品是非发酵性豆制品、肉制品.不同年度食品检测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场所、不同采样方式检测的样品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豆制品、肉制品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的经常性监督、指导.

    作者:李金坤;柯明月;梁英;杨帆;潘志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食品中二氧化硫测定方法的改进

    国家标准检验方法GB/T5009.34-2003(以下称国标法),盐酸付玫瑰苯胺法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硫,遇到36%甲醛聚合沉淀时,需要标定其浓度,然后稀释成0.2%甲醛溶液.

    作者:吕华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郴州市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郴州市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乙脑流行规律,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市2005年法定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郴州市2005年共报告乙脑病例58例,死亡3例,发病率1.26/10万,死亡率0.07/10万,病死率5.17%;发病率超过1/10万的县有5个,以宜章县高(3.92/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6、7月是发病高峰,占94.83%.发病年龄为15岁以下儿童,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占67.24%.结论 2005年郴州市乙脑发病呈散发,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据分析免疫空白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适龄儿童按程序进行规范预防接种,提高免疫接种率和成功率是防制乙脑的关键;同时必须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作者:欧社祥;段良松;姚令辉;李龙贤;刘晓峰;欧阳敦;向晓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5 226名苗族中小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苗族中小学生对结核病的感染情况及免疫状况,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幼儿园、中小学的5 226名苗族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皮肤硬结≥5 mm为阳性,≥20 mm或局部发生水泡、坏死者为强阳性.结果 5 226名苗族学生PPD试验阳性率为19.36%,其中强阳性率为3.62%;有卡痕者阳性率高于无卡痕者;幼儿园儿童阳性率明显高于小学生和中学生,但不同性别PPD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校学生和幼儿园儿童对结核杆菌易感性较高,故应加强对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策略,重视学生的结核菌素(PPD)试验在学生结核病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和实施,是控制学生结核病工作的关键.

    作者:张俊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45例乙型肝炎患者前S1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常见的嗜肝细胞病毒,在我国人群中高发,感染率达10%左右.前S1蛋白(Pre-S1)是HBV外膜蛋白重要组成部分,是HBV基因前S区编码的产物.

    作者:杨海燕;郭满盈;吴晶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005年湖南省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与分析

    目的 对2005年湖南省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湖南省监测地区流感流行情况,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用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方法(H1)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全年共检测2所监测医院ILI咽拭子标本481份,分离到流感病毒57株,阳性分离率为11.85%,经分型鉴定A(H3N2)亚型29株,A(H1N1)亚型14株,B型7株,7株因HA<1:8未能分型;疑似流感疫情ILI咽拭子标本144份,分离到流感病毒25株,阳性分离率为17.36%,其中16株为A(H3N2)亚型,A(H1N1)亚型6株,B型2株,1株未定型.结论 2005年湖南省年监测地区全年均有流感流行,流行的优势毒株仍为A(H3N2)亚型,但同时有A(H1N1)亚型和B型毒株的存在.

    作者:刘运芝;龙智钢;张红;戴德芳;王媛;陈长;黄一伟;黄铭华;夏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血小板减少的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血小板减少并不少见,Wallace等[1]报道发生率为7%~26%,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40×109/L)为5%~10%.Reveille等[2]认为血小板(PLT)减少是SLE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明玉;赵佳;周再高;曾抗;孙乐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口腔门诊的医院感染及控制措施

    口腔门诊医疗需在狭小的口腔内进行复杂的侵入性操作,与病人的唾液、血液及口腔粘膜有直接或间接接触,高速运转的气动牙钻及超声洁牙机可使唾液和血液以气溶胶的形式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

    作者:何会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就发病率对麻疹疫苗免疫程序的再分析

    在国家计划免疫的基础上,湖南省于2001年开始,对4岁组儿童加强一次麻疹疫苗接种.笔者搜集整理了1997-2004年祁阳县小儿麻疹发病资料,对232例小儿麻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4岁年龄组加强免疫前后,4~7岁年龄组麻疹发病率逐年下降趋势明显,前后对比发病率有显著差异(χ2=9.46,P<0.01);8月龄前麻疹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8月龄儿童麻疹发病人数月龄构成比集中在6~8月龄(占86.4%).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湖南省推行的4岁组麻疹疫苗加强免疫对提高儿童群体免疫力,控制麻疹的发病和流行上意义重大;为减少≤8个月龄婴儿麻疹的发病,麻疹疫苗初免时间提前的问题值得研究与探讨.

    作者:曾陵君;尹德利;周小红;王巧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威海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为了解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管理报告工作情况,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质量,不断完善传染病疫情管理报告系统.方法 对威海市各级医疗机构门诊日志登记使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进行随机抽查.结果 法定传染病总体漏报率控制在7%以下;传染病的诊断符合、传染病报告及卡片填写等情况市级医疗机构好,民营医疗机构差.门诊日志登记使用情况,市级医疗机构使用率高,而登记完整率较低.结论 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管理质量,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将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作者:张秋玲;林向利;邵正波;杨正辉;吕涛;周春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预防艾滋病毒性传播的杀微生物剂的研究现状

    杀微生物剂的应用是预防艾滋病毒性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阐明了艾滋病毒的性传播机制和杀微生物剂的作用机理,进一步综述了杀微生物剂的类型及其发展前景.

    作者:姜海鸥;李亚兰;黄雪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靖州县侗族学龄前儿童10年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侗族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方法 回顾性选择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城关及所辖15个乡镇学龄前儿童1995-2004年5月健康检查资料,分析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两项健康指标的变化.结果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侗族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呈增长趋势,营养不良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儿童保健服务,提高群众整体文化素质.

    作者:杨旭;黎剑;尹跃龙;易秋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铅中毒对儿童红细胞功能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铅中毒对红细胞膜的免疫黏附功能的改变及对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1实验室检测,血铅的检测,采用末梢血纸片法.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测定红细胞受体花环率.2统计学方法,将21例铅中毒患儿与30例健康儿对照,分别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微量元素,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铅中毒组RBC-C3b受体下降,与健康组有差异(P<0.05),血铁、钙、锌均较健康组有不同程度减少(P<0.01).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铅中毒儿童红细胞膜功能下降,血液中钙与铁、锌、铜等微量元素水平减低,可能与患儿的微量元素吸收与利用下降有关.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48名桐乡市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桐乡市居民中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流行特征,为慢性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桐乡市10个村或社区,对248名年龄在15~69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享受医疗保健的居民的占84.27%;人群吸烟率为44.35%,被动吸烟率为25.36%;11.69%的居民从未测量过血压,76.52%的居民从未做过血脂检查;13.31%的居民有过主动性体育锻炼.结论 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在居民中普遍存在,慢性病防控不容忽视.

    作者:陈俊;沈美清;沈元鸿;钱一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一起由甜酒糟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2005年7月19日,耒阳市枫泉乡小塘村9组黄某一家5人发生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确认该起食物中毒是食用甜酒糟污染蜡样芽孢杆菌而引起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浪;钟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5 319例大学生SCL-90量表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为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CL-90问卷,对5 319名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 ①5 319例学生检测中,至少一个因子≥3分的人数为244人,占4.59%,优于大学生的平均水平.男女之间,文理科之间,城乡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而本专科之间,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有显著差异.检出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F2(强迫症状)、F6(敌对)、F3(人际关系敏感)、F8(偏执)等.②抽取其中3 450人作项目分及总分测试:项目分≥3分并超过43项的人数为544人,占15.8%;总分超过160分的人数为395人,占11.4%.③对专科校区1 873人作15项、59项的检测发现,15项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2分的人数有35人,占所测人数的1.87%,59项即想到死亡的事≥2分的有103人,占所测人数5.50%.结论 大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蒋玉翠;罗桂莲;唐启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永州市尘肺职业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永州市尘肺发病规律与流行趋势,寻求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利用历年来的监测数据,职业病年报表,尘肺病个案卡等资料,根据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市40年的尘肺病流行特征.结果 全市累积尘肺患者2 152例,累积死亡252例,现有患者1 900例,患病率处于下降趋势;尘肺发病以煤炭行业为多(71.55%),以矽尘肺患病率多(62.36%),合并症与并发症对尘肺病情影响大,井下挖煤工、凿岩掘进工是尘肺病的高危人群.结论 加强劳动卫生监测,改善防尘设施,提高个体防护是控制尘肺的关键,重视尘肺的合并症、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处理是防止病情恶化和过早死亡的根本保证.

    作者:钟菊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TPSH保健品抗疲劳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以红景天、刺五加为主要成份的TPSH保健品的抗疲劳作用.方法 将雄性KM小鼠按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和0.12、0.24、0.72 g/kg·bw 3个给药剂量组.在灌胃给予受试物30 d后测定各组小鼠负重游泳的持续时间、血清尿素水平、肝糖原含量及血乳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0.72 g/kgg·bw剂量能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显著降低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水平和血乳酸曲线下面积(P<0.05),肝糖原储备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TPSH保健品具有抗疲劳作用.

    作者:贺立勍;胡怡秀;周月婵;易传祝;张莹莹;钟才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998-2005年深圳市松岗街道学生常见病动态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1998-2005年深圳松岗街道在校学生健康检查资料,了解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每年的健康检查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常见病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种析.结果 营养不良、贫血有逐年降低与肥胖患病率增高的趋势,视力不良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营养不良、肥胖、视力不良、龋齿、沙眼等患病率女生高于男生.而贫血患病率与蛔虫感染率男生高于女生.性别差异除贫血患病率无显著性外,其余差异均有显著性.贫血患病率在各年级间差异无显著性.营养不良、肥胖、视力不良、龋齿、沙眼患病率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而贫血患病率、蛔虫感染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本辖区学生常见病某些指标虽然处于较低水平,低于<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的终期目标,但某些指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抑制这种势头,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是我们公共卫生工作者应该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

    作者:唐国成;诸笔科;朱志良;朱元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上网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上网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网络对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影响.方法 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城镇中学初一学生1 228人,采用自编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按是否上网将研究对象分为上网组和不上网组,比较两组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两组中不同性别行为问题及各种Achenbach儿童行为问题因子构成.结果 上网学生占总人数的35.59%;男、女生上网组行为问题发生率要高于不上网组(χ2=4.51,P<0.05和χ2=5.22,P<0.01),上网组发生两种行为问题的比例要高于不上网组(P<0.05);男生中,交往不良、多动、体诉、违纪和攻击性等行为问题发生率要高于不上网组(P<0 05);女生中,上网组在体诉、违纪、抑郁退缩和焦虑强迫等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不上网组(P<0.05).结论 网络对儿童行为问题产生有很大的影响,可导致儿童发生多种行为问题,行为问题发生率升高.

    作者:高广胜;王学良;张素英;李芸;李成江;张秀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