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
目的 研究沙门菌的PCR检测方法.方法 引物选择沙门菌的hilA基因,应用PCR法检测沙门菌.结果 PCR能检测经选择性增菌液培养的沙门菌,扩增片段在497 bp.结论 应用PCR检测沙门菌,具有快速、特异、灵敏和简便的特点.
作者:詹铭;沈小明;赵冰;汤琰;章红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厦门市区近两年来各类食品在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为卫生行政执法部门加强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 对2004-2005年度各类食品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测954份样品,总合格率为88.46%,食品制作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几率大.微生物污染较为严重的食品是非发酵性豆制品、肉制品.不同年度食品检测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场所、不同采样方式检测的样品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豆制品、肉制品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的经常性监督、指导.
作者:李金坤;柯明月;梁英;杨帆;潘志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脑囊虫病发病率颇高,约占囊虫病的60%~80%[1].由于囊虫病在颅内寄生的部位、数量不同,以及囊尾蚴在不同时期对脑组织的刺激和破坏程度不同,患者可有不同症状,治疗也就不尽相同.
作者:韩田;王勇;胡春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永顺县农村改水对肠道传染病发病的影响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饮用改水村民7 818人和饮用未改水村民7 604人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 改水村民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低于未改水村民(P<0.01).腹泻、痢疾、肝炎和伤寒4种传染病分别下降了52.98%、42.45%、46.29%和63.54%.结论 永顺农村改水使村民饮水卫生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有效降低了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
作者:陈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并殖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订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村民有无半生吃或生吃溪蟹史等;采集4县部分村的淡水蟹类检查并殖吸虫囊蚴感染情况;对9个村的部分人群作并殖吸虫成虫抗原皮内试验,采血ELISA法检测并殖吸虫抗体.结果 问卷调查发现村民生吃蟹率为37.66%;解剖的溪蟹中,囊蚴感染率为7.93%;庆元及景宁县并殖吸虫皮试阳性率为15.94%和2.27%,人群抗体阳性率为0.80%和2.27%,天台和绍兴县人群抗体阳性率为0和14.29%.结论 浙江省并殖吸虫病老疫区流行情况变化较大,需定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测.
作者:阮卫;姚立农;余可根;夏生荣;陈华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河道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孳生地的环境特点,提供优的灭螺措施.方法 选择湘江河长沙段钉螺孳生地现场,进行钉螺分布、钉螺扩散、水文、泥沙和3种灭螺措施效果的观察.结果 湘江长沙段18块洲滩有钉螺分布,面积839 99 hm2.钉螺逆水向上游扩散,年平均可达17.5 km.洲滩的植被93%以上是莎草.湘江水体含沙量较大,汛期5-10月占全年输沙量的70%,因河道水流不畅,所以每年洲滩都有泥沙淤积,厚度一般为1.0 cm,部分低洼地带或水流缓冲处可达7.0 cm左右.湘江一般4月上旬开始涨水,高洪水位多见于5-7月,高洪峰持续时间较短,8月开始退水.3种灭螺措施效果比较,实施土埋和翻耕垦种灭螺措施的6块洲滩,灭螺效果好,其中3块效果考核没有发现钉螺,另3块活螺平均密度均减少了95%以上.每年坚持药物灭螺处理的7块洲滩,灭螺效果差,活螺密度没有变化,其中有3块洲滩发现了感染性钉螺.结论 钉螺向上游扩散同样具有较快的速度;洲滩植被以莎草为主;洲滩泥沙淤积主要是5-10月;湘江涨水和退水时间均较长江早;洲滩环境改造灭螺效果好,药物灭螺效果差.
作者:李以义;郭雪飞;李立武;罗超;蔡凯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43例为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组),41例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8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瘦素水平、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浓度.结果 乙肝组和肝硬化组患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乙肝组和肝硬化组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和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可能跟病毒感染、肝功能损害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小红;李延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不同营养水平学生视力状况,探讨营养状况对视力的影响,为防治学生近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延平区37 811名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分析比较不同营养水平学生视力低下率.结果 在延平区中小学生中,视力低下率以肥胖学生为高,超重学生次之,营养正常和营养不良学生相对较低且相近.肥胖、超重学生均显著高于营养正常学生视力低下率及平均视力低下率,营养不良与营养正常学生视力低下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营养过剩学生发生视力低下的机率较高,营养过剩是发生视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作者:黄永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解我院藏医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学习汉语的意愿、影响学习汉语言的各种因素,为提高藏汉双语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藏医学生今后从事卫生服务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现况研究选择青海医学院藏医学系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双亲是不同民族的藏族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现有汉语水平、藏语水平、用藏语教学好还是藏汉双语教学好?以前是否接受过藏汉双语教学?现在是否愿意接受藏汉双语教学?以及可能影响汉语教学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相关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藏医学生藏语口语及书面语测试成绩较高,汉语口语及书面语测试成绩较低,书面语成绩略高于口语成绩;藏语口语及书面语测试成绩显著高于汉语口语及书面语测试成绩.结论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以前是否接受过藏汉双语教学是影响藏医大学生汉语水平的主要因素,藏医学大学生受民族传统文化、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汉语表达能力和水平较低,故有必要在我院藏医学大学生中开展藏汉双语教学.
作者:张发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原发性肝癌(PHC)是位居世界第五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它的发生率几乎就等于其死亡率.其相关危险因素至今仍不是完全清楚.国内外早年均有文献报道了PH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且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了它们两者之间的发生机制.因而,HBV导致PHC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肯定.近年来丙型肝炎病毒(HCV)与PHC之间的关系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且也有相当多的文献报道了HCV能引起PHC.除了两种肝炎病毒可以引起PHC外,有学者研究发现,重度饮酒也会导致PHC,尤其是对已有HBV感染的病人,重度饮酒是导致其发生PHC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同时,流行病学还证实,PHC有家族/家庭聚集现象,提示PHC可能具有遗传学上的特点.除了上述肝脏疾病的病因外,环境致病因素在PHC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早年就有报道黄曲霉毒素B1(AFB1)可以诱发肝癌.不仅如此,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也较容易发生PHC.在基因水平上有学者发现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可以促进PHC的形成.
作者:熊文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淮安市2001-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工作经验,以利于进一步做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方法 对2001-2005年淮安市上报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排除病例进行特异性分析.结果 2001-2005年共上报该市AFP病例119例,15岁以下儿童报告率平均为2.99/10万,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要求.在保证监测系统敏感性的前提下,排除145例,占接报数的50.00%.结论 AFP病例监测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市级疾控中心的严格把关是做好本市AFP病例监测工作的关键.
作者:李卓;范刚;高强;成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吸毒人群中HGV、TTV重叠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女性戒毒所和某男性戒毒所中的吸毒人员590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吸毒者的有关资料并采集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HGVIgG及抗-TTVIgG,并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吸毒人员中HGV阳性率为8.81%,TTV阳性率为24.75%,二者重叠感染率为7.80%(46/590),男性、女性重叠感染率分别为2.44%和12.87%;经χ2检验,低文化程度组与高文化程度组HGV、TTV重叠感染分别为8.98%和5.29%,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吸毒组与非注射吸毒组HGV、TTV重叠感染率分别为8.86%和6.11%,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婚外性行为和无婚外性行为的吸毒者HGV、TTV的重叠感染率分别为7.98%和7.19%,差异无显著性(P>0.05);扎耳环孔组和未扎耳环孔组的HGV、TTV的重叠感染率分别为12.03%和3.08%,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文化程度低是HGV、TTV重叠感染的危险因素(OR=1.98).结论 吸毒人群是HGV、TTV重叠感染的高危人群,性别、文化程度低可能是吸毒人群中HGV、TTV重叠感染的危险因素,吸毒方式、性行为等与HGV、TTV的重叠感染率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高喻宏;陈伟;谭梅娟;张琰;关岚;刘浩;李登清;戴卫平;黄民主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掌握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4年由省卫生厅发文在全省统一开展农民工职业病危害企业的摸底调查.结果 衡阳市调查的1 173家工业企业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农民工为28 917人,占接触总人数的36.66%;私有企业农民工比例高,占74.11%;农民工的职业健康体检率仅有2.11%,各经济类型农民工职业健康检查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外商经济高,私有经济低;有39.29%的农民工不知道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结论 农民工职业病危害严重,基本没有享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权力,农民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差,各级机构应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作者:邹观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解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管理报告工作情况,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质量,不断完善传染病疫情管理报告系统.方法 对威海市各级医疗机构门诊日志登记使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进行随机抽查.结果 法定传染病总体漏报率控制在7%以下;传染病的诊断符合、传染病报告及卡片填写等情况市级医疗机构好,民营医疗机构差.门诊日志登记使用情况,市级医疗机构使用率高,而登记完整率较低.结论 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管理质量,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将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作者:张秋玲;林向利;邵正波;杨正辉;吕涛;周春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湖南地区人群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的多态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3 664名湖南地区健康汉族人群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的低分辨分型.结果 检出的13种DRB1位点等位基因中,频率高的为DRB1*09(19.693%),其次为DRB1*15(14.014%)、DRB1*12(12.973%)、DRB1*04(11.960%)、DRB1*08(9.017%),频率较低的为DRB1*10(1.167%)和DRB1*01(0.877%),DRB1*09频率较其它地区人群为高.从遗传距离分析发现,湖南人群和广东人群距离近(0.1378),和辽宁人群距离远(0.3356).结论 湖南地区人群的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具有复杂的多态性,以DRB1*09、DRB1*15、DRB1*12和DRB1*04频率为高,其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属于中国南方人群,但有其自身特点.
作者:谢毓滨;王赤林;李双;李登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宁乡县餐饮业对餐饮具的消毒情况,为加强卫生监督管理、整治饮食卫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GB14934-19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采样和检测大肠菌群,并作出评价.结果 餐饮具合格率逐年提高,且城镇高于农村;筷子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其它餐饮具;经营早餐、夜宵的饮食店,其餐饮具监测合格率低.结论 继续推行对餐饮业的量化分级管理,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监测频率和监督力度,改进经营早餐、夜宵饮食店的餐饮具消毒方法,大力开展卫生宣教,从而促使餐饮业增加卫生投入、规范卫生管理,全面提高餐饮具的消毒合格率.
作者:隆胜良;付家荣;吴子贵;刘菊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为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CL-90问卷,对5 319名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 ①5 319例学生检测中,至少一个因子≥3分的人数为244人,占4.59%,优于大学生的平均水平.男女之间,文理科之间,城乡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而本专科之间,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有显著差异.检出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F2(强迫症状)、F6(敌对)、F3(人际关系敏感)、F8(偏执)等.②抽取其中3 450人作项目分及总分测试:项目分≥3分并超过43项的人数为544人,占15.8%;总分超过160分的人数为395人,占11.4%.③对专科校区1 873人作15项、59项的检测发现,15项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2分的人数有35人,占所测人数的1.87%,59项即想到死亡的事≥2分的有103人,占所测人数5.50%.结论 大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蒋玉翠;罗桂莲;唐启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2005年7月19日,耒阳市枫泉乡小塘村9组黄某一家5人发生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确认该起食物中毒是食用甜酒糟污染蜡样芽孢杆菌而引起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浪;钟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隆回县中小学生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感染状况,为指导中小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隆回县2005年9-11月在校生3 887名为检测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 隆回县中小学生乙肝感染率为10.96%,城镇与农村学生HBV感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BV感染以HB-sAg(+)、HBeAg(+)、抗HBc(+)为主要感染模式.结论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加强HBV感染学生的卫生管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是学校乙肝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王丁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胎龄<33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两组予以早产儿常规处理.预防组于生后2 h内,气管内给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分析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所需给氧方式.结果 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预防组低于对照组,且预防组发生NRDS病情亦明显减轻,所需给氧方式相对简单.结论 外源性PS对NRDS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并可以减轻NRDS病情.
作者:彭湘莲;曹蓓;龚瑾;刘赛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