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骤停96例急救体会

林帆

关键词:心脏骤停, 抢救体会, 恶性肿瘤, 中毒, 院外, 外伤, 生命, 溺水, 临床, 救治, 急症, 急诊, 患者, 触电, 病例, 报告
摘要:心脏骤停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急症之一,稍一疏忽患者就会失去生命.2001年1月-2006年1月间我科救治院外及急诊观察心脏骤停96例(除外恶性肿瘤、慢性衰竭、中毒、溺水、触电、外伤等致病例),现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沙市天心区部分社区妇女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长沙市天心区部分社区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以及降低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措施.方法 由天心区计生局、区妇幼保健院以及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对辖区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妇科病调查方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妇科病患病率比较高,2005年59.57%,2006年72.74%,呈上升趋势.宫颈糜烂患病率高,宫颈糜烂、阴道炎、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乳腺病变患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开展妇科病调查,加强妇女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有利于提高社区妇女的健康水平.

    作者:彭彦辉;黄广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998-2005年深圳市松岗街道学生常见病动态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1998-2005年深圳松岗街道在校学生健康检查资料,了解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每年的健康检查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常见病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种析.结果 营养不良、贫血有逐年降低与肥胖患病率增高的趋势,视力不良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营养不良、肥胖、视力不良、龋齿、沙眼等患病率女生高于男生.而贫血患病率与蛔虫感染率男生高于女生.性别差异除贫血患病率无显著性外,其余差异均有显著性.贫血患病率在各年级间差异无显著性.营养不良、肥胖、视力不良、龋齿、沙眼患病率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而贫血患病率、蛔虫感染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本辖区学生常见病某些指标虽然处于较低水平,低于<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的终期目标,但某些指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抑制这种势头,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是我们公共卫生工作者应该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

    作者:唐国成;诸笔科;朱志良;朱元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河道型钉螺孳生地环境特点及灭螺措施

    目的 掌握河道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孳生地的环境特点,提供优的灭螺措施.方法 选择湘江河长沙段钉螺孳生地现场,进行钉螺分布、钉螺扩散、水文、泥沙和3种灭螺措施效果的观察.结果 湘江长沙段18块洲滩有钉螺分布,面积839 99 hm2.钉螺逆水向上游扩散,年平均可达17.5 km.洲滩的植被93%以上是莎草.湘江水体含沙量较大,汛期5-10月占全年输沙量的70%,因河道水流不畅,所以每年洲滩都有泥沙淤积,厚度一般为1.0 cm,部分低洼地带或水流缓冲处可达7.0 cm左右.湘江一般4月上旬开始涨水,高洪水位多见于5-7月,高洪峰持续时间较短,8月开始退水.3种灭螺措施效果比较,实施土埋和翻耕垦种灭螺措施的6块洲滩,灭螺效果好,其中3块效果考核没有发现钉螺,另3块活螺平均密度均减少了95%以上.每年坚持药物灭螺处理的7块洲滩,灭螺效果差,活螺密度没有变化,其中有3块洲滩发现了感染性钉螺.结论 钉螺向上游扩散同样具有较快的速度;洲滩植被以莎草为主;洲滩泥沙淤积主要是5-10月;湘江涨水和退水时间均较长江早;洲滩环境改造灭螺效果好,药物灭螺效果差.

    作者:李以义;郭雪飞;李立武;罗超;蔡凯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5 212名学龄前儿童龋病患病情况调查

    龋病是WHO宣布的影响人体身心健康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文献报道学龄前儿童是龋病的高发人群[1~3].我们于2005年5-6月对城区80所托幼机构的学龄前儿童进行了患龋病情况调查,旨在了解丽水市学龄前儿童的龋病患病情况.

    作者:徐萍;魏以群;雷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永州市尘肺职业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永州市尘肺发病规律与流行趋势,寻求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利用历年来的监测数据,职业病年报表,尘肺病个案卡等资料,根据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市40年的尘肺病流行特征.结果 全市累积尘肺患者2 152例,累积死亡252例,现有患者1 900例,患病率处于下降趋势;尘肺发病以煤炭行业为多(71.55%),以矽尘肺患病率多(62.36%),合并症与并发症对尘肺病情影响大,井下挖煤工、凿岩掘进工是尘肺病的高危人群.结论 加强劳动卫生监测,改善防尘设施,提高个体防护是控制尘肺的关键,重视尘肺的合并症、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处理是防止病情恶化和过早死亡的根本保证.

    作者:钟菊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微波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微波术联合保妇康栓阴道给药在中重度宫颈糜烂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2004年6月-2006年6月间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行微波联合应用保妇康栓治疗的160例及同期行单纯微波治疗的156例治疗效果的临床资料.结果 (1)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微波+保妇康栓联合治疗组的治愈率为78.8%,单纯微波治疗组的治愈率为38.5%,前者与后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对乳头型宫颈糜烂的治愈率以治疗组高(P<0.01);(3)微波+保妇康栓联合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单纯微波治疗对照组(P<0.01);(4)阴道出血时间,阴道流液量,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微波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方法对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邵东县煤矿工人眼、鼻、牙、咽患病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邵东县煤矿工人眼、鼻、牙、咽患病原因.方法 按照文献[1]规定对2 468名工人逐个进行检查.结果 地面、井下工人眼、鼻、牙、咽总患病率为68.3%,其中沙眼患病率为56.8%,鼻炎患病率为43.6%,牙患病率为32.1%,咽患病率为30.1%.结论 井下作业工人眼、鼻、牙、咽患病率明显高于地面作业工人.

    作者:唐耀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湖南地区人群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湖南地区人群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的多态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3 664名湖南地区健康汉族人群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的低分辨分型.结果 检出的13种DRB1位点等位基因中,频率高的为DRB1*09(19.693%),其次为DRB1*15(14.014%)、DRB1*12(12.973%)、DRB1*04(11.960%)、DRB1*08(9.017%),频率较低的为DRB1*10(1.167%)和DRB1*01(0.877%),DRB1*09频率较其它地区人群为高.从遗传距离分析发现,湖南人群和广东人群距离近(0.1378),和辽宁人群距离远(0.3356).结论 湖南地区人群的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具有复杂的多态性,以DRB1*09、DRB1*15、DRB1*12和DRB1*04频率为高,其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属于中国南方人群,但有其自身特点.

    作者:谢毓滨;王赤林;李双;李登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TPSH保健品抗疲劳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以红景天、刺五加为主要成份的TPSH保健品的抗疲劳作用.方法 将雄性KM小鼠按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和0.12、0.24、0.72 g/kg·bw 3个给药剂量组.在灌胃给予受试物30 d后测定各组小鼠负重游泳的持续时间、血清尿素水平、肝糖原含量及血乳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0.72 g/kgg·bw剂量能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显著降低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水平和血乳酸曲线下面积(P<0.05),肝糖原储备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TPSH保健品具有抗疲劳作用.

    作者:贺立勍;胡怡秀;周月婵;易传祝;张莹莹;钟才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血小板减少的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血小板减少并不少见,Wallace等[1]报道发生率为7%~26%,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40×109/L)为5%~10%.Reveille等[2]认为血小板(PLT)减少是SLE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明玉;赵佳;周再高;曾抗;孙乐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郴州市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郴州市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乙脑流行规律,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市2005年法定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郴州市2005年共报告乙脑病例58例,死亡3例,发病率1.26/10万,死亡率0.07/10万,病死率5.17%;发病率超过1/10万的县有5个,以宜章县高(3.92/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6、7月是发病高峰,占94.83%.发病年龄为15岁以下儿童,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占67.24%.结论 2005年郴州市乙脑发病呈散发,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据分析免疫空白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适龄儿童按程序进行规范预防接种,提高免疫接种率和成功率是防制乙脑的关键;同时必须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作者:欧社祥;段良松;姚令辉;李龙贤;刘晓峰;欧阳敦;向晓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病毒B基因亚型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B基因型亚型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 PCR)扩增乙型肝炎病毒preC/C基因区DNA片段,用末端标记方法对PCR产物标记并直接测序,测序结果和GeneBank中登录的标准序列相比较.结果 35例B基因型乙肝病毒感染者均为Ba亚型,未发现Bj亚型.结论 江苏常州地区的B基因型乙肝病毒均为Ba亚型.

    作者:王永忠;吴国祥;陈敏;濮翔科;杭双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南京市传染病医院2000-2005年12种传染病发病及住院情况分析

    目的 掌握近年来南京市部分传染病发病现状及传染病住院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南京市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法 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的12种传染病资料以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种传染病住院病人序位为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百日咳、水痘、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副伤寒、艾滋病、猩红热、出血热、狂犬病;呼吸道传染病占首位(占87.48%),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占8.42%);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传染病总报告数的3.38%);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时间分布以冬春季为主.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是当前传染病防治重点,呼吸道传染病构成比上升,尤其麻疹近年发病人数大幅度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季红;沈玲;徐永林;夏海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巨噬细胞内ox-LDL源性脂质蓄积的影响

    目的 研究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感染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处理RAW264.7后细胞内脂质蓄积的影响.方法 Cpn在Hep-2细胞内增殖,用RAW264.7进行实验.Giemsa染色检测RAW264.7内Cpn感染情况,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摄取情况,RT-PCR检测ABCA1mRNA表达情况.结果 油红O染色见RAW264.7内脂质摄取增加,RT-PCR检测ABCA1mRNA的表达增加.结论 Cpn感染促使RAW264.7内ox-LDL源性脂质蓄积增加,在此过程中ABCA1mRNA的表达增加,为进一步阐明肺炎衣原体感染和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张艳平;刘录山;余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荧光定量检测HBV DNA与血清五项指标对比分析

    目的 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与血清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HBV抗原、抗体,FQ-PCR测定HBV DNA.结果 在 1 600例血清标本中,FQ-PCR273例阳性,阳性率17.1%;在五项指标组合模式中以HBsAg、HBeAg和HBcAb均阳性者FQ-PCR检出HBV-DNA阳性率高为98.9%(180/182),HBV DNA平均拷贝数2.48×107;其次为257例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者,FQ-PCR186例阳性,阳性率72.3%,HBV DNA平均拷贝数3.92×105.结论 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都是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方法.同时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及HBV DNA定量PCR的检测,更有利于临床对HBV感染的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判断.

    作者:陈建设;刘友生;陈安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8例鱼胆中毒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鱼胆中毒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8例鱼胆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对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胸片及双肾B超进行研究.结果 全部患者均出现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血红蛋白、肝、肾功等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 鱼胆中毒可至多脏器功能损害,受损以肾、肝、心及胃肠道为重,血液透析为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程新;蒋云生;郑云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预防艾滋病毒性传播的杀微生物剂的研究现状

    杀微生物剂的应用是预防艾滋病毒性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阐明了艾滋病毒的性传播机制和杀微生物剂的作用机理,进一步综述了杀微生物剂的类型及其发展前景.

    作者:姜海鸥;李亚兰;黄雪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新生儿脐带血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所生的婴儿脐带血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了解婴儿乙肝感染率及乙肝两对半模式情况,为控制母婴垂直传播,降低乙肝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进行乙肝两对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结果 1 233例脐带血中乙肝两对半全部为阴性的705例,占57.18%,能检测出一项(或多项)为阳性的共计528例,总感染率为42.82%,将乙肝两对半模式情况进行列表并与同期我室所检测的5 572例血清标本乙肝两对半模式进行配对资料的t检验,P值<0.01,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婴儿脐带血乙肝两对半模式与临床血清标本乙肝两对半模式有较大差别.脐带血中HBeAb与HbcAb阳性者126例,占感染率的23.86%,为主要模式,HBeAg与HbcAb阳性者58例,占感染率的10.98%,为较次要模式,与临床血清标本相应模式比较P<0.01,亦与文献报道[1]的检验标本两对半模式出现率差异巨大.脐血中HBsAg阳性总数128例,占感染率的24.24%,阳性率明显降低,这可能是乙肝感染者母亲在孕娠期间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采用其他针对性防治措施进行母婴阻断[2]的积极结果,也使控制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降低乙肝感染率成为可能.

    作者:曹继华;叶军;王旭辉;陈新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论歌唱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心理学家说,人类唱歌是为了自我安慰;教育学家说,唱歌使人息息相通;诗人说,歌唱是人类钟情的乐事,医学家认为歌唱有益于身心健康.

    作者:李小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珠海市2005年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珠海市伤害病人急诊治疗的现况、伤害发生的特点与规律,弄清其主要类型及伤害谱的构成,为该市伤害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凡因有意或者无意导致身体受创伤且首次就诊于所监测医院急诊室的伤害患者均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接诊医护人员亲自询问调查对象,统一填写调查表格.结果 共收到10 723名受伤害者的情况,男女性别比为2.57:1.意外伤害占伤害总人数的78.8%,其中钝器伤占到25.9%,在所有伤害类型中居首位.伤害的发生以15~44岁年龄段高,1~44岁伤害的发生占伤害总数的89.0%.工人、学生所占比例较高.公路或街道、工作场所为伤害的好发地点.时间多集中在中午和傍晚.结论 珠海市人群伤害发生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钝器伤更为突出.发生人群年轻化,尤其是工人和学生.

    作者:梁小冬;朱克京;陈琦;吴少芳;周小萍;丁建刚;刘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