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型肝炎病毒B基因亚型检测及临床意义

王永忠;吴国祥;陈敏;濮翔科;杭双荣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亚型,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B基因型亚型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 PCR)扩增乙型肝炎病毒preC/C基因区DNA片段,用末端标记方法对PCR产物标记并直接测序,测序结果和GeneBank中登录的标准序列相比较.结果 35例B基因型乙肝病毒感染者均为Ba亚型,未发现Bj亚型.结论 江苏常州地区的B基因型乙肝病毒均为Ba亚型.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宁乡县2003-2005年餐饮具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宁乡县餐饮业对餐饮具的消毒情况,为加强卫生监督管理、整治饮食卫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GB14934-19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采样和检测大肠菌群,并作出评价.结果 餐饮具合格率逐年提高,且城镇高于农村;筷子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其它餐饮具;经营早餐、夜宵的饮食店,其餐饮具监测合格率低.结论 继续推行对餐饮业的量化分级管理,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监测频率和监督力度,改进经营早餐、夜宵饮食店的餐饮具消毒方法,大力开展卫生宣教,从而促使餐饮业增加卫生投入、规范卫生管理,全面提高餐饮具的消毒合格率.

    作者:隆胜良;付家荣;吴子贵;刘菊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郴州市北湖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及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郴州市北湖区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为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北湖区3所中学422名初中生和498名高中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正确回答均达90%以上,但初中生对蚊虫叮咬、共餐、一起洗澡或游泳等非传播途径方面正确回答均低于50%,高中生均在50%以上.有66.11%的初中生、69.08%的高中生害怕今后患艾滋病.结论 中学生掌握艾滋病知识不全面,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认识误区.学校应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尤其是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作者:周金兰;楚光吉;侯素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酒精对糖代谢的影响

    酒精是一种能量值为29.7 kJ/g(7.1 kcal/g)的食物,它可影响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在体内的代谢.酒精与糖代谢的关系,早已引起科学家的关注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发现急性酒精中毒有时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但在一定条件下摄入酒精又可导致高血糖[1,2].

    作者:张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靖州县侗族学龄前儿童10年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侗族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方法 回顾性选择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城关及所辖15个乡镇学龄前儿童1995-2004年5月健康检查资料,分析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两项健康指标的变化.结果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侗族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呈增长趋势,营养不良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儿童保健服务,提高群众整体文化素质.

    作者:杨旭;黎剑;尹跃龙;易秋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海南省黎族儿童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了解海南省黎族儿童的营养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了1 135名6~12岁的黎族儿童及其家长的一般情况、营养知识、态度、日常生活行为,并测定黎族儿童的身高体重,进行营养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海南省黎族儿童总体营养不良率为39.12%(男33.79%,女44.68%),男女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总体肥胖率为2.56%(男3.27%,女1.80%),男女黎族儿童肥胖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黎族儿童的性别、年龄、营养知识、进食速度、零食行为、早餐习惯、早餐食品、在家学习时间以及黎族儿童家长的体质指数、文化程度、职业是黎族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黎族儿童的营养状况主要与一些可以改变的行为因素有关,改变黎族儿童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将有利于提高黎族儿童体质.

    作者:张洪斌;张燕;陈晓英;吴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永州市尘肺职业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永州市尘肺发病规律与流行趋势,寻求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利用历年来的监测数据,职业病年报表,尘肺病个案卡等资料,根据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市40年的尘肺病流行特征.结果 全市累积尘肺患者2 152例,累积死亡252例,现有患者1 900例,患病率处于下降趋势;尘肺发病以煤炭行业为多(71.55%),以矽尘肺患病率多(62.36%),合并症与并发症对尘肺病情影响大,井下挖煤工、凿岩掘进工是尘肺病的高危人群.结论 加强劳动卫生监测,改善防尘设施,提高个体防护是控制尘肺的关键,重视尘肺的合并症、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处理是防止病情恶化和过早死亡的根本保证.

    作者:钟菊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应用Webquest改革传染病见习课教学

    目的 将Webquest引入传染病见习课教学,提高传染病见习课教学质量.方法 对学生进行Webquest问卷调查;建立了多媒体示教室及传染病教学网站;由教师及学生共同建立Webquest模块;学生利用Webquest学习传染病学.结果 学生们通过Webquest对热点传染病的进展进行跟踪及综述分析,构建了传染病学电子书,制作了大量传染病教学课件,学生表演录制了标准化病人的传染病教学小品.提高了学生学习传染病课程的兴趣,改善了传染病见习课教学质量.结论 Webquest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染病见习课病种单一、缺乏病种病源的问题,为提高传染病见习课教学质量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唐晓鹏;龚国忠;赖力英;李异;夏新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三起O139型霍乱暴发的流行特征及原因

    目的 调查O139型霍乱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原因.方法 对腹泻、呕吐、发热等具有临床症状的病人及参与聚餐和收吃剩菜的人员进行个案调查、肛管采样和疫区环境卫生学调查.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方法对现场调查资料和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共发生霍乱病人20例,罹患率为2.61%,带菌者9例,带菌率为1.17%,无死亡病例.三起霍乱暴发疫情的流行原因均为酒宴聚餐,可疑食物为从外地进购的冷藏甲鱼.经调查三起霍乱暴发疫情均为单独引起,无相互之间传播的证据,无二代病例发生.结论 预防控制霍乱的发生与流行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①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特别注意监测从外地进购的冷藏食品及海水产品;②加强霍乱疫源内、外环境监测和疫源地消毒;③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④做好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及在霍乱流行期和疫区限制酒宴聚餐规模和数量.

    作者:王鹏飞;仇武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 360名无偿献血者HIV相关监测和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九江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现状、相关行为、态度和知识,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和问卷调查方法,对2 360名无偿献血者进行调查.结果 血清检测未检出HIV感染者,但检出HCV抗体阳性者4人、HBsAg阳性者15人、梅毒抗体阳性者18人.调查发现有20人注射吸毒,152名无偿献血者承认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关系,大多数无偿献血者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结论 应针对该人群的特点,采取有效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HIV感染者窗口期给血源带来的危险性,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作者:杨小芬;胡维;曹群;周红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免疫后16~18年的长期免疫效果定群研究

    目的 评价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长期免疫效果,探讨乙肝血源疫苗免疫持久性.方法 出生队列定群研究结合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象为1987-1989年出生并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人群,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与前期数据比较分析.结果 (1)1987-1989队列的免疫人群在免疫7年、14年、18年后的疫苗保护效果分别为89.7%,94.8%和87.8%,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保护性抗体水平分别为57.37%,32.80%,36.67%,免后14、18年的抗体保持在一致水平;(2)乙肝血源疫苗接种16~18年后,平均HBsAg阳性率为1.99%;保护性抗体水平为36.67%,总表面抗体阳性率为62.91%.结论 新生儿普种乙肝血源疫苗可有效预防HBV感染,疫苗免疫18年后保护效果稳定,不必进行人群加强免疫.

    作者:沈立萍;杨进业;李艳萍;莫兆军;方孔雄;韦少超;李荣成;董邕辉;张勇;毕胜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长沙市德国小蠊抗性测定

    目的 为了解长沙市德国小蠊自1985年来,20年后的抗性情况.方法 点滴法.结果 5种杀虫剂2005年LD50与1985年LD50的比值分别为杀灭菊酯35.65、氯氰菊酯13.74、敌敌畏11.16、溴氰菊酯9.71.结论 长沙市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相比于1985年,增长10~35倍.

    作者:李平非;彭莱;田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长沙市致泛库蚊抗性测定报告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优势蚊种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合理灭蚊.方法 采集致泛库蚊块饲养成幼虫,用常用的六种杀虫剂按全国统一的蚊幼浸渍法[1]测定LC50.结果 常用的六种杀虫剂蚊幼虫24 h死亡率均小于50%.结论 长沙市致乏库蚊自然品系对六种杀虫剂均呈高抗性.

    作者:胡源浩;刘蓓;李平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湖州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为了解湖州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及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湖州市消毒事业不断发展.方法 根据<消毒与灭菌评价方法>、<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湖州市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现场采样检测,对2002-2005年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湖州市消毒监测合格率为77.29%,各年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类检测项目中以无菌医疗器械及用品检测合格率高,达93.59%,空气样检测合格率低,仅为50.00%.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个体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湖州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存在一定问题,需引起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徐德顺;胡霞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新生儿脐带血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所生的婴儿脐带血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了解婴儿乙肝感染率及乙肝两对半模式情况,为控制母婴垂直传播,降低乙肝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进行乙肝两对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结果 1 233例脐带血中乙肝两对半全部为阴性的705例,占57.18%,能检测出一项(或多项)为阳性的共计528例,总感染率为42.82%,将乙肝两对半模式情况进行列表并与同期我室所检测的5 572例血清标本乙肝两对半模式进行配对资料的t检验,P值<0.01,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婴儿脐带血乙肝两对半模式与临床血清标本乙肝两对半模式有较大差别.脐带血中HBeAb与HbcAb阳性者126例,占感染率的23.86%,为主要模式,HBeAg与HbcAb阳性者58例,占感染率的10.98%,为较次要模式,与临床血清标本相应模式比较P<0.01,亦与文献报道[1]的检验标本两对半模式出现率差异巨大.脐血中HBsAg阳性总数128例,占感染率的24.24%,阳性率明显降低,这可能是乙肝感染者母亲在孕娠期间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采用其他针对性防治措施进行母婴阻断[2]的积极结果,也使控制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降低乙肝感染率成为可能.

    作者:曹继华;叶军;王旭辉;陈新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湖南省资兴市197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1970-2005年资兴市麻疹流行特征与趋势,为制订相应的防治对策、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70-2005年资兴市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1970-2005年资兴市累计报告麻疹病例8 365例,报告发病率为0.00/10万~693.70/10万,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82.09/10万;1987年实行冷链运转后,麻疹发病率迅速下降.1990年后高发月份从原来的4月推迟到5、6月;1991-2005年15岁以下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8.66%.2000-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65例麻疹病例中,有明确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7.69%,免疫史不详者占69.23%,无免疫史者占23.08%.结论 当前资兴市麻疹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应采取综合性措施,保证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高覆盖率,建立和健全麻疹监测信息系统.

    作者:樊家伦;李赛香;陈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淮安市2001-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淮安市2001-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工作经验,以利于进一步做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方法 对2001-2005年淮安市上报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排除病例进行特异性分析.结果 2001-2005年共上报该市AFP病例119例,15岁以下儿童报告率平均为2.99/10万,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要求.在保证监测系统敏感性的前提下,排除145例,占接报数的50.00%.结论 AFP病例监测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市级疾控中心的严格把关是做好本市AFP病例监测工作的关键.

    作者:李卓;范刚;高强;成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998-2005年深圳市松岗街道学生常见病动态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1998-2005年深圳松岗街道在校学生健康检查资料,了解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每年的健康检查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常见病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种析.结果 营养不良、贫血有逐年降低与肥胖患病率增高的趋势,视力不良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营养不良、肥胖、视力不良、龋齿、沙眼等患病率女生高于男生.而贫血患病率与蛔虫感染率男生高于女生.性别差异除贫血患病率无显著性外,其余差异均有显著性.贫血患病率在各年级间差异无显著性.营养不良、肥胖、视力不良、龋齿、沙眼患病率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而贫血患病率、蛔虫感染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本辖区学生常见病某些指标虽然处于较低水平,低于<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的终期目标,但某些指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抑制这种势头,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是我们公共卫生工作者应该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

    作者:唐国成;诸笔科;朱志良;朱元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广州市荔湾区部分职业人群肝吸虫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荔湾区部分职业人群肝吸虫感染状况,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氏厚片法进行粪便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共检查275人,阳性34人;感染率12.36%,其中城管部门105人,阳性22人,感染率20.93%;工商银行99人,阳性8人,感染率8.08%;事业单位40人,阳性3人,感染率7.50%;公安部门31人,阳性1人,感染率3.23%.结论 所检职业人群感染率高,其中城管职业人群感染率高,应加强健康教育和食品卫生管理.

    作者:何国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就发病率对麻疹疫苗免疫程序的再分析

    在国家计划免疫的基础上,湖南省于2001年开始,对4岁组儿童加强一次麻疹疫苗接种.笔者搜集整理了1997-2004年祁阳县小儿麻疹发病资料,对232例小儿麻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4岁年龄组加强免疫前后,4~7岁年龄组麻疹发病率逐年下降趋势明显,前后对比发病率有显著差异(χ2=9.46,P<0.01);8月龄前麻疹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8月龄儿童麻疹发病人数月龄构成比集中在6~8月龄(占86.4%).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湖南省推行的4岁组麻疹疫苗加强免疫对提高儿童群体免疫力,控制麻疹的发病和流行上意义重大;为减少≤8个月龄婴儿麻疹的发病,麻疹疫苗初免时间提前的问题值得研究与探讨.

    作者:曾陵君;尹德利;周小红;王巧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血小板减少的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血小板减少并不少见,Wallace等[1]报道发生率为7%~26%,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40×109/L)为5%~10%.Reveille等[2]认为血小板(PLT)减少是SLE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明玉;赵佳;周再高;曾抗;孙乐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