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美芝;周建党;谭科军;陈颖
为了解开元区居民死因构成等情况,对该区1997~2002年的死因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人口资料由开元区公安局提供. 1.2死亡资料来源于三级防疫网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且在历年的死亡报告质量检查中均合格,认为资料是可靠的.
作者:陈晓鹭;华菊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学生群体性癔症是因小学生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外界刺激引起紧张、恐惧促发的心理反应.采取心理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即可控制该病.做好儿童的健康教育工作十分必要.
作者:黄桂湘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为探諸rizol试剂提取大鼠脑组织高质量RNA的适取样量范围.方法在1mLTrizol试剂中分别加入100,50,25,12.5mg大鼠脑组织,提取其总RNA.结果每毫升Trizol中加入组织12.5mg时,提取的RNA完整性好,纯度亦高.结论从大鼠脑组织中提取到高质量RNA,每毫升Trizol中加入脑组织适取样量范围为10~20mg.
作者:刘水平;罗志勇;文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鲁北地区绦虫病与囊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现场访问、粪便检查及血清学检测等方法对鲁北4市的5县区15个乡镇43个行政村的31124人进行了调查.结果人群带绦虫病患病率3.2/万,囊虫病患病率5.1/万,有较明显的职业分布特征.人群血清猪囊尾蚴特异性IgG4抗体阳性率1.38%,商品猪血清囊尾蚴抗体阳性率0.38%.结论初步搞清了山东省重点疫区带绦虫病与囊虫病的流行现状,并对该病的各流行环节做了分析,为该病的预防提供了参考信息.
作者:缪峰;刘新;傅兆义;万功群;傅斌;赵长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在研究筛选胃病的治疗药物之前,常需要先选择好适合的建立胃损伤模型方法,通常可以通过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时间、实验时间、与人胃损伤相近程度等方面来考虑选择适合的胃损伤模型.建立胃损伤模型的方法有多种,本文将按化学法、物理法、心理因素等分类进行探讨.
作者:夏勇;吴惠岭;傅剑云;高筱萍;余昭;郑红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某水泥厂127名男性水泥作业工人,以不接触粉尘毒物的94名男性为对照,进行了肺功能测定,结果表明水泥作业工人肺功能指标VC、FVC、FEV10、MMEF有明显下降,且随工龄延长肺功能受损情况加重.
作者:王革;何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循证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与肺结核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发病率对提高肺结核发现率的意义.方法对一封闭管理单位人口一年中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和肺结核的发病率进行分组、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肺结核年发病率(Y)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年发病率(X)的回归方程为Y(‰)=106532+2.9710X.方差检验,F=118.35,P<0.01.回归系数b的95%可信区间为2.9710±0.5901.结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发病率是估测肺结核发病率的有效指标,对指导开展肺结核普查,提高发现率有较大意义.
作者:忻小和;杨薇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部改变,主要原因是围产期窒息.本文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与血镁的关系.方法全部病例分为轻、中、重三组,同正常对照组均于生后第1d、第7d抽取股静脉血,检测血清镁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第1d和第7d血清镁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中度组、重度组均显著低于轻度组(P均<0.01),重度组显著低于中度组(P<0.01).治愈组、好转组、预后不良及死亡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好转组、预后不良及死亡组显著低于治愈组(P均<0.01),对比第7d与第1d血清镁水平,对照组及轻度组血清镁水平比第1d略有升高(P均>0.05),差异无显著性,而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镁水平比第1d显著下降(P均<0.01).治愈组血清镁水平比第1d略有下降(P>0.05),差异无显著性,好转组、预后不良及死亡组血清镁水平比第1d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损伤程度与血镁成负相关.
作者:刘美荣;黄柏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通过对室内装饰空气质量监测,甲醛、苯含量浓度较高,超标率分别达到90.0%、81.7%,作业工人现场作业条件及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对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急性刺激症状,流泪、打喷嚏、咳嗽、头痛、头晕、恶心等和白细胞减少,女性月经周期改变.
作者:任蕴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4年6月27日,珠海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病人的临床表现、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凉拌菜引起的奇异变形杆菌食物中毒.中毒人数4人,无死亡.通过对该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得出食物中毒调查应围绕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展开、采集样品时要兼顾食品原料、加工、销售、存放、食用各个环节的样品、带着找出问题的目的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的工作经验.提出因地制宜制定凉拌菜等高危食品生产销售的准入条件、实行积分式监管模式、加大对食物中毒责任人的处罚力度等控制措施.
作者:姚毅克;王一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对食品卫生法的知晓情况,为宣传教育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两所医学院校共206名学生进行食品卫生法知识调查.结果两医学院校的学生对食品卫生法的认知程度偏低,且程序方面的条款的了解率比实体方面的了解率要低;不同学历学生的了解程度有差异.结论必须加强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尤其是法律程序方面的教育;同时必须继续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
作者:饶永华;赵衡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耐药表皮葡萄球菌中是否存在主动外排系统,以揭示表皮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株和敏感株在加入主动外排抑制剂利血平和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后对环丙沙星、司帕沙星的低抑菌浓度(MIC)变化情况.结果加入CCCP及利血平后表皮葡萄球菌敏感株及多数耐药株对环丙沙星、司帕沙星的MIC变化不大,而利血平可以使耐药菌SR79对环丙沙星的MIC减小8倍.结论表皮葡萄球菌中可能存在针对氟喹诺酮药物的主动外排系统.
作者:刘传爱;何汉江;谭立志;李丽华;周芸;姚艳冰;方会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低频超声(简称低频)及高频超声(简称高频)对102例临床疑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检查并诊断,全部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结果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低频为55.0%,高频为84.3%.结论高频对急性阑尾炎的显示率明显高于低频,其对阑尾炎直观显示可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作者:李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呕吐物等中敌鼠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无水乙醇提取呕吐物中的敌鼠,用三氯化铁反应定量.结果检出限为0.020g/kg,线性范围为:0~2mg/10ml,相关系数r=0.9991,变异系数为4.6%~8.1%,回收率为90%~105%.结论此法准确、快速,同时可适用于现场检测.
作者:夏文斌;陶赛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初步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量效关系及其机理.方法将6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纳洛酮治疗组1和纳洛酮治疗组2,对照组采用止血、护脑、改善微循环、降颅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以不同剂量或方法增加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变化、神智转清率和远期疗效.结果盐酸纳洛酮治疗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从第5d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智转清率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纳洛酮治疗组2的疗效较纳洛酮治疗组1更为理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盐酸纳洛酮可有效改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意识状况,缩短昏迷时间.早期、大剂量、静脉注射是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的关键.
作者:王知非;刘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β-1,3-D-葡聚糖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受试物进行遗传毒性研究.结果β-1,3-D葡聚糖Ames试验在加和不加S9条件下均无致突变性,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无诱发微核作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未见精子畸形率增高.结论β-1,3-D葡聚糖在本实验条件下,无致突变作用.
作者:黄海雄;庾蕾;张锦周;杨淋清;刘丽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醛中毒的肺脏损害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甲醛低剂量组(2.5mg/m3)、中剂量组(5mg/m3)、高剂量组(10mg/m3)、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3个剂量组每日吸入甲醛1次,每次4h,连续9周.测定小鼠血浆、肺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小鼠肺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高剂量染毒组小鼠血浆和中、高剂量染毒组小鼠肺脏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所有染毒组肺和血浆SOD活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中、高剂量染毒组肺GSH-Px活力低于低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吸入甲醛可引起小鼠肺组织发生氧化性损伤.
作者:杨迪;赵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于女性生殖道感染的治疗,因菌群失调导致的深部真菌感染日益增多,妇产科侵袭性操作亦使真菌感染机会增加,真菌耐药现象已日趋严重.为了了解目前女性生殖道真菌感染与耐药情况,我们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03年妇产科门诊与住院病人送检的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的真菌进行了鉴定与药敏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戴美芝;周建党;谭科军;陈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对预防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的可行性,为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工作提供经验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社区干预研究方法在戒毒所和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变化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率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高;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率比干预前低;干预前后吸毒人群的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吸毒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改变HIV感染者的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传播.
作者:李文杰;林鹏;范子凡;王晔;付笑冰;麦荣建;李诺鸣;谢才华;刘昌锦;柯兴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1998~2002年河南省疾病监测系统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特点,总结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模式.方法分析1998~2002年河南省疾病监测系统居民死因资料.结果近5年河南省疾病监测地区男性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0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233.6/10万,高于中国监测地区、美国、古巴、香港死亡率水平;女性标化死亡率为126.0/10万,高于中国、古巴和香港死亡率,但与美国死亡率接近.男性恶性肿瘤死亡与女性相比,更为严重.肝癌、肺癌、胃癌、食道癌是危害河南省居民健康的主要的恶性肿瘤,与其他地区相比,肝癌和食道癌死亡更为突出.此外结肠癌和白血病呈上升趋势.结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三级预防,可以大大减少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底秀娟;马桂芳;申振元;杨凤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