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拥军;黄伯里;杨雪梅;郭志宏
目的探讨深圳市肺结核病人的现状,总结结核病控制的经验.方法将肺结核病人按年龄性别、不同户籍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5~54岁年龄组的病人占总病人数的89.36%;男性约为女性的1.93倍;户籍人口中,55岁以上的年龄组占26.32%;患者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业、建筑业工人为多,家务及待业人员次之.结论应加强控制外来人口的肺结核.
作者:王淑文;邓仁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为我国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也是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为贯彻落实<2001-201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目标,提高桂阳县妇女生殖健康水平,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方法2002年应用巴氏染色法筛查2231例妇女,其中,巴氏染色阳性20人,经活检送病理学检查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1例,宫颈癌1例,2003年巴氏染色2309人,在细胞学检查同时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发现异常42例,镜下定位活检送病理诊断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例,宫颈癌3例,其中巴氏染色阴性23例,检出CINⅠ级3例,CIN级Ⅱ级1例,宫颈癌2例;巴氏染色阳性19例,检出CINⅠ级1例,CIN级Ⅲ级1例,宫颈癌1例.结果单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进行宫颈癌诊断其早期诊断率仅为4.48/万,而结合电子阴道镜检查宫颈癌早期诊断率为12.99/万,明显高于单纯的细胞学检查.结论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弥补了细胞学检查的不足,为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为探諸rizol试剂提取大鼠脑组织高质量RNA的适取样量范围.方法在1mLTrizol试剂中分别加入100,50,25,12.5mg大鼠脑组织,提取其总RNA.结果每毫升Trizol中加入组织12.5mg时,提取的RNA完整性好,纯度亦高.结论从大鼠脑组织中提取到高质量RNA,每毫升Trizol中加入脑组织适取样量范围为10~20mg.
作者:刘水平;罗志勇;文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豆制品是我国家庭的主要副食品,政府食品卫生监督和相关部门对该类产品的管理一向比较重视,但由于其加工简单,消费量大,不少无卫生许可证的企业和家庭作坊也加工该类食品,并在市场上广泛流通,伪劣产品经常出现.以往,对该类食品的监督管理重点主要在生产环境和销售流通环节,对产品检测的重点主要针对微生物指标,对有害元素及食品添加剂的含量关注较少.为了解豆制品中有害元素及食品添加剂含量的状况,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我们对深圳市福田区销售的豆制品有害元素及食品添中剂含量的状况进行调查.
作者:梁伟;戴京晶;刘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对精子标本能够长期保存而又能观察精子形态的新途径.方法将处理后的精子采用石蜡包埋、切片、巴氏染色;与直接涂片再行巴氏染色比较.结果染色后的精子头、颈、体及尾部结构清晰、完整,厚薄均匀易于做精子形态分析.结论用石蜡包埋、切片、巴氏染色法与直接涂片的巴氏染色法相比无差异.
作者:朱文兵;颜亚晖;郑晖;蒋海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呕吐物等中敌鼠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无水乙醇提取呕吐物中的敌鼠,用三氯化铁反应定量.结果检出限为0.020g/kg,线性范围为:0~2mg/10ml,相关系数r=0.9991,变异系数为4.6%~8.1%,回收率为90%~105%.结论此法准确、快速,同时可适用于现场检测.
作者:夏文斌;陶赛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组胺球蛋白在哮喘性支气管炎的预防、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年来在本门诊治疗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205例分成用药组(123例)和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愈时间、再次发病间隔时间及一年内发病的次数.结果用药组治疗、预防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胺球蛋白能缩短哮喘性支气管炎的疗程、减少发病率.
作者:陈颖香;郑卡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江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华县1993~200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3~2002年江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60.44/10万,年均死亡率为1.18/10万,十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痢疾、肺结核、伤寒、病毒性肝炎、疟疾,五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81.23%;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是狂犬病、钩体、乙脑、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占总死亡数构成的86.54%.结论痢疾、肺结核、伤寒等是江华县近十年来的主要传染病.1997年以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痢疾、肺结核、伤寒、病毒性肝炎、疟疾和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作者:何文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补充含有蛋白质、微量营养素的辅助食品对婴幼儿血红蛋白和贫血的影响.方法从岳阳楼区5个乡选取4~12个月的婴幼儿分成两组,其中配方1组补充了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两组儿童均观察到2岁为止.补充期间,每隔6个月对儿童进行一次大剂量维生素A补充,并进行血红蛋白测量.结果基线调查时,两组儿童的血红蛋白及贫血率没有显著性差别.补充了12个月后,配方1组儿童血红蛋白的增强使高于配方2组(P<0.0005),儿童贫血率明显下降,两配方组之间贫血率有显著差别;所有儿童至满2岁时,配方1组的血红蛋白增加值大于配方2组,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06).结论补充微量营养素和大剂量的维生素A可以增强婴幼儿的血红蛋白值,降低其贫血率.
作者:蔡亚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研究豫西南地区汉族人群ABO血型及Rh血型系统抗原分布状况.方法应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和抗D盐水法及抗人球蛋白法分别测定ABO和Rh血型并确认RhD(-)血型.结果豫西南地区汉族人群ABO血型基因频率为r>q>p,表现型分布特征为O>B>A>AB,RhD(-)频率为0.4%,与全国汉族人群RhD(-)频率0.2%~0.5%相吻合.结论ABO、Rh血型为两个独立的血型系统,掌握其在豫西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对RhD(-)稀有血型档案库的建立,缓解医院输血缺乏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水平,降低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非常重要.
作者:王爱梅;丁玉琴;马凤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围绕麻醉临床实践,改进麻醉教材内容,调整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和课时,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麻醉解剖学教学质量,适应麻醉学科临床应用的需要.
作者:廖琴;欧阳文;童建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为了解脑梗塞及其亚组血清LP(a)、apoAI和apoB含量变化特点.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90例脑梗塞患者并与6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患脑梗塞及其亚组血清LP(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apoAI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poB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LP(a)含量增加和apoAI含量降低可能与脑梗塞的发生有关.
作者:周湧;陈艳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改善妊娠期糖尿病(GDM)并发胎儿生长受限(FGR)的母婴预后.方法选择1997年1月~2004年6月在我院系统产前检查并分娩、符合GDM和FGR诊断标准的孕妇23例为FGR组,同期符合GDM诊断标准而新生儿出生体重正常的孕妇3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GDM的发病孕周、脐血流S/D比值、孕期血糖控制情况、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FGR组:1.确诊为GDM的孕周早于对照组、胎盘病理检查异常和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2.出现脐血流S/D比值升高早于对照组(P<0.01),孕期血糖控制欠佳、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少、胎儿窘迫和早产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3.新生儿窒息、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和脱水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1);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重视GD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严格控制血糖、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合并症的发生是改善GDM并发FGR的母婴预后的关键措施.
作者:文慧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某县农村中小学校保健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有效地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问卷调查中小学保健教师,内容包括业务学习情况和业务能力两方面,并对业务问题回答结果评分.结果共调查了20所农村中小学校的20名保健教师,其中男7名,女13名.专职保健教师仅1人,其余均为兼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仅占15%(3/20).业务知识评分高为90分,低仅为40分,有7人在60分以下,平均成绩为(61.00±12.10)分,性别、学历和中小学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县农村中、小学保健教师的业务能力不高.应加大培训力度,尤其是要定向为经济落后地区培养学校卫生保健专业人才.
作者:胡昌军;吴主经;姚芳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科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697例,采用人院时第一份血清,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其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含量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测定其病毒含量,同步监测肝功能.41例患者作肝脏活检,送病理切片及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查.结果HBsAg、HBeAg与HBVDN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3、0.561,P值均<0.05,显示HBsAg、HBeAg与HBVDNA为正相关.HBVDNA与肝实质损害指标ALT、AST、PAB、ALB、TBIL、PT不存在相关性,P值均>0.05.HBVDNA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535,P<0.05,显示HBVDNA与其为负相关.结论HBsAg、HBeAg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不能完全以病毒量的多少来判断肝功能受损的程度,随着HBVDNA复制水平的降低,肝组织的炎症加重.
作者:张永红;唐晓鹏;田沂;许允;梁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院2003年ICU病房510份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从510份标本共分离出460株病原菌,其中G杆菌280株,占60.9%,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G+球菌128株,占27.8%,全部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真菌52株,占11.3%.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MR-SA、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2.2%、36.7%和57.7%、40%.各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严重耐药和多重耐药.在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到20%以上;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00%.三种G+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00%.结论通过了解ICU病房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从而达到控制感染、减少新的耐药菌株出现的目的.
作者:吴勤如;杨翠华;罗君;黄颖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瑶族社区肠道蠕虫感染流行规律,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卫生部、国家教委联合制订的<全国学生肠道蠕虫感染防治方案>.结果通过综合防治,基本达到肠道蠕虫感染城区控制在5%以下,农村控制在15%以下.结论采取积极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学生常见病.
作者:何文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通过对湖南省2004年76起食物中毒的分析,找出食物中毒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探讨食物中毒的预防对策,有效地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汪文慧;李世忠;廖桂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广东梅县1995~2003年九年来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95~2003年梅县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资料和人口资料,按年份、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1995~2003年梅县发生食物中毒18宗,发病233人,发病率4.35/10万;非细菌性食物中毒11宗,占总宗数61.11%,均因误食农药污染的蔬菜和有毒植物引起,并死亡1人,食物中毒宗数以散发(含家庭)为主,集体次之,分别占总数的72.22%和27.78%,散发的家庭式食物中毒占总数的44.44%.集体食物中毒中,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宗,集体食堂3宗,各占总数的11.11%和16.67%.结论梅县九年来在食物中毒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所控制,但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和误食农药污染的蔬菜和有毒植物引起食物中毒的比重有所增加.提示我们要加强对集体食堂的卫生监督和群众的预防食物中毒知识宣传教育.
作者:李志威;黄闽昌;钟惠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氨基酸、脂肪酸、有机酸、糖类、核苷酸等遗传性代谢病的早期筛查或诊断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提高我国遗传性代谢病的临床与科研水平.
作者:王鹢超;周剑锋;吴虹;王华;刘远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