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测定猕猴桃中的硒

杜菡

关键词:硒, 猕猴桃, 氢化物原子吸收法
摘要:目的了解当地猕猴桃硒含量,建立猕猴桃中硒测定方法.方法将氢化物发生器与原子吸收仪联用,样品采用硝酸-高氯酸回流消化,6mol/L盐酸预还原,用硼氢化钠将四价硒还原为硒化氢,以氩气作载气将硒化氢导入石英管中原子化,用原子吸收仪测定硒含量.结果低检出浓度1ng/L,线性相关系数r在0.9985~0.9998之间,精密度RSD%2.0%~4.2%,回收率93.8%~103.5%.结论方法简单、稳定,精密性和准确度均好.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辅助食品补充物对婴幼儿贫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充含有蛋白质、微量营养素的辅助食品对婴幼儿血红蛋白和贫血的影响.方法从岳阳楼区5个乡选取4~12个月的婴幼儿分成两组,其中配方1组补充了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两组儿童均观察到2岁为止.补充期间,每隔6个月对儿童进行一次大剂量维生素A补充,并进行血红蛋白测量.结果基线调查时,两组儿童的血红蛋白及贫血率没有显著性差别.补充了12个月后,配方1组儿童血红蛋白的增强使高于配方2组(P<0.0005),儿童贫血率明显下降,两配方组之间贫血率有显著差别;所有儿童至满2岁时,配方1组的血红蛋白增加值大于配方2组,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06).结论补充微量营养素和大剂量的维生素A可以增强婴幼儿的血红蛋白值,降低其贫血率.

    作者:蔡亚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湖南汉族MICA*008/A5.1等位基因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湖南汉族群体MICA*008/A5.1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方法应用PCR/SSP技术对81名无血缘关系的湖南汉族健康个体作MICA*008/A5.1等位基因检测.结果检测出MICA*008/A5.1等位基因的频率为56.8%.结论湖南汉族群体MICA*008/A5.1等位基因频率较高,并提供了湖南汉族群体MICA*008/A5.1等位基因频率的正常参考值.

    作者:黄柏胜;罗奇志;李立新;余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持续性ST-T改变64例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4例持续性ST-T改变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狭窄者12例,其中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9例.未发现冠状动脉病变52例,其中运动试验阳性4例.结论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不能做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特异性诊断.

    作者:张忆湘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宁波城区高血压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

    目的掌握宁波城区高血压患者及其亲属关于高血压的知识、态度、行为.方法随机选择6个社区内604名患者及其214名亲属完成了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对高血压病因、血压正常值、食盐与血压关系等问题正确认识率比亲属高.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和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的态度较亲属更积极.定期监测血压、体育锻炼、不吸烟、不饮酒、收听(收看)卫生节目、阅读卫生科普资料等健康行为患者的形成率比亲属高.结论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及亲属掌握了高血压基本知识,有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本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有效果,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江军;鲍科臻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生物标志

    探讨多种生物标志(biomarker)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在诊断、药物干预和判断预后等方面的意义.通过对各种生物标志的作用、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的阐释,认为对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蛋白酶及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生物标志深入的研究,将会为RA的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作者:谢薇;梁清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株洲城区吸毒人群行为特征和HIV感染调查

    目的了解株洲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为控制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对城区吸毒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同时抽血检测HIV抗体.结果注射吸毒HIV阳性率为2.89%,口吸吸毒者未发现阳性,HIV阳性11人均为男性并都有多个性伴侣且不常使用安全套.结论吸毒人群HIV感染与吸毒方式、性行为特征有关.

    作者:资佐;李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组织因子途径的改变

    目的观察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因子VII(FVII:C、FVIIa)的变化,探讨血浆TF、TFPI、FVII在组织因子途径的改变.方法FVII:C测定采用一期凝固法,FVIIa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以发色底物法测定TF、TFPI活性.观察对象包括38例高血压,40例冠心病患者以及35名健康正常人.结果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血浆TF与TFPI的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TF增高程度较TFPI更为显著,故均存在TF/TFPI比值升高;且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浆FVII:C、FVII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FVIIa/FVII:C比值亦增大.与高血压组相比,冠心病组TF/TFPI比值增高更为明显(P<0.001),但FVIIa/FVII:C比值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TF/TFPI、FVIIa/FVII:C比值增高,提示存在一定的高凝倾向;并且冠心病这种倾向更为严重.

    作者:何晓凡;文志斌;肖振军;李俊成;贺石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鲁北地区绦/囊虫病流行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鲁北地区绦虫病与囊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现场访问、粪便检查及血清学检测等方法对鲁北4市的5县区15个乡镇43个行政村的31124人进行了调查.结果人群带绦虫病患病率3.2/万,囊虫病患病率5.1/万,有较明显的职业分布特征.人群血清猪囊尾蚴特异性IgG4抗体阳性率1.38%,商品猪血清囊尾蚴抗体阳性率0.38%.结论初步搞清了山东省重点疫区带绦虫病与囊虫病的流行现状,并对该病的各流行环节做了分析,为该病的预防提供了参考信息.

    作者:缪峰;刘新;傅兆义;万功群;傅斌;赵长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636例宫颈拭子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及支原体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及了解支原体耐药情况.方法应用金标法及支原体培养+药敏分析,对1636例宫颈拭子进行CT、UU和MH三种病原体检测.结果(1)三种病原体总检出率为49.08%(803/1636).其中单种病原体检出率为39.06%(639/1636),混合感染率为10.02%(164/1636);衣原体检出率为11.61%(190/1636);支原体检出率为37.47%(613/1636).(2)衣、支原体感染以21~40岁为主,占阳性患者的79.58%.(3)对支原体耐药率高的是壮观霉素(耐药率>90%),其中人型支原体及解脲+人型混合感染者对壮观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等耐药率均>80%;对交沙霉素敏感,其次是强力霉素.结论(1)UU、CT、MH是宫颈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感染率依次为UU>CT>MH.(2)支原体的耐药菌株较常见,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作者:吴翠云;薛敏;肖松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河南省疾病监测系统居民恶性肿瘤死因模式的研究

    目的了解1998~2002年河南省疾病监测系统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特点,总结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模式.方法分析1998~2002年河南省疾病监测系统居民死因资料.结果近5年河南省疾病监测地区男性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0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233.6/10万,高于中国监测地区、美国、古巴、香港死亡率水平;女性标化死亡率为126.0/10万,高于中国、古巴和香港死亡率,但与美国死亡率接近.男性恶性肿瘤死亡与女性相比,更为严重.肝癌、肺癌、胃癌、食道癌是危害河南省居民健康的主要的恶性肿瘤,与其他地区相比,肝癌和食道癌死亡更为突出.此外结肠癌和白血病呈上升趋势.结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三级预防,可以大大减少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底秀娟;马桂芳;申振元;杨凤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湖南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点病区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湖南省近20年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规律及病区变化情况.方法抽查3个重病区县(市),分别对病区村和非病区村的尿、水、食物氟含量测定,并进行儿童氟斑牙调查.结果病区村8~12岁氟斑牙患病率6636%,非病区氟斑牙患病率37.39%,辣椒样氟含量均值30.22mg/kg,尿氟含量中位数1.11mg/L(大值为17.97mg/L).7个原非病区中5个已构成病区村.结论调查县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病情流行较为严重,病区呈扩大之势,氟源除室内空气污染外,还与食物(特别是辣椒等)受污染有关.

    作者:郭先驰;王仁禹;李俊华;黄跃龙;唐阳;饶福根;徐明珠;鲁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江苏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目的为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做好疫情监测与预测工作.方法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在江苏省连续多年开展流脑血清流行病学、健康人群带菌率和病原学监测.结果正常人群的流脑A群抗体阳性率为91.3%、GMRT为10.45,带菌率为1.32%,并在扬州和盐城首次发现了新的C群流脑病人.结论由于新发传染病具有无法预测和易暴发等特点,因此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马福宝;毕诚;陶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一起甲肝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2003年9月10日~10月26日在大同市广灵县梁庄乡冯庄村发生一起甲肝暴发疫情,共发现甲肝病例75例,发病率为35.18%,现已全部治愈.现将调查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石瑾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病案管理与电子商务

    随着医疗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病案管理者的职能将从单纯的资料保管向主动的信息提取转变、变无偿服务为有偿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做为一种新兴高科技产业,必将影响和推动病案管理的发展,并将在未来病案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作者:陈彩霞;赵卉生;陈华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基因诊断的研究

    目的建立稳定的少、弱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基因诊断方法,研究男性不育与Y染色体位点缺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位于AZF区15个STR微卫星标记分成4组进行多重PCR的检测.结果90例少弱精患者中,检出7例缺失,占患者的7.8%.其中有3例为单个位点的缺失,有4例为大片断缺失.结论多重PCR是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的合适方法,AZFb和AZFc区与少弱精症密切相关.

    作者:钱卫平;李崎;谭玉梅;邹红艳;张敏;宋丹;卢光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标本皮片植皮法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标本皮片植皮法在乳腺癌根治术中消灭创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需行减张缝合的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7例,胸壁切口采用减张缝合,试验组63例采用标本皮片植皮法.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伤口愈合不良率为38.5%,试验组伤口愈合不良率为12.64%.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标本皮片植皮有利于伤口愈合,明显优于减张缝合,且植皮方法简单、方便、经济.

    作者:谢笃英;陈杏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低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低频超声(简称低频)及高频超声(简称高频)对102例临床疑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检查并诊断,全部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结果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低频为55.0%,高频为84.3%.结论高频对急性阑尾炎的显示率明显高于低频,其对阑尾炎直观显示可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作者:李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为我国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也是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为贯彻落实<2001-201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目标,提高桂阳县妇女生殖健康水平,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方法2002年应用巴氏染色法筛查2231例妇女,其中,巴氏染色阳性20人,经活检送病理学检查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1例,宫颈癌1例,2003年巴氏染色2309人,在细胞学检查同时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发现异常42例,镜下定位活检送病理诊断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例,宫颈癌3例,其中巴氏染色阴性23例,检出CINⅠ级3例,CIN级Ⅱ级1例,宫颈癌2例;巴氏染色阳性19例,检出CINⅠ级1例,CIN级Ⅲ级1例,宫颈癌1例.结果单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进行宫颈癌诊断其早期诊断率仅为4.48/万,而结合电子阴道镜检查宫颈癌早期诊断率为12.99/万,明显高于单纯的细胞学检查.结论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弥补了细胞学检查的不足,为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某医院住院结核性和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比较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和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的临床和脑脊液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调查并比较1993年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2例结脑和39例隐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特效治疗前的脑脊液结果.结果4.8%的结脑和51.3%的隐脑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结脑和隐脑发生视力改变、听力下降、肢体瘫痪的比例分别为9.5%和56.4%、0和12.8%、21.4%和0;视神经乳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4.3%和69.2%,且隐脑患者多为中、重度水肿.7.1%的结脑和94.9%的隐脑患者脑脊液压力大于400mmH2O.43.6%的隐脑患者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有升高者大部分为轻度升高,大于2g/L者仅占7.7%.而结脑均有蛋白质含量升高,且52.4%的患者大于2g/L.结论患者具有下列特征时考虑隐脑可能性大:起病时以头痛为主而不伴发热,听力损害出现早,中、重度视神经乳头水肿,脑脊液压力显著升高,蛋白质正常.而感染中毒症状突出,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特别是大于2g/L时,结脑的可能性较大.

    作者:高春荣;高卫红;张叶娜;杨薇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β-1,3-D-葡聚糖的遗传毒性研究

    目的检测β-1,3-D-葡聚糖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受试物进行遗传毒性研究.结果β-1,3-D葡聚糖Ames试验在加和不加S9条件下均无致突变性,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无诱发微核作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未见精子畸形率增高.结论β-1,3-D葡聚糖在本实验条件下,无致突变作用.

    作者:黄海雄;庾蕾;张锦周;杨淋清;刘丽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