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灵;陈启明;陈代顶;郑知生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目前全球约有3亿5千万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有100万~150万人死于与HBV感染有关的疾病.目前世界上尚无治疗乙肝的特效药,而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上的良好的保护效果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充分肯定,因此一致认为目前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措施就是接种乙肝疫苗.但是,自从上世纪80年代应用乙肝疫苗以来,不管是血源疫苗还是重组基因疫苗,在按照当今世界通用的0、1、6月程序对健康者进行全程免疫后,仍然有5%~10%[1~3]的接种者抗-HBs始终阴性或达不到保护阈值,重新成为乙肝病毒的易感者,这种现象称为乙肝疫苗免疫失败.
作者:林君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黔东南州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和对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提供科学的本底资料,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县市1377名儿童用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表明我州0~2岁儿童HBsA4g阳性率为4.21%.不同年龄、性别和民族的儿童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乙肝疫苗接种者和未接种者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推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是阻断乙肝病毒传播、降低儿童HBsAg携带率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尤其是首针及时接种率,积极推行安全注射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主要措施.
作者:卫芳;周峻;潘宏;苏亚玲;周小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浙江省部分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品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根据药理作用分类,统计各类药品销售金额,计算DDDs并进行排序,以分析其用药频率.结果钙拮抗剂、ACEI和沙坦类分别居销售金额前三位,用药频率按DDDs排序前三位为寿比山、硝苯地平和拜新同.结论目前国产抗高血压药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国内厂家应加强自主创新,瞄准市场,开发高效、长效,选择性高、多血管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少或轻的药品.
作者:朱红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用苦参碱注射液60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42例,以阿拓莫兰1.2 g静脉滴注,疗程8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标志物HBVDNA和HBeAg,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HBV复制指标HBeAg滴度、HBV DNA拷贝数下降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BV复制指标HBeAg、HBVDNA的转阴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AST、ALT、TBi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为有效的中药制剂.
作者:侯周华;谭德明;谢玉桃;鲁猛厚;谢建萍;刘国珍;汪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调查长沙市外勤交通警察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交通性空气污染对人体呼吸系统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长沙市429名外勤交警的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 (1)外勤交警呼吸系统症状:咳嗽、有痰、咳嗽并有痰、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分别为45.22%、55.71%、36.82%、48.9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危险因素主要有外勤工作年限(X1)、吸烟(X2)、年龄(X3).结论外勤交警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随着外勤工作年限的增加而明显升高.
作者:陈发明;夏放群;曾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超重和肥胖症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血糖、血脂、血清铁蛋白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5~74岁的1019人进行调查.结果超重和肥胖症标化检出率分别为23.9%和6.5%;经济状况较差和较好人群的影响因素分别是酗酒和吸烟、休闲锻炼和性别;腰围和体质指数与血糖、血脂、血清铁蛋白均表现出关联.结论超重和肥胖症患病低龄化;经济状况较差人群应禁烟限酒,经济状况较好人群要加强锻炼.
作者:刘英;师艾丽;师玉琼;王淑媛;田跃轩;李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铅中毒与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排泄含量的关系,进而探讨URBP在铅中毒早期筛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铅中毒的成年和未成年患者共510例进行URBP检测,同时测定尿铅含量.结果成年组、未成年组铅中毒患者URBP的排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URBP与铅含量呈正相关.结论铅中毒早期阶段肾小管功能已受到损害,URBP的检测可作为筛查、诊断铅中毒的敏感指标.
作者:王淑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糖尿病(DM)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迅速增高,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第三位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达国家中2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患者总数的85%,发展中国家比例更高,青年2型DM患者逐年增加.DM属于多因子疾病,其发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是微血管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常伴有微循环异常,可致多脏器病变,病变分布广泛,尤以肾小球病变,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心肌及肌肉病变为多见,这成为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由多因素紧密相关协同作用所形成的病变,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能有一定的联系,进而开展了从分子生物水平到宏观流行病学的多方面研究.
作者:胡筱芸;王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是卡介菌提取物,热酚法去掉菌体蛋白质,用乙醇沉淀提取菌体脂多糖而制成.由湖南九芝堂斯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我中心于2002年7月~2004年7月两年内选择336例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分两组对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以下称斯奇康),在抗痨中的作用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熊正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补体C3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散射比浊法测定182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中的前白蛋白、C3值.结果前白蛋白、C3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中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肝炎组前白蛋白、C3含量重症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组间差异显著(P<0.01);肝脏损害严重者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组,前白蛋白、C3含量较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前白蛋白、C3是反应早期肝功能损害的灵敏指标,前白蛋白、C3检测对肝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张慧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28例肝癌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W组)和对照组(C组).乌司他丁组按1万U·kg-1,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加入500ml林格液中静脉滴注.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阻断肝门10 min(T2),恢复肝血流后20 min(T3),恢复肝血流后1 h(T4),术后1d(T5),术后3 d(T6)抽取静脉血,行血浆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测定.结果乌司他丁组的ALT、AST在T3、T4、T5均明显低于C组(P<0.05),TBIL在术后第1 d显著低于C组(P<0.05),TNF-α、IL-6在T3、T4、T5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的释放,对肝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利文;黄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本文系统探讨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常见的社会心理问题与社会心理综合干预方法.
作者:杨放如;郝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对乙肝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乙肝病毒标志物(A=HBsAg,B=HBsAb,C=HBeAg,D=HBeAb,E=HBcAb)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2 820名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组1344人,未接种乙肝疫苗组1476人)的早晨静脉血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查,然后对两组人群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进行分析.结果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共有22种,其中,接种乙肝疫苗组有19种模式,主要的感染模式以B(+)为主(占55.73%),其次为ABCDE(-)、BDE(+)和BE(+)三种,分别占14.36%、8.26%和7.96%,此四种模式共占86.31%.未接种组的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模式有22种,主要的模式以ABCDE(-)为主,占44.11%,其次有B(+)、ADE(+)和BDE(+),分别占14.09%、8.88%和6.71%,此四种模式共占73.7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未感染率、大小三阳阳性率、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成人接种乙肝疫苗仍然可以大大地改变人群的乙肝免疫状态,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德勇;刘爱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解中专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以供制定预防对策,对海南某中专学校98级和2003级新生分别进行HBsAg检测,通过各项统计结果显示中专新生入校体检有必要增加HBsAg检测,对易感学生进行预防接种,加强健康教育,防止乙肝在学校中传播.
作者:刘海雁;杨柳庄;陈华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对社会因素剖宫产进行临床评价,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策略.方法总结分析1994~2003年剖宫产的病历资料;在2003年病历中随机筛选出116例社会因素剖宫产病例,并选取同期自然分娩病例进行1:1配对,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临床指标.结果 2003年剖宫产率为57.9%,约为10年前的2.6倍,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16.5%,上升为10年前的33倍;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产后体温、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新生儿体重高于自然分娩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可采取以下策略:加强宣传教育,更新产科医务人员的服务观念,提高医院产科整体质量,积极开展无痛分娩术及社会保险机构进行质控考核等.
作者:伍平;马建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004年11月3日~2005年12月25日,海南州中学发生一起水痘暴发,相继发病22例,罹患率为1.13%,发病年龄小13岁,大18岁,经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此次水痘暴发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凤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医生选择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002年1月~2004年12月ICU标本1305份,标本经分离培养,用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鉴定,用相应的ATB药敏试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1147株细菌中,G杆菌为868株,占76%,G+球菌172株,占19%,酵母样真菌107株,占9.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产生率分别为2002年为72.7%和88%,2003年为92.8%和95.8%,2004年为92%和90.3%.非发酵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情况严峻.G+球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及肠球菌,MRSA分别为2002年75.5%,2003年83.3%,2004年89.7%,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结论 ICU病原菌多为多重耐药性,临床医生应重视病原菌送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蒋桂娟;沈翠芬;冯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可调节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0年5月~2002年5月收治的首次接受滤过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79例(91只眼)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9例(48只眼)进行标准小梁切除术,40例(43只眼)进行可调节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并在术后根据眼压水平、前房情况、滤过泡形态适时拆除巩膜缝线,于术后第2 d、1周、1月、3月、1年检查并比较两组的眼压、滤过泡、前房情况、视力.结果两种术式都可以有效地控制眼压;进行巩膜调节缝线组患者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的发生均低于标准术式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2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眼压的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在早期可调节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减少术后超滤过引起的浅前房和低眼压等并发症,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于惠敏;唐仁泓;陈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湖南省1999~2003年1282例狂犬病病例情况.方法收集1999~2003年湖南省疫情资料及部分狂犬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03年狂犬病发病1282例,流行人群10~15岁年龄组,男性和农民为多,流行季节以7~10月多,1~5月较少.结论养犬数增加、犬的免疫接种率低、疫苗质量及管理把关不严、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等是狂犬病发病的原因.
作者:刘富强;郭绶衡;胡世雄;李原浩;李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麻疹是贵州省儿童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罹患率和病死率很高.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自实施计划免疫以来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仍高居全国首位,局部暴发流行时有发生.2003年3~4月在兴义市威舍镇下德赫村出现暴发.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国刚;周峻;田兴国;王龙福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