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跃军;孙秀成;张冬林;黄四新
目的了解改制后永州市水泥行业放射源的防护现状.方法于2002年9月对25家存在放射源的水泥厂进行调查,并与改制前进行比较.结果改制后闲置源增加,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率和持证率下降.结论改制后水泥行业的放射源管理有所松懈,卫生监督机构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作者:赵善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掌握全县医疗单位消毒工作质量.方法按GB15982-1995标准方法对医疗单位的空气、针头、浸泡器械、浸泡液、无菌包、操作台,护士手样等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医院消毒监测合格率为72.88%.结论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高医务人员消毒意识,严格把好医院消毒质量关,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赵明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各种管理技术和手段层出不穷.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带组织成员完成卫生防疫既定目标,是卫生防疫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南平市卫生防疫站管理实践,谈谈激励机制的运用,抛砖引玉,与方家商榷.
作者:季震南;谢克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NI)大肠杆菌(E.coli)与医院环境E.coli之间的相关性,以了解NI病原菌来源.方法比较E.coli医院感染株(院感株)、社区感染株、环境株的耐药谱以及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基因分型(RAPD)型别之间的差异,判断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收集到E.coli院感株5株,社区感染株17株;1 190份环境样中共分离到E.coli 72株,环境分离率为6.05%.耐药率、耐药谱与RAPD分型综合研究表明:在外科院感株和环境株之间有相关性,E.coli NI主要是外源性感染;其它科室,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院感株、社区感染株和环境株之间无相关性,E.coli NI以内源性感染为主.结论在E.coli NI中外源性和内源性途径均存在.
作者:吴泰顺;肖锦晖;张勤;马智超;钟璋平;聂绍发;谭礼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吸毒者中梅毒与HIV双重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戒毒所的276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行为学的同时,采血进行梅毒和HIV抗体检测.结果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1.7%,梅毒阳性检出率为7.2%.90.0%梅毒病人同时感染HIV.HIV感染者均有共用注射吸毒史,同时这些人多数有多性伴和性生活使用安全套低的危险行为.结论吸毒人群除应重视HIV感染外,梅毒感染情况也应引起注意.
作者:贺健梅;郑军;江洋;覃碧云;陈曦;张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产科DIC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1993~2002年16例产科DIC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DIC发病诱因依次为:妊高征、产后大出血、宫内死胎、妊娠合并肝病、羊水栓塞等.治愈率81.25%,死亡率18.75%,子宫切除率43.75%.结论早期明确DIC诊断,同时大量输注新鲜血、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及时使用肝素,果断决定切除子宫是抢救产科DIC病例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敏;邵玉琴;洪明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麻风畸残者的康复认知及需求.方法采用中国CDC性麻中心康复研究室设计的调查表,对永州市316例麻风以问卷及面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80%的患者认知麻风畸残预防及康复的一般常识,知信自我护理预防畸残,但知行未合一;90%的患者欠缺对麻风的早期表现及治疗,畸残发生的根本原因和足底溃疡主要防护方法的了解.康复教育的需求方式大部分患者选择医护人员演示(86%)、阅手册示意图(81%),其次看录像(70%)、听录音的患者也有(53%).结论麻风康复知行合一势在必行,建议康复教育的时间应提前,内容应系统化,方法应多样化.
作者:潘良德;唐德协;高晓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长沙市4~8年级儿童家庭躯体虐待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长沙市四个区的中、小学抽取1 481名学生,男生793名,女生688名.使用父母-儿童冲突策略量表和儿童自身、父母、家庭因素调查表对儿童躯体虐待现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儿童躯体虐待率达62.4%,轻微的52.2%,严重的47.4%,非常严重的21.3%.儿童躯体虐待主要与儿童的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父母的健康相关行为、父母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及家具面积等因素有关联.结论长沙市4~8年级学生中受父母躯体虐待的现象非常普遍,应引起重视.制定预防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儿童自身的、家庭的和父母的等影响因素.
作者:杨林胜;赵淑英;尹逊强;黄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及时了解掌握实行全民食盐加碘后沿海地区碘缺乏病区(IDD)人群病情动态及碘营养状况,以便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作者:周金水;朱文明;黄学敏;陈颖;屠兴国;姚顺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流行病学1.1 传染源 现有资料表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处于症状明显期患者的传染性较强,特别是病情严重或是临床症状迅速恶化的病人,通常在发病的第二周,被认为具传播力.尚无证据表明潜伏期具有传染性,但极少数病人前驱期具有传染性.目前在已治愈出院的病人中,未发现具有传染性.
作者:曾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一例华枝睾吸虫病(肝吸虫病)于2003年11月3日在湘潭县中医院发现并确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家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化妆品的销售市场,对济南市小商品市场销售的国产一般化妆品及特殊用途化妆品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般化妆品标签五项内容合格率为89.22%,特殊用途化妆品标签五项内容合格率42.31%,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化妆品生产、经营环节的卫生监督与管理,加强小商品市场化妆品标签法定标识的监督与管理.
作者:宋文君;刘旭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利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DDC-Ag)鳌合物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氯离子.方法在酸性试样中加硝酸银溶液而生成氯化银,通过过滤,将在滤膜上的氯化银用纯水洗涤溶解后,与DDC生成DDC-Ag鳌合物,用四氯化碳萃取,测定吸光度.结果在λ=280 nm处,氯离子1~10×10-5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对水样中氯离子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刘长庚;戴贵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全市44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卫生学调查结果表明,各生产企业均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组织生产,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基本符合卫生要求,39家企业建有化验室,31家企业与当地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签订了委托检验协议.但建立化验室的企业只有13家开展检验工作,委托检验的企业均未做到每批次产品检验合格后出厂的要求.41家企业未索取水处理设备、消毒剂等卫生许可批件及合格证明等相关资料,5家企业使用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非食品添加剂.产品抽样检验合格率70.45%.调查结果显示,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桶装饮用水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生产要求和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同时要把好出厂检验后一道环节.
作者:吴小龙;马才良;邹忠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珠海市城郊旅店业和歌舞厅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邓韶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监测了解和掌握宝安区(县)丝虫病发病情况在我区流行规律和变迁,为基本消灭我区丝虫病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宝安区1970~2003年丝虫病监测、计划、总结等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作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1998年,广东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我县进行消灭丝虫病审评,确认我县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单一针对病原的技术措施,能达到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消灭班氏丝虫病的目的.
作者:马智超;钟璋平;刘益民;张小岚;叶少辉;邱定海;蓝燕;吴泰顺;汤凌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解复方烧烫清洗液杀灭微生物效果与毒性.方法进行了载体定量杀菌试验与动物毒性试验.结果在19℃~21℃以其25.0%稀释液作用1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杀灭率达99.92%,作用10min对大肠杆菌杀灭率达99.91%;25%小牛血清存在下杀菌作用有轻度影响;置54℃温箱14 d后,对白色念珠菌仍能达到消毒效果.该液对雌、雄小鼠经口LD50>5 000 mg/kg;作用于家兔皮肤不形成红斑与水肿,无皮肤刺激性.结论因此,该液为有一定杀菌作用,无毒,无刺激性,稳定性较好的消毒剂.
作者:周颂航;李小红;李爱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148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和84例复治涂阴病人使用相同的治疗方案但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为148例均采用全程督导化疗管理,治疗覆盖率100.0%,完成治疗率92.5%,五年内复发率为3.3%.84例均为自觉管理,治疗覆盖率100.0%,完成治疗率76.2%,五年内复发率为23.2%.
作者:王征跃;刘丽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确保饮用纯净水的卫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选择深圳市日产5000桶的饮用纯净水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危害分析,采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判断树确定RO反渗透、臭氧杀菌、桶及盖的消毒、灌装环境4个作为关键控制点(CCP),强化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严格操作规程.本研究结果显示,对这些CCP采取控制措施后,各项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达到预期效果.结果显示该系统简单易行,可在同行业内推广.
作者:刘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抗凝酶Ⅲ(AT-Ⅲ)活性在肝脏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发色底物法测定212例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血浆中的AT-Ⅲ活性.结果不同类型的肝病患者血浆AT-Ⅲ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其中慢性轻度肝炎、慢性中度肝炎、慢性重度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AT-Ⅲ活性分别为101.2%±19.5%、89.9%±15.4%、33.4%±17.9%、30.4%±17.2%、39.6%±19.6%和51.2%±9.7%.AT-Ⅲ活性与凝血酶原时间(PT)相关分析,两者呈负相关(r=-0.864,P<0.01).结论血浆AT-Ⅲ活性可以反映肝功能受损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肝细胞坏死越严重,则AT-Ⅲ活性越低.
作者:董存岩;周志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