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明;孙绍丹;李凤梅
目的动态观察服务人员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抽取调查对象的血清作弓形虫微量间接血凝试验(IH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gG、IgM.结果服务人员年平均阳性率为21.54%~30.76%,总平均阳性率为25.75%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对照组(7.89%),服务人员中尤以屠工感染率(33.13%)高,其次为炊事员(29.66%).结论服务行业人员是弓形虫感染的高发人群,尤以屠工、炊事员感染率为高,因其接触含有弓形虫包囊的家畜及其生肉或内脏机会较多所致.
作者:杨树男;尤曙峰;许智慧;俞彩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去甲长春花碱(长春瑞滨,盖诺)为新一代半合成的长春碱类抗癌药,对非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但做为发疱性质的抗癌药,该药外渗可引起严重的疼痛、局部组织损伤甚至坏死.
作者:曹培国;杨华;李小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为旅客列车的非典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铁道部非典期间统一制定的<铁路旅客列车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处理情况日报表>,对发热病人乘坐的车型、性别、座席类别、发现时间、下交温度、伴随症状进行分析.结果车型以直快旅客列车下交发热病人多;下交的发热病人男性较多;座席以硬座为主;乘车4 h以上发现发热病人多;下交温度以37.5 ℃~38.0 ℃为主.结论对旅客列车的非典防控工作应以直快旅客列车中的硬座乘客为主.旅客列车上每4 h测量一次体温为宜.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旅客列车正点.
作者:罗东升;周健;陈宁;朱卫兵;丁晓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抛秧草净、金达和好轻松三种新型除草剂杀灭钉螺的效果.方法采用室内浸杀法,对三种除草剂的杀螺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抛秧草净浸泡钉螺48 h和72 h后的LC50分别为2.73 mg/L和1.72 mg/L;金达浸泡钉螺48 h和72 h后的LC50分别为3.94 mg/L和3.22 mg/L;好轻松浸泡钉螺48 h和72 h后的LC50分别为12.63 mg/L和6.5 mg/L.结论三种除草剂对钉螺均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为寻找新型有效的杀螺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作者:李广平;张楚霜;阳桂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HC)及其癌旁组织中EMMPRIN、MMP9表达,并探讨其相互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47例PHC及其癌旁组织手术切除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常规作石蜡包埋切片,EMMPRIN和MMP9染色方法为常规ABC免疫组化法.结果 PHC组织EMMPRIN和MMP9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高中发化、无转移及肿块大径<5 cmPHC病例两者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明显低于低分化、转移及肿块大径≥5 cm病例,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者表达与PHC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关系(P>0.05);两者在PHC中表达呈密切正相关(γ=0.42,P<0.01).结论 EMMPRIN和MMP9均为反映PHC发生、进展及其预后的重要标记物,EMMPRIN能诱导PHC细胞MMP9的生物合成.
作者:黄江生;杨竹林;李永国;邓星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利用大米、蚕豆、大豆蛋白粉为主要原料优选出三组复合蛋白粉配方,按AOAC生物学方法[1]测定各复合蛋白粉和各单一蛋白粉的蛋白质的功效比值(PER)并分别与酪蛋白比较分析,结果有两组复合蛋白粉的校正PER值达到1.96和2.08,均明显高于各单一蛋白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
作者:丘丰;周益众;舒永兴;藏雪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沙眼衣原体在人群中的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治沙眼衣原体提供依据.方法询问受检者生殖道感染症状并采集生殖道粘膜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在723例受检者中,沙眼衣原体阳性率为5.4%,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在沙眼衣原体阳性受检者中,有自觉症状者占66.7%,无症状者为33.3%.结论人群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较高;大部分沙眼衣原体感染者可出现生殖道感染症状,但相当一部分人不出现感染症状;沙眼衣原体阳性者以青壮年居多.
作者:吴尚辉;陈明雄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选用中性氧化铝柱除去多数干扰物质,以甲醇:0.036%氯化铵为流动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紫外276 nm处检测样品中咖啡因.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8.2%~101.1%,相关系数为0.999,无干扰峰叠加峰.
作者:汪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客观、真实、全面评价基层疾控机构计划免疫工作质量,本文应用Topsis法对长沙市 2002年各区、县(市)计划免疫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所得的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且弥补了记分制的局限性,避免了仅从几种疫苗的接种率的高低来片面评价基层计免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石国勇;黄竹林;周建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α1-酸性糖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活动期43例,非活动期29例)血清α1-酸性糖蛋白.结果 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α1-酸性糖蛋白的含量为(1247.4±386.5)mg/L,43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1582.7±516.6)mg/L,29例非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831.4±306.5)mg/L,30例正常对照组AAG的水平为(436.5±278.3)mg/L,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α1-酸性糖蛋白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血清α1-酸性糖蛋白高于非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P<0.01).结论α1-酸性糖蛋白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期评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段贞;陈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28户居民冬季、夏季居室空气微生物污染情况的检验,对北京市居室空气中微生物污染有了初步了解.其中冬季、夏季微生物污染有显著差异,夏季污染明显高于冬季.
作者:许晓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龙山县1970~2001年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大幅度下降,疾病构成亦发生明显变化.而在疟疾、麻疹、百日咳发病大幅度下降的同时,肺结核、乙肝、淋病发病呈上升趋势,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陈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分析道路交通意外伤流行病学,2000年1月~2002年12月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12起,涉及伤亡3 585人,其中死亡108人.事故的80%以上是驾驶员肇事引起,其原因以疲劳驾驶引发伤亡事故占首位,其次超速驾驶、酒后驾驶、疏忽大意.
作者:鲁文禄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探讨婴幼儿的死因及其医疗纠纷的特点和原因,为有关部门提供处理医疗纠纷的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87~2002年15年间本教研室档案资料中82例(男54例,女28例,年龄0~3岁),婴幼儿医疗纠纷尸检案例.结果 82例婴幼儿医疗纠纷占同期医疗纠纷尸检数的38.1%,多见于出生后7 d内的新生儿(43.9%);非医疗事故80例(97.6%),医疗事故2例(2.4%);肺炎在各年龄组死亡原因中均占首位(45例,占54.9% ).结论婴幼儿医疗纠纷很常见,非医疗事故明显多于医疗事故,不同类型肺炎是婴幼儿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百帆;李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经济有效的手段.预防用生物制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肖莉;吕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检测喉宝喷剂的抑菌性能及卫生安全性.结果显示喉宝喷剂是实际无毒、无刺激性、未见皮肤变态反应的喷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平均抑菌率达90%以上,有较强抑菌作用,且抑菌作用在室温条件下至少可保存2年.
作者:罗山;曹国林;杨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内水氟、食物氟、空气氟的水平以及幼儿园儿童、中小学生尿氟的水平,以便为防治儿童及青少年的龋齿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一年四个季度深圳市内的自来水末梢水以及布吉及福田两个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十类食品(包括饮料),同时连续3 d采集空气样品进行氟含量测定.随机抽取394名幼儿园儿童及中小学生的晨尿作尿氟含量测定.上述样品的测定方法均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深圳市内的空气氟、水氟较低,食物氟亦不高,调查人群的尿氟也处于低水平.这些均有可能导致市内儿童及青少年龋齿患病率的增加.结论深圳市环境氟含量较低,儿童青少年的尿氟也偏低.
作者:方少波;陈艺娟;杨正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植入性胎盘是产科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导致产妇产后大出血,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疤痕子宫胎盘植入过去临床上较少见,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该病的发病率增高.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7例疤痕子宫晚期妊娠胎盘植入的患者,现将其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蒲兰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为进一步查清济阳、商河两县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情况,为今后改水降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水氟含量检测采用电极法,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依据GB17018-1997,儿童氟斑牙调查采用Dean氏法.结果采集居民饮用水源水样369份,水氟含量符合国家标准(≤1 mg/L)的316份、占85.64%,超标(>1 mg/L)的53份、占14.36%.济阳县新发现高氟村2个,均是25 m以下的浅层潜水井.商河县新发现高氟村24个,其中35 m以下的浅层潜水井村14个、300 m以上的深井村10个.在19所小学中,有3所小学未检出氟斑牙患者;在检查出的小学中,患病率高达58.97%;患病率<30%的15所学校,占78.95%;患病率>30%的4所学校,占21.05%.
作者:韩笃菊;谢忠元;张昌庆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recombinant human Fibroblastic Growth Factor-2,rhFGF-2) 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I型受体蛋白(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1,sTNF-R1) 联合治疗Ⅱ型糖尿病引起的骨再生与修复障碍的作用.方法雄性Zucker糖尿病大鼠(Zucker Diabetic fatty rat,ZDF/Gmi-fa/fa)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治疗组(n=10).检测体重,血糖、尿糖和尿酮.一周后,所有大鼠接受左胫骨中上段低能截骨,安置外延长固定架.第二天起开始每天胫骨延长,速率为0.2 mm B.i.d.,共14 d.期间,治疗组大鼠接受截骨处血肿内rhFGF-2(25 μg/25 μl)注射一次,sTNF-R1(8 mg/kg)皮下注射每二日一次,共14 d.对照组仅接受载体和生理盐水注射.然后,采集标本,分别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胫骨延长间隙中新生骨量及增殖细胞数量.结果两组大鼠血糖浓度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大鼠的胫骨延长间隙中新生骨密度和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免疫组化分析显示间隙中增殖细胞数量明显增高.两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及骨钙素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Ⅱ型糖尿病可引起骨再生与修复障碍,rhFGF-2和sTNF-R1联合治疗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加快牵引成骨速率,实验结果提示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能成为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骨折愈合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刘振东;张朝跃;詹瑞森;臧晓方;吴松;苗惊雷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