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小肠破裂112例诊治体会

李忠祥;李清喜;熊绍勇

关键词:外伤性小肠破裂, 诊治, 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外伤性小肠破裂病人的诊治体会.方法对1992年3月~2004年3月我们诊治过的外伤性小肠破裂病人的回顾总结.结果 112例中,治愈108例,治愈率96.43%.死亡4例,总死亡率3.57%,合并肝破裂死亡1例(死亡率0.89%),合并脾破裂死亡2例(死亡率1.79%),合并全小肠扭转、坏死死亡1例(死亡率0.89%).结论针灸诊断性治疗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部分病人诊断难以肯定而又具备剖腹探查指征,应积极尽早剖腹探查;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止并发症,收到良好的效果.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影视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影视阴道镜发现异常图像行阴道镜下活检或诊断性LEEP术,病理检查进一步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分析CIN的阴道镜图像特征并评价影视阴道镜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4年3月病检为CIN的117例患者的影视阴道镜检查结果.结果 96.6%CIN有异常阴道镜图像,主要表现为:白斑、醋酸白色上皮、异常血管(点状血管、异型血管、镶嵌血管).结论影视阴道镜是诊断CIN的重要辅助方法,阴道镜检查有异常图像者一定进行活检或诊断性LEEP术.

    作者:邓新粮;孙信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TOPSIS法在综合评价基层计划免疫工作质量中的应用

    为客观、真实、全面评价基层疾控机构计划免疫工作质量,本文应用Topsis法对长沙市 2002年各区、县(市)计划免疫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所得的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且弥补了记分制的局限性,避免了仅从几种疫苗的接种率的高低来片面评价基层计免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石国勇;黄竹林;周建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长沙某学校妇科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2001年、2003年妇科普查结果分析,了解我校女职工健康状况变化趋势,探讨和改进卫生预防保健措施.方法通过普查,对2001年、2003年我校女职工健康状况进行追踪观察.对2001年发现的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及预防,并与2003年普查情况比较.结果两次普查共查出妇科疾病8种,在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和预防.2003年普查时上述疾病患病率较2001年下降.结论加强社区综合卫生预防保健措施,发挥学校和家庭在卫生预防保健中的积极作用,对防治妇科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谢曼君;文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温州市中老年人体重指数的分布及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了解温州市区中老年人群体重指数(BMI)的分布情况及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抽样调查男性60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 550人,测量体重和身高,计算BMI,并测量血压和调查高血压的患病情况.结果被调查人群中体重正常占47.87%,超重占37.29%,肥胖占10.39% ,并发现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地随体重指数的增加而升高(P<0.001).被调查人群中65~70岁,70~75岁两个年龄段的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高,合计达49.72%和49.54%.结论温州市区人群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并不低于北方某些地区,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广泛重视.

    作者:徐定修;李嘉;张素勤;陈鹏;官学强;杨鹏麟;唐疾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996~2002年全州县甲型副伤寒流行特征与防制措施研究

    目的通过对全州县7年来甲型副伤寒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及防制措施研究,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卫生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甲型副伤寒在流行区域上没有明显差别,流行季节主要以秋季为主,职业分布上主要是农民和学生且两者所占比例高达84.59%,暴发流行有90%为水型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以不规则发热、头昏头痛、食欲不振为主;加强饮水管理、普及卫生知识,及时使用预防服药是控制和预防甲型副伤寒流行的关键措施.

    作者:马宗孝;唐昌新;赵玉林;蒋叶伟;蒋方成;蒋晓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计划免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

    对社区计划免疫工作中的合同书管理、疫苗接种效果评价、安全接种、疫苗管理等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防范对策,对规范社区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映莲;郑爱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湖南首次发现吃生猪肝感染无钩绦虫并用甘露醇导泻驱虫1例报道

    1 病例资料患者吴某,男,11岁,湖南省汨罗县新塘乡人,自述1997年夏季吃过生猪肝, 约3个多月后自觉腹部不适,便中偶见白色节片.

    作者:言敢威;曾庆仁;舒衡平;朱成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股骨近端骨肿瘤及瘤样病损的诊治研究

    目的对文献报道较少的股骨近端骨肿瘤及瘤样病损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6~2002年所收治的59例股骨近端骨肿瘤及瘤样病损的类型、诊断、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其中47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病检、影像资料和身体条件来选择,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50例获3月~5年随访,10例5~47个月死亡,6例复发再手术,其余治愈或随访期内无瘤生存.结论早期诊断并且根据肿瘤或病损的类型,结合生物力学和临床症状综合评估选择手术治疗方式,以达到治愈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王剑龙;周江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997~2002年湘潭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评价

    对1997~2002年湘潭市AFP监测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997~2002年AFP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92/10万、1.28/10万、2.72/10万、2.40/10万、1.60/10万和2.40/10万,各项监测指标均超过WHO的标准,说明该市的AFP监测系统运转正常.

    作者:赵树海;王继杰;颜天强;文中兰;沈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82例婴幼儿医疗纠纷法医尸检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婴幼儿的死因及其医疗纠纷的特点和原因,为有关部门提供处理医疗纠纷的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87~2002年15年间本教研室档案资料中82例(男54例,女28例,年龄0~3岁),婴幼儿医疗纠纷尸检案例.结果 82例婴幼儿医疗纠纷占同期医疗纠纷尸检数的38.1%,多见于出生后7 d内的新生儿(43.9%);非医疗事故80例(97.6%),医疗事故2例(2.4%);肺炎在各年龄组死亡原因中均占首位(45例,占54.9% ).结论婴幼儿医疗纠纷很常见,非医疗事故明显多于医疗事故,不同类型肺炎是婴幼儿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百帆;李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002年姜堰城区服务行业人群沙门氏菌带菌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姜堰城区服务行业人群感染沙门氏菌的血清型流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及时发现带菌者并给予治疗与管理,减少其在服务过程中造成人群的传播.方法采集肛拭子进行增菌培养并鉴定.结果检测标本4840份,阳性数为59份,阳性检出率为1.22%;检出7个群共20个血清型,其中德尔卑沙门菌和纽波特沙门菌检出率较高.结论沙门氏菌病已越来越多地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因此,沙门氏菌病的预防工作不可忽视.

    作者:蒋志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308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308位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硝酸银染色,对104例COPD患者和44例非COPD人群TNF-α启动子-308位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其易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COPD组与对照组TNF-α基因纯合1/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923、0.840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COPD组 1/2基因杂合基因型频率(0.2596)显著高于对照组(0.1364)(P<0.05).COPD组TNF-α2等位基因频率(0.1779)显著高于对照组(0.0558)(P<0.05),RR=3.59(95%CI 1.36~9.47,P<0.01).结论 TNF-α2等位基因可能与COPD的易感性相关,因此TNF-α2等位基因频率在临床上可作为遗传性标记进行检测,用于早期发现对COPD易感的高风险吸烟人群,对于预防COPD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志明;张珍祥;韩泽民;徐永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试论医院如何开展健康教育

    文章阐述了医院健康教育面临的现状:经费不足,发展速度缓慢.提出解决困难搞好医院健康教育的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激发民众热情,增强互动意识;积极开发医院健康教育间接效益,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发挥医院优势,积极开展医院健康教育.

    作者:苏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某铁路局2003年非典期间旅客列车下交发热病人情况分析

    目的为旅客列车的非典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铁道部非典期间统一制定的<铁路旅客列车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处理情况日报表>,对发热病人乘坐的车型、性别、座席类别、发现时间、下交温度、伴随症状进行分析.结果车型以直快旅客列车下交发热病人多;下交的发热病人男性较多;座席以硬座为主;乘车4 h以上发现发热病人多;下交温度以37.5 ℃~38.0 ℃为主.结论对旅客列车的非典防控工作应以直快旅客列车中的硬座乘客为主.旅客列车上每4 h测量一次体温为宜.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旅客列车正点.

    作者:罗东升;周健;陈宁;朱卫兵;丁晓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山市预防接种计算机化管理现状和需求分析

    目的提高预防接种计算机化管理工作水平,并为预防接种管理软件升级提供依据.方法调查预防接种计算机化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为适应免疫规划工作发展而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结果 29个镇(区)医院中已有25个实现预防接种计算机化管理.结论说明在基层开展预防接种计算机化管理是可行的,为适应免疫接种工作发展,要着重处理好网络化管理、多模式运转、多形式发布接种通知、报表统计方案等技术问题.

    作者:叶世南;古有婵;周海;李炳烈;吕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酶抑制剂对检测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敏感性探讨

    目的比较不同酶抑制剂检测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敏感性.方法分别以克拉维酸(CA)、他唑巴坦 (TA)、舒巴坦(SU)为酶抑制剂,氨曲南(AZT)、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TX)为底物,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188株肠杆菌科细菌ESBLs.结果 188株肠杆菌科细菌ESBLs总检出率为41.5%,其中以CA、TA、SU为酶抑制剂ESBLs检出率分别为37.8%、22.9%、34.0%;以CTX、AZT、CAZ为底物ESBLs敏感性分别为82.0%、64.2%、52.2%.结论检测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以克拉维酸为酶抑制剂检出率高,以头孢噻肟为底物敏感.利用不同酶抑制剂联合不同底物做双纸片协同试验,可以提高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

    作者:宋明胜;周建党;陈颖;彭怀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0例锰作业工人的发锰

    目的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锰作业工人头发中锰的含量.方法取锰作业工人近枕部2~3 cm的发头0.20 g左右,依次用中性洗发水、蒸馏水、去离子水洗干净,硝酸、高氯酸消化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方法检出限为0.010 ug,相对标准偏差为(RSD)3.49%~5.43%,加标回收率为91.2%~98.7%.标准液浓度在0.0~0.50 ug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8.结论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发锰,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达到分析要求.

    作者:张传禄;欧阳云;李华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广州市东山区部分市售食品铅污染状况分析

    为了解广州市东山区市场上部分市售食品的铅污染状况,检测了抽检和送检的糕点、酒类、糖果蜜饯、保健品、茶叶五类样品共862份,其中糕点类食品222份,216份检测出铅,检出率97.3%,超标6份,超标率2.8%.酒类125份,全部检出铅,无超标.糖果蜜饯97份,84份检出铅,检出率86.6%,超标2份,超标率2.4%.保健品218份,212份检出铅,检出率97.2%,超标28份,超标率12.8%.茶叶200份,198份检出铅,检出率99%,11份超标,超标率5.1%.从检测结果看,虽然样品铅的检出率很高,但大多数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不符合标准的食品主要集中在保健品与茶叶部分,建议我国铅食品卫生标准与国际标准靠拢,这有利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也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

    作者:苏惠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河南蜂胶对溶壁微球菌不同pH抑菌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河南蜂胶在不同pH条件下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以溶壁微球菌为实验菌种,将实验分为5个不同pH环境组,即设置pH6.0、6.5、7.0、7.5、8.0不同的pH实验组,每组3次重复,每张滤纸片(直径6 mm)滴加31%河南蜂胶溶液7μl,记录蜂胶在不同pH条件下对溶壁微球菌24 h的抑菌效果.结果蜂胶在pH6.5、7.0、7.5、8.0不同条件下对溶壁微球菌24 h的抑菌环直径(mm)分别为:22.00±3.46、12.67±2.08、12.33±2.75、12.00±2.18.结论河南蜂胶在不同条件下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不尽相同,随pH增加,抑菌环直径逐渐变小,pH6.5时抑菌环直径大,pH6.5组的抑菌环直径显著性大于其他各组,pH7.0、7.5、8.0各组间抑菌环直径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河南蜂胶在pH6.5时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活性强,随pH增加,抑菌活性减弱.

    作者:许兵红;曾莉萍;李进芬;杨晓;艾予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99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中山市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发病情况特征,进一步提高对Mp肺炎的临床特点、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的认识,为预防和诊疗儿童MP肺炎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年1~12月该院儿科住院收治的 399例MP肺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MP肺炎多集中发病在冬春季(占54.9%),以1~3岁为高发年龄组(χ2=25.97,P<0.01),临床以咳嗽、发热为主要表现,肺部体症主要有湿性罗音、呼吸音增粗及哮鸣音.并有累及心、肝及肠道等肺外器官,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及血清特异性抗体确诊,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痊愈率达83.2%.结论春冬季儿童MP肺炎发病较多,1~3岁为高危组;该症临床表现不典型,肺外并发症以心、肝及肠道多见;MP-IgM是简便、快捷的诊断,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

    作者:刘勇;郭小玲;付四毛;王维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