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丁伟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股骨转子间骨折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通过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针对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进行分析.结果: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25%),(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通过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后均能取得显著临床效果,但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后,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减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应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澜沧县农村小学生屈光不正及配镜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对澜沧县农村在校3-5年级小学生中视力不良者屈光状态进行调查,并对戴镜者检查其矫正视力,为本县农村小学生眼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澜沧县16个乡镇完小在校3-5年级小学生进行裸眼视力检查,自戴近视镜矫正视力的学生进行戴镜视力检查,对视力不良者进行散瞳验光检查.结果:视力不良占筛查总人数的2.94%,视力不良以屈光不正为主,占89.83%,其中近视性屈光不正多,占79.66%,其次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占10.17%.弱视及眼病引发的视力不良占10.17%.戴镜人数占视力不良者8.47%.矫正视力不足人数占戴镜人数比例的60%, 未经矫正的屈光不正者占视力不良者81.36%,需矫正的屈光不正者中只有9.43%的儿童拥有和配戴了眼镜.结论:在澜沧县农村小学生中视力不良原因以屈光不正为主,农村小学生配镜率低,配戴眼镜现况不容乐观.普查视力和屈光状态,以早期发现屈光不正和弱视,进行及时防治,对控制农村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红芬;梁朝光;徐建莲;石香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肿瘤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肿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50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肿瘤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教育组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及护理,且教育组于此同时强化健康教育,后对比两组患者QO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教育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44.00%,QOL评分(53.21±3.1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8.65±3.54)分,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肿瘤病患行健康教育强化干预能有效改善病患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意义显著.

    作者:贺成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80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不同护理方法的观察

    目的:比较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不同护理方法对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纳入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80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患者均行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正规化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化疗副作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角色功能评分(64.3±3.4)分、躯体功能评分(66.7±5.3)分、社会功能评分(61.8±5.8) 分、情绪功能评分(67.7±7.2) 分以及认知功能评分(70.3±2.7)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西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在肾病综合征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针对4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集合治疗,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到2016年2月间收治.结果:针对患者的有效率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95.0%明显较高(对照组为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半年期复发率为17.5%,对照组为35.0%,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病综合征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良好,对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杜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剖宫产预防性抗生素合理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并分析剖宫产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促进本院剖宫产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建议.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剖宫产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研究患者的医疗资料,以了解本院剖宫产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200例患者均使用了预防性抗生素,手术时间为(49.23±13.21)min,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为3天的有110例(55.0%),术后使用时间为4的有78例(39.0%),术后使用时间为5天的有12例(6.0%).结论:给予剖宫产预防性抗生素时非常必要的,但在使用中存在使用时间过长、联合使用抗生素不合理等情况.院方应加大预防性抗生素在剖宫产术中的使用,在保证患者剖宫产的质量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袁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贝那普利片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贝那普利片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进行研究,通过单双号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较治疗前与对照组低,此外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亦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贝那普利片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潘春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对手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及手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本文就优质护理对手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及手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手外科患者82例,依据患者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手外科患者41例.接受基础护理的患者设为参照组,接受优质护理的患者设为实验组,后比对两组手外科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手外科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的改善程度好于参照组,且手功能评分较比参照组也明显较好,组间比较后差异显著.结论:对手外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使疼痛感得以缓解,并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手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娇娇;袁曼;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20例撕脱伤的急诊原位植皮治疗

    目的:总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时,原位中厚皮片植皮荷包加压、原位中厚皮片植皮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疗效.方法:20例皮肤撕脱伤患者,均无肌腱骨骼等外露,根据伤情均将撕脱的血运较差的皮肤修剪成中厚皮片,其中10例应用荷包加压,术后每天应用乙醇浇灌换药;另外10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持续吸引7~10d.结果:20例患者创面均一期闭合,原位中厚皮片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创面均无明显瘢痕挛缩.结论:无肌腱骨骼等重要组织的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原位中厚皮片回植是简单有效地方法,而荷包加压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植皮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龚君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在我院选择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优质组(n=40),对常规组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对优质组患者围手术期采取优质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皮下血肿、溃疡面、小腿麻木消失时间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少,P<0.05.优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优质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沙开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所在医院90例剖宫产产妇,所有产妇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组,观察组(n=45)给予全程护理配合,对照组(n=45)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2组产妇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技术操作、安全护理、护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15.56%),2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理人员全程参与剖宫产产妇术中护理配合,能够明显提高护理干预质量,控制并发症.

    作者:吕将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45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室2015年6月至10月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4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以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相当,但小切口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田先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浅谈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异丙酚在EMR术中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在上消化道黏膜切除术(EM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拟行EMR术的8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异丙酚组(观察组)和瑞芬太尼-异丙酚组(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0例.麻醉诱导前(M0)15 min,静脉注射负荷剂量为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两组麻醉诱导给予静脉靶控注射瑞芬太尼-异丙酚目标初始浓度分别为3 ng/ml和1.0μg/ml.麻醉维持:两组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注射,维持血浆质量浓度为3.0 ng/ml、2.5-5.0μg/ml.观察组给予0.4μg/(kg·h)速率的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于M0、诱导完立即(M1)、诱导15 min后(M2)、手术结束(M3)时,记录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手术时间、异丙酚、瑞芬太尼用量、唤醒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相比,M1-M3时段OAA/S评分、HR、MAP下降,异丙酚、瑞芬太尼用量减小,唤醒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呕吐、恶心、低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靶控注射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用于EM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均优于单用瑞芬太尼-异丙酚,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邱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宫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7例宫腔镜手术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采取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45例,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显著大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促进宫腔镜手术的顺利开展,对于加快术后康复、改善预后亦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黄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产后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产妇产后大出血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针对在我院发生产后大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治疗及护理,大大降低了产后出血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母婴安全康复出院.结论:做好观察,提前预防,可减少产后出血.及时查找原因,便于急时对症治疗、护理,以及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积极实施有效的抢救工作,是降低产后出血率和产后死亡率的关键,以保证母婴安全康复出院.

    作者:田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做研究,随机分2组/30例,对照组-利培酮,观察组-利培酮微球,相比2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服药依从性.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各时段PANSS评分较低,且不良反应情况少,服药依从性达到75.00%,相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 结论:利培酮微球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马兴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单采红细胞预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单采红细胞预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4例 Rh(D) 阴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单采红细胞前后及回输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变化的情况.观察患者手术耐受的情况及输血反应.结果:4例患者采集前血红蛋白水平平均为 113.75g/L,经历1.5-2U单采红细胞的采集后,手术前HB水平平均为101.5g/L,HCT均>0.30. 4例患者均进行了全麻,均顺利完成手术.回输预存的自体单采红细胞过程顺利,无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单采红细胞可为RhD 阴性患者提供安全、便捷的术前预存式自体备、输血方式.

    作者:石岚;龙轶;刘红伟;武阳平;李剑碧;张培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1例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护理体会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对血流量影响较小、不需进行血管穿刺、减少血源性感染、可保护残余肾脏功能等优点[1].而腹膜炎则是腹膜透析患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并发腹膜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甚至终导致拔管.因此,在腹膜透析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发生腹膜炎,并发腹膜炎的患者,则应及时治疗及护理,提高透析质量.现将2016年1月收治1例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目前透析效果良好,生存质量较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娜;张全珍;赵兰;雍永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南宁市50岁以上老年人HIV感染风险意识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人HIV感染风险意识情况.方法: 对南宁市5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高危行为特征及HIV感染风险意识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为50-85岁,男女比例约为2.28:1,文化程度多集中在初中及以下水平,且多为农民,户籍多为南宁本地.经过卡方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AOR=0.974)是阻碍强HIV感染风险意识形成的独立因素,而性生活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AOR=7.621)、知道一点老年人性保健知识(AOR=2.015)以及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AOR=6.447)是促进强HIV感染风险意识形成的独立因素.结论: 提高老年人性保健相关知识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力度,重视安全套的持续使用是促进5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HIV感染风险意识的有效方法.

    作者:银帮婕;汤晓斌;李浩;邱羽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有效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3月-2016年收治的15例PHPT患者作为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接受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后,15例患者均住院期间均为出现新骨折,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均能顺利出院.结论:在PHPT患者治疗过程中,同时给予其综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陈海梅;王玫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认知及行为的影响评价

    目的:讨论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认知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发生手足口病的患儿100例,根据选取病人的自愿原则分为实行随机健康教育护理的对照组和实行健康教育路径护理的实验组.对两组患儿以及其家属对于手足口病的病情的了解的情况以及实行健康卫生行为的情况实行比较.结果:在实行健康教育之前两组患儿家长在手足口病的病情的了解情况以及实行健康卫生行为的情况上没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行健康教育之后,两组患儿的家属对于手足口病的病情的了解的情况以及实行健康卫生行为的情况之间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的了解,增加健康的卫生行为,减少患儿的患病的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柯金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