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向华;张孝和;倪庆翔;陈祎;包长献;林小邀;陈胜则;朱锦平
目的 了解余姚市养犬密度、犬伤后就诊情况和狂犬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加强狂犬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先在余姚市随机抽取5个镇(街道),之后在被抽取的镇(街道)中随机各抽取2个村(社区),以户为调查对象,采用入户面对面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 3.0和SPSS 11.5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调查3000户,383户(12.77%)家庭养犬,平均犬密度为16.13只/100户,犬免疫率为63.43%,犬伤率为0.69%;犬伤规范处理率为75.00%;93.91%的人知道犬伤后需接种狂犬病疫苗,88.13%的人知道狂犬病是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仅30.32%的人知道被犬咬伤后应用水冲洗伤口;知晓率调查结果显示,城区人群明显高于农村地区.结论 余姚市农村地区犬密度较高,部分犬伤患者伤口处理不规范或未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提示要加强居民狂犬病防治知识及控制全市养犬数量和提高犬免疫率.
作者:石亚锋;苗超;王凌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2种捕蚊方法的现场捕蚊效果,为开展科学规范的蚊虫调查或监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沿三峡库区按距离大坝远近不同选择3个点,同时使用2种捕蚊方法对居民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蚊虫种类及其构成调查.结果 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均能捕获库区的主要蚊种,但在蚊种构成上有差异,诱蚊灯法捕获的三带喙库蚊数量大于人工小时法,而人工小时法捕获的骚扰阿蚊数量远大于诱蚊灯法;诱蚊灯法适用范围比人工小时法更广泛,可应用于林地、稻田等没有空间限制的环境.结论 2种蚊虫采集方法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在长期系统的调查或监测中,建议使用诱蚊灯法.
作者:郭玉红;刘京利;鲁亮;常昭瑞;张彦;张静;刘起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确定口岸蝇类携带病原菌种类及分布.方法 将蝇类体表、体内细菌分离培养,单克隆菌株经Vitek 2Compact微生物自动分析及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 在7种蝇体表检出18种菌,其中致病菌2种,条件致病菌14种,包括1株国内未报道的条件致病菌株Wohlfahrtiimonas chitiniclastica;蝇体内检出14种菌,其中致病菌1种,条件致病菌12种;携带菌种类多的是酱麻蝇,其次为亮绿蝇.结论 口岸蝇体携带病原菌的调查,有利于对新型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鉴别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作者:陈拓;曹晓梅;邓耀华;房健慧;李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进一步了解浙江省台州市蝇类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于2011年8月在台州市区部分农贸市场、垃圾收集房(或箱)等场所设立调查点,选择城镇住宅区的优势种家蝇作为调查对象,在不同场所采集家蝇自然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抗性情况进行调查.
作者:刘令初;任樟尧;陈财荣;邹凡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近郊三带喙库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性现状,研究武昌罗索线虫的寄生对其抗性的影响,为蚊虫治理和疾病预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湖北省黄州区一中(QYZ)感染了武昌罗索线虫的三带喙库蚊种群和东方广场(DFGC)未感染的三带喙库蚊种群对常用杀虫剂半数致死浓度(LC50),以判定抗性等级.结果 DFGC种群对对硫磷、毒死蜱、敌敌畏、残杀威、巴沙、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胺菊酯9种杀虫剂的LC50分别为1.854 74、0.295 74、24.865 10、2.179 81、6.137 24、0.040 87、0.016 69、0.009 60和2.071 32 mg/L;DFGC种群的LC50均高于QYZ种群,比率为1~7倍.与敏感品系相比,黄州区三带喙库蚊对敌敌畏、残杀威、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比率分别为388、9、11、8和24倍.结论 黄州区近郊三带喙库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抗性较高,而武昌罗索线虫的寄生可能是显著降低其对杀虫剂抵抗性的原因.
作者:董循;潘海;雷桂兰;吴中华;崔峰;乔传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首都机场周边蚊虫密度、种类及其季节消长规律等本底情况,为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CO2诱蚊灯法诱捕成蚊,并对捕获蚊虫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共捕获成蚊22 715只,密度为44.54只/(灯·h),密度高峰期为8-9月.所捕成蚊隶属3属4种,分别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7.95%.结论 初步掌握首都机场周边蚊虫密度、种类、季节消长等情况,为蚊虫防治以及蚊媒疾病的预防奠定了基础.建议加强首都机场周边蚊虫的防制工作,同时,对蚊虫密度进行长期系统的监测,并结合蚊媒疾病进行相关分析,建立病媒生物预警体系,有效预防媒介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田波;张松建;马铁铮;全菲;唐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家蝇溴氰菊酯抗性机制.方法 使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与半分析定量PCR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家蝇抗性基因cyp6d1突变和扩增情况.通过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来验证HRM准确性.结果 与敏感品系相比,抗性品系cyp6d1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002),抗性品系cyp6d1基因的mRNA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50.7倍;使用HRM对cyp6d1进行突变分析,将其分为3种基因型,分别为A型(Tm=85.5℃)、B型(Tm=87.3℃)和C型(Tm=88.5℃);经测序,该HRM分析结果分别与3类基因序列型相对应.A型基因型为纯合的1087G、1101T和1155A(对应GenBank序列号U22367.1);C型基因型为纯合的1087A、1101G和1155G;B型基因型为A型和C型的杂合型.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突变为无意义突变.结论杭州市家蝇抗性品系cyp6d1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可能是家蝇抗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英红;孔庆鑫;邱丽华;韦凌娅;沈林海;倪晓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部分地区溴氰菊酯抗性中华按蚊的代谢酶活性,探讨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的代谢抗性机制.方法 2010年8月在河南省桐柏、淮滨县和永城市采集中华按蚊样本,子1代成蚊用接触筒内成蚊药膜滤纸接触法,按照WHO标准,区分溴氰菊酯抗性与敏感样本,并用微量滴定板法测定抗性样本的非特异性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P450单加氧酶活性.以实验室敏感品系蚊为对照.结果 淮滨、永城和桐柏三地中华按蚊抗性样本的A、B型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t=2.41,3.30,10.31,7.67,7.90,11.17,均P<0.05);永城和淮滨地区中华按蚊抗性样本GST活性高于对照组的敏感品系(t=3.687,2.484,均P<0.05);淮滨、永城及桐柏三地的中华按蚊抗性样本和敏感品系的P450单加氧酶活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89,0.397,-0.413,均P>0.05).结论 永城、淮滨两个地区中华按蚊的溴氰菊酯抗性与酯酶和GST活性增高有关;桐柏地区中华按蚊的溴氰菊酯抗性与酯酶活性增高有关.
作者:祁欣;张红卫;徐铁龙;汤林华;周水森;郑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布鲁氏菌病(布病)老疫区.近年来,在布病疫情较重的阿勒泰地区家畜间进行了布鲁氏菌病原分离和鉴定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收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福海、青河县、阿勒泰市虎红玻片凝集试验(RPST)阳性、试管凝集试验(SAT)凝集效价在1:50以上的牛、羊标本共776份.虎红玻片凝集和试管凝集试剂,鉴定布鲁氏菌使用的标准阳性、阴性血清,单项因子A、M、R血清,硫堇,复红染料纸片,H2S实验纸条,噬菌体等试剂,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提供,在有效期内使用.布鲁氏菌鉴定参考菌种A544、M16、S1330,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分离细菌所用胰蛋白示培养基为DIFCO产品;纯分离及鉴定试验用布氏琼脂、布氏肉汤为BD公司生产,按说明书制备.
作者:李金平;闫昊;闫晶华;地力夏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基孔肯雅热流行与诱蚊诱卵指数的关系,调查白纹伊蚊成幼虫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状况.方法 基孔肯雅热流行期间,通过诱蚊诱卵器和布雷图指数调查蚊虫密度和采集蚊虫,用实时荧光PCR和细胞分离2种方法对野外捕获的白纹伊蚊体内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确认基孔肯雅热暴发流行后,启动包括应急灭蚊的综合控制措施1周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指数下降到5以下;采集的蚊样品按照时间和地点分成27份进行病毒检测,成蚊标本都显示病毒阴性,有3份乙醇浸泡处理的蚊幼虫标本为可疑阳性,占总幼虫标本(24份)的12.5%.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均为阴性.该社区共报告病例253例,应急控制在22d结束.结论 基孔肯雅热暴发流行时,诱蚊诱卵器法作为应急灭蚊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尤其在成蚊控制效果评价和捕获成蚊检测带病毒指数上有优势,流行期间白纹伊蚊对基孔肯雅病毒的感染率、传播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段金花;蔡松武;吴德;刘文华;吴军;周惠琼;邹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不同开口方向放置黑箱的捕蚊效果,探讨蚊虫黑箱法的操作规范.方法 不同开口朝向放置法以及24h昼夜观察法.结果 不同开口朝向黑箱的捕蚊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4.82,P<0.05),开口朝西的黑箱捕蚊多;24 h昼夜观察捕获结果表明,蚊虫入箱高峰主要出现在清晨(05:00--07:00)和傍晚(18:00--20:00),各个时段均以开口朝西的黑箱捕获蚊虫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9.56,P<0.05);人工小时法和黑箱法成蚊季节消长趋势一致,具有相关性和一致性(r=0.696,P<0.01);黑箱法和人工小时法监测的蚊种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54,P>0.05),蚊虫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1.13,P<0.05).结论 黑箱开口朝西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可适用于常规蚊虫监测以及特定场所蚊虫控制评估.
作者:任文军;熊建菁;冷培恩;刘洪霞;黄瑾;陈天民;陈仁朝;张锦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淡色库蚊可以传播多种蚊媒传染病,是重要的卫生害虫.越冬代蚊虫在种群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应对冬季恶劣的气候,越冬代蚊虫的生理生态均发生了很大变化.该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淡色库蚊越冬蚊的研究工作,探讨将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为淡色库蚊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丽娟;李亚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2010-2011年通过对大学生运动会(大运会)相关场所主要病媒生物进行监测,掌握病媒生物的种群分布和密度消长情况,为病媒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成蚊监测采用C02诱蚊灯法,伊蚊专项监测采用诱蚊诱卵器法,蝇类、鼠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 大运会场馆蚊虫的优势种为淡色库蚊,占捕获总数的89.47%(476/532);蝇类优势种为大头金蝇,占捕获总数的37.83%(2428/6419),铜绿蝇占19.16%(1230/6419),棕尾别麻蝇占17.36%(1114/6419);鼠类优势种为褐家鼠,占捕获总数的88.37%(38/43);蜚蠊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97.15%(477/491).2011年主要病媒生物密度与2010年相比下降显著,在大运会期间均处于低密度水平,成蚊密度下降20.55%,伊蚊诱卵指数下降77.70%,蝇密度下降91.29%,鼠密度下降44.38%,蜚蠊密度下降73.10%.结论 及时开展监测和控制使得大运会相关场所主要病媒生物密度大幅度下降,确保了大运会不受病媒生物危害影响.
作者:周志峰;庄厚雄;王永刚;方琼;曹丽;林宝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新型溴鼠灵颗粒剂对长爪沙鼠的适口性和杀灭效果.方法 2011年5月在鄂尔多斯沙地草场,采用样方法对长爪沙鼠进行溴鼠灵颗粒剂和溴敌隆小麦毒饵的对比试验.结果 新型溴鼠灵颗粒剂对长爪沙鼠的适口性优于溴敌隆小麦毒饵,0.005%溴鼠灵颗粒剂对长爪沙鼠的灭洞率显著高于0.005%溴敌隆小麦毒饵,每公顷投放新型溴鼠灵颗粒剂1000g防治长爪沙鼠完全可行.结论 新型溴鼠灵颗粒剂对长爪沙鼠的适口性好,灭效高,适宜在草原鼠害防治实践中进行示范推广.
作者:杨玉平;王利清;张福顺;苏佳楼;宋春英;罗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综合防治措施对超市蜚蠊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3家超市,其中2家作为试验场所,1家作为对照.试验场所采取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相对密度下降率为指标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超市蜚蠊种类均为德国小蠊;主要侵害生鲜区、熟食区、库房、面包房、食品区和蔬果区等,百货区密度较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3d后蜚蠊密度明显下降,超市A及超市B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9.96%和81.38%;3周后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3.89%和90.21%;2个月后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5.05%和89.27%.结论 超市蜚蠊侵害严重,优势种为德国小蠊;综合防治措施可快速有效地降低蜚蠊密度,并且具有较长的持效期.
作者:褚宏亮;张育富;刘大鹏;杨维芳;刘慧;陈志龙;孙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贵州省鼠疫疫源地兴义市疫源乡镇黄胸鼠对抗凝血杀鼠剂的抗性水平.方法 采用无选择摄食实验,对试鼠单笼饲养,进行9d攻毒后正常饲养观察,总实验期25 d.结果 实验共选合格试鼠23只(12 ♂/11♀),体重67~170 g,其中13只鼠死亡,死亡剂量117.65~293.75 mg/kg,死亡时间6.62(4~10)d;10只鼠成活,成活剂量284.76~522.73mg/kg;抗药性发生率为43.48%.结论 兴义市黄胸鼠对杀鼠灵存在抗药性个体和抗药性种群.
作者:黄红武;邹志霆;田珍灶;胡兴耀;赵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为了解昌平区蝇类密度、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采取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于2011年4月上旬至10月下旬选择不同环境进行蝇密度监测.1材料与方法1.1监测点选择在昌平区不同方位随机选择农贸市场、公园绿化带、餐饮店外环境、居民区、医院、宾馆饭店各1处作为固定监测点.在上述监测点除餐饮店外环境布放捕蝇笼1个外,其他监测点均布放捕蝇笼3个.
作者:贺洪国;刘硕;郑朝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某部驻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动态,为部队有效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FRS疫情,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和粉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FRS抗体,调研部队防控形势.结果 2009年11月24日至12月11日驻陕某部报告HFRS病例4例;黑线姬鼠为当地优势种,占野外捕获鼠数的94.38%,鼠带病毒率为3.12%;灭鼠前鼠密度为3.00%,灭鼠后降至0;检测临床患者血清159份,其中IgM抗体阳性136份,抗体阳性率为85.53%.结论 某部驻地为野鼠型HFRS老疫区,应加强监测,采取综合性措施预防控制HFRS疫情.
作者:第五进学;施耀勇;袁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全省11个市级疾病控制机构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完成情况,探索考核评估病媒生物监测能力的方法.方法 分解监测工作指标并量化,采用稳健统计法Z比分数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评估,以直方图对统计结果进行表示.结果2010-2011年量化评分结果比对表明,市级病媒生物监测能力分布较均匀,但是得分高者与得分低者2年的平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市级疾病控制机构病媒生物监测能力考核评估所采用的评估方法有效、合理,有助于各市发现问题,找出自身差距,进行整改,促进病媒生物监测能力的提升.
作者:黄钢;韩晓莉;王岩;王喜明;马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宁波市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指数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登革热媒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宁波市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进行监测,对幼虫密度变动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宁波市白纹伊蚊容器指数、房屋指数和布雷图指数分别为9.26%、8.88%和10.57,于8月达到密度高峰;永久性容器密度明显高于暂时性容器,且以水池、水缸高;居民区密度明显高于公园、建筑工地、废品收购站,学校、医院等特殊单位低.结论 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规律由多方面影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作者:马晓;范飞能;吕辉;徐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