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军;周勤
目的:分析社区医院采用阿卡波糖用于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社区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PG、P2hPG、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医院采用阿卡波糖用于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血糖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丁惠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单药组与联合组各60例,单药组单纯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单药组(81.7%),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F、LVPWD,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可推荐应用.
作者:范俊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综合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接诊的脑梗塞患者纳入本研究,共计88例,结合其接诊挂号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病症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结合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脑梗塞治疗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单采红细胞预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4例 Rh(D) 阴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单采红细胞前后及回输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变化的情况.观察患者手术耐受的情况及输血反应.结果:4例患者采集前血红蛋白水平平均为 113.75g/L,经历1.5-2U单采红细胞的采集后,手术前HB水平平均为101.5g/L,HCT均>0.30. 4例患者均进行了全麻,均顺利完成手术.回输预存的自体单采红细胞过程顺利,无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单采红细胞可为RhD 阴性患者提供安全、便捷的术前预存式自体备、输血方式.
作者:石岚;龙轶;刘红伟;武阳平;李剑碧;张培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高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56例高热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予以抗炎、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洛芬混悬液口服,观察记录患儿给药后0.5h、1 h、2 h、4 h、8h体温(腋温)变化情况,统计患儿退热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6例高热患儿给药后0.5h开始起效,给药后2h达到药效峰值,此时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直至给药后8h,依旧维持着较好的退热效果;患儿不同原发病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幼儿急疹退热有效率达到了100%,其次分别为96.7%、93.8%,以急性肠胃炎患儿退热效果差,仅为40.0%;56例患儿用药后,恶心、呕吐、轻度皮疹各1例,出汗较多3例,停药后均很快消失.结论: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高热见效快且药效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较少,口服方便,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熊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对改善压疮高危病人照顾者照顾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6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压疮高危病人12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指导;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指导的基础上,参照2013版中国压疮护理指导意见,以Orem自理理论模式为基础,制定改善照顾者照顾行为的干预方案.于干预后2周及1个月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2周、1个月,干预组照顾者照顾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病人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指导有利于改善照顾者照顾行为,降低压疮高危病人压疮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徐霞;李秀珍;付闯;张艳;吴小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门诊药房口服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方法:将糖尿病分为6类,如:胰岛素类、α-葡萄糖甘酶抑制剂、促胰岛素分泌类、磺酰脲类、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运用处方统计数据来源于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糖尿病药物的规格、药品种类、金额、用量等,对其进行有效的排序和统计.结果:经对比2015年与2016年药物金额均有所增加,增长额度高的为α-葡萄糖甘酶抑制剂、胰岛素类、磺酰脲类,其他构成变化不大且排序均无变化.结论:高效、依从性好、安全的药物临床使用的几率较高,随着科学的发展此类药物能够更受到较多的使用..
作者:樊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肩难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肩难产产妇设为实验组,将同期30例非肩难产的正常产妇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的各项指标及肩难产的高危因素.结果:实验组新生儿体重重于对照组,其头围、身长、胸围均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妊娠期合并糖尿病、产程异常、胎儿头盆不称、巨大胎儿等高危因素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糖尿病、产程异常、胎儿头盆不称、巨大胎儿是肩难产发生的高危因素,需引起重视,早期积极、有效地处理与预防,可减少肩难产的产生.
作者:王子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甲氨蝶呤以及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整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8.6%和88.6%,治疗组的治疗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1.4%和5.7%,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外孕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整体不良反应比较少,患者满意率比较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在我院选择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优质组(n=40),对常规组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对优质组患者围手术期采取优质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皮下血肿、溃疡面、小腿麻木消失时间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少,P<0.05.优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优质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沙开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种患者均采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治疗.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果胶铋胶囊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病理疗效、Hp根除情况、治疗前后胃镜下黏膜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75.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组织炎症改善34例(85%),对照组改善29例(72.5%),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组织炎症改善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 阳性浅表性胃炎效果较好,患者 Hp 根除效果好,治疗后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发生率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韩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优质护理管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的效果,探究分析优质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目标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新生儿98例,按照随机分配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新生儿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新生儿优质护理管理干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产妇满意程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调查,观察新生儿和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产妇对护理满意率、知识优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优劣.结果:观察组结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满意率、知识优秀率及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88%vs79.59%,85.71%vs71.43%,6.12%vs20.4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管理干预效果显著,提高产妇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护理满意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了产妇和新生儿优质的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空巢老人对社区医疗护理需求的特点,提出今后社区医疗护理服务开展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抽取到本院门诊进行体检、常见病治疗的老年人500人入组,空巢老年人146例纳入空巢组,非空巢老年人354例,纳入对照组.结果:空巢组技能、自我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巢组责任、知识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巢组生理、独立性评分高于对照组,空巢组心理、社会关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巢组每月至少1次接受社区卫生护理服务、接受过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接受过志愿者服务、正在接受慢性病延续性护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巢组参加互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前空巢老年人的知识水平、自理能力可能无法满足需求,空巢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心理、社会方面护理支持.
作者:郑明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到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78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划分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治疗,联合组采用甲硝唑与克林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疾病的复发率.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44%、87.18%,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组患者的复发率2.5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5.38%,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效果比较突出,能够在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基础上,降低患者的病情复发率.
作者:段红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作以评价.方法:将2014-2015年入住我院待产的108例产妇依据是否有分娩镇痛要求而分为无痛分娩的观察组与无分娩镇痛的对照组,将两组镇痛效果、缩宫素使用率与新生胎儿情况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分娩中1级疼痛46例(85.2%),2级疼痛8例(14.8%);对照组1级疼痛21例(38.9%),2级疼痛29例(53.7%),3级疼痛4例(7.4%),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产妇分娩中起到很好的镇痛效果,无安全风险,不会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肖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做研究,随机分2组/2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无缝隙护理,相比2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评分、血糖控制情况.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糖尿病知识分值平均(95.26±2.1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糖控制情况较好,相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 结论: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健康知识和血糖控制的有效影响非常显著.
作者:钱丽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牙列缺损修复时,对基牙牙体牙髓治疗的要求.方法:对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牙列缺损修复的患者进行研究,共有60例.首先,对与牙体牙髓相关的疾病进行治疗.然后,进行缺损牙体的修复.后,对修复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给予上述治疗后,患者在牙列缺损修复后,对其舒适度、稳固性、满意度均比较高.结论:在牙列缺损治疗中,应该提前检查患者的相关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实施牙列缺损修复,以此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小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本文就优质护理对手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及手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手外科患者82例,依据患者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手外科患者41例.接受基础护理的患者设为参照组,接受优质护理的患者设为实验组,后比对两组手外科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手外科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的改善程度好于参照组,且手功能评分较比参照组也明显较好,组间比较后差异显著.结论:对手外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使疼痛感得以缓解,并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手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娇娇;袁曼;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痛风能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1],对于伴有心脏病的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时合理选用治疗药物对预后有积极作用,本文对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例风心病术后伴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使用药物的病例做一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阎晋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胆总管结石治疗过程中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临床患者资料108例,其中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术54例作为观察组,行传统开腹术5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术和传统开腹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探讨两种手术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胆总管结石治疗过程中,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术较传统开腹术而言,创伤小,术中出血明显减少,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临床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其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龚程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