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程
目的:对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救治剖宫产术中急性大出血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剖宫产大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未予以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以及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胎盘因素,橡胶止血带环扎子宫下段救治剖宫产术中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更佳,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于荣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白血病患者临终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白血病共计34例患者,按数字法分组.一组是对照组,有17例,实行常规护理;另一组是实验组,有17例,实行临终护理.护理后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抑郁评分较低,满意度较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血病患者临终护理效果显著,对改善焦虑作用确切,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江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评价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患者,按照所选取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4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子宫动脉结扎术进行治疗,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产后总出血量、手术时间、阴道出血时间以及疗效情况,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法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的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55.5±6.5)min、产后总出血量(950.6±188.5)mL、阴道出血时间分别为(12.9±2.7)h,均明显优于子宫动脉结扎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患者手术时间(71.2±6.5)min、产后总出血量(1520.3±195.3)mL、阴道出血时间分别为(18.8±2.2)h,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法治疗的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100%,且治疗后患者无并发症的发生,而采用动脉结扎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共8例患者止血情况无效,其总有效率仅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难治性产后大出血患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法进行治疗用时短、见效快且能够有效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疗效显著,值得重视.
作者:马中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三阴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间我院治疗的46例晚期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57%、60.8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例数多于对照组,Ⅲ/Ⅳ度胃肠道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损害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均可有效治疗晚期三阴乳腺癌,但前者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较更高,后者的Ⅲ/Ⅳ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高,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罗细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急诊手术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76例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实施急诊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结果并记录,分析76例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治疗效果情况.结果:76例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的结石直径>3cm患者10例,占比13.16%,≤3cm患者66例,占比86.84%;伴息肉患者2例,占比2.63%,胆囊壁增厚患者11例,占比14.47%,其他患者63例,占比82.89%;死亡率为0例,治愈76例,治愈率为100%,住院时间为7-14d,平均住院时间(10.2±1.2).结论: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实施急诊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各项症状和指标得到了改善,手术操作过程中应谨慎细心,降低患者的胆管损伤,提高预后.
作者:吴育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综合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接诊的脑梗塞患者纳入本研究,共计88例,结合其接诊挂号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病症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结合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脑梗塞治疗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8-2015.4这段期间所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0例,根据是否采取延续性护理,分为延续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5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延续护理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明显,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延续护理组患者的复急诊、复门诊及复住院患者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延续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利于患者自我管理,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社会效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凌新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招收的2名新护士和2016年招收的2名新护士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其中2015年的新护士采取的是传统的培训方法,称为对照组,2016年招收的新护士采用的为案例教学培训的方法,称为实验组.并对两组新护士的考核成绩和临床表现,以及满意度等等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无论是理论考核、临床表现,还是满意度都远远高于对照组,其中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在新护士的培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是值得被广泛推广和应用的.
作者:赵庆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所在医院90例剖宫产产妇,所有产妇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组,观察组(n=45)给予全程护理配合,对照组(n=45)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2组产妇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技术操作、安全护理、护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15.56%),2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理人员全程参与剖宫产产妇术中护理配合,能够明显提高护理干预质量,控制并发症.
作者:吕将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为修订《中国药典》2015版二部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对该本书中存在问题的药品质量标准进行分析,提出修订的建议.结果:进一步完善了药品质量标准.结论:药品质量标准需要不断完善.
作者:谈大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玉屏风颗粒在儿童急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急性肺炎患儿200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匹多莫德颗粒治疗,观察组应用匹多莫德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69.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咳嗽、发热和肺内湿罗音的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免疫指标CD3+、CD4+、CD8+和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玉屏风颗粒在儿童急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增强免疫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先红;胡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不同护理方法对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纳入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80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患者均行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正规化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化疗副作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角色功能评分(64.3±3.4)分、躯体功能评分(66.7±5.3)分、社会功能评分(61.8±5.8) 分、情绪功能评分(67.7±7.2) 分以及认知功能评分(70.3±2.7)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晶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干预在支气管炎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支气管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并缩短了患儿恢复时间.
作者:刘芳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那边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2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理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骨伤手法联合中医药物内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本院分组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6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观察组在偏头痛、记忆力减退、颈部疼痛和颈部活动受限等不良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治疗的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治疗的满意度为85.71%,则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医药物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且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较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玉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在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及促进产程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43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且采用常规接生法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以及产程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第2产程时间与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以及促进产程时间中具有显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付泽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药品检验应急管理是我国药品管理的重要环节,负责对药品的不良事件进行技术层面上的管理,因此药品检验应急管理对于我国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药品检验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研究加强押品检验应急管理的对策,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作者:张梅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在消化性溃疡伴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情况.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接受诊治的消化性溃疡伴随抑郁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号后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溃疡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焦虑和抑郁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其焦虑和抑郁状况均有显著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消化性溃疡伴随有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对患者的溃疡转归非常有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韩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肺癌术后继续化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肺癌患者在术后化疗期间予以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进行临床舒适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减少不适症状.
作者:杨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予以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予以缬沙坦治疗,每组各6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血压改变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6.67%,升高明显,SBP(125.1±9.9)mmHg、DBP(72.4±7.8)mmHg,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侧重对我院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以及调剂差错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改良对策并进行探讨,促使我院药品管理工作向高质高效迈进.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各项情况作为对照组,以2015年初我院实施数字化管理后1年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各项情况作为观察组,对两时间段内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药品报损以及调剂差错情况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取药过程中平均等候时间在(20.24±1.68)min,而对照组为(35.68±1.99)min,同时观察组药房药品盘点时间均值在(1.21±0.78)d,而对照组为(3.68±1.66)d,两项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13.7841,t=9.3642)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药品报损114例,而观察组仅为45例,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观察期间仅出现110例调剂差错情况,而对照组为231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西药房采用数字化工作模式对药品进行管理,提升药品调剂速率的同时调剂差错率大大降低,药品报损例数也明显减少.因此,数字化工作模式对门诊西药房的药品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作者:潘娅娅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