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0例胃腺瘤样息肉内镜下治疗的护理

杜芸;闵枫

关键词:胃腺瘤样息肉, 内镜治疗,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胃腺瘤样息肉患者内镜下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胃腺瘤样息肉患者5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在进行息肉切除工作之前,对所有患者采取健康宣教、消化专科护理工作,同时向患者与患者家属说明术前、术后的准备工作与护理工作,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与护理质量.结果:在健康宣教、消化专科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内镜切除术,术后所有患者胃腺瘤样息肉均治愈,同时无任何患者出现复发症状.结论:对胃腺瘤样息肉患者采取内镜切除术治疗,能够降低患者胃息肉转癌的可能,且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早产儿出院后生长发育监测与随访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在早产儿出院后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和随访调查对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健康门诊随访的150例早产儿做为观察组,其中适于胎龄儿(AGA)有88例,小于胎龄儿(SGA)有62例;将同期出生的150例足月婴儿分为对照组.在所有新生儿出生后第12天开始进行院外生长发育监测,随访18个月.在所有婴儿出生后第6月、第18月进行生长发育指标(运动发育、体格发育)检测,观察两组婴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时内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8个月时观察组中AGA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中SGA婴儿的运动发育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的生长发育情况明显低于足月婴儿,SGA婴儿发育速度更为迟缓.早产儿应在早期加强营养,进行智力训练,加速早产儿生长发育速度.

    作者:王颖;姚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2例新生儿,按照出生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二次断脐护理,分析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经二次断脐护理后,脐带均脱落用时、脐部愈合用时短于对照组,脐部出血率以及脐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经对比后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将二次断脐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中,可有效避免新生儿脐炎的产生.

    作者:郑继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预防性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胺碘酮应用于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预防性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所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及平均除颤次数,同时记录患者典型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应用胺碘酮进行院前急救后,抢救成功率为93.33%、心肌梗死复发率为2.22%、平均除颤次数为(1.3±0.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3%、20%及(4.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应用胺碘酮进行院前急救后,仅发生1例胸痛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发生率为2.2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胺碘酮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可有效提升抢救成功几率,避免复发,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世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特比萘芬与咪康唑在皮肤真菌病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特比萘芬与咪康唑在皮肤真菌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寻找更佳的皮肤真菌治疗药物.方法:外涂特比萘芬和咪康唑霜,对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以及停药2周后对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真菌清除情况进行不统计和对比.结果:特比萘芬在降低临床症状积分、提升临床疗效以及真菌清除等方面要显著优于咪康唑.结论:与咪康唑相比,特比萘芬具有更佳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晓旋;宗晓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肺肾两虚型缓解期COPD研究进展

    目的: 综述近7年中医药在治疗肺肾两虚型缓解期COPD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检索近7年文献对中医药在治疗肺肾两虚型缓解期COPD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肺肾两虚型是COPD中的常见证型.临证时根据其主要病机调补肺、肾,应用补肺益肾法治疗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疗效较好.结论: 中医药在肺肾两虚型缓解期COPD诊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作者:张丽;尹玉松;孙义田;赵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管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管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实验时间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实验对象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血栓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优质护理管理,实验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实行优质护理管理可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淑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在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效果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98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呼吸暂停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生呼吸暂停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患儿发生呼吸暂停的次数,减少对患儿造成的脑损伤,有利于预后.

    作者:孔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T组和N组,每组各55例,T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N组采用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通过对比发现,T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N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伴前列腺增生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6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单独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高程旻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感染原因及护理方法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感染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产科数据库调取40例资料,均为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录的产妇资料;统计产后感染的症状表现,提出切实可行的感染护理方案.结果:本次40例剖宫产出现感染,腹部切口感染22例,产褥感染18例,与患者个体、手术操作、药物使用等因素相关;以切口疼痛、肿胀、流脓等为表现,需氧菌、厌氧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为主要菌种;经过针对性护理,患者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总有效率100%.结论:产后感染是剖宫产普遍问题,采取针对性护理可控制感染症状.

    作者:韩华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床分析产后出血的抢救护理

    目的:探讨妇产科中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时间以及抢救、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了2007年-2017年收治的40例产后出血患者,对其进行抢救护理,同时对产妇的护理效果展开分析和总结.结果: 对常见的产后出血因素进行分析,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是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等.40例产妇没有出现并发症的例数,全部成功抢救.结论: 对于妇产科产妇产后出血的情况,要事先预防、准确诊断并及时采用应对性的有效措施进行临床抢救护理,加强健康指导,提高出血产妇的抢救成功效率, 降低产妇死亡率.

    作者:黄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1950~2015年施秉县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施秉县 60多年来疟疾防治效果,为制订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历年疟疾疫情和防治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疟疾发病率从 1 955 年的780/万下降至1983年的0.08/万,自1983年确诊后一例病例后,我县33年没有发现本地感染病例.2016年经黔东南州专家组考核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结论: 60多年来施秉县疟疾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以后应加强疟疾的监测,做好疟疾防治工作.

    作者:许梅;吴奎;莫非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4年2月~2016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4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诊治方法和要点.结果: 在全体患儿接受诊治后,体温在4~11d恢复正常状态,咳嗽状况在6~17d得到缓解,其中肺部炎性消失的患儿有43例,病情发展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患儿有2例,半年后病情没有得到改善.结论: 通过早期监测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各项临床症状与指标,有利于辅助该病的早期确诊,并可以给予对应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极大地提升了该病的临床治愈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秦淑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出现气道湿化不佳的成因和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4年2月~2016年7月间所收治的112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传统湿化法治疗;试验组采用气管内持续湿化法,观察患者治疗疗效;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治治疗来获取其病因所在.结果: 相较于常规组中患者的治疗疗效,试验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出现湿化不佳的成因主要包括气道湿化不足和湿化过度等.结论: 通过对气管切开患者行持续气道内湿化处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防范呼吸道感染,提高临床疾病治疗效率,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杨月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泮托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黔西县中心医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研究组接受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与对照组8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奥美拉唑肠溶片的治疗,并且治疗效果确切,可以作为首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罗光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全喉切除术后人工气道的全程护理管理

    目的:分析探究全喉切除术后人工气道的全程护理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全喉切除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分析人工气道的全程护理管理对全喉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20例全喉切除患者术后经过人工气道的全程护理,出现咽喉发炎的患者有1例子,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例,经过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护理后,恢复良好.结论:人工气道的全程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全喉切除患者术后恢复的总有效率,减少患者痰阻情况,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建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神经外科感染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感染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761例患者,对其开展医院感染调查分析.结果:761例患者中,51例发生感染,发生率6.70%;感染例次为55例(7.23%).其中多为呼吸道感染,位列之首,其次分列为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与颅内感染.抗生素使用、意识状态、住院时间、年龄、慢性基础疾病及侵袭性操作乃为主要感染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具有存在较多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需及时、准确采取对应对话措施,大化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庞声雄;宁曼申;黄银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个性化护理程序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程序用于小儿腹泻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儿科收治的腹泻患儿中选出1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个性化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腹泻改善时间、止吐时间和退热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8.94%高于对照组的89.36%,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程序用于小儿腹泻临床护理服务中有助于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缩短治疗疗程,且能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护理服务中推广应用.

    作者:贺登秀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沟通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沟通、术中沟通、术后沟通、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满意为41(80.39)%,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为49(96.07)%,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并发率和住院时间,提高治疗的疗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儿全身麻醉的诱导与苏醒

    目的:探究小儿全身麻醉的诱导与苏醒注意事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25例需进行全身麻醉的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患者予以芬太尼丶维库丶丙泊酚诱导,并在手术过程中注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用以维持,以观察小儿麻醉的苏醒时间及主要表现.结果:25例患儿在实际手术过程中未存在一例麻醉失效现象,均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且第二天均未检查出全麻术后并发症.结论:采用合理有效的诱导和苏醒措施对提高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避免患儿出现定向障碍、哭喊、手脚乱动等现象,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进一步推广.

    作者:姜光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