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华;文继舫
目的介绍测定水产品中砷含量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方法采用微波消化、氯化钯为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行砷的测定.结果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4.7%,变异系数为2.0%,8份样品测定结果与银盐法比较无显著差异(t=0.460,P>0.05).结论本法适用于水产品中砷含量的检测.
作者:陈夏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探讨非典型婴幼儿哮喘的诊断及治疗问题,回顾分析了48例呈肺炎表现的非典型婴幼儿哮喘发病经过及诊疗情况.结果表明,临床如有支气管肺炎表现,但无感染中毒症状,1 d之中症状体征有明显变化,同进具有特异体质或家族过敏史,对抗生素治疗无效,但对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临床可诊断婴幼儿哮喘.
作者:薛亦男;严新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医院感染是住院病人死亡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现代医院的发展,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各种侵入性诊疗措施的应用,使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并趋向复杂.本文从医院感染的定义、发展史、我国目前流行情况、医院感染危害、控制环节等方面论述了医院感染发展的状况.
作者:刘晶晶;袁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河南省1980~2003年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历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0~2003年,全省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为607.14/10万;历年发病率波动在137.61~2 645.18/10万之间.20世纪80年代发病率呈直线下降趋势;90年代以来发病态势持续平稳.90年代末以前发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2000年以来传染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成倍上升,构成比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3%.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麻疹和淋病发病率2000年以来居各种传染病前5位.结论河南省传染病自90年代以来发病率呈平稳态势.传染病谱构成由肠道传染病为主转为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提示河南省应进一步加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工作力度.
作者:张更荣;李自钊;马桂芳;陈益洲;李瑞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人工合成的反义硫代寡核苷酸(asODN)和反义RNA真核表达质粒(PCEP4-ac)在乙型肝炎(HBV)病毒转基因小鼠体内的抗病毒作用.方法设计合成针对HBV-pre-c/c基因的反义硫代寡核苷酸5‘-CATGCCCCAAAGCCAC-3'.构建HBV-c区反义RNA真核表达质粒(PCEP4-ac),并以半乳糖-多聚赖氨酸(Gal15-PLL)作肝靶向载体.将20只HBV转基因小鼠分为反义寡核苷酸、反义RNA真核质粒表达、生理盐水组.靶向反义硫代寡核苷酸以每只体重150 ug剂量,反义RNA真核质粒每只100ug剂量,尾静脉注射给药,对照组用同样体积生理盐水同样方法给药.结果注射asODN和PCEP4-aC后7 d血清HBsAg已有所下降(P<0.05);14 d时显著下降(P<0.01),且血清HBV-DNA转阴率分别为66.7%(4/6)和62.5%(5/8),而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反义硫代寡核苷酸和反义RNA真核表达质粒均能在乙肝转基因小鼠体内抑制HBV复制和表达,且两者在抑制作用上无明显差异性.
作者:陈枫;王明勇;陈同良;宋新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检测槟榔卤水中麻黄碱.方法用薄层色谱法检测槟榔卤水中麻黄碱.结果湘潭市部分非法槟榔加工作坊在制作槟榔时人为添加了麻黄碱,通过用此方法我们成功地从槟榔卤水样品中检出麻黄碱. 结论本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检出麻黄碱,能满足卫生监督的需要.
作者:彭蔚;肖学成;袁晓;朱建中;江日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文章分析恶性淋巴瘤的分类、诊断与高新技术应用的关系,研究表明现代医学新技术在淋巴瘤的诊断和分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作者:周建华;文继舫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常德市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方法随机选择HBsAg阳性携带者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例.应用FQ-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采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进行血清HBVA-F6种基因分型.结果43例HBV DNA定量阳性血中B、D混合型占51.2%(22例),B型占27.9%(12例),C型占9.3%(4例),C、D混合型占4.7%(2例),B、C混合型占2.3%(1例),未分型者2例,未发现A型、单纯D型、E型和F型.结论常德市HBV基因型以B、D混合型为主,次为B型、C型,C、D混合型及B、C混合型.
作者:廖可育;彭志高;侯宏锦;熊昌本;罗玲;梁华;周海峰;白熠;熊玉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1993~2002年间番禺区淋病流行特征.方法收集1993~2002年番禺区性病监测系统的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993~2002年番禺区淋病病例逐年增加,年均递增12.77%,报告发病率从60.95/10万增至156.56/10万;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20~40岁;职业以工人、供销人员及饮服人员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为主.结论加强对高危人群监测和重点行业人群的宣传教育,推广使用避孕套;规范淋病的诊治,从而控制淋病的发病率.
作者:边叶兵;陶小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O139霍乱弧菌快速检测试纸条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采集腹泻病人及霍乱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分别做O139霍乱弧菌快速检测试纸条和常规细菌分离培养,以后者为金标准,计算O139霍乱弧菌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O139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5.20%,约登指数为0.95,阳性预测值为46.67%,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O139霍乱弧菌快速检测试纸条可做为一种筛检方法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邓志红;胡世雄;曾亚雄;董月华;段丽琼;郭绶衡;龙智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索珠海市万山岛局部不明原因腹泻暴发的原因.方法对珠海市万山岛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分析.结果2001年1月10日起,万山岛旧营房内出现儿童腹泻,至1月20日,共有25名儿童发病,死亡1人,发病儿童临床表现一致,均为腹泻,少数伴呕吐.结论珠海市万山岛局部不明原因腹泻暴发是由轮状病毒污染水源头所致.
作者:阮峰;柯建厚;黄利群;陈斌;谭爱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不同的吸毒特点对吸毒者HBV、HCV重叠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对两所强制戒毒所内吸毒者分别进行随机整群抽样,用自制问卷了解772例吸毒者吸毒特点,并抽取血标本测定被访者HBsAg、抗-HCV.结果注射式吸毒者(包括静脉注射者、肌肉注射者、同时使用注射与口吸方式者)HBV、HCV重叠感染率24.3%,显著高于非注射者6.2%(P<0.01);随着吸毒年限的延长,重叠感染率从17.2%、22.1%增加到28.3%(P<0.05);戒毒次数从一次上升到四次时,重叠感染率由13.4%增加到28.3%(P<0.05);戒毒次数从一次上升到四次时,重叠感染率由13.4%(29/216)不断上升到36.3%(51/141),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注射式吸毒、吸毒时间延长、戒毒次数增加是吸毒者HBV、HCV重叠感染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春;黄民主;李登清;龚文波;关岚;刘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近6年来麻疹流行特征,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制订相应的防治对策. 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运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998~2003年宁远县累计报告428例麻疹,年平均发病率/10万,疫情呈上升趋势,发病季节推迟,主要集中在第2季度,病例集中在0~4岁组儿童.结论根据对宁远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应采取加强防疫人员技术培训,加强冷链管理提高疫苗的有效接种率和免疫接种质量,加强麻疹监测及流动人口管理,防止疫情的扩散和流行,同时在基础免疫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免疫等综合措施,把麻疹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作者:何凡;尹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266例导乐分娩孕妇的临床观察,寻找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顺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正常足月孕妇,无头盆不称,均排除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随机分为导乐分娩及正常足月分娩组各266例.结果266例导乐分娩孕妇的剖宫产率,吸引器助产率,产后2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后病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导乐组孕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导乐分娩可以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科出血和产后病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朱秋蓉;刘艳红;李亚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迪银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方法对1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迪银片,每次5片,每日2次;对照组每日外涂去炎松尿素软膏于皮损处,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8.75%,对照组总有效率45%,二组有显著性差异(x2=6.3,P<0.05).结论迪银片是目前治疗银屑病的较理想药物.
作者:许潜淳;童和林;吴海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SPSS软件对医学统计学教学的作用.方法教研室自1999年起在研究生、本科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结合SPSS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结果使用SPSS软件辅助医学统计学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实际资料的统计分析能力,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结论使用SPSS软件来辅助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方法对提高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周志衡;宾晓农;雷毅雄;马金香;纪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随着全球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人口的流动及一些自然社会因素的变革(气候的变化,生态系统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卫生条件的改变、人口因素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生活习惯的改变等)使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当前一种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1].食源性感染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通过食物传播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食源性疾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年在全世界爆发的食源性疾病中,食源性感染占90%以上.化学性因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虽然其症状严重,死亡率高,但所占比例较小,而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食源性感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已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作者:洪帮兴;江丽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分析人参类保健食品中的人参二醇及人参三醇皂甙,并根据分析所得的皂甙谱判别产品中的人参原料种类.方法以乙腈-水体系在反相C18柱上进行梯度淋洗,于203 nm监测,对六种主要的人参二醇及人参三醇皂甙进行分离分析,根据所得皂甙分析谱图判断产品中人参原料种类.结果红参与白参的六种皂甙谱较为相似,但两者大的差异在于Re与Rgl之间的比例变化,白参Re含量明显高于Rg1,但红参则相反;西洋参及茎叶皂甙则皂甙谱与人参有明显差异,特别是在人参二醇型皂甙部分(Rb1,Rb2,Rc,Rd),在白参及红参中均存在Rf,而西洋参则无此成分.结论应用本法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防止生产厂家在原料上以次充好.
作者:赖天兵;陈波;潘振球;冯家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确定解脲支原体对母婴的不良影响.方法以五项临床指标为依据,对350例初次产检孕妇进行筛查,追踪复查其中解脲支原体患者34例及无解脲支原体患者200例的妊娠结局.结果(1)妊娠期的解脲支原体的发病率为9.71%.(2)有解脲支原体组的胎膜早破、早产、组织羊膜腔感染、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分别为29.5%、14.71%、8.82%、11.8%;而无解脲支原体组的发病率分别为7%、3%、1%、1%.有解脲支原体组各项发病率明显高于无解脲支原体组.结论解脲支原体是妊娠期常见的疾病,它与早产、胎膜早破、组织学绒毛羊毛膜炎、新生儿肺炎的不良结局有关,有必要进行孕期解脲支原体的筛查与治疗.
作者:杨静;李晓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湘市螺情回升的原因,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7~2003年临湘市查灭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7~2003年共查出有螺地带23处,面积1 635.5万m2.其中垸外6处1 490.61万m2,垸内17处144.87万m2.新发现8处826.67 m2.结论钉螺面积增大,受洲滩变化等地理环境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应对新生洲滩进行螺情监测,防止向垸内扩散.积极开展垸内灭螺,消灭垸内钉螺.同时控制查螺质量,扩大范围查螺,查清螺情.
作者:熊海波;王周源;汤立志;闾岳开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