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用UP-PCR技术进行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Hsp60基因的扩增与酶切鉴定

胡玉山;江丽芳;洪帮兴;方丹云;郭辉玉

关键词: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60KD热休克蛋白, 食源性感染致病菌
摘要:目的扩增、鉴定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Hsp60基因.方法选取13种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采用UP-PCR法扩增其Hsp60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分析.结果13种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均可以扩增出约1.1 KB的基因片段,蜡样芽孢杆菌PCR产物经Hind Ⅲ酶切后形成约684 bp和470 bp片段,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PCR产物经Bgl Ⅱ酶切后形成861 bp和296bp片段.结论UP-PCR技术能同时扩增出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Hsp60基因,为进一步进行致病菌的种属鉴定和分型研究奠定基础.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2~2003年珠海市健康体检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珠海市2002~2003年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并加以分析,为该市疾病预防控制和满足从业人员对健康基本预防保健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方法用TRITURUS变色龙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进行酶联免疫法.结果HBsAg平均阳性率达到8.54%.从时间分布上看,7月份为高9.71%,11月份低7.42%;HBsAg感染女性高于男性,以21~40岁年龄段高.HBsAg阳性合并抗-HBe、抗-HBc阳性为近两年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模式,其次为HBsAg阳性合并HBeAg、抗-HBc阳性,分别占57.39%和27.15%.结论珠海市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水平较高,提示应监测和这部分群体免疫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让从业人员了解乙型肝炎的知识.加强乙肝疫苗接种的覆盖面,这对于防治乙型肝炎,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黄丽雯;曾超;邬托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湖南省首例母婴传播HIV感染者报告

    湖南省自1992年在劳务归国人员中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艾滋病在全省的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感染途径以吸毒(静脉)和性传播为主.性乱行为加速了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的传播,同时出现了家庭内夫妻问经性接触感染的第二代病例.2003年12月在湖南省发现首例经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HIV者.现将感染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欧秋英;陈曦;贺健梅;覃碧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993~2002年广州市番禺区淋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1993~2002年间番禺区淋病流行特征.方法收集1993~2002年番禺区性病监测系统的年报资料及人口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993~2002年番禺区淋病病例逐年增加,年均递增12.77%,报告发病率从60.95/10万增至156.56/10万;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20~40岁;职业以工人、供销人员及饮服人员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为主.结论加强对高危人群监测和重点行业人群的宣传教育,推广使用避孕套;规范淋病的诊治,从而控制淋病的发病率.

    作者:边叶兵;陶小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酸雨及其紫外线对SARS疫情的影响分析

    本文通过对2003年春季SARS流行期间,北京、广州、太原、长沙等地酸雨和紫外线辐射等特征分析,结果指出:降水偏少、时段分布不均匀、降水中pH值偏高、气候干燥、空气中气溶胶微粒含量过高,是滋生和传播各种病毒的主要原因,也是SARS和呼吸道疾病病毒传播的一条主要途径.

    作者:张国君;罗伯良;张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终身教育对女性社会素质发展作用探讨

    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女性已不再是男性的附属,而是具有其社会属性,并且在推进历史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女性把自身发展纳入社会发展主流,通过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全面参与活动,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女性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作者:吴益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探讨

    目的对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讨论,建立其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方法通过实例,对不同情况下,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介绍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的全过程及其不确定度的分量、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结论提出的方法可适用于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分量、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作者:潘振球;冯家力;王春娥;袁春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浅谈恶性淋巴瘤分类和诊断与高新技术应用的关系

    文章分析恶性淋巴瘤的分类、诊断与高新技术应用的关系,研究表明现代医学新技术在淋巴瘤的诊断和分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作者:周建华;文继舫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烹调油烟对职业接触人群健康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烹调油烟对职业接触人群免疫功能及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筛选出广州市东山区110名男性餐饮业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唾液溶菌酶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结果烹调油烟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与其接触工龄呈显著正相关.唾液溶菌酶含量两组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烹调油烟可损伤细胞遗传物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付裕;朱惠莲;赖志鸿;许斌;许晓晖;苏惠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母血、羊水中IGF水平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IGF-Ⅱ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抽取15例分娩IUGR胎儿(IUGR组)及20例分娩正常儿(对照组)产妇肘静脉血、新生儿脐静血及羊水.采用放射免疫法及免疫放射法分别测定其IGF-Ⅰ、IGF-Ⅱ水平.结果IUGR组产妇血清IGF Ⅰ水平低于对照组,IGF-Ⅱ水平无显著差异;IUGR组脐血及羊水中IGF-Ⅰ、IGF-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检测母血及羊水中IGF-Ⅰ、IGF-Ⅱ水平可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早期诊断IUGR.

    作者:王晓春;肖平;刘惠宁;黄顺玲;陈卫群;吴佳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人骨髓成骨细胞体外培养

    目的研究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其成骨特性,为骨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成骨种子细胞.方法以人髂骨区骨髓为材料进行体外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纳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进行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等方法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接种细胞4d即可传代,在条件培养液中2周形成多层结构,并出现黑色结节,ALP染色阳性,结节四环素荧光标记、钙染色阳性,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呈黄褐色.结论采用本法在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生长良好,并具有成骨细胞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可做为临床所需的成骨种子细胞来源,为骨组织工程学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黄柏英;祝斌;罗学滨;吴尚辉;祝和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泰市部分居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晓与参与预防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群众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知晓与参与预防情况.方法按职业整群抽样,上门面对面调查.结果干部(职员)和教师知晓率高,农民低.结论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应给予其正确的科学导向.

    作者:罗庆湘;王克红;和西涛;王继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外用双氯芬酸柔性纳米脂质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柔性纳米脂质体局部外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方法将44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局部外用双氯芬酸柔性纳米脂质体(治疗组)或口服戴芬(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对照组),疗程4周;分别于第1周和第4周观察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1周和4周时,纳米脂质体组较口服戴芬组能明显缓解关节的疼痛和压痛症状(P<0.01);经治疗4周,纳米脂质体组和口服戴芬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和8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局部外用双氯芬酸柔性纳米脂质体和口服戴芬均能明显改善RA的多种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对改善关节疼痛和关节压痛,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且无胃肠道不适等全身不良反应.

    作者:梁清华;罗徐;李国栋;李先红;范荣;唐涛;汤天凤;王安宇;李春燕;林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瑶族山区369例孕产妇围生期健康知识需求问卷分析

    为了解贫困瑶族山区农村妇女对孕产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为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建立,提高住院分娩率提供科学依据.遂于2002年10月~2003年5月,对本县4个瑶族乡36个村的369例孕产妇进行了围生期生命知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曾一平;胡宗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1996~2003年宁波市镇海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分析

    为估算2004年和2010年宁波市镇海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制定卫生政策、卫生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对1996~2003年居民主要死因数据进行整理,发现宁波市镇海区的恶性肿瘤死因构成逐年上升,预计2004年将达到202.17/10万,到2010年可高达303.06/10万,在各种恶性肿瘤死亡率中,肝癌、胃癌、肺癌分别列为前三位,2002年宁波市镇海区与全国部分市、县恶性肿瘤同期死亡率相比较,呈显著性差异.

    作者:胡依红;范善康;董选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株洲市桶装饮用水卫生质量分析

    为了解株洲市桶装饮用水卫生状况及存在问题,探索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从上半年各企业送检样和市场上各送水点随机取样共抽取132份桶装饮用水按GB17324-1998及GB/T8538-1995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指标包括细菌总数、霉菌、电导率.细菌总数合格率企业送检样为96.4%,各送水点合格率为71.4%.前者与后者相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所有水样的霉菌总超标率为17.4%,纯净水的电导率不合格率为3.79%,株洲市桶装饮用水仍存在较大的质量卫生问题,尤其是市售桶装水的细菌总数超标问题严重.

    作者:方英;罗建平;范明远;杨林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校园暴力的现状及预防对策

    自古至今,暴力一直是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各种形式的暴力影响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由于个人、个人之间和集团的暴力行为,造成每年100多万人丧命,更多的人遭受非致死性伤害,暴力已成为全世界15~44岁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1].在上世纪及之前,人们一直认为暴力是一种社会问题,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只能通过法律及教育手段进行干预,而与医学毫无关系.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暴力同时也是一个医学问题,暴力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医学原因,而且我们可以通过医学手段,或者公共卫生措施对暴力实施三级预防,以预防暴力的发生、降低暴力的危害程度、促进暴力受害者的康复及社会回归.

    作者:尹逊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甲醛对小鼠胸腺、脾、睾丸组织MGMT的影响

    目的研究甲醛对小鼠淋巴及睾丸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甲醛低剂量组(2.5 mg/m3)、中剂量组(5 mg/m3)、高剂量组(10 mg/m3)、对照组(无甲醛暴露),每组10只.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3组每日吸入甲醛1次,每次4 h,连续9周.应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ABC)免疫组化法对小鼠胸腺、脾及睾丸组织中MGMT进行检测.结果高剂量染毒组小鼠胸腺、脾和睾丸组织中MGMT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甲醛对小鼠淋巴和睾丸组织MGMT表达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杨迪;张全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硝苯柳胺杀日本血吸虫尾蚴及防护试验

    目的研究硝苯柳胺杀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活性及其预防感染的作用.方法将尾蚴置于硝苯柳胺药液中,测不同温度、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尾蚴的死亡率;小鼠涂肤防护和口服预防试验:即先给药,再经皮感染尾蚴,35 d后解剖检虫.结果温度为25℃~35℃时,硝苯柳胺水溶液浓度为0.5~2.0 mg/L,分别在8~32 min内将尾蚴全部杀死;小鼠涂肤防护在62.5 g/L以上,减虫率为100%;小鼠口服500和100 mg/kg减虫率分别为39.5%和12.9%.结论硝苯柳胺是一种较强杀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杀蚴剂,其杀蚴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小鼠涂肤防护效果好,但口服预防效果差.

    作者:陈生田;朱金华;龙彩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珠海市万山岛不明原因儿童腹泻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探索珠海市万山岛局部不明原因腹泻暴发的原因.方法对珠海市万山岛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分析.结果2001年1月10日起,万山岛旧营房内出现儿童腹泻,至1月20日,共有25名儿童发病,死亡1人,发病儿童临床表现一致,均为腹泻,少数伴呕吐.结论珠海市万山岛局部不明原因腹泻暴发是由轮状病毒污染水源头所致.

    作者:阮峰;柯建厚;黄利群;陈斌;谭爱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医院感染的发展状况

    医院感染是住院病人死亡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现代医院的发展,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各种侵入性诊疗措施的应用,使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并趋向复杂.本文从医院感染的定义、发展史、我国目前流行情况、医院感染危害、控制环节等方面论述了医院感染发展的状况.

    作者:刘晶晶;袁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