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毕何;赵继杨
目的:探究在产后抑郁症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1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这118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59)和实验组(n=59),其中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而将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实验组患者中,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经过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较高,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各项差异对比均明显,统计学分析结果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较为显著,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杨秋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合并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过敏性鼻炎合并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都给予西药治疗,另外观察组给予中药内服和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复发率低.结论:中西医在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合并过敏性结膜炎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张鸿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患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68例,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手段,B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经过一段护理之后,根据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A组患者的总效率为88.24%,B组患者的总效率为97.06%,B组患者的总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护理后产生的不良反应率为11.76%,B组患者在护理后产生的不良反应率为2.94%,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患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且能大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梅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后近远期生存率.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30例IPM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治疗后平均随访3年统计该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肿瘤发生部位:胰腺头部17例(48.57%)、胰腺尾部10例(28.57%)、胰腺全体8例(22.86%);主要症状为腹部不适,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腺有囊实性肿物、胰管扩张明显;平均随访3年,IPMN异形增生术后3年生存率为100.0%;IPMN相关浸润性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75.0%,术后3年死亡率为25.0%.结论:IPMN主要表现为胰腺实性囊肿,病理分类、分形有明确的诊断标准;IPMN伴异型增生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IPMN相关性癌症患者.
作者:周贵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的安全隐患产生于护理人员的配置、护理水平、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为了有效控制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就应该完善并严格执行手术室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优化手术室环境,并在用药、灭菌、器具等方面进行高效、优质管理.
作者:吕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重症烧伤属于ICU常见危急重症,这类患者因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容易造成自身蛋白质的大量分解与消耗,使得机体出现负氮平衡.为此,重症烧伤患者伤后营养目标不再是单纯补充营养或饱腹,还要作为临床治疗辅助手段.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烧伤病人中属于常用方案,其临床作用被广泛认可,属于安全与方便的方式,且符合生理需求.不过,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容易出现反流、误吸、胃储留、便秘、腹泻、脱管堵管等并发症,需积极做好护理干预.本文对重症烧伤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及其护理方式进行了综述,希望有助于相关工作开展.
作者:苏蓉;何瑛;周红;洪亚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对康复治疗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中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52例2015年2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和实验组(行康复治疗)各26例,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治疗后而言,与参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轻触觉、针刺觉、运动三项ASIA评分、barthel生活指数均明显较高,因为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中的疗效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潘雅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急诊应用AO锁骨钩钢板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骨科创伤急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AO锁骨钩钢板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氏针固定,跟踪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的ASAES评分和UCLA评分均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伤急诊应用AO锁骨钩钢板固定的临床效果显著,建议大力推广.
作者:高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颈痛颗粒联合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宣教和口服颈痛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推拿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颈痛颗粒联合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刘广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经子宫动脉栓塞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4例,根据其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组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术后子宫肌瘤恢复效果好于研究组(P<0.05),但术后复发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较好,术后复发率低.
作者:崔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国民消费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之中.但是,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目前在人民的发展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疾病,这也就要求我国的医疗水平必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步提高,来为我们的国民进行更好的服务工作.这就需要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可以发明出一些高端的精细的医疗设备.这样就可以为我国的医疗发展水平做出重大的贡献.
作者:杨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5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镇痛,观察组予以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采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单一药物镇痛效果,且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俊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动态调节肛管插入深度, 提高灌肠液在肠道保留的时间,达到治疗目的.方法:选择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食醋灌肠治疗,实验组采用插管深度开始7-10cm,后逐渐加深至20cm左右,动态调节插管深度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插入方法,深度为7-10cm.比较两组患者灌肠液保留的时间和疗效.结果:保留时间实验组平均(13.37±6.34)min,对照组平均(7.43±4.4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调节肛管插入深度的食醋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方法,不管在病人灌肠液保留的时间还是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灌肠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吴怀巧;潘水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艾滋病防控体系中更加有效的宣传方法.方法: 纳入200例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实施相应的评价.并比较不同宣传方式在对艾滋病防控体系中能够起到的效果.结果: 当前艾滋病的有效宣传途径为网络、电视、电台、报刊、宣传栏和亲友交流.在对其实施比较后显示,电视和网络的有效率分别为82.5%和65.5%,相比其他方法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前在艾滋病防控体系中,使用网络以及电视等进行宣传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在实际的艾滋病防控过程中可对其进行关注.
作者:魏茂高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侧开颅术治疗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8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行双侧开颅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至半年随访,本组患者恢复良好8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33.3%.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双侧开颅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海峰;茹小红;段志斌;陈贵平;申建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在舟骨陈旧性骨折的应用护理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4年 11月-2015年9月共 16例在腕关节镜下治疗舟骨陈旧性骨折患者的护理资料.内容包括术前宣教、术后护理、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 随访3-6个月,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术后患者骨质愈合完好,未发生伤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及皮肤坏死的症状.结论: 通过精密的、系统的整体护理体系,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获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胡纯祯;霍亮亮;王艳艳;邵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治疗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60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将60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我们采用常规的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不仅需要进行常规治疗,还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97.25%)相对于对照组(75.44%)的治疗有效率有明显的提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为5.26%,对照组复发率为19.30%,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采用氯吡格雷以及常规的治疗方式,能够很好地治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对于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也有很大提升,因此在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汪振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门诊治疗中应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8例冠心病门诊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患者接受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TG、LDL-C等血脂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结果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结果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门诊治疗中应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心功能状况,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杨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中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11月进行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104例进行护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孕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2例,干预组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孕妇复诊数、产前拒绝检查数和羊水穿刺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复诊率高,羊水穿刺实施率高,产前诊断拒绝率低,各组数据相比对照组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对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有着非常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提升产妇的复检率和产前羊水穿刺率,减低缺陷胎儿出生的风险,保证了生产安全,有着积极的临床护理价值.
作者:青玲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对重症患儿实施呼吸道护理管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重症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道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呼吸道护理管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总满意率(94.29%)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重症患儿给予呼吸道护理管理干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少,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临床护理管理效果显著.
作者:王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