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完全化虚拟病房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创新探索

楼夲;刘建林;唐杰;陈楚

关键词:血液净化, 虚拟病房, 医院信息化
摘要:介绍本院创新探索出完全化虚拟病房,应用于血液净化中心患者的管理.患者进入虚拟病房后,医师通过病房医嘱系统下达药品与诊疗医嘱,药品在每次使用前由药房发至血液净化中心,检验标本直接在血液净化中心完成采集后送至检验科,影像学检查完成预约再通知患者检查.完全化虚拟化病房的应用能提高药品的安全性、门诊患者身份核对的准确性与患者就诊的便利性,也给未来小型血液净化中心的建立与均质化管理带来了可能.值得在未来大力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文关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7月-2016年4 月期间我科收治的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m=10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采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对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降低患者焦虑程度,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芸;陈华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碘海醇子宫输卵管造影术219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碘海醇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SG)检查过程出现的症状及护理方法.方法:从我所不孕症门诊,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录的219例碘海醇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患者资料,对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总结,对全过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于1个月后回访调查,按照优、良、中、差等4个标准进行评估,对本次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统计.结果:本次碘海醇HSG手术过程中,统计共有35例患者存在手麻、虚汗、疲乏无力、恶心、下腹痛等不良症状,部分患者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经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精细指导,HSG检查均顺利完成,为女性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检查平台.结论:碘海醇用于妇产科HSG检查,安全系数高、疼痛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董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实施导乐陪伴分娩效果分析

    导乐分娩技术是应用在产前、待产过程以及产后分娩的持续性心理、生理支持过程中,是通过对孕产妇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改良分析的,目标是完成有效的分娩效果.按照导乐陪伴分娩技术应用过程,明确实际生产过程的新模式和新标准,确定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消除产妇心理状态,孤独程度,稳定患者的情绪变化水平.按照产妇实际的心理状态,采用合理的导乐陪伴分娩方式,尽可能的提升免疫力水平,达到有效推广导乐陪伴服务的发展效果.本文将针对导乐陪伴分娩效果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分析,选取入院分娩的100例初产妇进行模拟分析,明确实际有效改善导乐陪伴分娩的效果和方法.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人性化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负性情绪及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负性情绪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CHB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负性情绪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负性情绪及肝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HB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肝功能水平明显改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梁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将现有的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佳证据应用与护理实践,促进护士依据循证进行管道护理实践的行为,提高危重病人气管插管管道护理有效率.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5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2组,应用循证护理程序,检索预防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拔管的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及病人需求,选择佳护理证据,制订护理方案,加强环节管理,重视细节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非计划把管理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我科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拔管中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拔管率,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芸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人性化护理在产后抑郁症护理中的运用观察

    目的:探究在产后抑郁症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1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这118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59)和实验组(n=59),其中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而将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实验组患者中,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经过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较高,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各项差异对比均明显,统计学分析结果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较为显著,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杨秋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妇幼保健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建议

    目的:研究和探讨妇幼保健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4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和分析患者对我院临床管理能力和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 我院服务质量总体情况良好,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以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结论: 我院优质护理服务总体情况良好,加强临床护理制度的学习和培训力度,科学完善护理管理、评价、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体系,能够快速地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水平,减少医患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冠心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冠心病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指导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5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两组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实践证明,乙组满意率88%,甲组满意率68%,乙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能缓解临床不良病症,患者对该护理方式满意率比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霞;邱波;彭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医院管理中医务科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在医院管理观察组医务科的作用.方法: 对当前医院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医务科的作用以及职责进行分析,进一步的找出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如何更好的改善医务科的工作效果.结果: 医务科是医疗法律法规的执行者、是医院工作质量的控制者和医院各项事务的处理者,对于医院的日常工作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医务科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职责不明确、机制不完善和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因此需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结论: 医务科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医院而言有着重要意义.但医务科的日常工作仍然有职责不明确、机制不完善和责任感不强等问题,需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保证医务科的工作质量.

    作者:侯彦东;姚利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舒适护理对肺癌放化疗患者肿瘤标志物、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讨论对肺癌放化疗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对其肿瘤标志物和生活质量、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40例肺癌放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n=120)和B组(n=120).A组患者在放化疗期间进行舒适护理,而B组予以常规护理.结果:干预后,A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A组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依从性均优于B组(P<0.05).结论:对肺癌放化疗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能降低其肿瘤标志物水平,且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杨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咪达唑仑静脉给药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采用咪达唑仑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64例惊厥持续状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地西泮治疗,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78.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2.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惊厥性癫痫采用咪达唑仑静脉注射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用药可靠,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全面护理研究

    目的:总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病人(TURBT)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一年来6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的护理措施、经验以及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经综合治疗及有效护理痊愈出院.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首选,而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尤为重要.

    作者:谭清华;姜瑞花;唐菊华;周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儿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儿科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与参考.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AAD患儿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同科室的非AAD患儿82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11.62%的住院新生儿发生AAD,AAD的发生与日龄、胎龄、医疗干预措施、联合用药数量、住院时间、出生体重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加强对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管理,抗生素使用合理化、规范化,减少或避免侵袭性操作,是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AAD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脑脊液分流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脑脊液分流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手术之前给予脑脊液分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患者2年内复发率、5年内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存活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脑脊液分流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效果明显,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任宝文;尹港峰;李亚斌;赵志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临床鉴定方法及其要点分析

    延迟性脾破裂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在脾外伤中占据15%以上的发病率.由于伤者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生命体征较为稳定,其后病情发展急且迅速,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因此增加了临床处理的难度和风险.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的法医相关鉴定方法等作一综述,进而为临床的鉴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作者:黄琨;谭清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预防性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胺碘酮应用于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预防性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所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及平均除颤次数,同时记录患者典型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应用胺碘酮进行院前急救后,抢救成功率为93.33%、心肌梗死复发率为2.22%、平均除颤次数为(1.3±0.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3%、20%及(4.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应用胺碘酮进行院前急救后,仅发生1例胸痛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发生率为2.2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胺碘酮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可有效提升抢救成功几率,避免复发,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世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艾滋病患者经抗反转录病毒给药后外周血辅助性、调节性T淋巴细胞变化分析

    目的:观察抗反转录病毒给药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外周性、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7月~2016年11月于我院采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RT)的52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HIV RNA检测结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百分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CD4+/CD8+比值明显上升,HIV RNA明显降低(P<0.05).结论:ART对艾滋病患者部分免疫功能恢复起促进作用.

    作者:张应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儿全身麻醉的诱导与苏醒

    目的:探究小儿全身麻醉的诱导与苏醒注意事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25例需进行全身麻醉的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患者予以芬太尼丶维库丶丙泊酚诱导,并在手术过程中注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用以维持,以观察小儿麻醉的苏醒时间及主要表现.结果:25例患儿在实际手术过程中未存在一例麻醉失效现象,均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且第二天均未检查出全麻术后并发症.结论:采用合理有效的诱导和苏醒措施对提高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避免患儿出现定向障碍、哭喊、手脚乱动等现象,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进一步推广.

    作者:姜光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例小儿川崎病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20例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以及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20例小儿川崎病患者,对20例小儿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明确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以及治疗情况.结果: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0例小儿川崎病患者中,15(75%)例小儿患者为典型性小儿川崎病,5(25%)例小儿患者为不典型性小儿川崎病;10(50%)例小儿川崎病患者在十天以内确诊,4(20%)例小儿川崎病患者在十天后确诊;5(25%)例小儿川崎病患者同时并发冠状动脉扩张并发症,1(5%)例小儿川崎病患者同时并发冠状动脉瘤并发症.结论: 典型性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一般为发热、皮疹、结膜充血、口唇红皲裂、杨梅舌、肛周脱屑、手足硬性水肿等,并且临床容易确诊,不典型性小儿川崎病极易出现误诊现象,其次少部分患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并发症,并且小儿川崎病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并发症的状况.

    作者:张亚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58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划分法,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n=29).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方式,干预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骨密度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骨密度评分为(0.91±0.13)g/cm2,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各项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低于干预组患者,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围手术期,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骨密度,增加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作者:罗永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