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丽
目的:观察助产士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手段,研究组接受助产士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远高于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产程、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的窒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陪伴着产妇的全过程,可以使产妇在生理以及心理方面得到全方面的护理,平复产妇焦急,紧张的情绪,从而降低了产妇宫缩乏力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保证了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因此,可以作为首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杨丛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分析乳腺癌超声分型与病理分类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术后的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88例,并对患者术前超声的声图像展开分型,与病理分型比较,分析乳腺癌超声分型的特点和病诊断的符合率.结果:88例乳腺癌患者超声发现病灶90个,并根据超声图像,可分为5个分型.Ⅰ型为结节型,共8例,其中病理分型为非浸润癌1例,早期浸润性癌 1例,混合性1例,浸润性癌5例,符合7例,占87.5%.Ⅱ型为团块型,共有64例,其中病理为浸润性癌60例,早期浸润性癌4例,符合率为95.31%,Ⅲ型为导管型8例,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5例,原位癌3例,符合率为50%.从而得到Ⅰ型与Ⅱ型超声分型、Ⅱ型与Ⅲ型超声分型的符合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Ⅳ型为囊样型分型4例,病理分型为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各为2例,符合3例.Ⅴ型为弥漫型,共4例,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88例患者中,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89.77%.且患者主要以导管型为主的病灶显示.结论:乳腺癌超声分型与病理分型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且运用超声的声图像,结合具体的形态特点,对病理诊断和分类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提升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刘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初产妇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会阴侧切率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共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抽取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传统接生方法、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进行分娩,就两组会阴情况、产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率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疼痛评分、会阴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初产妇进行助产,可减少会阴侧切,保护会阴完整性,有利于减轻产后疼痛、会阴水肿.
作者:王立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糖尿病病人前列腺增生(BPH)相关性.方法:选择宁夏固原市人民医院泌尿科和内分泌科2013年08月至2014年08月住院和门诊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BPH 与糖尿病病人相关性研究调查表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 对其进行调查并通过分组分析糖尿病病人BPH指标的关系.结果:(1)研究患者有135例糖尿病病人愿意接受进一步调查,终入选者100例.(2)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病人组的前列腺体积(PV)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SA值可预测前列腺体积,临床医生应加以关注.
作者:李珺;张丽;杨波;赵通州;刘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在初发性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BG、2hPBG、HbA1c、HOMA-I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在初发性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应用.
作者:薛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针对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方法:选择了本院2015年9月到2016年6月的52例抑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了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了认知行为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负情绪及应对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了SDS及SAS评分,其中观察组护理后的SDS评分为48.36±5.30分,对照组护理后的评分为56.24±5.17分,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对照组SAS患者的评分为57.31±6.19分,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0.39±7.04分,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CSQ评分进行了分析,观察组的回避评分为1.52±0.31分,对照组的回避评分为1.64±0.14分,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认知行为护理疗法的运用,可以改变抑郁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翟利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患者采取姑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3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为15例,分别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和姑息治疗,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治疗后,分析其两组的SAS及SDS评分情况后发现:观察组这两项评分都低(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家庭心理情况也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姑息治疗对晚期肺癌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江龙;龚泉;黄先达;马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在临床麻醉当中应用呼末二氧化碳检测的具体作用.方法:采取我院收治的50例临床手术全麻患者,治疗时间在2016年6月到2016年12月之间,分别对50例患者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患者手术过程当中,其呼末二氧化碳分压较为稳定,但是进行麻醉过后,逐渐上升,麻醉100分钟之后上升比较明显.麻醉前后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同样具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在临床麻醉当中采用呼末二氧化碳检测有着比较大的作用,特别是针对危重症患者而言,有着及时诊断病情的重大意义,对于手术事故的预防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杨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复方萘普生栓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于首次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首次妊娠中期引产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萘普生栓.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宫颈成熟度、宫缩痛程度、总产程、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萘普生栓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于首次妊娠中期引产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培门冬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培门冬酶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58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29例,对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17.24% vs.55.17%],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培门冬酶治疗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宋红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参与研究,并将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50例,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86.27±6.8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53±5.05)分,且差异具有一定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0%,高于观察组患者2.00%(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产生,促进患者对子宫肌瘤病的了解,值得应用.
作者:王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医院薪酬改革作为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困难,为促进公立医院进行薪酬制度改革,本文针对医院薪酬制度的现状,分析进行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难点与薪酬设计原则,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与方法,在其中强调薪酬设计的进行要与医院整体的改革机制相符合,同时要建立相应激励与奖惩制度,保障医护人员的利益,同时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森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羊水栓塞治疗中氨茶碱联合罂粟碱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羊水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罂粟碱以及罂粟碱联合氨茶碱进行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症状评分进行分析,实践证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对比,实践证明,治疗前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和8周,治疗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羊水栓塞患者采用氨茶碱联合罂粟碱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能减少临床不良炎症,值得推广和后续应用.
作者:邓纯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及对症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4例行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肝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发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行利血生片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NEU)、血小板(PLT)变化情况.结果:本组54例患者中共43例患者发生NEU降低现象,占79.6%;共25例患者发生血红蛋白(HGB)降低,占46.3%;共21例患者发生PLT降低现象,占38.9%.患者发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时NEU、PLT水平明显低于抗病毒治疗前(P<0.05);而采用利血生治疗后患者NEU、PLT水平明显升高,与发生不良反应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丙肝患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极易引发NEU、PLT、HGB降低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而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则有利于改善患者NEU、PLT水平.
作者:宗晓敏;黄碧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穆梅赞;杨清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第一产程中间苯三酚对宫颈水肿的治疗效果、是否影响母婴安全以及对产程的促进作用.方法: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我院宫口扩张缓慢后者出现宫颈水肿活跃期延缓的头位单胎初产妇中选取138例,按照入院顺序对其进行编号,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采取地西洋(10mg)静脉推注,研究组采取间苯三酚(40mg)静脉推注,对两组产程进展、新生儿Apgar评分、阴道分娩率以及产后出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活跃期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第二产程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后2小时和用药前相比,研究组宫口开大(4.13±0.21)cm,对照组宫口开大(2.29±0.35)cm,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用药2h后宫颈水肿消失的有65例(94.20%),对照组有63例(91.30%),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之间差异不大,P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间苯三酚对产程具有促进效果,还可使宫颈扩张加快,对母婴安全产生的影响较小,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杨洪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92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采用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后者采用脑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肿情况改善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块清除更为彻底,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9%和95.7%,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并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97.8%,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更为明显,患者血块清除较为彻底,临床恢复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参考.
作者:秦保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少白红细胞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150例输血患者,根据输血技术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75例,采用少白红细胞技术进行输血;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输血技术.在研究组中抽取60例血样,比较去除白细胞前后血液检查结果,记录两组患者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2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60份血液样本中,去除前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去除前,血小板为(160.15±46.01)×109、白细胞为(7.28±1.91)×109,与去除后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应用少白红细胞输血技术后,仅发生1例发热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患者中发生3例过敏反应、1例紫癜及4例发热反应,发生率为1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少白红输血技术可有效过滤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含量,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使用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喻学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1月6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32)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31)给予恢复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西雅图心绞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为其提供恢复期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魏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于2013年8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2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5例)和实验组(47例),对分别应用舒血宁注射液和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11.32±9.28)分 vs.(16.21±10.05)分],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91.49% vs.71.11%],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佳利;李小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