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娟;苏明侠
目的:探究不同根管封闭剂及清洗方法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100颗离体单根管牙,根据根管封闭剂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采取 Cullaflow封闭剂和RebildaPost纤维桩填充,对照组采取 Cullaflow封闭剂和MacrolockTM Posl纤维桩填充,对比两组牙根不同根管深度剪切粘接强度.结果:观察组牙根颈部、牙根中部、牙根尖部、平均强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纤维桩粘接强度采用不同根管封闭剂及清洗方法对粘接强度均有影响,其中采用Cullaflow封闭剂和RebildaPost纤维桩填充方式剪切粘接小,Cullaflow封闭剂和MacrolockTM Posl纤维桩填充方式剪切粘接大.
作者:李艳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母乳喂养率的成功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月我院产科诞生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封闭式护理,观察组行母婴床旁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后第1-3d母乳有效吸吮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吸吮障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特别是对初产妇而言,提高产妇的母婴保健知识和技能掌握,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高,是一种值得临床借鉴的护理模式.
作者:温云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小儿哮喘患者视为分析对象,且按照随机编号的方式纳入常规组与研究组(n=35).为两组患儿均实施抗感染、吸氧、化痰以及平喘治疗等,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应用孟鲁斯特纳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是研究组患者改善效果更加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与常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2.86%比较差异显著,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显著,有助于快速改善患儿肺功能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对较高,应用价值比较理想.
作者:韦海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对9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身高、体重,另外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DI、 PDI 、身高、 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颅内高压、低血糖、惊厥、呕吐呛咳等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 HIE 患儿的智能和体格发育有促进作用,可明显减少并发症,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钱惠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和分析护理干预对尿结石患者认知以及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2月起到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 所有尿结石患者当中选取其中的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尿结石症状缓解的时间、排石效果、认知得分.结果:从预防治疗效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疼痛、血尿、尿路感染等尿结石临床症状的消失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排石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从认知得分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尿结石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加快患者尿结石临床症状的消失与缓解,显著提高患者的排石效果,同时也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作者:杨莉;王秀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瘢痕子宫足月分娩产妇为观察组,同期随机选取的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子宫破裂和产褥病等.结果:对照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都少于观察组(P>0.05),但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子宫破裂和产褥病.观察组有7.1%产妇产生切口感染,2.9%产妇产生子宫破裂.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7%和4.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的围手术期产妇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参考和使用.
作者:吴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患者使用康复治疗仪的催乳效果,以此来分析妇产康复治疗仪在剖宫产后用于催乳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方法:从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60例采取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为样本,参考随即平均分配的方法将1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依照正常母乳喂养指导进行护理、催乳等临床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妇产康复治疗仪进行催乳治疗.在治疗期间对观察组、对照组160例产妇初始泌乳时间、泌乳量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产妇在剖宫手术后泌乳量变化和变化趋势.此外,对新生儿的体重进行连续记录,记录出生时和出生后1-7天内体重变化并计算差值,根据婴儿体重变化来检验产妇泌乳质量.结果:使用妇产康复治疗仪的观察组产妇泌乳时间较对照组较早,泌乳量明显由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婴儿出生后1-7天内体重差值较对照组较大,观察组产妇泌乳质量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1-7天内体重和出生的差值有差异,经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产康复仪对剖宫产后产妇治疗具有良好的催乳效果,泌乳时间有所提前、泌乳量有所提高、泌乳质量较优,在产妇的剖宫产后临床护理中使用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桂英;刘东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的手段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各行业的生产效率,通过创新技术手段,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服务,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医疗资源人、财、物的动态管理,提升安全质量,提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和浪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1].
作者:林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70例2013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四项QOL-C30评分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15.65,16.18,16.57,15.39,组间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韩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精神科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实践与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精神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精神科专科护理,治疗组在观察组常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心理护理.结果:两组医患之间的关系均明显改善,患者服从管理和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满意度提高,但治疗组护理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可明显减少护理意外及护理差错事件,降低患者暴力倾向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咏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预防口腔疾病在医学学科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入院的100例口腔疾病的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患者未采取特殊治疗方法,只是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习惯标准内容,注意口腔卫生,注意饮食卫生情况.实验组的50例患者需要在对照组有效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有效的药物手术配合治疗,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准确的观察实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综合有效率达到60%,实验组的有效率达到90%.对比两组的差异,具有有效的统计学标准意义,P<0.05.结论:预防医学学科的口腔疾病治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确切合理的治疗效果,安全效果良好,具有合理的推广和应用价值意义.
作者:柳田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与经皮穿刺硬化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经皮穿刺硬化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和手术的时间等明显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无出血,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未并发症(0.00%),对照组出现8例并发症染(1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741,P<0.05).结论:在进行单纯性肾囊肿的治疗时,进行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手术和住院的时间,节省治疗费用,并且患者的疼痛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张登;李冬月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初产妇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会阴侧切率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共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抽取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传统接生方法、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进行分娩,就两组会阴情况、产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率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疼痛评分、会阴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对初产妇进行助产,可减少会阴侧切,保护会阴完整性,有利于减轻产后疼痛、会阴水肿.
作者:王立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微创青光眼手术是近年来青光眼治疗领域的热点话题.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微创青光眼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并发症相对少,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更小.虽然手术效果各有千秋,但其发展方兴未艾.本文对青光眼手术就那些了简要分析.
作者:曹丽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在临床麻醉当中应用呼末二氧化碳检测的具体作用.方法:采取我院收治的50例临床手术全麻患者,治疗时间在2016年6月到2016年12月之间,分别对50例患者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患者手术过程当中,其呼末二氧化碳分压较为稳定,但是进行麻醉过后,逐渐上升,麻醉100分钟之后上升比较明显.麻醉前后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同样具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在临床麻醉当中采用呼末二氧化碳检测有着比较大的作用,特别是针对危重症患者而言,有着及时诊断病情的重大意义,对于手术事故的预防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杨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影响重症患者ICU治疗时间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月的重症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80例,依据患者在ICU治疗持续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48h,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48h,每组各40例,跟踪观察两组患者的乳酸水平、APACHE-II评分和SOFA评分指标,对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感染部位、慢性病史、收治科室以及心率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乳酸水平、APACHE-II评分和SOF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乳酸水平、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和MODS发病率均为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重要因素.结论:本次研究以重症感染患者为例对重症患者ICU治疗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因素较多,需要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快速制定治疗方案,并尽量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罗明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探讨.方法:选取6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分组对照,采用常规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每组各34例患者,收治时间均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经t检验证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症状,有助于后期生存质量的提升.
作者:熊建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理在管理过程中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就医院手术室的情况进行整合分组,总共分为六个质量控制组:消毒隔离组、压疮组、五常法祖、教学组.管理组、护理文书质量检查组,所有小组由控制体系管理手术室护理的全过程.针对手术室采用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质量控制管理模式的应用,科室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对比升高,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管理模式能够显著的改善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使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更趋于有效化、科学化,从而提升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的形象和竞争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永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于疼痛管理模式施行在骨科病房中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的70例骨科病房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电脑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部分,35例人员为观察组,35例人员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人员实施疼痛管理模式,对对照组人员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记录两组人员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之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具有明显的差异,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张杨;高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治疗严重多发伤导致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中接收的50例严重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分别给予常规液体复苏与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存活率.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输液总量更少,平均动脉压更高;且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5%)及存活率(8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严重多发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明显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显洲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