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哲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诊断应用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7月12日至2017年1月19日64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核磁共振诊断.观察患者骨折位置、分型、合并损伤等情况以及核磁共振表现.结果:在合并损伤方面,韧带损伤18.75%、半月板损伤59.38%、关节积液71.88%;骨折位置以股骨外侧踝骨折所占比例高(34.38%),其次为股骨内侧踝骨折;骨折分型中Ⅰ型所占比例高(56.25%),Ⅱ型、Ⅲ型同时伴随Ⅰ型表现;Ⅰ型、Ⅱ型、Ⅲ型分别显示骨髓、骨皮质、关节软骨信号异常.结论:核磁共振应用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具有较佳诊断价值,利于下一步治疗.
作者:张文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润燥止痒胶囊与阿维A酸胶囊联合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中重度痤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29例.观察组使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阿维A酸胶囊治疗,对照组仅使用阿维A酸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89.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6%,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为17.39%,低于对照组的37.93%,P<0.05.结论:润燥止痒胶囊与阿维A酸胶囊联合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效果显著,能够减少阿维a酸胶囊的使用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马慧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分析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工作,寻找效果好的护理手段.结果:24例病患接受细致全面的康复护理后,没有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顺利得以康复出院.结论:接受心理护理、饮食调节及引流管等康复护理对胃大部切除术病患的效果显著,有助于病患的快速康复,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内糖皮质激素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未使用鼻内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鼻内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进行密切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6%相比于对照组的77.7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糖皮质激素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治愈率和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临床上值得合理应用和推广.
作者:边宇;崔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妇产科急诊接诊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并对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探讨与研究. 方法: 通过对我院妇产科急诊接诊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了对应的危机管理对策,同时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妇产科急诊接诊的160例产妇选取为研究对象,将她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80例产妇.对照组实行常规妇产科急诊接诊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妇产科急诊接诊护理的基础上,再实行危机管理对策.之后再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0%(2/80),新生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0%(2/80);对照组产妇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6.25%(13/80),新生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75%(11/80)对照组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急诊接诊过程中的护理风险主要包括转运风险和交接风险,在妇产科急诊接诊过程中采取危机管理对策,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顾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慢性宫颈炎是女性常见的宫颈疾病,而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的感染与女性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中西医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有多种疗法,本文对此予以讨论.
作者:郭纪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当前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隐患现象,详细记录并进行讨论分析,寻求解决方法并对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89.3±2.5)分与(96.7±1.8)分,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与98.4%,表明实施效果明显,P<0.05.结论:重视妇科护理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管理,预防隐患情况发生,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对提高妇科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针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研究舒适护理对其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病人80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将这些病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个40例.两个小组的病人都选取中西医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7天后分析对比两组病人的症状、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病人症状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都比对照组的要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SDS、SAS评分都比对照组的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治疗中采取舒适护理,有利于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降低了病人的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绪.而且病人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彭正英;夏胜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普米克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哮喘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门诊收治的哮喘患者10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吸氧、解热、镇咳、平喘、抗感染、抗病毒、抗过敏、支气管扩张剂、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雾化吸收等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每次2ml普米克联合1mL沙丁胺醇,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10~20min/次,2次/d,连续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迟于治疗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普米克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哮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开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我院急诊护士离职原因及管理对策.方法:统计我院2009年1月-2016年12月急诊护士离职具体情况(离职护士共计98人,其中男11人,女87人,年龄21-35岁),总结急诊护士离职的相关因素,为医院急诊护理队伍建设提供一点基础依据.从医院、科室、个人等角度分析离职原因.结果:我院急诊科每年均有不同数量护士离职,对急诊护理工作质量及其他护士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影响.结论:导致急诊护士离职的因素比较复杂,与工作压力、考编制、福利待遇等均存在关联性,及时调查分析护士离职情况,采取相应管理对策,对急诊护理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汪江;肖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七氟醚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8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基础麻醉诱导和七氟醚诱导,麻醉结束后,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和评价.结果: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定力恢复时间对比,乙组的各项时间明显少于甲组.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率对比乙组的不良反应率少于甲组.结论:对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其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患者对其满意率较高,镇痛优势突出,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树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膜联蛋白A2、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及波形蛋白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6例肝内胆管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癌组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 annexin A2(膜联蛋白A2)、E-cadherin(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及vimentin (波形蛋白)表达进行分析,对三种蛋白的表达差异进行研究分析.结果:vimentin、annexin A2表达和肿瘤TNM分期、淋巴转移、胆管癌分化程度相关,E-cadherin的表达和淋巴转移、胆管癌分化程度具有密切相关性.结论:膜联蛋白A2、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及波形蛋白表达和肿瘤患者预后及恶性程度具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王子伟;吴娟;冯浩;何伟;王文斌;吕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碘酊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治疗Ⅱ、Ⅲ期压疮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压疮创面患者按1∶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清创基础上加用碘酊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创面涂擦、喷湿;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抗炎,两组均给予原发病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6.67%,对照组织治愈率为33.33%,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肉芽组织出现时间及治疗天数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酊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Ⅱ、Ⅲ期压疮创面可促进肉芽生长,创面愈合快,提高了治愈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莫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产后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大出血患者48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产后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分析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止血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统计两组患者对抢救护理满意度.结果:经统计显示,在产后出血量、止血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抢救护理满意度同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大出血产妇应用护理应急预案可有效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并缩短止血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针对产后大出血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降低发生率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汤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60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吸氧、雾化吸入等方法进行应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对于匹多莫德颗粒的应用,通过对于两组的观察和对比,从而记录下来两组的综合治疗效果、停药后的感染次数以及感染持续的时间等方面的情况.结果: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我们发现,观察组的平均感染次数、感染事件的缩短都优于对照组,以上几个方面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感染药物与匹多莫德颗粒联合进行应用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很好的对于小儿患者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情况进行抑制,并对于感染起到预防作用,可以在今后的临床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李云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应用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的可行性.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8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别44例.对照组应用泮托拉唑治疗,联合组应用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比较两组疾病治疗效果;消化性溃疡胃镜下愈合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症状积分、QOL评分.结果:联合组疾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消化性溃疡胃镜下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症状积分、QOL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组症状积分、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应用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的可行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速溃疡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徐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老年人体检静脉采血的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22例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血采集的老年体检者,并按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111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一针见血率而言,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96.40% vs.85.59%];就并发症的发生率、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参照组[4.50%、5.40% vs.16.22%、18.02%];就护理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97.29% vs.86.49%],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人体检静脉采血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向天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用于抑制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舒芬太尼组(A组)关腹前冲洗腹腔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布托啡诺组(B组)关腹前冲洗腹腔时静脉注射布托啡诺30μg/kg.分别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于拔管后即刻(T1)、苏醒后30min(T2)、苏醒后1h(T3)及苏醒后6h(T4)对患者进行Ramsay镇静程度评级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T2、T3的Ramsay评分优于A组(P<0.05),苏醒后6h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可有效抑制瑞芬太尼麻醉后的痛觉过敏,其安全性优于舒芬太尼.
作者:邵晓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科学合理的高位内瘘的护理方法,使其达到佳的使用寿命,为患者透析质量的提高提供保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科室2010年1月-2016年1月共计32例患者高位内瘘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32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内瘘闭塞,改为长期导管.其余30例患者沿用至今,无并发症.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能明显延长高位內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魏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复方异丙托溴铵液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28例慢阻肺加重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液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4例患者给予吸氧、消炎、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实验组6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得分、PaO2、PaC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天后实验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得分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2.53±1.07 vs 0.96±0.3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液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缺氧状态.
作者:易诗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