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华美
目的:观察与探究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期间于本疾控中心就诊及治疗的10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0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的效果.结果:男性患儿的比例(55.00%)与女性患儿的比例(45.00%)相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发病时间在10-11月份的患儿比例(75.00%)与发病时间在其他月份的患儿比例(25.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在男儿童和女儿童中均有发生,易在10-11月份发病,加强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十分重要.
作者:李翠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回访系统在提升医院服务中的做法与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016年接收的2800名患者进行回访,回访的主要方式为入户回访、电话回访等.结果: 2013年回访到的患者有560名,患者回访满意度为93%;2014年回访患者730名,满意度为95.7%;2015年回访患者805名,满意度为97.2%;2016年回访患者705名,满意度为98.7%.结论: 医院对接收的患者通过多重渠道进行回访,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有效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杜晗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手术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行感染性休克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为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应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对麻醉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均有所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时,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及剂量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作者:邬峻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配伍左氧氟沙星治疗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单位门诊收治的68例宫颈炎患者作为本研究受试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差异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予以阿奇霉素,观察组以左氧氟沙星配伍对照组治疗.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终取得了97.1%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8%(3/34),对照组总发生率5.9%(2/34),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χ2=0.2127,P=0.6447).结论: 以阿奇霉素配伍左氧氟沙星治疗宫颈炎的疗效优于单纯阿奇霉素,具有一定安全性.
作者:孔月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上尿路结石指发生在肾和输尿管的结石,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我国发病率约1%~5%,部分地区甚至高达5%,严重危害了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MPCNL技术已逐步取代传统开放性手术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重要方法,加强围术期护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为此,笔者将对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围术期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不断提升MPCNL临床应用水平,完善围术期护理.
作者:邱智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采用动态化随机单双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43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出血量相同(P大于0.05),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都可以有效治疗子宫肌瘤,但子宫动脉栓塞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患者恢复时间,从而提高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琳;于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预防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乙型肝炎阳性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着组和对照组,每组中20例患者.对照组中婴儿出生后给予注射乙肝疫苗,观察组中婴儿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分别检测两组中婴儿在出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乙肝表面抗原,分析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婴儿在出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的病例数均要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预防效果较好,有效降低了乙型肝炎在母婴传播中的概率,能够提升新生儿的健康率,预防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葛云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成人前牙深覆合深覆盖的价值.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成人前牙深覆合深覆盖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常规固定修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口腔正畸.比较两组的矫治情况以及美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的矫治情况比较,观察组的较优;与对照组的美学效果比较,观察组的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成人前牙深覆合深覆盖患者进行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患者的牙齿美观程度以及功能有了显著的提升,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陈世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2012年红花岗区15岁以下儿童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肝、乙脑、流脑五种疾病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与分析.方法:采微量末稍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接种疫苗后的IgG抗体水平,分析保护率.结果:脊灰、麻疹、乙肝、乙脑、流脑五种疫苗接种后IgG 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24%、92.93%、95.57%、90.72%、90.30%都达到了90%以上.结论:红花岗区随机抽取的952名0-15岁健康儿童接种脊灰、麻疹、乙肝、乙脑、流脑脊灰、麻疹、乙肝、乙脑、流脑IgG抗体阳性率整体水平较高,免疫屏障建立.
作者:徐毅;冯亚;赵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病损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检查后有全子宫切除指征的78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的回顾分析.结果: 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78例患者,经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精心护理、饮食宣教及指导术后锻炼,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4~12个月,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病变的有效、安全的方法,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细致而周到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从护理部、护士长、护士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总结不良事件上报主动性差的原因,提出规范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方法,宣讲无惩罚上报制度,共同总结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护理流程,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魏秀花;苏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在治疗重度混合痔中采取PPH联合外痔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计算机表法对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4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27)与实验组(n=27),将采取外剥内扎术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观察两组重度混合痔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重度混合痔患者肛门狭窄(1.01±0.21)、排尿困难(2.74±0.31)、住院时间(5.57±0.39)、治疗总有效率96.29%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将PPH联合外痔切除术应用在重度混合痔治疗中可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万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疗效. 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确诊宫外孕87例,在全麻腹腔镜下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27例,行妊娠物清除60例,14例盆腔粘连兴粘连松解. 结果:87例手术全部成功,伤口甲级愈合率伟98.9%.疼痛发生率为6.9%,术后2~5天全部出院,平均住院日2.8天.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损伤小,恢复快,出血少,并发症少.
作者:李其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就现在的社会分析来看,医患矛盾在不断的加剧,而在这种医患伤害的背景之下,医务人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便成为了我国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因为医护人员作为医疗事业的重要载体,其主观幸福感对于工作积极性以及态度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分析影响医务人员的主观幸福感并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判断,可以更好的从客观方面给予医务人员帮助,从而使其获得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本文针对医患伤害背景下的医务人员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更加有效的控制医务人员的主观幸福感.
作者:杨柳蓉;赵文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并研究基层医院内科护理服务质量.方法:本地基层医院把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内科进行就诊过的140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每月平均100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析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内科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急需改进的地方,与此同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结果: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基层医院中的内科护理服务的质量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总体满意度据统计,对护理质量满意的有1000例(71.43%),基本满意的是255例(18.21%),不满意的实验对象有145例(10.36%).其中就诊的时间、关于健康教育的咨询以及医护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这三个方面是实验对象关注的,各自占有的比例是510例(36.43%)、405例(28.93%)、245例(17.50%),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的.结论:为提高基层医院内科护理服务质量,相关人员需要定期了解内科病人就诊的趋势,必要时增加专家人数,缩短病人的就诊时间,提高服务质量,使就医氛围融洽、和谐.加强对医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服务态度.
作者:刘建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多需要住院治疗,治疗手段除依靠药物外,更依赖护理工作相配合.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自身疾病相关知识,改善生活习惯,降低疾病复发率.本文论述了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作者:许玉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应用于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所收治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3例,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13例,在血液透析基础上,联合应用左卡尼汀;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治疗后胫神经、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研究组联合应用左卡尼汀后,显效7例、有效5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例、2例及5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联合应用左卡尼汀后,胫神经、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分别为(43±3.95)、(49±4.35)、(42±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4.15)、(40±4.22)、(34±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应用于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帮助受损神经修复,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雨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进行泼尼松治疗,研究组进行西咪替丁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73%)以及安全性(25%)比较,研究组的(95%、5%)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病情可见显著好转,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夏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律失常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研究组、参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给予参照组患者运用基础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提供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循证护理运用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护理中 ,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了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还提升了医院的护理质量,减少了治疗所需的时间,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作者:唐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现阶段我国的医疗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医药管理模式也在转变.使得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只有持续完善和创新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制度,建立以临床药学技术服务为核心的体系,才能保证临床药物应用的科学合理性.另根据更多的实践证明,临床药学服务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存在极大的价值,作用明显.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临床药学服务效率.
作者:赵栋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