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莉
目的 探讨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8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新生儿给予发展性照顾.对比两组患儿每日睡眠时间、体重恢复正常时间、喂奶量、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每日睡眠时间和喂奶量都明显比对照组多,观察组患儿体重恢复正常的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短,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发展性照顾能有效提高其睡眠时间和进食量,缩短体重恢复正常的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瘁、黄疸和病理上胆汁淤积为特征.主要危及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1].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的围生期护理,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对ICP患者围生期护理对策、心理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使ICP患者的产后出血率、早产率以及围生儿病死率得到了明显降低,保证了母婴安康,消除了患者不良心态,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作者:俞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讨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足量静脉营养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出现极低出生体重的患儿1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使用常规的静脉营养方案为对照组,使用早期足量静脉营养方案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足量的喂养时间,恢复到出生的体重的时间,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每天增加的体重大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早期足量静脉营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患儿,可以有效的增加体重,减少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丽莉;张思梅;靳宝叶;普秀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情绪智力和应付方式现状,为后续提供干预和制定针对医学生的情绪智力培养方案提供更为科学客观的依据.方法:使用自编调查问卷、黄氏情绪智能量表和成年人应付方式问卷,对115名医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医学生的情绪智力得分为27.43±4.28;其较多采用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医学生情绪智力与与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医学生情绪智力发展尚不成熟,有必要通过干预性培养课程来提高其水平,从而改善医学生在学习、实习、工作中面临应激事件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以利于其适应医疗工作要求.
作者:李燕;杨明晖;陈颖川;罗艳芳;白阳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社区康复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92例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延续护理模式,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6.52%)、再入院率(4.35%)、疾病控制良好率(89.1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26.09%)、再入院率(19.57%),疾病控制良好率(69.57%),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康复护理管理中,加强对慢病患者的延续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病情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艳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本文通过报道1例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拔出困难的护理体会.得出小儿静脉留置针是儿科常运用的治疗方法,减轻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血管损伤,利于治疗和抢救工作,同时也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留置针在护理工作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但是,怎样安全有效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特别是小儿留置针的安全使用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作者:曾沁;黄明桂;袁明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通过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后所存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方法分别为奥美拉唑治疗和泮托拉唑治疗.从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及生存质量状况三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5%)比观察组(92.5%)低(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与对照组发生率(5%)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通过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相比,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刘志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品管圈运用到减少静脉药物调配过程差错内的成效.方法:在本院静脉药物调配期间开展品管圈干预,探究药物调配中产生差错的原因、种类,以归总防范措施,并加以贯彻.接着比较品管圈干预开展以前、开展以后的差错率,探讨改良对策.结果:静脉药物调配期间比较普遍的差错种类即:药品分发总量、次数、份数等.临床上品管圈干预开展以后,静脉药物调配差错显著下降,且好于开展以前同时P<0.05.结论:在静脉药物调配期间开展品管圈干预成效极为明显,能够减少调配差错的发生率,提升服药的安全性,值得大力推行及应用.
作者:石红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46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瑞替普酶溶栓进行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后面的对比. 结果:观察组中冠脉再通、血管再通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够提升患者冠状动脉的再通率,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可以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张建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眼压、视力、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眼压、视力、满意度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眼压、视力、满意度评分明显好于干预前,观察组好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助产士心理护理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生产的134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将所有产妇随机分配到两个组中,给予心理护理组产妇助产士心理护理,给予常规护理组产妇常规的护理措施,生产结束后,对产妇使用的生产方式、第一产程时间、生产时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人数进行调查.结果:心理护理组有53例孕妇通过阴道顺产完成分娩,阴道顺产率高达79.10%,而常规护理组中有42例孕妇通过阴道顺产完成分娩,阴道顺产率仅为62.69%.另外,心理护理组孕妇的第一产程时间、生产时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人数均要少于常规护理组.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助产士心理护理应用于产妇的分娩过程中,对促进产妇自认分娩有着积极作用,并且减少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生产出血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妇产后出血的概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谭天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评价三联疗法联合瑞巴派特在老年消化性胃溃疡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该治疗方案对患者胃黏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依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4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采用三联疗法(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兰索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方案治疗观察组37例患者,对照组纳入的37例患者接受三联疗法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患者黏膜厚度评分、腺体密度评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照比较两组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有效患者占94.6%,对照组治疗后显效、有效患者占78.4%,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26.041,P<0.05).黏膜厚度评分、腺体密度评分组内比较,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t=12.106,t=16.327;对照组t=10.174,t=9.476,P<0.05).治疗后前述指标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21.053,t=19.276,P<0.05).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兰索拉唑三联疗法与瑞巴派特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包永茂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以及发病情况等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采用资料回顾的方法对我院2015年到2016年收治的150例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分析结果显示15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皮疹以及消化道症状,对所有患者进行尿检结果显示有66例患者尿检异常,同时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占所有过敏紫癜患者的高达64%.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由于与其他的紫癜相比并没有显著的特点,非常容易导致误诊,耽误疾病的治疗.加强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了解,结合胃镜等辅助检查技术,有利于尽早的诊断.同时,由于腹型过敏性紫癜非常容易出现肠套叠等现象,会诱发消化道出血以及坏死性肠炎等并发症,因此在临床上采用大剂量的甲泼尼龙对患者开展及时的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张爱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60例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3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3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治疗方式.结果:对甲组和乙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方式治疗.实践证明,甲组中有效人数25例,总有效率为83.2%,乙组中有效人数26例,总有效率为86.7%,乙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进行诊断后.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治疗,能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刘瀚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应用Nd:YAG激光对54例61眼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发障行后囊膜切开.结果:术后随访1~12月,术后57眼视力有提高,4眼无提高.结论: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王娟;姬红培;张建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妇产科再次剖宫产的100例患者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使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评价两种方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腔粘连1级、2级、3级、4级占比分别为0.0%、40.0%、50.0%、10.0%,对照组患者术后腹腔粘连1级、2级、3级、4级占比分别为10.0%、52.0%、36.0%、2.0%,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发生宫体炎、盆腔炎的发病率为8.0%,对照组发生宫体炎、盆腔炎的发病率为10.0%,相比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再次剖宫产患者使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对患者的影响主要是腹腔黏连,而前者对患者腹腔黏连的影响较为严重.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水平的提高,一些寄生虫病已经很少见了,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血吸虫肠病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2岁.因2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解黏液血便,共约500g,1天前再次出现解黏液血便1次,量约100g,不伴里急后重、呕血、咯血、腹痛、头昏、晕厥、四肢湿冷、畏寒、发热、眼黄、尿黄、胸闷、气短等.来我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78g/L,查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2期),建议住院治疗,遂收入我科.检查:神志清楚,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结膜略苍白,无肝掌、蜘蛛痣,无色素沉着,无毛细血管扩张,无肝臭,双下肢无水肿;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3次/分,移动性浊音阴性.
作者:邵颖颖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无痛人流术前米索前列醇片阴道用药的临产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门诊瘢痕子宫无痛人流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在无痛人流术前给予米索前列醇片200微克放置阴道后穹隆.观察两组患者宫颈扩张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宫颈扩张程度、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米索前列醇片于瘢痕子宫无痛人流术前阴道用药能充分扩张宫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胃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胃息肉患者58例,依据患者护理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29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29例患者为研究组,后对两组胃息肉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同参照组患者进行比对明显较低,数据统计后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同参照组护理满意度(72.4%)进行比对明显较高,数据统计后P<0.05.结论:实施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胃息肉患者,配合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效果理想,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作者:陈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治疗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应用价值.方法: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选取50例在我院就诊的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参与临床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可显著改善临床指标,避免再出血性脑卒中发生,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作者:武耀辉;毛羽丰;杨静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