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颖颖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4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给予其中参照组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22/24),参照组为70.83%(17/2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等消失时间均快于参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谢长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在分娩过程中产钳助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产妇进行产钳助产的产妇15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对两组产妇分娩的并发症发生比率以及新生儿娩出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产妇结合产钳助产分娩其新生儿和母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结合产钳助产分娩对产妇的影响较小,同时避免产伤,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从而降低产妇的剖宫产比率,值得在临床产科推广应用.
作者:叶新梅;贺艳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B超引导下腹横肌膜表面神经阻滞在妇科开腹手术术后镇痛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妇科开腹手术患者4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镇痛,而研究组则采用B超引导下腹横肌膜表面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中采用B超引导下腹横肌膜表面神经阻滞,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不易导致患者出现系列并发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姜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7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69.44%),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疗效,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石永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结石肝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88例接受肝内胆管结石肝叶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形式,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进行分析,乙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乙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对肝内胆管结石肝叶切除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优势明显,能减少不良炎症的发生几率,有助于尽快恢复,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崔艳;陈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益气活血养心安神方剂对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管炎性反应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于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6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来对于扩张型心肌病进行治疗,即通过洋地黄增强患者的心肌收缩力,给予利尿剂减少患者心脏负荷等,并且应用转换酶抑制剂改善患者的心室重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于益气活血养心安神方剂进行应用,每日服用300毫升,早晚各一次,药量可由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服药时间应持续三个月,即三个疗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及时的记录,以方便今后的对比.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a之间无明显的差异,不满足P 小于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则有了明显的差异,即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益气活血养心安神方剂能够良好的对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中的利钠肽水平进行抑制,减少心肌坏死,并且对患者体内的炎症起到抑制作用.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徐宏遵;侯喜;时小环;白春雨;周玲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对75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封堵术后的护理体会,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行介入封堵术后患儿根据先天性心脏病的生理特点,针对性对他们进行术后护理.结果:全组病人介入封堵治疗愈后率达97%.结论:加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尚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室性心律失常应用利多卡因与胺碘酮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急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36例)与胺碘酮治疗(观察组,36例)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36例患者在接受了胺碘酮治疗后,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患者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2.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结果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仅为5.56%,远低于对照组的25.00%,组间结果比较同样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急性室性心率失常时可采用胺碘酮治疗,相较于利多卡因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李继高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对阿奇霉素因应用于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132例2014年4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和实验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各66例,对两种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实验组患儿明显高于参照组[92.42% vs. 72.73%];就就高热、咳嗽以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而言,实验组患儿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因应用于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杨宏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对全科护理意识在医院综合护理中的作用及对护患纠纷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2016年10月17日到2017年3月17日期间)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行综合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士的全科护理意识后行综合护理,并将2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护患纠纷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36±6.13)分,护理质量评分为(91.22±7.41)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护患纠纷发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科护理意识在医院综合护理中的作用及对护患纠纷率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张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妇产科再次剖宫产的100例患者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使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评价两种方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腔粘连1级、2级、3级、4级占比分别为0.0%、40.0%、50.0%、10.0%,对照组患者术后腹腔粘连1级、2级、3级、4级占比分别为10.0%、52.0%、36.0%、2.0%,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发生宫体炎、盆腔炎的发病率为8.0%,对照组发生宫体炎、盆腔炎的发病率为10.0%,相比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再次剖宫产患者使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对患者的影响主要是腹腔黏连,而前者对患者腹腔黏连的影响较为严重.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联合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水痘减毒活疫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某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疫苗接种的210名儿童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各70名.给A组儿童联合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水痘减毒活疫苗,给B组儿童单独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给C组儿童单独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对比三组儿童疫苗接种后的接种反应.结果:三组儿童疫苗接种后的发热、中度发热、中度发热等局部反应情况相差无几,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讨论:联合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较好,适合为儿童接种.
作者:廖维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6月在产后康复中心治疗的300例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全面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经过两个月治疗护理后盆底功能康复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两个月康复护理后,总有效率、夫妻感情协调度均高于对照组,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给予早期的护理干预有助盆底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健康和生活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高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对社区护士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方法:通过抽样法对某地区的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进行研究,在2016年4月到2016年10月间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这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部护士进行问卷的发放,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有946份,有效回收率在94.6%.结果:通过对有效回收的946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拥有不同工作内容的护士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得分以及工资福利待遇、机构管理情况、同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发展前景等得分进行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工作符合程度、工作被认可度等方面的得分进行比较后,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社区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普遍不高,同时,不同工作内容的社区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有必要在对社区的专科护理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提高社区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存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作者:杨慧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癌症是当前对人体健康造成大危害的病症之一.对于老年癌症患者在进行诊疗的过程中,患者经常需要承受超乎常人的精神压力,以及身体上的痛苦.往往容易产生恐惧、惊慌、抑郁、以及厌世的情绪,从而导致引发自发想法.而任何患者的自杀都会给其家属带来很大的心理伤痛.而自从医疗事故的处理相关规定颁发之后[1],人们对于诊疗的意识不断的增强,医疗服务机构给患者所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健康人性化.基于此本文通过针对老年癌症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及相应对策进行探讨,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曾丽梅;陶静楠;任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阶段性整体护理在ESD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4月-2017年4月行ESD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性护理,试验组实行阶段性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SD中,采用阶段性整体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任金凤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治疗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应用价值.方法: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选取50例在我院就诊的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参与临床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可显著改善临床指标,避免再出血性脑卒中发生,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作者:武耀辉;毛羽丰;杨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及CTA检查技术对急性脑梗死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以急性脑梗死症状就诊的患者行双源CT平扫、全脑灌注成像及CTA检查,对所得图像进行全面评估.结果:36例脑梗死患者中,7例平扫发现可疑脑缺血区,29例平扫未见明显异常,36例患者行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均发现脑灌注异常,CTA检查发现血管狭窄或闭塞28例.结论:DE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A检查能够准确地诊断急性期脑梗死,发现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并判断缺血性脑病的病因,为患者的进一步临床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重要帮助.
作者:王勇;王秀平;田为中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析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手术室患者150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750例,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750例,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结合术前访视以及术后回访,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率超过20%、血压升高30mmHg及以上占比分别为5.93%、5.33%,对照组15.47%、12.53%;观察组手术后焦虑评分为(42.52±3.71)分,对照组(53.64±5.57)分.结论: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用于手术室全程护理中能够提升护理全面性,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罗朝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过程中,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对患者采用锁定钢板的方式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的治疗方式,其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锁定钢板的治疗方式相对常规治疗方式来说,能够达到更高的治疗有效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马英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