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观察和护理

石永丽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常规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7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69.44%),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疗效,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清热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短期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清热活血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住院的8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每天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加清热活血方,每日1剂 早晚分服,疗程均为两周,两周观察结束后对比两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心肌酶(AK、CK、CK-MB、肌红、肌钙蛋白)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在CK、CK-MB、WBC、C-反应蛋白水平NEU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心肌酶(AK、肌红、肌钙蛋白)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在短期内对改善部分心肌功能及体内炎症因子下降等方面均有较满意的效果 值得我们应用和推广.

    作者:魏秀敏;刘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茶碱缓释片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慢性持续性哮喘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茶碱缓释片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慢性持续性哮喘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慢性持续性哮喘患者视为分析对象,基于患者入院标号纳入联合组与参照组(n=45).参照组实施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茶碱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的大呼气流速转变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44%,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大呼气流速均有所改善,但是联合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与参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茶碱缓释片与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在慢性持续性哮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大呼气流速,临床治疗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洪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白血病患儿PICC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系统患儿的PICC导管留置期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基础、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9月,选取我科初次行PICC置管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从置管当天开始追踪至2016年9月,记录患儿的一般情况及置管信息,统计分析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25例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4.0%,破皮和送管送鞘困难是静脉炎的危险因素.结论:提高破皮成功率、避免引起送管送鞘困难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吴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分析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皮炎、湿疹的效果

    目的:探究皮炎、湿疹运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和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所收治的230例皮炎、湿疹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而治疗组则运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和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9.13%)高于常规组(87.82%),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是7.83%,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0.43%,治疗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炎、湿疹运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和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运用与推广.

    作者:张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CBCT技术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究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摆位中应用CBCT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25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在放疗前通过CBCT技术采集图像,将其扫描所得图像匹配CT平扫定位图像.结果:所选患者头颈部摆位左右方向误差为(-0.02±0.17)cm,头脚方向误差为(-0.01±0.26)cm,前后方向误差为(0.02±0.13)cm.结论:对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来说,在放射治疗之前利用CBCT技术技术取得扫描图像,可以使分次治疗之间摆位误差减少,使放疗摆位更加精准,保证放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作者:韦顺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本院临床各科室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科学控制提供有效合理的依据.方法:对2016年本院各临床科室展开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检查、鉴定与分析,回顾性分析多重耐药菌的样本来源、分布科室、菌种分布以及危险因素等,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结果:本院1-12月共分离病原菌782株,检出多重耐药菌97株,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占全院感染的12.4%,其中主要的多重耐药病原菌为:产BSBLS大肠埃希菌27株(27.8%),MDRAB 24株(24.7%),MRSA14株(14.4%),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株(11.3%),CRAB 10株(10.3%),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7株(7.2%),CRE 2株(2.1%),产ESBLS奇异变形杆菌1株(1.0%),产ESBLS产酸克雷伯菌1株(1.0%);主要样本来源为呼吸道、泌尿道、分泌物和脓液.其分布科室主要是普外及泌尿生殖外科、烧伤及脑外科、ICU、肿瘤科、脑病科、康复科;其危险因素主要是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糖尿病以及机械通气、留置导管等手术操作.结论:ICU等科室有较高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需要采取减少病患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科学使用抗生素,严格加强手卫生依从性和执行隔离等积极有效措施.

    作者:肖琴;张加会;张利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应用Nd:YAG激光对54例61眼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发障行后囊膜切开.结果:术后随访1~12月,术后57眼视力有提高,4眼无提高.结论: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王娟;姬红培;张建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微创技术(腹腔镜)、开腹手术对急性胆囊炎(结石嵌顿性)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采取微创胆道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开腹组(开腹胆囊手术)和腹腔镜组(腹腔镜胆囊手术),各40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腹腔镜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均好于开腹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低于开腹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并且在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病率较小,临床疗效更优.

    作者:鲁敬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超声电导药物透入对初次复治菌阳肺结核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超声电导经皮药物透入对初次复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评价.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75例初次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超声药透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2HRZE/6HRE常规抗结核治疗,超声药透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给予超声电导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痰菌阴转率、肺部病变情况、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症状改善70.0%,痰菌阴转为65.0%,病灶吸收为67.5%,总有效率为72.5%;治疗组症状改善94.3%,痰菌阴转为85.7%,病灶吸收为88.6%,总有效率为9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药透组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或缩小率均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电导经皮药物透入联合化疗联合能提高初次复治菌阳肺结核的痰菌阴转,疗效显著提高,促进病灶吸收,疗效显著.

    作者:刘锐;张焕;李卫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哮喘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入院时均给予止咳化痰、平喘、扩血管、抗病毒、抗感染等常规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沙丁胺醇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采取异丙托溴铵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肺功能及哮喘治疗有效率.结果:在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情况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小儿哮喘患者异丙托溴铵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戴春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急性室性心律失常应用不同药物(利多卡因、胺碘酮)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室性心律失常应用利多卡因与胺碘酮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急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36例)与胺碘酮治疗(观察组,36例)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36例患者在接受了胺碘酮治疗后,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患者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2.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结果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仅为5.56%,远低于对照组的25.00%,组间结果比较同样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急性室性心率失常时可采用胺碘酮治疗,相较于利多卡因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李继高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肿瘤新入护士的安全隐患及应对

    目的:分析肿瘤外科新入护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相关的应对措施.方法:以我院近三年内入职的新护士的相关工作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和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新入护士进行培训和病房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训练,统计和记录发生安全隐患的类型和数量,并调查患者对新入护士工作的认可度.结果:由于肿瘤外科的工作繁琐,专业性强,在护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安全事故,但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后,其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者对新入护士的认可度也明显提高.结论:在肿瘤外科中,新入护士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对护士进行专业的培训后,可以有效地避免风险事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陈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4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给予其中参照组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22/24),参照组为70.83%(17/2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等消失时间均快于参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谢长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30例(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5例一组.对照组使用奥沙西泮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药辩证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睡眠障碍(SDRS)程度评分、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60.00%),P<0.05;且SDRS评分、DBP和SBP值明显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辩证治疗高血压睡眠障碍的效果可观,值得推广.

    作者:臧兴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对比研究

    目的:探究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过程中,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对患者采用锁定钢板的方式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的治疗方式,其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锁定钢板的治疗方式相对常规治疗方式来说,能够达到更高的治疗有效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马英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新生儿肱动脉与桡动脉穿刺对比

    目的:观察比较新生儿肱动脉与桡动脉穿刺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62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时间范围: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行肱动脉与桡动脉穿刺采血,采集完血标本后对比2组患儿的采血效果.结果:统计得出,研究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93.55%,与对照组70.97%的相比明显较高(P<0.05);研究组采血操作时间为(3.89±1.12)min,对照组为(6.52±1.30)min,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5%,与对照组的25.81%比较明显较低(P<0.05).结论:新生儿穿刺采血中桡动脉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肱动脉穿刺,是一种集合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时间短、安全性好等优势的采血方法,可做大力推广.

    作者:王玉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肺结核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进行两组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完全依从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依从性和治愈率的提升,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徐正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依从性对断指再植指成活率的影响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断指再植患者依从性后观察再植指的成活率. 方法: 将 63例断指再植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实验组从患者心理状态、环境控制、体位安置、行为标准等方面的依从性进行干预,对照组采取自愿配合的方法,比较2组再植指的存活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增高,再植指的存活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78.38%﹙均P<0.01﹚ 结论: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断指再植指成活率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大梅;胡寿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应用产后个性化护理改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应用产后个性化护理改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产妇,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选择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产妇选择个性化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使用WHOQOL-100对产妇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在母乳喂养方面,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率77.1%,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94.3%,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产妇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显著好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对产妇实行个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母乳喂养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多方位护理管理对产科住院产妇满意度、护理质量影响

    目的:探讨多方位护理管理对产科住院产妇满意度、护理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集的90例产妇,根据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多方位护理管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为75.56%,P<0.05.结论:多方位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产科护理管理质量,也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锡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