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平;侯本新;柯延壮;陈求赞
目的:分析研究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2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急诊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3%,明显优于参照组的77.4%.对于住院时间,实验组的住院时间(21.5±3.6)d少于参照组(40.7±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死亡率.
作者:赵九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纳入溶栓组与对照组(n=42).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溶栓组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凝血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溶栓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4%,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33%比较差异显著,存在对比分析价值(P<0.05).同时,溶栓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显著变化,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显著,保证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积极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作者:高文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5/6-2017/6期间所收治的180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规定剂量给予异丙酚和咪唑安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按照规定剂量给予异丙酚和芬太尼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指标和对照组相关指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指标、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治疗,可以显著缩短患者苏醒时间,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崔燕;马芙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提升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肝移植患者,根据研究目的,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经统计学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体尽快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岑罗旭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超声医师对乳腺肿块声像图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乳腺检查的872人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受检者实施超声检查,并将超声诊断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结果相对比.结果:超声BI-RADS分级:Ⅰ级729人,Ⅱ级138人,Ⅲ级4人,Ⅳ级1人.病检结果:乳腺纤维瘤100人,浸润性导管癌1人,其他良性病变38人.结论:基层医院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较高,能够基于受检者的病理特点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有助于患者的早期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作者:王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围术期护理在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行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对于行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吉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癫痫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80例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分别40例.常规组应用一般护理,舒适组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癫痫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治疗前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OLIE-31量表评分.结果:舒适组癫痫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舒适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OLIE-31量表评分差异小,P>0.05;治疗后舒适组SAS评分、SDS评分、OLIE-31量表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癫痫患者负性情绪有缓解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王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脑挫裂伤患者30例(入院时间: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依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将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均有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施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分数.结果: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而且研究组患者的评分要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研究数据可知,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治疗脑挫裂伤患者方面要优于常规的护理干预,更值得在医疗上的广泛推广.
作者:黄晓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措施应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4月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50例作为感染组,再选取同期腹部手术无切口感染的患者50例作为正常组,对比并分析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因素对比结果显示,,腹部手术切口发生感染与患者的BMI高、存在营养不良、住多人病房、夏季手术合并基础疾病或感染、、非主刀医师缝合、手术时间长、术前未预防应用抗生素等因素具有相关性切口感染和手术时间、手术类型以及是否主刀人员缝合有关,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较为繁杂,护理方面应从围手术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以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吳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对中医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效果予以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50例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25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护理;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费用、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比较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借助中医护理路径予以护理,不仅能够对护理行为予以规范,而且住院时间及费用有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也比较高,因此,中医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价值较高,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马晓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药物以及手术流产史与早产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05月我院参加优生优育队列的孕妇400名,并且在孕妇受孕14周之前对其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药物使用史和手术流产史等资料进行统计和记录.根据孕妇是否在受孕之间有用药史和手术流产史,以及次数进行分组,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孕妇的药物及手术流产史与早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孕妇的资料统计分析,所有孕妇的早产发生率为4.30%,孕妇自发性的早产发生率为2.43%.在用药方面,有过使用1次或者是2次药物流产史的孕妇的早产发生率为1.87%,所以孕妇有药物流产史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自身自发性早产的风险的发生;对于手术流产史方面来看,有过1次手术流产史或者是2次手术流产史的孕妇,发生早产的概率与自发性早产或者是总早产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妇的既往药物史是影响自身自发性早产或总早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陶义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时使用中医骨伤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中医骨伤治疗,将两组症状积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症状积分均更高,P均<0.05.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骨伤治疗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加确切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利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日-2017年3月12日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15例(保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手腕活动度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腕活动度(旋前80.12±9.210、旋后86.10±6.210、掌屈51.02±12.100、背屈57.21±9.210、尺偏28.12±7.210、挠偏18.21±7.1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处于优势(P<0.05).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并且还能缩短术后愈合时间,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钬激光碎石治疗伴有严重肾积水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42例伴有严重肾积水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采用钬激光碎石治疗,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0.5%,甲组总有效率为71.4%,乙组的护理效果高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严重肾积水输尿管结石患者给予钬激光碎石阶段采用综合护理措施,优势明显,不存在其他炎症,能大程度提升手术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生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FPG、24hPG、TG和GH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膳食质量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饮食以此来确保身体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营养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糖尿病临床症状的有效改善和对血糖的控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调查肿瘤病人放射治疗的睡眠与生活质量状况,并探讨放射治疗对于肿瘤病人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一般健康状况问卷SF-36调查123例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病人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123例放射治疗肿瘤病人的PSQI总分为8.374±4.11分,其中有70例,56.9%病人存在睡眠障碍PSQI>7.t检验及秩和检验发现睡眠障碍组的SF-36的7个维度得分均低于睡眠无障碍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肿瘤病人的睡眠质量较差,睡眠障碍会导致肿瘤病人生活质量下降.
作者:刘燕;杨秉坤;陈媛娇;谭伟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倍他乐克、通心络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资料.基于患者的入院顺序纳入实验组与对比组(n=35).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以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倍他乐克与通心络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的血脂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与对比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86%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检测结果更加理想,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倍他乐克与通心络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价值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兰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品管圈对冠心病监护中心(CCU)重症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方法: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医院尝试在CCU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改进后护理记录单合格率达到99.6%(498/500),高于改进前89.7%(628/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标率122%,进步率96%.改进前,圈员QCC手法、团队精神、脑力开发、沟通协调、活动信心、执行力、责任与荣誉圈员总分显著上升.结论:品管圈可提高CCU重症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提升圈员的能力.
作者:赵琳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介入性超声诊断后方衰减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8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介入性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患者均对于彩色多普勒间差、介入性超声检查以及病理进行检查.结果:介入性超声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灵敏度,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介入性超声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同样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性超声诊断能够良好的对于肿瘤的良性恶性进行诊断,并且很大程度的提升了诊断过程中的灵敏度以及诊断的符合率,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对于这一方法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庞文萍;何金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应用策略与预后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高压氧治疗与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运用高压氧治疗,且辅以有效地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吴秋雷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