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与常规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对比

喻传宝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常规阑尾切除术
摘要:目的:探析急性阑尾炎接受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与常规阑尾切除术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急性阑尾炎患者4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常规组、小切口组,分别接受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与常规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效果.结果:小切口组术后切口长度、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20%.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能够减小切口,加快术后恢复,值得广泛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比较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与手术治疗克雷氏骨折临床效果

    目的:比较手术与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6例克雷氏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各33例,A组采取手术治疗,B组采取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A组优良率为93.9%,并发症发生率为9.1%,B组为90.9%和12.1%,组间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手术与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的疗效基本相当,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克雷氏骨折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惠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经会阴超声在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经会阴超声诊断技术在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到我院治疗的72例经POP-Q诊断疑似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根据经会阴超声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功能障碍组(n=60)和功能正常组(n=12);根据合并膀胱脱垂情况,将功能障碍组患者分为合并亚组(n=26)和未合并亚组(n=34).对比各组患者的经会阴超声检查结果.结果:功能障碍组和功能正常组患者安静状态和Valsalva动作大状态下尿道-膀胱后角差异显著(P<0.05);合并亚组和未合并亚组患者BND、尿道旋转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具有较高的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价值.

    作者:岳志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茶碱控释片对急性老年哮喘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茶碱控释片治疗急性老年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老年哮喘,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茶碱控释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茶碱控释片联合治疗急性老年哮喘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陈炳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留置尿管护理对尿道感染的影响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对预防留置导尿管患儿并发尿道感染的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治疗并留置导尿管的患者132例列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均分为两级(66例/组),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统计比较两组患儿尿道感染发生率.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出,对照组患儿在导尿管留置后的第3d、5d、7d、14d尿路感染累计发生率分别为7.58%、12.12%、19.70%、22.7%;而观察组分别为0.0%、1.52%、4.55%、4.55%;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留置导尿管患儿的护理过程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可明显降低因留置导尿管而诱发的尿道感染,同时有利患儿病情的极早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如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措施.方法:此次研究开展于2016年12月-2017年6月,将在此期间收治的16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向,分为研究组(合并前列腺炎)与参照组(未合并前列腺炎),研究组患者100例,参照组患者68例.回顾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前列腺体积.结果:经过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病程、年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前列腺体积,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严重程度与PSA、IPSS及前列腺体积有相关性.讨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临床特点明显,前列腺炎等级越高,炎性反应越明显,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越严重,需要对其进行详细诊断后对症治疗.

    作者:赵文永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某山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护理体会

    目的:对某山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护理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饮食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的饮食护理方式,从而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两组不同的护理方式之后,可以明显的看到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血糖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山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控制时,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血糖问题,使家庭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作者:李翠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中选取3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6例.观察组进行传统的阑尾炎切除术,研究组进行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手术切口长度上,研究组长度比观察组短(P<0.05);在术后恢复时间上,研究组比观察组用时短(P<0.05);在切口感染方面,研究组的切口感染率比观察组的低(P<0.05);在遗留瘢痕上,研究组的遗留瘢痕率比观察组的地(P<0.05).结论:对阑尾炎患者进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不仅切口小,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术后留疤情况少,而且还能降低术后感染率,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作者:康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Bobath技术对中后期偏瘫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Bobath技术与运动疗法对中后期偏瘫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bobath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能力.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MBI评分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8周后(治疗后)MBI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治疗后MBI评分[(45.17±7.64)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疗法和Bobath技术在短期内更能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提高,优于神经康复治疗技术,能促进病程长久的脑卒中患者更快的恢复.

    作者:蒋莉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探讨大众健康教育在结核疫情处置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探讨大众健康教育在结核疫情处置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的样本资料来源我县2015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0日发生的结核疫情,感染患者共有60例,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大众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与健康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6.67%,同时观察组患者采用大众健康教育后,其健康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大众健康教育在结核疫情处置中具有良好作用,可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与蔓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文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喹硫平对卒中后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精神障碍的影响

    目的: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喹硫平对卒中后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卒中后痴呆(Post stroke Dementia,PSD)均有精神障碍患者60例,依据药物治疗,分为2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2粒 3/日)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喹硫平(丁苯酞软胶囊2粒 3/日、喹硫平 大剂量75mg 1/日)治疗28天,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MMSE)、MoC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2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2组对精神症状的疗效.结果: 2组在治疗第28天MMSE、MoCA、ADL评分评分均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5),且观察组的3项评分的增加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第28天PANSS评分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NSS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喹硫平对卒中后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神症状改善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天红;谷有全;周超宁;刘赵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研究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纳入溶栓组与对照组(n=42).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溶栓组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凝血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溶栓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4%,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33%比较差异显著,存在对比分析价值(P<0.05).同时,溶栓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显著变化,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显著,保证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积极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作者:高文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药物流产后宫内胎物残留超声诊断分析体会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宫内胎物残留超声诊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宫内早孕患者,用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所有患者开展诊断,探查患者子宫形状、子宫大小、盆腔、附件、卵巢等情况,测出子宫流血情况,对其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量,针对宫内有残留物者实施清宫术,刮出残留物.结果:所有患者宫腔内的宫腔线均呈现不清晰的状态,所有患者宫腔内均有不规则分布的异常回声区,与子宫肌层之间无明显界限区分,有部分患者宫腔内周围有血流信号,且有残留物.其中60例存在血流信号的患者,其残留物主要为脱膜组织、绒毛组织和凝血块等胎物,另20例患者无血流信号,其残留物主要以炎性物质、凝血块为主.讨论:用超声对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物进行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医生对患者宫内残留物的观察与分析,从而有效提升清宫术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霞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肺心病心律失常48例特点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心病心律失常48例特点并分析其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6年3月肺心病患者52例,均在48h内行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然后在临床观察时确定肺心病心律失例数,并分析肺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类型及其特点,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经临床观察52例肺心病患者中有48例为心律失常患者,占总例数的92.31%.肺心病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与房室传导阻滞等类型,发生率分别为66.67%、14.58%、12.50%、4.17%、2.08%.结论:心律失常是肺心病患者临床上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严重程度与肺心病病情严重程度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通常情况下,通过肺心病病情就能够判断出心律失常严重程度,结合肺心病病因和心律失常特点,就能够对症治疗肺心病心律失常,提高肺心病心律失常疗效.

    作者:李国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女性乳头溢液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究对女性乳头溢液的诊断以及手术治疗方法,讨论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乳头溢液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乳房切除术组和乳腺区段切除术组,简称A组和B组,两组中均包含60例患者;A组中所有患者采用乳房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B组中选择乳腺区段切除术作为手术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病症均痊愈,其治疗有效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乳房切除术患者在切除乳房后外观受到一定影响,但多数患者在进行人工假体安装后乳房能够恢复正常生理外观,其恢复良好.结论:在目前对女性乳头的手术治疗上,选择有效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患者治愈感受的重要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部分患者病理反应异常快速,所以必要时应当采用乳房切除术进行治疗,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杨锋;黄堃;付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观察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采取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采取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编号差异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常规方式和盐酸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分析,实践证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1.1%,治疗组的优势更为明显.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发作次数和时间对比,治疗后治疗组的发作次数和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给予盐酸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能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保证临床治疗的可行性.

    作者:封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肝衰竭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研究

    目的:探讨肝衰竭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5.9~2017.3该院94例肝衰竭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采用细菌全自动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及细菌鉴定,分析肝衰竭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肝衰竭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主要感染部位包括血液、腹水、痰液及尿液,构成比分别为17.39%、46.74%、32.61%、3.26%.革兰阴性菌对多种抗菌类药物均产生程度不同的耐药性,其中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等药物耐药率相对较高;曲霉菌及白色念球菌对临床常用抗真菌类药物可产生耐药性,其中氟康唑耐药率较高.结论:对肝衰竭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而言,病原菌及耐药性鉴定工作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疗效评价提供参考,具备重要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孙雪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儿疝气采取小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小儿疝气运用小切口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2月~2017年2月所接收的50例小儿疝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通过小切口手术治疗,而常规组则运用常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出血量都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情况比较,实验组患儿出现并发症率是8.00%(2/25),常规组患儿出现并发症率是16.00%(4/25),实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疝气运用小切口治疗,效果显著,同时降低患儿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值得运用和推广.

    作者:喻传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药物及手术流产史与早产关联的探讨

    目的:探究药物以及手术流产史与早产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05月我院参加优生优育队列的孕妇400名,并且在孕妇受孕14周之前对其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药物使用史和手术流产史等资料进行统计和记录.根据孕妇是否在受孕之间有用药史和手术流产史,以及次数进行分组,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孕妇的药物及手术流产史与早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孕妇的资料统计分析,所有孕妇的早产发生率为4.30%,孕妇自发性的早产发生率为2.43%.在用药方面,有过使用1次或者是2次药物流产史的孕妇的早产发生率为1.87%,所以孕妇有药物流产史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自身自发性早产的风险的发生;对于手术流产史方面来看,有过1次手术流产史或者是2次手术流产史的孕妇,发生早产的概率与自发性早产或者是总早产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妇的既往药物史是影响自身自发性早产或总早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陶义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术中护理干预对侧卧位长时间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形成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探究术中护理干预对侧卧位长时间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我院接诊的160例侧卧位长时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术中综合性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0min,术后24h内压疮发生情况以及术后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压疮面积也要小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对侧卧位长时间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更为显著,提升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

    作者:汪俊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不明原因血尿诊治分析(附99例报告)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血尿的诊治特点,加强对不明原因血尿的重视程度,提高对不明原因血尿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99例不明原因血尿的临床资料.结果:99例病例终诊断:后尿道出血9例,通过经尿道电灼止血术治愈;肾血管畸形18例,经手术后治愈;IgA肾病18例,后转肾内科治疗;支原体衣原体所致血尿27例,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27例病人随访2年后证实为泌尿系肿瘤早期血尿.结论:对原因不明血尿要严格掌握诊疗途径,系统全面检查,加强随访.

    作者:程汉波;汪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