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贞;贾斌;余继鸿
目的:探讨亚低温在颅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4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16-68)岁,平均(35.7±5.2)岁.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8-54)岁,平均(37.3±5.6).对照组采用颅脑创伤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亚低温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并探讨亚低温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P<0.05);观察组治疗后BI、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应用于颅脑创伤疗效显著,减少治疗对内脏功能的伤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在青少年结核病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结核病的青少年48例(2016年9月12日到2017年3月12日时间段),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各24例,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抑郁、焦虑自评量表.结果: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的青少年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83.33%明显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70.83%)且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一定的比对性.结论:对患有结核病的青少年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抑郁和焦虑的负面心理发生率.
作者:杨继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中草药耐受量也发生千变万化,而中药剂量的变化更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和是否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有人做过统计2005年版《中国药典》[2]与1963年版《中国药典》进行比较,两部药典共有的313味中药进行剂量分析.结果中药使用剂量有变化的为165味,剂量上升的中药有137味(占变动的83.03%),其中使用范围(上下限)均上升的占上升药物的44.77%.如玉竹(上下限上升率均为25%)、土茯苓(上限上升率为100%)等.中药剂量增大同时疗效也增大,同时副作用也相应增大.中药的选取和用量是中医在治病过程中重要的一环[1],医生根据患者随自己本身症状的描述和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确立患者的证后,应确立治法,随法用药,如果中药的剂量不合适,将会导致患者的疾病缠绵难愈,随意用药对患者机体的损害极大,所以在给患者用药时应该注意药物的用药量笔者就针对中药处方药物剂量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就中药处方用量增大的原因和弊端进行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徐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院也逐步重视信息化档案管理建设.但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对医院发展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基于此,本文论述了信息化建设下的医院档案管理策略.
作者:杜克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 5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作者:吴迎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微创手术与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2例用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46例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拔导尿管的时间等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道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创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电切深度,并应降低电流强度,防止闭孔神经反射引起膀胱穿孔.
作者:范学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将瑞舒伐他汀用药的方法,用于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中进行筛选,从符合要求的患者中随机挑选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42例患者口服氨氯地平,实验组的4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比较两个治疗小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的血脂和血压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用药后所有患者的各项指标都有所好转,但实验组的好转状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于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痛患,采用联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比单独使用氨氯地平治疗效果要好,不仅能够改善病患的血压情况,还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萍;吴金花;向凤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侧重针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血清CGRP水平,与患者抑郁、疼痛情况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共计纳入病例57例(均为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所接诊病例).针对该部分患者血清CGRP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通过统计可以发现,不同疼痛程度其CGRP水平存在有明显差异;且抑郁程度不同,其血清CGRP水平均存在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其疼痛与抑郁程度不同,且血清CHRP均存在有一定差异,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指导.
作者:周艳;杨静月;李清祥;彭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通过了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研究现状,为促进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产生原因分析以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胎膜早破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首先对其胎膜早破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再分别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新生儿结局以及分娩情况.结果:经过对我院92例产妇,胎膜早破原因进行调查,可知胎膜早破原因有营养不良、羊水过多、胎头位置不正、生殖道感染、宫口松弛.观察组产妇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新生儿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造成胎膜早破的原因较多,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治疗和护理,而应用优质护理可减少剖腹产,改善新生儿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李红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200例医院收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赵翠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7年8月接收的患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手术效果的研究.对所有患者施以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研究该法治疗疾病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77例患者,均成功的进行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中没有异常情况出现,手术成功率高,为100%.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了胆漏;1例患者出现了残留的结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2例患者经过术后治疗和护理,均已经康复出院.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而在具体操作中,一定要遵守手术操作的规范,还要满足手术指征才能行腹腔镜手术,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明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介绍危急值报告制度及临床应用情况,推动其有效应用和持续提高,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在医疗安全委员会下设立了危急值管理小组,制订危急值处理制度与流程,讨论危急值项目设置的合理性,严密监控整个危急值处理流程的执行过程,审查检验、放射、超声、心电、病理等科室对本部门进行危急值质控的落实情况.通过一系列措施,优化了危急值的处理过程,保障了病人安全,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成立一个跨部门、跨学科的危急值管理小组,能提高危急值管理的水平与效率,为临床科室及时救治危重患者、抢救患者生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提供重要支撑.
作者:鲍旭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与康复护理对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膝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47例,术后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47例,术后实施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及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更高,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和康复护理在膝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护理模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PDCA循环结合精细化培训在内分泌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7月来我院内分泌科实习的70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5名.对照组进行精细化培训,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结合精细化培训,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的各方面能力、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方面能力测评分数明显比对照组高,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18%和76.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分泌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DCA循环结合精细化培训,有助于极大的提高护生各方面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俊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临床路径的启示下,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实习的40名护生对其进行临床护理教学路径,使用自制的教学满意度量表对学生与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及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护生与带教老师对临床护理教学路径表的满意度较高.结论: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在实践教学中的建立与应用,不仅使教学目标明确,还能提高护生对带教教学的满意度与临床的教学质量,效果确切.
作者:杨芸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口腔科门诊在使用护理管理后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6-2016.5(观察组)对口腔科门诊实施护理管理,与2014.6-2015.5(对照组)未实施护理管理展开对比分析,探究实施护理管理后对医院感染的影响.结果:在院内感染发生率上观察组(3.00%)显著比对照组(17.00%)低(x2=10.889,P<0.05).结论: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应用中,能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丁桂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心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指由于血液黏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引起的心脏发生出血性或缺血性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质量.他汀类药物是临床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他汀类药物具有比较理想的疗效,能有效降低血胆固醇及脂蛋白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徐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术后母乳喂养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2015年6月15日到2016年6月15日期间)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产妇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每组产妇各50例,对两组进行剖宫产产妇的术后乳量及母乳喂养率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观察后,观察组产妇分娩后产乳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母乳喂养率为76%,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90%,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分娩的产妇术后产乳量高,乳汁充足,医护人员重视产妇术后进行母乳喂养.说明在临床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术后母乳喂养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晓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高温、噪声、粉尘对作业工人心电图和血压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某企业参与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1500人进行研究,对其进行血压和心电图检查,对接触不同职业危害因素人员的高血压患者病率、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进行统计.结果:同时接触粉尘、高温作业工人和单独接触粉尘或高温作业人员之间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和高血压患病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粉尘作业人员和噪声作业人员、高温作业人员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血压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引起接触人员心血管疾病方面,高温和粉尘存在一定协同作用.粉尘作业能够对心血管系统和高血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实践中应当对作业人员劳动保护进行强化,促进岗位作业环境改变,为作业人员健康提供保证.
作者:李鹤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