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英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PCI绿色通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1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PCI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的50例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PCI绿色通道中实施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较为显著,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丽霞;马玉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分析神经内科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择了2014年-2016年的26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并观察临床的治疗效果,从而探讨神经内科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在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当中使用介入治疗的方式,创伤小,在临床上的后遗症比较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中进行推广.
作者:杨洪富;刘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索术前心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P组)与空白对照组(C组),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使焦虑评分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进行认知功能评分,采用“Z计分法”进行POCD诊断.结果:P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POCD发生率均低于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全子宫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
作者:张盛全;奚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方法:选择2014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心内科老年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危险因素和死亡时间.结果:106例患者中死亡68例,占比64.15%,68例患者中发生死亡的病因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主,占比55.88%,其余病因依次为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脏病、急性心肌炎,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为主,占比分别为35.29%、32.35%,其余危险因素依次为饮酒、吸烟、排使用力,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时间为入院14~20d,夜间猝死率明显高于白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因素较多,病因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主,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作者:龙竹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性中毒临床效果及调查流行病学发展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全部经我院急诊科抢救和治疗的急性中毒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29岁的中毒患者数量多;镇静催眠中毒是急性中毒的主要原因;口服是主要的中毒途径;中毒治疗措施中催吐、洗胃及导泻都占据较高比例,皮肤黏膜清洗使用的频率较低;中毒地点以家里为主.结论:应加大对医护人员的临床毒理学培训,提升急性中毒患者诊治水平,降低患者自杀事件发生概率,提高人们生存及生活质量.
作者:王任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在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中应用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肾上腺素混合使用局部浸润麻醉方式的临床结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并采取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患者73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其展开回顾性总结、分析.全部患者均给予局部浸润麻醉方式,并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实施救治.术后对患者展开随访,依据随访结果分析患者康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切口均未出现明显疼痛感,全部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状况.术后对患者展开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至两年,平均为一年.全体患者均已痊愈,无复发病例.结论:局部浸润麻醉操作方式简便快捷,患者从麻醉中恢复时间较短,疗效明显且经济成本明显降低.而在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中应用局部浸润麻醉方式实施麻醉,麻醉效果显著,简化术前麻醉流程,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冯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行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8例接受中医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中医组,选择同期48例接受西医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西医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的治疗有效率45例(93.75%)显著高于西医组32例(66.67%),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行中医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
作者:翟广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20g/L碘甘油治疗.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牙龈指数指标(GL)、牙周袋深度指标(PD)、松动度(MD)指标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39/4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30/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过程中采用米诺环素软膏,可以显著提升疾病治疗效率,同时该治疗方法操作简便,有助于辅助治疗牙周病,尤其适用于在基层地区进行推广.
作者:艾礼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总结普外科手术后期并发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指导医生在手术之前以及手术之后对患者产生脑梗死风险进行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椐,同时做好积极预防工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我院在以往所接诊的普外科手术后期产生脑梗死患者资料100例,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显示,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期间低灌注属于普外科手术后期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普外科手术期间需要有效监测并且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防止或是减少低灌注操作,手术之前有效控制血糖、血压以及血脂水平,能够显著减少手术后期并发脑梗死的风险.
作者:江海艳;方想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讨论PDA扫描核对技术在护士安全用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4个骨创伤科病房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的2个病房中实行传统核对方法,在实验组的2个病房中进行PDA扫描核对技术核对方法,病例均选自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结果:在对照组中共进行3541次护士给药,在实验组中共进行3842次护士给药.实验组中出现非时间的药物执行错误少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给药的时间错误率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创伤科病房实行PDA扫描核对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护士给药的错误发生率,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雪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例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完善了外周血及骨髓涂片形态学检测、外周血免疫表型分析、TCR-V3检测及TCR基因重排检测以确诊.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结果:该病男女发病率类似,女性患者占56%,男性患者占44%,以中老年发病为主,中位年龄60岁.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位数为0.68×109/L,未合并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位数为1.3×109/L,两者差异明显(P=0.039).同时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好,预后良好.结论: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明显低于未合并者,但该类患者预后仍较好.
作者:张丽娜;翟丽佳;周玮;高小惠;陈永春;闵凤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分娩产妇应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复合作用的镇痛效果以及新生儿Apgar的影响.方法:我院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接收的临产产妇184例,根据给药剂量,将产妇分为Ⅰ组、Ⅱ组、Ⅲ组以及Ⅳ组,每组各46例,其中Ⅰ组为3μg,Ⅱ组为4μg,Ⅲ组为5μg,Ⅳ组为6μg,比较两组镇痛效果以及新生儿Apgar情况.结果:Ⅱ组、Ⅲ组以及Ⅳ组的镇痛效果要优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四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较大剂量的舒芬太尼符合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廷桓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责任制小组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则采用责任小组的护理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的一般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8d的营养情况、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表现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8d的营养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8d的营养情况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制小组护理方案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中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当中进行推荐.
作者:曹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中医针灸推拿护理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对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45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联合进行中医针灸推拿护理的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干预效果.结果:对干预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为98.67%,对照组为88.89%,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总结发现.观察组为98.67%,对照组为92.44%,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肩周炎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干预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开展.
作者:李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药制剂是我国医学中很重要的药品分类,在药品中占很大一部分,也是患者接受治疗的重要药剂,中药制剂的质量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现代社会的中药制剂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中药药材的发展和进一步应用研究也因此受到医学界得到普遍关注.中药制剂的质量受到中药药材质量和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想要提高其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保障中药制剂的安全性和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本文就针对中药制剂的质量安全控制进行探讨,提高我国的中药制剂质量安全.
作者:谷任君;高红国;刘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在本次研究中,对所有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问卷研究形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血脂以及体质量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糖尿病病程、运动量、饮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用药种类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危险有很多种,对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和眼底检查,通过综合检查分析,判断患者的致病危险因素,并依次为依据,对患者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娄雪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口腔科门诊在使用护理管理后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6-2016.5(观察组)对口腔科门诊实施护理管理,与2014.6-2015.5(对照组)未实施护理管理展开对比分析,探究实施护理管理后对医院感染的影响.结果:在院内感染发生率上观察组(3.00%)显著比对照组(17.00%)低(x2=10.889,P<0.05).结论: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应用中,能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丁桂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加温雾化吸氧装置在危重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危重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45例患者采取常规吸氧装置作为对照组,另45例患者采取加温雾化吸氧装置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比对照组82.22%高(P<0.05);研究组患者痰液粘稠度Ⅰ级发生率比对照组多;且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少;研究组血氧饱和度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温雾化吸氧装置在危重患者气道管理中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气道湿化情况,促进分泌物排出,安全性较高,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作者:闫雪山;崔微艳;郭梅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应用倍他乐克加用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从我院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住院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共150例,运用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75例,在观察组中采用倍他乐克加用参松养心胶囊进行为其四周的治疗,而在对照组中则采用可达龙片进行为其四周的治疗,终,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情况、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观察组中,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所达到的总有效率为88.00%,而在对照组中,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所达到的总有效率为85.33%,而从心电图中也可看出,其总有效为90.67%,由此可见,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较为相近的,但却可明显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总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两组患者中,均没有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应用倍他乐克加用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也较少,具有安全稳定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纪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心内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方法的创新探讨.方法:将我科50人临床护理实习生按不同带教方法进行分组:常规组25人采用传统带教方式,实验组25人采用心内科511带教方法,对2组护理实习生的知识理论水平得分状况以及带教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理论知识得分状况以及技能操作得分情况均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的带教满意度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内科临床护理实习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带教体制的建立健全,采用心内科511带教方法展开带教其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冉紫蕴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