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林;杜燕利;杨敏
目的:探讨扶正清瘿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和联合扶正清瘿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和78.79%,观察组明显更高,统计学存在比较意义(x2=5.2254.P<0.05).结论:扶正清瘿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亚兵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羧甲淀粉钠展开治疗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84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应标准确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包含抗病毒治疗、抗感染治疗、退热及止咳化痰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增添应用羧甲淀粉钠展开治疗,两组患儿治疗周期均为三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结果、患儿细胞相关免疫指标变化情况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手段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患儿细胞相关免疫指标CD4+、CD8+及CD4+/CD8+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细胞相关免疫指标CD4+、CD4+/CD8+相较于治疗前,均表现为显著的上升趋势,而CD8+表现为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呈现显著提升趋势,且观察组提升趋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羧甲淀粉钠展开治疗,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细胞相关免疫功能.
作者:何适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脑分水岭梗死,英文简称CWI,又可将其称之为边缘带梗死或低血流梗死等,其致病原因主要是由相邻脑动脉末梢交接区的局限性缺血而造成.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影响因素的增多,近年来发生脑分水岭梗死的情况有明显的增多,同时,随着相关医疗技术的发展,在面对脑分水岭梗死时,也有了更多的研究进展,为此,本文就从脑分水岭梗死的发病原因、类型以及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建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5-2016年中药注射剂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排序比(DUI)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销量呈小幅上升趋势,但品种较为稳定,其中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品种多,其用药金额占所有中药注射剂的一半以上,呼吸系统类喜炎平的用药金额增长显著.中药注射剂用药频度同步性较好.结论:我院2015-2016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合理,个别品种存在使用不规范情况,应高度重视安全隐患,严格按说明书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杨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查看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7例,观察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查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患者的尿管留置时间也有所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也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也显著降低,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庆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病变,属中医学骨痹、痹病、膝痛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的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局部肿胀伴功能受限.根据局部和全身性致病因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由膝关节关节软骨退变导致,继发性多有局部外伤、手术、长期慢性关节疾患等病史.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50岁以上人口骨性关节炎发病率为5%,60岁以上人口的发病率为20%,其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率为78.5%[1].临床可表现为进行性慢性发展的膝关节肿痛、僵硬、活动受限,可伴有继发性滑膜炎等,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
作者:王定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恢复中的意义.方法:将102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患肢运动及语言康复等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对照组为78.4%;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脑梗死后遗症的患者采取康复的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患肢运动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武秀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完成子宫肌瘤手术后对患者开展系统护理的作用.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仅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疼痛、睡眠、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胃肠道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平均分数、负性情绪平均分数、睡眠分数、并发症率、术后平均住院以及下床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针对接受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改善术后患者的健康情况,提升康复效果,降低疼痛以及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中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分析.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 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临床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临床组的治疗性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临床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疗方法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武敬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应用于糖尿病诊断、血糖控制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所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59例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5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进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测定,对照组于体检当日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1)研究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为(6.45±1.3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34±1.48)%,t分别为16.917、10.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空腹血糖水平检测检出糖尿病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0%、78.1%、68.6%、38.1%、61.9%,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9%、93.4%、93.2%、48.3%、51.7%,其中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均显著高于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差异显著,X2分别为4.291、5.664、6.273,P<0.05.(3)经相关性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高血压发生率、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等因素和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分别为0.375、0.403、0.452、0.396、0.404、0.522,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相关性,r=-0.124,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应用于糖尿病诊断、血糖控制及疗效评估方面均具有显著价值,并且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脑瘫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总有效率为75.55%.两组脑瘫患儿的总有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院通过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护理服务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大学生行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效果.方法:将我校的11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法平均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实验组予以行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授课,对照组予以传统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接受课程学习后比较SCL-90各因子情况,其焦虑、强迫、人际三个因子改善程度更大,两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大学生接受行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韩艳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疗小儿脾胃气虚型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小儿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疗4周.对比观察患儿在服药前后食欲、食量及精神状态与面色的变化.结果:痊愈64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4%.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疗小儿脾胃气虚型厌食症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症状,效果肯定.
作者:吕倩;刘晓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小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以9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目标,均给予小切口白内障切除术治疗,对治疗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角膜发生水肿进行分析,了解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角膜水肿第1天的发生率为22.22%,第3天为11.11%,第7天为3.33%.根据临床中观察的结果和各种检验显示,角膜水肿的发生与年龄、切口位置、核的硬度、灌注的压力以及时间等有关,与患者的性别无关.结论:白内障对患者的影响较大,而影响角膜水肿的因素较多,因此在治疗中应采取正确的措施降低角膜水肿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谢泽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血清CRP、PTC水平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关联分析探究.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支原体肺炎患者21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随后根据患者的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CRP、PTC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水平变化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PTC水平经Logistic回归分析,大似然比估计值和OR值均<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PTC水平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存在相关性,均为负相关,即血清CRP、PTC水平越低,患者治疗效果越好.
作者:马秀英;王伟;李莉;李双伏;彭新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儿童保健护理在儿童成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儿童保健护理的108例健康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分至两组,一组接受常规的儿童保健护理,另一组接受针对性的儿童保健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儿童的营养性疾病发生情况和Gesell量表评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针对护理组中仅出现1例佝偻病和2例缺铁性贫血的儿童,而常规护理组中出现了5例佝偻病和6例缺铁性贫血的儿童,针对护理组的营养性疾病发病率(5.56%)远远低于常规护理组的发病率(20.37%),且针对护理组Gesell量表中的多项评分都要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为儿童提供针对性的儿童保健护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大幅度提高了儿童的各项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姚俊;彭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抽选2015年1月份-2017年6月份在我院就诊的8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两组,每组均为40例,给予观察组产妇进行综合护理,给予对照产妇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产妇母乳喂率,两组病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产妇母乳喂率,两组病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产妇母乳喂养率,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产妇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晓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昏迷患者的病因及紧急抢救措施,进一步论述如何提高急性昏迷者的抢救效率;探讨和分析临床抢救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方法:以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急性昏迷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和治疗;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临床呼吸衰竭抢救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平常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平常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平常组基础上增添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其进行分析和治疗.结果:在我院接受急性昏迷治疗的80例患者中,45例患者基本痊愈,25例患者病情极大好转,7例患者瘫痪,3例患者死亡.在我院接受临床呼吸衰竭抢救的60例患者中,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讨论:急性昏迷患者的病因主要为急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及时地分析,并实施准确地抢救措施,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在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疾病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大程度地抢救患者,值得推广.
作者:邓川;米艾青;李建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风病早期康复训练对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曾在我院治疗的60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发病后即入院治疗),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内科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30例,在病情稳定后48小时即开始配合康复训练,治疗30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肢体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风患者如能在患病后早期即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并发症,减轻各种后遗症状,将肢体功能的障碍程度降到低,更好的促进患者功能康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禹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急性外伤性脑出血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38例急性外伤性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比较,均采用常规紧急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每组19例患者.比较两组治疗7天后、14天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7天、14天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以94.74%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结论:对急性外伤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总体疗效显著,故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作者:陈兵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