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反馈性训练结合多种针对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董爱军

关键词:反馈性训练, 针对性手术, 胫腓骨骨折
摘要:目的:研究反馈性训练结合多种针对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49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联合组,每组均有247例患者,治疗组采用几种不同手术方法,联合组则在多种针对手术方法上结合术后反馈性训练.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与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联合组的治疗综合效果明显优于治疗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也同样优于治疗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反馈性训练结合多种针对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十分显著,在今后临床过程中可以进行广泛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撷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42例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手术治疗患儿,按照随机抽取双色球分组方法,将惠儿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6%、28.57%,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手术治疗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和住院时间.

    作者:农淑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医院药品库存精细化管理分析

    目的:探究和分析精细化管理在医院药品库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的3217份医院药品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的2739份医院药品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的3217份药品的库存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方法进行药品的库存和管理;对照组的2739份药品采用传统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对比两组药品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药品的药品医院库存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药品浪费、药品的库存占用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本次的研究分析当中可以看出,采用精细化管理后,观察组的药品在医院库存管理方面的合理性、科学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药品的浪费和库存占用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潘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慢性支气管炎应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的研究

    目的:探析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9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6)、研究组(n=46).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48%,相较于参照组患者的76.09%,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咳嗽消失、发热消失、咳痰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加快患者康复,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的治疗方式.

    作者:卢爱红;单英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子宫肌瘤治疗过程中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从而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提供建设桂意见.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前来接受治疗的152名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析,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分别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患者均为76人.对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研究2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并在手术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采用腹腔镜手术疗法进行治疗的患者其身体各项指标及恢复情况较好,且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同时两组患者间的各项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疗法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出现.因此此种手术方式具有显著的医疗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作者:陈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对普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普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呼吸内科、心内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普内科护理质量具有显著影响,能够大大提升护理效果,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应用价值高.

    作者:杨佳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支气管扩张患者行以长期低剂量罗红霉素治疗的效果探究

    目的:探究支气管扩张患者接受长期低剂量罗红霉素进行医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106例,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服用左氧氟沙星,每天2次,每次0.2克;实验组患者服用低剂量罗红霉素,每天2次,每次0.15克.2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0个月的医治,对比2组患者医治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低剂量罗红霉素进行治疗后,其咳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11%,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79%),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接受低剂量罗红霉素进行治疗后,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鲁兵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因患多囊卵巢综合征而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将两组患者的月经正常率、排卵率、并发症率、流产率、妊娠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月经正常率、排卵率、妊娠率显著较高,并发症率与流产率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帮助患者正常月经与排卵,还能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防止流产事件,临床上推广普及很有价值.

    作者:张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医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与防范

    目的:探讨中医儿科护理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本院30例中医儿科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对引发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儿治疗期间总共发生11起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6.67%.对不良事件发生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社会因素、患凡因素、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及基础设施五个方面.结论:针对中医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危险因素,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防范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作者:胡旭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莫沙必利与金双歧联合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莫沙必利与金双歧联合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的5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莫沙必利联合金双歧实施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慢性传输型便秘的患者采用莫沙必利联合金双歧进行治疗,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的提高,在临床上可以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华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预防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以及预防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200例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清创处理,观察组进行创伤检查、清洗以及抗感染治疗,术后均进行干预,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总结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2.0%,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23.0%,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后均痊愈.多因素分析后表示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有医务人员的杀菌消毒意识、院内空气质量、器械消毒情况以及创面消毒情况,各因素之间独立存在(P<0.05),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创伤清理不彻底,因此,提高医务人员的杀菌消毒意识、改善诊疗环境的空气质量、增强器械消毒以及提高对患者创面的评估能力是降低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因素.

    作者:陆顺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以学生为主体的《老年护理学》课程设计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研究此教学方式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老年护理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级护理专业中99人为实验组,与2015级护理专业50人进行对照,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采用传统式教学,与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接受课程设计后的教学方式进行对照,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的考试,并现场向实验班同学发放问卷调查表,后收集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带教老师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反馈.结果:实验组教学方法理论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传统教学法,经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问卷结果显示新的授课方式有助于提高学习热情及效率并激发对课程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各项学习能力,带教老师反馈表明在临床,经过课程设计改革后的学生更善于与病人友好沟通.结论:以学生为主体的《老年护理学》课程设计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对改进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胡徐娟;张红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究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针对3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使用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干预,并归为观察组,针对另外30例患者采用康复治疗干预,并归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在干预前无明显差异,经过分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改善明显较优;评价两组生活质量后,按照组别计算其平均值并进行比较,可见两组患者在干预前无明显差异,经过分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情况明显较佳,组间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发现,其能够帮助患者得到有效恢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董洪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内镜检查患者96例,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措施,观察比较患者入院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负面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负面情绪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李永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Bakey Ⅰ型术后并发精神异常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BakeyⅠ型术后并发精神异常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科1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BakeyⅠ型患者,行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部置换、降主动脉血管覆膜支架置入(孙氏手术)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观察及护理措施.结果:15例患者行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部置换、降主动脉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术(即孙氏手术)后,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其中发生1例严重精神障碍),2例并发出现肾功能异常,应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后好转.现将5例并发精神异常患者的护理及观察体会报道如下.结论:经过对术后并发症的细致观察及有效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能积极处理,使患者术后都能良好地恢复,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滕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产妇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和研究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留置导尿管的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8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共19例)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而另19例作为观察组,给予产后综合护理,然后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尿路感染率和膀胱刺激征发生率,从而得出2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法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未发生尿路感染病例,而对照组尿路感染率为21.05%,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出现尿频1例,尿痛3例,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生率远高于观察组.结论:对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妇女采取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率和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应该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提倡.

    作者:肖雪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分析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患者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7年8月诊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性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性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LABP)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治疗后的心率、血压、肾功能、心肌功能以及尿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动脉压以及尿量平均值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语对照组;其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LABP治疗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能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其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银川市卫生监督协管人力资源配置现况分析

    目的:掌握银川市卫生监督协管人员配置状况和工作开展情况,探讨卫生监督协管体系建设对策,推进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开展.方法:对银川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监督协管设置及人员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银川市36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监督协管设置率为100%,卫生监督协管员聘用率为119.12%,专职协管员占7.41%;男女性别比为0.71,45岁以下人员占74.49%;学历以大专及以下为主,占90.53%;初级职称和无职称人员占比较大,分别为44.86%和40.95%;专业以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为主,分别占41.56%和30.66%,预防医学专业人员仅占6.38%.结论:银川市卫生监督协管体系基本建成,但卫生监督协管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存在人员学历和专业技术职务偏低,专业性不强、公共卫生人才缺乏、专职协管人员较少的现实问题.建议完善协管工作制度,完善人员聘用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效能.

    作者:任吉红;邹建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丽江市首例接种脊灰疫苗后VAPP病例调查

    目的:分析接种脊友疫苗后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的原因.方法:对1例VAPP病例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调查分析整理.结果:病例首次服一剂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20天后出现右下肢麻痹,麻痹60天后随访有残留麻痹.结论:该病例便标本分离出脊灰疫苗株病毒,诊断鉴定为脊灰疫苗引起的VAPP病例.

    作者:崔福梅;张守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创伤骨科中骨折固定的临床方法对策探讨

    目的:综合分析创伤骨科中骨折固定的临床方法以及临床效果,并总结各种骨折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1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以及自主选择,分为外固定的A组(n=72);钢板内固定治疗的B组(n=72);和髓内针固定的C组(n=72),分析不同骨折固定手术前后疼痛指数以及临床效果.结果:(1)创伤骨科中的骨折固定方法主要包括外固定支架治疗、钢板内固定治疗、髓内针固定治疗三种,运用内固定方法的患者术后疼痛指数低于外固定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固定方法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在85%以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骨科中的骨折固定,要根据患者伤损状况和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骨折固定方法.

    作者:吴明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胫前皮肤缺损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胫前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法机器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例胫前皮肤缺损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患者采用双蒂筋膜推进皮瓣、小腿肌间隙皮支皮瓣和隐动脉皮瓣进行修复治疗,并且对患者各个阶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患者治疗各时间段内的患肢麻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本次探究实验研究的16例患者皮瓣移植后均成活,创面呈均为一期愈合,治疗16周后,其无麻木感占比明显较治疗8周后高,其完全麻木占比则明显低于治疗8周后,P<0.05.并且根据后期的随访调查,16例患者胫前皮肤恢复良好,患者骨折愈合均未发现异常,创口均一期愈合,16例患者均可恢复体力劳动.结论: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胫前皮肤缺损风险性低,骨折愈合率高,伤口愈合良好,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胫前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显著,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贾齐新;孙儒;任豫黔;杨哲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