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6年福建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及监测结果分析

陈阳;何似;李世清;王灵岚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监测, 鼠密度, 鼠带病毒率
摘要:目的 对福建省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监测结果 进行分析,掌握疫情发展动态,控制流行,减少发病.方法 对全省疫情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笼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其组成,对鼠肺进行汉坦病毒抗原检测及病毒分型.结果 2006 年全省共发现 HFRS 患者96例,发病率0.27/10万,死亡1例,病死率1.04%.病例主要集中在南平市、宁德市和泉州市永春县,发病较严重的是周宁县,发病率达8.60/10 万,永春县发生6例.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大部分集中在秋冬及春季,占全年病例总数的89.58%.年龄分布以30~50岁居多,占70.83%.男女比例为2.84:1.室内平均鼠密度为5.74%,褐家鼠占52.82%.固定监测点周宁县野外鼠密度为5.41%,黄毛鼠占58.70%.室内鼠平均带病毒率为4.46%,发生疫情的疫点和一些特殊生境褐家鼠带病毒率较高.结论 福建省 HFRS 的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仍以褐家鼠为主,携带Ⅱ型病毒,老疫区周宁县疫情严重,重点疫区褐家鼠带病毒率高.永春县原是福建省家鼠型HFRS的老疫区,近几年基本无病例,2006 年发病例数亦较多,应予以关注.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全国监测蝇种文解图示检索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中要求识别14种蝇,为配合全国监测工作的开展,试编绘了这14种蝇的文解图示检索表,以供监测者参考.

    作者:徐劲秋;冷培恩;陈之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我国雷州半岛恙虫病疫源地的特点

    目的 了解雷州半岛恙虫病疫源地的现状,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宿主与媒介的生态调查,病原分离与基因检测.结果 该地区为南亚热带岛屿疫源地,主要宿主为褐家鼠,主要媒介为地里纤恙螨.从宿主与媒介分离到恙虫病东方体,经基因鉴定为 Karp 株.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岛农村居民恙虫病抗体阳性率22.06%,部队人群抗体阳性率3.64%.结论 雷州半岛是我国重要的恙虫病疫源地,部队人群尤其要做好防护.

    作者:王珊珊;黄佳亮;苏建新;彭桂福;王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影响邳州市间日疟残存病例分布的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邳州市灭疟后期疟疾残存病例分布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用预先设计的问卷收集人口学信息、疟疾知识、蚊帐使用、输血史和流动史等信息.结果 共调查 50 例患者和 50 名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法分析了35个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6个因素与疟疾发病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5个独立的因素,露宿、输血史、外出疟区史和家人发热史是疟疾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疟疾控制措施应重点放在献血人员和流动人口管理、发热病例血检及野外住宿人员的个人防护上.

    作者:娄培安;余加席;刘林;刘体亚;张亚;王辉;袁夫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006年临海市城区蜚蠊密度监测

    临海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城区内宾馆、餐饮和食品等第三产业较发达,自然条件和城市特点适应蜚蠊生长.为了解临海市城区蜚蠊的侵害情况,为灭蜚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6年1-12月开展了蜚蠊密度及种群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建人;虞新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云南省小型哺乳动物寄生恙螨群落种多度分布

    目的 了解云南省小型哺乳动物寄生恙螨种类和数量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云南省16个县(市)为调查点,现场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型哺乳动物(小兽),收集其耳廓和外耳道全部恙螨,用Hoyer's液封片,制成玻片标本后,常规分类、鉴定.种多度分布采用 Preston 对数正态分布拟合.结果 共捕获小兽 6888 只,其双耳部检获恙螨87 416只,属 3 亚科 21 属 192 种.小板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scutellare)和中华纤恙螨(Leptotrornbidium sinicum)为主要优势螨种.种多度分布趋势用 Preston 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拟合较好,拟合优度为0.7975.结论 云南省小型哺乳动物寄生恙螨群落的种多度关系呈对数正态分布,中等个体数量的恙螨种类占多数,个体数量很少的稀有种次之,个体数量很大的优势种类在群落内只是少数.

    作者:侯舒心;郭宪国;门兴元;吴滇;董文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例输入性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病例调查分析

    疟疾是一种传播快、易反复、危害大的传染病.嵊州市经过几十年的防治,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但近几年,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频繁,时有输入性疟疾发生,严重威胁我市的疟疾防治成果.2007年7月5日又发现1例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病例.

    作者:竺小春;王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006年福建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及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福建省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监测结果 进行分析,掌握疫情发展动态,控制流行,减少发病.方法 对全省疫情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笼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其组成,对鼠肺进行汉坦病毒抗原检测及病毒分型.结果 2006 年全省共发现 HFRS 患者96例,发病率0.27/10万,死亡1例,病死率1.04%.病例主要集中在南平市、宁德市和泉州市永春县,发病较严重的是周宁县,发病率达8.60/10 万,永春县发生6例.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大部分集中在秋冬及春季,占全年病例总数的89.58%.年龄分布以30~50岁居多,占70.83%.男女比例为2.84:1.室内平均鼠密度为5.74%,褐家鼠占52.82%.固定监测点周宁县野外鼠密度为5.41%,黄毛鼠占58.70%.室内鼠平均带病毒率为4.46%,发生疫情的疫点和一些特殊生境褐家鼠带病毒率较高.结论 福建省 HFRS 的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仍以褐家鼠为主,携带Ⅱ型病毒,老疫区周宁县疫情严重,重点疫区褐家鼠带病毒率高.永春县原是福建省家鼠型HFRS的老疫区,近几年基本无病例,2006 年发病例数亦较多,应予以关注.

    作者:陈阳;何似;李世清;王灵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贵阳市星级宾馆蜚蠊侵害状况调查和防制研究

    目的 了解贵阳市星级宾馆蜚蠊侵害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5家星级宾馆,采用粘捕法进行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调查.结果 共捕获蜚蠊3种,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97.77%,美洲大蠊占1.08%,黑胸大蠊占1.15%.蜚蠊密度在1.77~12.86只/(盒·夜)之间,平均为8.03只/(盒·夜).侵害部位以中餐厅操作间、西餐厅操作间、西点间和冷荤间为严重,蜚蠊密度分别为13.84、10.35、8.28和6.27只/(盒·夜),其侵害率在13.19%~100%之间,平均侵害率48.32%(6-8月德国小蠊雌虫平均带荚率为26.86%).采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滞留喷洒防制蜚蠊,经过一年的防制,5家宾馆蜚蠊密度平均下降了88.68%,平均侵害率下降了94.97%.结论 贵阳市星级宾馆德国小蠊侵害严重,必须加强监测,早期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控制其扩散和蔓延.

    作者:郑越平;刘莉;余传宁;黄茵;林孟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005年唐山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

    唐山市自1980年首次确诊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以来,每年均有病例发生.20世纪90年代后,发病率逐年上升,1999年出现流行高峰,发病率为 3.02/10万,成为河北省高发病地区.为全国HFRS监测点之一.为了解唐山市 HFRS流行特征和规律,为今后防治提供依据,我们对唐山市2005年HFRS 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魏学前;张志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澜沧江下游河谷地带人房蚊虫群落特征的研究

    目的 对云南省澜沧江下游河谷地带人房蚊虫群落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CDC诱蚊灯通宵捕蚊,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群落学特征分析.结果 共捕蚊2亚科6属8亚属17种3357只,其中,优势种为三带喙库蚊(28.09%)、微小按蚊(25.92%)和中华按蚊(23.03%),其优势度(D)>40;优势度集中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21、1.82、0.55;经χ2(P>0.05)检验和回归分析(r>0.325)综合比较,发现微小按蚊与棕头库蚊、多斑按蚊与伪杂鳞库蚊、霜背库蚊与麻翅库蚊结合的较好.结论 澜沧江下游河谷地带人房蚊虫群落物种较为丰富,群落组成与结构较复杂,且在该群落中的优势种数量分布基本均匀和稳定.

    作者:周红宁;李春富;吴超;张再兴;王丕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美洲大蠊对蓖麻粗毒的嗅觉行为反应

    目的 了解美洲大蠊对蓖麻粗毒的嗅觉行为反应.方法 利用蜚蠊红外监测仪观察24h.结果 美洲大蠊进入装有蓖麻粗毒活动小盒的平均频次为9.67,与蒸馏水(F=5.57)和空白对照(F=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0,P<0.01);而美洲大蠊进入装有蓖麻粗毒活动小盒的停留时间为18.67s,与蒸馏水(15.14s)和空白对照(8.80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47,P>0.05).结论 美洲大蠊对蓖麻粗毒有一定的正向趋性.

    作者:黄恩炯;郭晓霞;董言德;赵彤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GRNN组合预测模型对辽宁省及部分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的预测研究

    目的 探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组合预测模型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率预测上的优势及应用前景.方法 利用1990-2001年辽宁省、丹东市、沈阳市和朝阳市HFRS发病率分别建立GM(1,1)灰色预测模型和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ARIMA)模型,把2个模型的预测值作为GRNN的输入,实测值作为网络的输出,对样本进行训练和预测,并对 3 个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针对辽宁省HFRS发病率建立的GM(1,1)模型、ARIMA模型和GRNN组合预测模型的平均误差率(MER)分别为13.5143%、25.0814%和5.5755%;R2分别为0.8961、0.6997和0.9837.针对丹东市 HFRS 发病率建立模型的 MER 分别为19.7329%、20.6275%和14.0789%;R2分别为0.8112、0.7628和0.8750.针对沈阳市HFRS发病率建立模型的 MER 分别为15.1421%、18.0584%和14.3592%;R2 分别为0.8757、0.7889和0.8585.针对朝阳市HFRS发病率建立模型的MER分别为51.5090%、28.6593%和28.5927%;R2 分别为0.7863、0.8291和0.7753.GRNN 组合预测模型对于辽宁省和丹东市的HFRS发病率预测效果好于2个单一模型;针对沈阳市所建立的 HFRS 发病率预测模型,GRNN 组合预测模型和GM(1,1)模型相当,ARIMA模型差.朝阳市的HFRS发病率预测模型不适合用上述方法 建立.结论 GRNN组合预测模型充分体现了它在小样本预测中的优势,预测效果优于GM(1,1)模型和 ARIMA 模型,对解决时间序列类型的HFRS发病率等资料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作者:吴伟;郭军巧;周宝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插入式捕虫网的设计

    目前,野外医学昆虫采集中使用的捕虫网,大都是在一根手持木杆上安装一个金属环作为网圈,绢纱网袋通过其开口边沿上的边套套装在网圈上.它在实际使用当中,存在着因网圈形状较大及手持木杆长度较长而不便于外出携带的问题.

    作者:薛健;周光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一起隐翅虫引起学生群体性皮炎的调查与分析

    2006年9月8日,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某中学报告了一起不明原因的群体性急性皮炎事件.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出相关人员前往该校进行调查处理.经调查得知,这是一起由毒隐翅虫引起的学生群体性皮炎事件.随后,工作人员为该校进行了杀虫处理,有效地控制了该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谢平;张万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006年武汉市病媒生物监测

    目的 调查武汉市2006年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蚊类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 鼠类有 1 科2属3种,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分别占捕鼠总数的40.8%和39.4%;蚊类有1科4属5种,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68.4%;蝇类有3科5属5种,家蝇为优势种,占捕蝇总数的67.8%;蜚蠊有1科2属3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9.8%.鼠类和蜚蠊全年均有活动,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蚊类和蝇类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蚊类6月为活动高峰期,蝇类呈现2个活动高峰,分别在5月和11月,以5月高.结论 基本掌握了武汉市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

    作者:田俊华;吴太平;黄星;包继永;周良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福鼎市区德国小蠊对3种杀虫剂耐药性的测定

    溴氰菊酯、敌敌畏、二氯苯醚菊酯等杀虫剂在福鼎市已使用多年,为了解德国小蠊耐药性的发展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我们于2004-2006年用点滴法对德国小蠊进行了耐药性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庄睿;董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国埃蠓属一新种(双翅目:蠓亚科)

    报道了采自广东省珠海市的埃蠓属一新种:类环纹埃蠓(Allohelea subannulata Yu,Sun and Ke sp.nov.).该新种的模式标本收藏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

    作者:孙虹;虞以新;柯明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997-2006年宜昌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通过对宜昌市1997-2006年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发病情况分析,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分析宜昌市1997-2006年钩体病的发病情况,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1997-2006年宜昌市累计发生钩体病病例526例,死亡18例,年均发病率为1.32/10万.高发人群为20~50岁年龄组男性青壮年,尤其是田间耕作的农民;高发季节为每年的8-9月;各地区发病不均,以枝江地区平均发病率高.结论 宜昌市1997-2006年钩体病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应继续开展监测工作,警惕因恶劣天气引起的雨水型和洪水型钩体病的暴发流行;加强灭鼠工作,强化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控制钩体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杨小兵;徐勇;彭磊;贺圆圆;魏巍;刘军;严薇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昌源食品加工厂鼠害防制

    昌源食品加工厂是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一家以副食品生产、销售为主,家畜养殖为辅的股份制企业,多年来未进行全面的、合理的鼠害防制.鼠的数量较多,危害严重.受其委托,笔者于2001年8月对该厂进行了灭鼠.

    作者:祁爱民;韩二荣;闫玉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人体蠕形螨感染与个人卫生习惯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人体蠕形螨感染与个人卫生习惯的关系.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 对199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中国期刊网上检索到的有关混用生活用品者和使用洁面用品者与蠕形螨感染关系的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 检索到有关生活用品混用的文献11篇,累计调查人数为9356人,其中经常混用生活用品者5447人,蠕形螨平均感染率为45.82%;不常混用生活用品者3909人,蠕形螨平均感染率为27.71%,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28,P<0.05),生活用品混用者蠕形螨感染率明显高于不混用者,OR合并为2.49,95%可信区间(95%CI)为[1.94,3.20].检索到符合使用洁面用品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 7 篇,总调查人数 3230 人,其中纳入不使用洁面用品者1476人,蠕形螨的平均感染率为31.44%;使用洁面用品者 1754 人,蠕形螨的平均感染率为27.25%,二者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79,P<0.05),经常使用洁面用品者蠕形螨的感染率显著低于不常使用洁面用品者,OR合并为0.70,95%CI为[0.52,0.93].结论 人体蠕形螨感染与个人卫生习惯有一定的关联性,混用生活用品是蠕形螨感染的危险因素,而使用洁面用品则是蠕形螨感染的保护因素.

    作者:成慧;赵亚娥;彭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主管: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