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琪;盛承东
目的:探讨营养饮食管理方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强化营养饮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并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营养饮食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及遏制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秀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成人修复口腔正畸矫正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口腔正畸矫正治疗的70例成人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直丝矫正治疗,观察组则接受正畸矫正后修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牙齿咬合及排列状况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错牙合成年患者展开正畸矫正后修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牙齿排列咬合情况,在完善口腔功能的同时,充分满足美观的要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玉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21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对其采用高位结扎小隐静脉或者大隐静脉主干和剥脱术以及交通静脉结扎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观察效果.结果 :本次治疗中没有切口感染,没有形成深静脉血栓,没有隐神经的损伤,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随访,发现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3%,并发症较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采取抗凝、抗炎、抬高肢体和早期的下床活动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胡尚贤;张旭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围手术期患者中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8月行手术治疗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总评分为(4.82±0.11)分,高于对照组的(3.76±0.23)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施优质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实施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52.12±2.87)分、(53.67±3.8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4.58±3.64)分、(66.26±4.12)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高.
作者:陆绍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8月期间来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100例进行研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唑啉钠、氨苄青霉素等抗生素,但是两组患者应用抗生素的时间有所差别,对照组是在术后连续多日给药,观察组患者是在胎儿娩出前半个小时就已经开始给药.结果 :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产褥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减少切口感染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在剖宫产术前,给予患者抗生素,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作者:解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行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于我社区2012年1月-2014年3月接收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抽选,将100例分成不同护理组:基础护理措施用于常规组,社区护理措施用于干预组,评定预后的血糖指标、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组患者预后的血糖指标改善程度和常规组相比,P<0.05,有区别;干预组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和常规组相比,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行社区护理干预作用突出,可改善血糖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总体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杨聪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为了解曲靖市近11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有针对性的在献血人群中筛选合格的献血者,减少血液报废,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以探讨减少血液浪费的策略.方法:对本市2005~2015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TB的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5年5项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为5.82%,年度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检测5项指标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抗-TB>抗-HCV>HBsAg>抗-HIV.结论: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加大ALT筛查力度,建立稳定、巩固低危献血者队伍,建立健全抗-HIV阳性献血者屏蔽程序,提高检测水平,保证血液安全,减少血液报废,节约血液资源.
作者:刘琼芬;余桂华;黄会武;李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在甲亢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给予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程度及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甲亢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着重于寻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指征的护理方案.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本院急救科2013年05月-2015年05月收取并予以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照随机法方案将60例病患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病患以常规护理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护活动,而实验组病患则以院前急救护理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护活动,观察2组病患护理有效性.结果 :结果发现实验组病患在溶栓的成功几率方面都比对照组更具优势,存在着差异(P<0.05).结论:基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以院前急救护理为主要方案开展救护活动有助于改善病患临床指征以及预后质量,同时还能挽救病患生命,可推广.
作者:张淑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心内科住院患者人性化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研究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了解,结合实际情况,探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心内科患者人性化护理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其中由于患者自身焦虑和抑郁心理的人数有25例,由于医护人员自身护理不当有28例.结论: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存在很多护理问题,为了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必须做好临床调查工作,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升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洪有勤;侯云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表现展开观察与探究,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穿刺活检或手术治疗诊断得到确诊,对其展开超声检查,并将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展开对比与分析.结果 :在本组46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病变的患者有33例(占71.7%),确诊为非恶性病变的患者有13例(占28.3%).此外,经超声检查,为1级血流分布,且病变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区的患者有35例(占76.1%);为2级血流分布,且超声表现为微钙化低回声区有8例(占17.4%);为3级血流分布,表现为微钙化分散或簇状分布的有3例(占6.5%).结论:在对乳腺非肿块型患者展开超声诊断时,具有比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比较低,因而在开展临床诊断工作时,需将多种影像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鉴别,必要时还可采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以促进确诊率的提高.
作者:张冬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发病早期临床表现差异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一旦确诊已经是中晚期,从而错过了佳治疗时机.随着人们对肺癌生物学和治疗的认知,识别肺癌发生的关键驱动事件对靶向治疗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进一步加快了肺癌的个性化医疗时代.因此,病例分型以及分子检测在肺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肺癌分型为起点,分析肺癌不同分型下病理诊断的相关性,为肺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郑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疾病细节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间居住在本社区的慢性病管理人员中抽取6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有患者3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管理模式,而研究组的患者则采用疾病细节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不同的管理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脂等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本社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疾病细节管理很大程度的提高了高血压患者对血压及血脂的控制.
作者:王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ICU病房心肌梗死病患的焦虑情绪经过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06月~2014年08月入住ICU病房的46例心肌梗死病患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成观察组(2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3例,常规护理).两组病患均在入院第1天和护理完成后第10天采用焦虑评分量表(SAS)、抑郁评分量表(SDS)、医院睡眠问卷(SMH)测定其焦虑、抑郁、睡眠状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病患入院第1天SAS、SDS、SMH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完成后第10天两组病患SAS、SDS、SMH评分比较t分别为4.0626、6.7797、2.2091(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的情况(6例,26.09%)明显较对照组(12例,52.17%)低(P<0.05),而对照组死亡率为17.39%(4例)高于观察组死亡率为4.35%(1例)(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对ICU病房心肌梗死病患焦虑情绪进行干预可使其不良情绪得到明显缓解,从而对病患的治疗产生积极作用,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毛文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息斯敏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息斯敏治疗.两组患儿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以及WBC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77.5%和92.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息斯敏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魏志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已达到提高护理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接诊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观察组重症患者采取有计划地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对照组重症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重症患者,管理一段时间后的实际临床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不良风险发生的机率分别为13.3%以及56.7%,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风别为96.7%和56.7%.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检测可知:对心血管内科的重症患者在治疗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促进重症患者的康复,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5年2月急诊科接收患者200例作为对象,分成不同处理组,即:干预组(优质护理)、常规组(基础护理),分析总体效果.结果 :干预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程度(98.0%)高于常规组(90.0%),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急诊科患者行优质护理模式作用突出,可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满意程度,值得学习.
作者:陈桂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盐酸氨溴索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6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联合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23例,病情明显改善的10例,评价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14例,病情明显改善的12例,评价有效率为76.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气喘、啰音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陈光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子宫颈炎症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正常情况下,宫颈具有多种防御功能,包括黏膜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兔疫,是阻止病原体进入上生殖道的重要防线,但宫颈易受分娩、性交及宫腔操作的损伤,且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抗感染能力较差,易发生感染.子宫颈炎症状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以慢性子宫颈炎多见,本文仅介绍慢性子宫颈炎及其护理知识.
作者:王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14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蓝光治疗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3%,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儿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5%,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6%,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对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陆青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