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目的:探讨产后阴道壁血肿发生的原因及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对19例产后阴道壁血肿发生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9例因分娩而引起阴道壁血肿的产妇,经过治疗与护理,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除不断提高助产技术外还要严密观察产程进展,避免血肿形成,并加强产后观察与护理,早发现,早处理。
作者:杨秀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科2012年1月-2015年2月接收腹部手术患者中抽选,将100例分成不同护理组:常规组(基础护理)、干预组(循证护理),护理结束后评定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率为2.0%,低于18.0%的对照组,P <0.05,有区别;干预组患者预后满意率为98.0%,高于80.0%的对照组,P <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腹部手术患者行循证护理措施作用提出,可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学习。
作者:谭菊梅;郭忠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本院所收治的61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局麻药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局麻药用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切除手术中应用的价值较高,麻醉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子宫切除手术中广泛应用。
作者:赵星;米正容;陈君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和评价宁洱县人群麻疹免疫抗体水平及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和整群抽样的原则,随机抽取3个乡镇9个监测点,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对1147名8月龄-18岁以上健康人群进行麻疹 IgG 抗体检测。结果:1147名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97.30%,保护性抗体率72.45%。18-23月龄与18岁以上两个年龄组比较保护性抗体阳性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麻疹保护性抗体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因此,应加强大年龄组麻疹疫苗的加强免疫工作。
作者:郭朝云;李春灵;罗庆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2013年8月12日作者通过对某咖啡经营连锁企业真光路店未按照规定对供顾客使用的搅拌棒保洁的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给予该店警告、罚款人民币1000元的行政处罚案件的分析,发现存在问题,总结公共场所违法案件的查处,探讨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工作。
作者:陈骏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全科医学为新型二级学科。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从试点、推广到逐步普及几个阶段,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特别是要培养针对基层的全科人才,做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还有许多政策、机制等待探索,任重道远。
作者:昝雪峰;代玉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晚期恶性肿瘤相关贫血临床特点及诊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住院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395例,分为贫血组及非贫血组,收集各组临床、实验室指标及治疗资料。分析晚期肿瘤相关贫血的影响因素、贫血特点及诊疗现状。结果: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87.8%,logistic 回归分析贫血相关因素包括肿瘤部位、化疗及低白蛋白血症( P <0.05)。其中贫血组小细胞贫血32.9%,正细胞贫血62.2%,大细胞贫血4.9%,重度贫血17.3%,中度贫血占55.6%,轻度贫血占27.1%。完善贫血三项筛查者37例占10.7%。治疗方面中医药317例占91.4%。铁剂应用79例占22.8%,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35例占10.1%。结论:基层综合医院晚期恶性肿瘤相关贫血发生率高。贫血以轻、中度的小细胞及正细胞贫血为主。临床实践中需重视恶性肿瘤相关贫血的诊断、评估及规范化治疗。
作者:苏延军;胡小军;李改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本实验为分析验证电针刺激相应腧穴对腹部术后所出现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通过随机选取普外科行腹部手术后出现肠梗阻受试者50例,采用电针刺激相应腧穴的治疗方法,后通过疗效评价,分析验证电针对术后肠梗阻确切疗效。结果:50例腹部术后肠梗阻受试者,治愈者12人,好转者36人,总有效率为96%。结论:电针刺激相应腧穴的治疗对于腹部术后出现的肠梗阻临床治疗有效。
作者:罗斌;胥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方法选择我院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进行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8.05%,2组疗效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24.39%),2组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患儿胆红素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黄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及腰椎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腰椎功能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好,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作者:孙献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不同喂养方式对血清中 TC 、TG 的影响,从而为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氧化酶法检测417例2岁以下婴幼儿血清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并据不同喂养方式划分为两组,母乳喂养为观察组1,奶粉喂养为观察组2。对组间 TC 、TG 进行比较,结果分析采用 t 检验。结果:观察组1、2 TC 浓度分别为3.96±1.12 mmol/L 、3.91±0.91mmol/L ,2组比较无差异( P >0.05);TG 浓度分别为1.17±0.62 mmol/L 、1.03±0.57 mmol/L ,观察组1高于观察组2( P<0.05)。结论:婴幼儿的喂养方式不同对其脂代谢并无明显的影响。
作者:张宝琴;董艳;李文建;冯小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带锁髓内钉以及锁定钢板应用于股骨干骨折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8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3例选择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43例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1.9%( P <0.05)。结论:针对股骨干骨折患者,选择带锁髓内钉固定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迪力买买提?热依马洪;张华军;马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6000张门诊处方。结果:我院门诊用药存在无指征用药、用法与用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结论: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重视和行政干预力度,使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黄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对 ICU 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品管圈工作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在我院 ICU 进行治疗的人工气道患者88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比两组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粘膜出血、呛咳、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减低明显,P <0.05。结论:对 ICU 人工气道患者实施品管圈工作模式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黄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6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取于本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门诊、住院部就治小儿患者60例,其中单耳患病23例,双耳患病37例。采用药物治疗、鼓膜穿刺、咽鼓管吹张法联合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声导抗测试、骨气导差的改善情况。结果:本实验治疗效果统计:43例(80耳)显效(82.47%),15例(15耳)有效(15.46%),2例(2耳)无效(2.06%),总有效率达97.93%。无呼吸道及其他不良反应,未见化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综合药物、鼓膜穿刺抽液、咽鼓管吹张排空中耳,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满意。
作者:吕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 VSD 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骨科创伤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一次性愈合率、经过植皮手术愈合率、总愈合率均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的外科治疗中具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的意义。
作者:钟蓬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疗法的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2012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接收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挑选,将200例平均分成不同组:10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对症实施对症疗法,100例研究组则于对照组疗法上实施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疗法,评定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预后疾病好转率为97.0%(97/100),高于88.0%(88/100)的对照组,统计学有区别,P <0.05;研究组患者预后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区别,P <0.05。结论:临床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血压指标,提高心功能等级,增强疗效,值得学习。
作者:张勋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治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儿主要采用药物、物理降温的治疗方法。结果:采用降温方法和药物治疗,小儿的高热体温在1h 内能够缓解或降至正常,达到了控制体温的目的,无不良反应出现。通过治疗,患儿未再反复惊厥,病情很快控制,所有患儿皆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早期诊断、及时防治、科学护理能够减少患儿后遗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丽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前,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主要手段主要采取行为干预,其内容包括有措施、形式、对象、原则等。近几年,我国通过实施多种干预措施,全面开展行为干预措施,主动应对艾滋病,取得显著的成效,可是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增强艾滋病行为干预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严格执行艾滋病行为干预的相关政策,进一步的开展艾滋病的行为干预活动,增强监督管理力度,分类采取相对应的行为干预措施。
作者:罗东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高危高龄病人实施骨科手术时选用小剂量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评价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接收并行骨科手术的75例高危高龄病人,将其划分作对照、实验两组,对照组37例实施硬膜外的麻醉方式,实验组38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0.25%浓度的布比卡因等比重液),对比两组各项指标情况,评估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的优良率(97.37%)比对照组(75.68%)高,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老年高危病人的骨科手术中使用小剂量的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法进行麻醉,能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贺方坤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