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方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情况,旨在找出治疗患者的佳方法。方法:主要选取我院诊断治疗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6例,对这6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信息和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的研究和分析。结果:经过临床切除手术治疗,患者后期病情都得到了良好恢复,且患者后期病情复发率为0。结论:导致患者患上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是比较多的,主要的原因就是患者内膜种植问题的出现,要想有效避免患者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出现,就要尽量防止患者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进行分娩,还要在大程度上保护产妇分娩切口,一旦患者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状之后,要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病灶切除治疗方法。
作者:黄德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药物作用的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应用奥美拉唑对观察组进行治疗,应用雷尼替丁对对照组进行治疗,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总结奥美拉唑的药物作用特点。结果:治疗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P <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奥美拉唑治疗可能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为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应该明确掌握奥美拉唑的药物作用特点,合理用药。
作者:程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宫内缺氧大脑中动脉与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50例宫内缺氧胎儿,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40例正常胎儿作为常规组,对两组胎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与脐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检测后,观察组胎儿的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标明显低于常规组( P <0.05);且脐动脉血流动力学阻力指标明显高于常规组( 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宫内缺氧大脑中动脉与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效果切确,能明显地改善宫内缺氧胎儿的大脑中动脉、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马志伟;刘爱民;杨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麻腮风疫苗在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控制中的效果。方法:某市某小学于2013年5月暴发了一起流行性腮腺炎,医护人员及时给予疫区人群麻腮风疫苗接种治疗,观察疫情控制情况。结果:某小学学生共有187例应急接种,接种率为95.41%,一个月内疫情就完全被控制。结论:在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控制中,麻腮风疫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王志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职业选择是人生的重要选择之一,父母的期望时常会与子女的选择发生冲突。这时,心理咨询人员应该在帮来询者认清自我的同时,增强与其父母的沟通,还应当注意不要充当父母与子女冲突的仲裁人,而是当调和人。本案中,大学生小王因父母希望的职业的自己想做的职业有冲突,长期处于抗拒和困惑中,并用挂科和拒绝上学与父母斗争,在咨询后坚定职业理想,和父母深入沟通取得良好效果,并重返课堂。
作者:侯睿;黄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在手术室管理方面也日益彰显出其独特的作用。由于外科新技术、新业务的迅速开展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手术室的管理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决定了传统单纯的经验性手术室管理模式向现代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变的必然性。
作者:倪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近年来,肿瘤专业学科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已经能够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细胞分化、侵袭及转移的分子机制规律。肿瘤分子生物治疗是对肿瘤分子分型、分子诊断和分子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亦是新时期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探讨在肿瘤分子生物治疗临床教学实践中,将 CBL 联合 PBL 模式理念应用到肿瘤分子生物治疗临床教学中,以进一步探讨肿瘤分子生物治疗的临床教学模式,旨在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方式。
作者:黄潞;劳逸;丁玲;王永领;何江涛;陈康彪;吴业;叶妍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 I 期压疮大鼠受压组织皮肤血流灌注量变化与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水平影响。方法:选择 SD 级大鼠40只,随机分为低压组与高压组各20例。低压力组大鼠组织给予局部组织承压22kPa ;高压力组给予组织承压28kPa ;建模成功后,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2组大鼠局部皮肤阻断后反应性充血微血流变化大值(PRO H max )与小值(PRO H min),计算微血流大值与小值变化时间差(Tp)。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 ),化学发光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观察2组大鼠组织中 SOD 、MDA 水平差异。结果:低压组与高压组大鼠组织中 PRO H max 水平[(12.43±2.95)比(19.72±3.26),t =3.310]、PRO H min [(7.25±0.76)比(4.27±0.51),t =2.719]、Tp [(8.16±1.17)比(14.90±1.47),t =2.8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组织匀浆中 MDA [(2.27±0.61)nmol/L 比(5.87±0.36) nmol/L ,t =3.163]明显下降、SOD[(46.90±5.72)U /mL 比(23.19±6.51)U /mL ,t =3.042]明显上升,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压力不同,I 期压疮大鼠受压组织局部皮肤血流量变化存在差异,其局部氧化应激反应水平也存在明显区别。
作者:邢瑞敏;张蕾;刘秀杰;李伟;赵金利;张东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尿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尿酸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联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SBP 、DBP 水平均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SBP 、DBP 水平和血尿酸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上联合应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尿酸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压和血尿酸的状况,加强了对患者肾脏功能的保护,值得应用。
作者:金丽梅;赵金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应用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口腔粘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粘膜溃疡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口腔溃疡改善时间、临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口腔粘膜溃疡的临床效果较为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宋英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不同中学的初中生学学习倦怠与父母价值观差异的异同。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抽取昆明不同中学的初中不同年级学生共60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及中学生与其父母价值观差异量表进行测评,了解昆明不同中学初中生学习倦怠与父母价值观差异的异同。结果:郊区中学与市区中学除闲暇维度外其它维度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除了年龄、性别、年级固定因素影响外,主要抚养者学历对郊区中学各个维度的影响更突出,而是否单亲对市区中学各个维度的影响更突出。结论:不同中学初中生学习倦怠与父母价值观差异存在不同。
作者:胡怡;黄朝红;李媛媛;李艳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穴位(内关、中脘、足三里)灸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术后恢复的护理研究。方法:观察研究的97例 LC 患者来源于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的兴化市中医院外科住院病人。治疗方法采取常规护理+穴位灸法(简称治疗组)或常规护理(简称对照组)来治疗 LC 术后患者。观察治疗组50例患者与对照组47例患者在 LC 术后胃肠功能、恶心呕吐及进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后在胃肠功能恢复、恶心呕吐缓解及进食情况好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穴位灸法用于 LC 术后,具有恢复胃肠蠕动,减轻恶心呕吐症状,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此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的。
作者:周灵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包括良肢位摆放、保持肩关节被动活动度、肩胛肌群抗阻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布贴扎。分别给以评定。结论:肌内效贴能促进肩部肌肉收缩,支持肩关节,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患侧上肢功能。
作者:于印;景晓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动静脉内瘘术后血透护理的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研究。方法:我院将86例动静脉内瘘术后血透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43例。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35%(41/43);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07%(34/43)。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运用优质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和减轻了患者的并发症,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作者:吕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疗保障能够发挥社会稳定的“社会安全阀”耳的重要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医疗保险的需求日益凸现,“医、患、保”三方必须共同参与,才能够真正达到“三赢”的运行机制,使医疗保险真正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不断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健康中国的理想目标。
作者:乔乔;姜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资阳市雁江区疾控系统中人员基本情况,评估资阳市雁江区疾控系统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方法:收集疾控基本信息系统中人员基本情况指标,应用 Excel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区疾控机构人员中,平均年龄41.6岁,以35-44岁年龄为主,占51.39%;工作年限20-29年之间的比例多,占62.52%;学历为大专的比例高,占47.22%;职称以中、初级为主占76.39%,是县级疾控中心人员的主体;专业以疾病控制为主,占65.28%。结论:年龄结构呈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型,人才结构不能形成梯队,需重视人才培养,才能保证工作正常运转。
作者:张丽萍;刘书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甲泼尼龙对于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入院的重症哮喘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综合评价甲泼尼龙对于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93.33% vs 73.33%);此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的 PaO2、PaCO2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泼尼龙用于治疗重症哮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太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营养状况,营养教育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6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营养教育,采用 NRS2002和 PG - SGA 评价,比较化疗前后两组营养风险和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消化系统肿瘤高于非消化系统,营养风险比例分别为72.00%和35.11%( P<0.05),营养不良比例为64.00%和29.7%( P <0.05)。化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营养风险比例分别为26.4%及65.5%( P<0.05),营养不良比例为33.3%及65.5%( P <0.05)。结论:化疗后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教育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作者:范冬梅;卢艳敏;陈强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1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对其采用高位结扎小隐静脉或者大隐静脉主干和剥脱术以及交通静脉结扎术进行治疗,观察效果。结果:本次治疗中没有切口感染,没有形成深静脉血栓,没有隐神经的损伤,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随访,发现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3%,并发症较少,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采取抗凝、抗炎、抬高肢体和早期的下床活动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胡尚贤;张旭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在大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大肠癌患者4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完整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 P >0.05);但研究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在大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寇耀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