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钦;周振峰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痰湿瘀滞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痰湿瘀滞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中药组单纯口服桃红四物汤治疗,西药组采用口服罗红霉素联合外用维A酸乳膏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药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0.0%、73.3%,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痰湿瘀滞型痤疮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口服和西药治疗.
作者:胡金凤;王建湘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介绍叶建州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叶教授从血热、血燥论治寻常型银屑病,根据其临床经验拟定消银1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治疗;消银2号清热凉血、育阴润燥,用于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的治疗,收效颇佳.
作者:张鹏飞;丛琳;范琴;杨榆婷;叶建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宁心定悸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早搏(气虚痰阻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宁心定悸汤,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9%,对照组为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次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医治疗加宁心定悸汤口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早搏有较好疗效.
作者:赵吉锐;刘仲妮;刘建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一直以来,肺癌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其发病率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中国,肺癌的总发病率已占到男性恶性肿瘤之首,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总患病人数将超过100万[1].临床上75%的肺癌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当肺癌进入中晚期,化疗则为当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因为多药耐药(MDR),肺癌的化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败.究其原因,我们至今没能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如何克服MDR,逆转MDR,已经成为当前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深入研究逆转肺癌耐药的机理,对于临床意义重大,将有助于开发新的耐药修饰剂以用于肺癌耐药的辅助治疗.
作者:王亿君;章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单侧人工牵引下张氏加压推拿治疗顽固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顽固性腰突症患者30例,予以单侧人工牵引下张氏加压推拿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30例患者治愈4例,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单侧人工牵引下张氏加压推拿治疗顽固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作者:严全;司马雄翼;黄会保;蒋学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痰阻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63例气虚血瘀痰阻型轻中度VD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能力、行为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MMSE、ADL与Blessed量表评分及低、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ADL与Blessed量表评分及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7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在改善轻中度气虚血瘀痰阻型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行为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血液流变学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朱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李今垣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六十余载.在长期临床工作中,李今垣教授深入总结和研究中医药治疗燥证的作用机制、临床运用规律和古今医家临证经验,通过疏表润燥、滋阴润燥等多种治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发现无论是对燥证的认识,还是诊治方法,以及临床立法、遣方用药等,李今垣教授均有很多独到之处.现将其论治燥证验案两则介绍如下.
作者:白雪;张桐;刘海晔;周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1].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未定型(IBS-U)4个亚型,其中腹泻型为常见[2].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本病的发生多由素体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水湿不行、日久失治等致脾运化失司,肠道功能紊乱而发病.本病病位在肠,涉及肝、脾、肾三脏,脾胃虚弱和肝气疏泄障碍存在于发病的整个过程,而肝郁脾虚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3].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主要从中药、名方、专方、针灸、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几个方面将中医药治疗IBS-D的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杨春荣;荣诗阔;冯园园;冯培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介绍王力宁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的经验.临床中重视望诊,望小儿眼睑辨体质,望小儿咽喉辨寒热.对特禀质患儿创制麻杏二陈汤作为基本方加减,气虚质加黄芪、白术等,阴虚质加芦根、麦冬、淡竹叶等.强调顾护脾胃,调整气机.特禀质患儿多痰湿,需先治脾,注重脾肺气机的调畅.
作者:邓玉芝;王力宁;黄美芬;陈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被称之为震颤麻痹,对中老年入健康有巨大的危害.与小脑萎缩症、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同属“神经退行性疾病”范畴.PD的病理特征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坏死、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静止性震颤、强直、自主活动减少等临床特征的出现.除了DA能神经元的缺失,PD的重要诊断特征是错误折叠蛋白的异常聚集、沉积和路易小体(Lewy body,LB)的出现,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是LB的主要结构成分.目前我国的PD患者大概有200万例,其发病率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65岁以上的人群PD患病率达2%,研究显示2030年我国的PD患者有可能接近500万[1-2].这将会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考验.PD患者一旦发病就必须终身接受治疗,由于手术治疗价格昂贵而且有严格的手术指征,而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尚属于研究阶段,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左旋多巴胺(Levodopa,L-DOPA)替代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虽然能缓解患者的症状,但却不能阻止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凋亡的病程[3].因此,寻找有效的干预靶点从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来延缓PD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自噬-溶酶体途径(Autophagy-Lysosome Pathway,ALP)是真核细胞清除大分子蛋白和细胞器的主要途径,可有效避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异常蛋白沉积的发生.针灸作为一种天然无毒副作用的疗法,对PD的临床疗效早已验证[4-6].本文从自噬-溶酶体角度对针刺防治PD的机理综述如下.
作者:余沛豪;马骏;王述菊;王中明;王贵千;王彬;王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黄褐斑是由于皮肤黑色素的增加而形成的一种多对称分布于颧颊部,亦可累及眶周、前额、上唇和鼻部,呈褐色或黑色的皮肤病[1],民间俗称“黑斑”、“蝴蝶斑”,有时发于孕妇或月经不调的妇女,又称“妊娠斑”.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黄褐斑患者中,女性占有较大比例,尤以生育期女性的发病率较高,且容易伴随内分泌系统及生殖系统疾病而出现[2].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与遗传、精神紧张、睡眠质量差、日晒、妊娠、化妆品使用不当、口服避孕药、抗惊厥药物使用不当及伴有妇科疾病、甲状腺疾病等因素有关[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黄褐斑逐渐成为医学界及美容界共同面临的难题.目前西医治疗手段[4]包括:外用脱色素制剂、皮肤剥脱剂,以及强脉冲激光,通过减少黑素合成或皮肤剥脱方法来减少色素,但复发率高,不宜长期使用.而中医药对于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的特色.其外治手段丰富,包括中药面膜、针灸、面部刮痧、穴位埋线、穴位注射、中药喷雾加按摩、耳穴疗法等[5],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作者:代维维;张丽飞;罗祥;高子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介绍王保和教授从补益肝肾论治心悸的经验.王教授认为,心与肝肾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主张从肝肾论治心悸,多用二至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收效较好,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刘伟爽;寇冠军;王保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挖掘并归纳分析古代文献中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将相关古代文献经过数据整合后构建骨质疏松症标准数据库,在其基础上采用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中医用药关联规律分析,以得到文献中关于骨质疏松症的诊疗经验(规则),同时利用Office Excel软件统计每类药物的频数和频率,利用SPSS 19.0软件对文献中所用的组方配伍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Clementine 12.0软件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古代文献中治疗骨质疏松症使用频率高的中药是熟地黄与淫羊藿,其次是黄芪、骨碎补及补骨脂;SPSS 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古代文献中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时组方中常用中药配伍具有一定规律:大多数为黄芪、骨碎补、熟地、补骨脂、淫羊藿、白芍、当归一类,另有牛膝、杜仲、续断为一类,亦存在有应用茯苓、薏苡仁及山药等为主的治法.结论:古代文献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组方配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用药物以补肾健骨类、益气健脾类为主.
作者:伊伟恩;刘德果;李姿蓉;杨小林;刘琼英;邓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医脏腑相关理论高度总结和阐述了人体组织器官间的相互关联性,诸多学者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对脏腑相关理论作出了部分阐释.本文基于外泌体具有源细胞特征、强大生物功能和靶向性,试图从外泌体角度对脏腑相关理论进行阐释.视外泌体为脏腑之间的一个靶向信使,由各脏腑细胞分泌,沿着脏腑相关的路线,靶向目标,调控靶器官功能,且运用脏腑相关理论有可能预测到外泌体的靶向运动和生物功能.如此,不仅可利用外泌体诠释脏腑相关理论的物质基础与分子机制,而且将谱写中医理论指导现代医学研究的新篇章.
作者:李勇敏;谭小宁;马荣丽;罗吉;罗燕;吕元;蒋士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的病症,又称为口眼喎斜,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见于贝尔麻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则是指自患者发病起的1 ~7d[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夏秋季节常见,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手、足阳经均上行头面部,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目前治疗面瘫主要是服用营养神经、抗病毒药物配合针灸及其他中医方法治疗.以往针刺配合刮痧治疗大多是在面部患侧施以刮痧操作,笔者(第一作者)跟随导师于神经内科会诊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1例,则是在患侧颈项部施以刮痧治疗,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于滋杰;马祖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临床研究表明,消渴病患者易出现不寐,主要表现为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入睡困难,时寐时醒,醒后不寐或彻夜不寐等,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治疗,更会影响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加重血糖波动,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等,加重病情.西医治疗以苯二氮卓类为主,起效较快,但缺乏疗效理想的、针对不寐病因如心理因素等的药物治疗,也就不能从根本上、长久地解决这一问题.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因人因证而异,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从原因分析、证型分布、中医药治疗等方面将近年消渴病伴不寐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任凤艳;刘丽香;潘迪;陆鹏;黄亚会;程倩倩;贺三美;侯君;周龙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介绍姜树民教授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经验.临证分3型辨治,阴液亏耗型治以滋阴润肠通便,方用增液汤加减;肺脾气虚型治以补益脾肺、益气通便;大肠郁滞型治以行气健脾化湿,通腑泄浊.在整体治疗过程中注意审证求因,因人而治,慎用苦寒,分清缓急,注重调养.
作者:李超;姜树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中药治疗眩晕的临床文献报道进行检索和筛选,对符合纳入条件的原文进行中药复方及药物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条件的复方(包括经典方和自拟方)共18首,对18首复方进行药物分析,共计55味中药,分属10种类别.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安神药、理气药、解表药、化痰药、祛风湿药.结论:眩晕的病因病机多为“痰”、“瘀”、“虚”,为临床中药治疗眩晕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作者:李欧;赵英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据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工业发达国家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是冠心病,亦是常见的死因.《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我国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30%,并日趋年轻化,形势不容乐观.现今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但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虽能帮助患者度过危机,却不能改变冠状动脉已狭窄的事实,术后仍不能排除再次狭窄或者血栓的可能[1].心脏康复与预防综合疗法在国际上从起源至今已经发展了50年,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数字化的综合治疗方法,具有经济、简便易行的优点.
作者:李姿蓉;刘德果;刘俊杰;杨笑颖;肖长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研室集体备课这种协作共享的教学模式基于集体的智慧,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新的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修订下的现实诉求.教研室集体备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构建教学团队、有利于形成协作互助的专业发展模式,必将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论文从教研室集体备课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内涵、优势等方面拟探讨基于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并结合推拿学教研室实验课集体备课实践加以论述.
作者:李忠正;翟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