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与CT诊断研究

陈冬梅

关键词:肠梗阻, 腹部 X 线平片, CT 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腹部 X 线、CT 诊断在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3月-2015年2月接收肠梗阻患者60例作为对象,分成不同处理组,即:对照组(X 线平片)、实验组(X 线平片、CT 诊断),评定总体效果。结果:实验组诊断率为93.3%,和对照组73.3%相比较高,两者有区别( P <0.05)。结论:临床针对肠梗阻患者行腹部 X 线平片和 CT 诊断作用显著,可提高疾病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与效果探析

    目的:本文就 ICU 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与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68例,按照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即参照组(n =34)和干预组(n =34),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参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其后对比两组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由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ICU 气管切口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作者:田惠;潘世香;盖玉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骨外科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骨外科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间骨外科收治的接受手术的患者83例,对上述83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总结导致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上述83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43例患者术后未发生感染,采用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后发现,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以及心理准备是否充分是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高危因素。结论:研究表明,导致手术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有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以及心理准备是否充分。

    作者:张裕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I期压疮大鼠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影响

    目的:分析 I 期压疮大鼠受压组织皮肤血流灌注量变化与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水平影响。方法:选择 SD 级大鼠40只,随机分为低压组与高压组各20例。低压力组大鼠组织给予局部组织承压22kPa ;高压力组给予组织承压28kPa ;建模成功后,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2组大鼠局部皮肤阻断后反应性充血微血流变化大值(PRO H max )与小值(PRO H min),计算微血流大值与小值变化时间差(Tp)。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 ),化学发光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观察2组大鼠组织中 SOD 、MDA 水平差异。结果:低压组与高压组大鼠组织中 PRO H max 水平[(12.43±2.95)比(19.72±3.26),t =3.310]、PRO H min [(7.25±0.76)比(4.27±0.51),t =2.719]、Tp [(8.16±1.17)比(14.90±1.47),t =2.8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组织匀浆中 MDA [(2.27±0.61)nmol/L 比(5.87±0.36) nmol/L ,t =3.163]明显下降、SOD[(46.90±5.72)U /mL 比(23.19±6.51)U /mL ,t =3.042]明显上升,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压力不同,I 期压疮大鼠受压组织局部皮肤血流量变化存在差异,其局部氧化应激反应水平也存在明显区别。

    作者:邢瑞敏;张蕾;刘秀杰;李伟;赵金利;张东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10例小儿肺炎患者,每组55例。对照组的患者被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口服维生素 C 、常规抗感染和降温等。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性,服用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的患者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在小儿肺炎治疗中能够取得明显疗效,可以促进患儿疾病症状的改善,取得显著的效果,更具安全性,起效时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童仁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左氧氟沙星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的价值研究

    目的:对左氧氟沙星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74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根据患者病例号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退热时间平均为(2.0±1.1)d ,对照组患者退热时间平均为(3.9±1.5)d ,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t =8.29。结论:左氧氟沙星在本病中的疗效非常显著。

    作者:郑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序号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减轻和缓解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病情,而且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起到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非常值得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

    作者:陈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金双歧辅助制霉菌素治疗小儿鹅口疮152例疗效分析

    目的:对金双岐辅助制霉菌素在小儿鹅口疮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间152例鹅口疮患儿,所有患儿入院后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76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制霉菌素联合金双岐辅助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制霉菌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同时调查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痊愈的43例,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的26例,评价有效率为90.8%;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痊愈的27例,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的34例,评价有效率为80.3%,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患儿治疗前口腔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并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口腔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金双岐辅助制霉菌素在小儿鹅口疮患儿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杜伟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就诊且接受治疗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计算并统计不同年龄、性别、病程、婚姻史、家族史,BMI 和并发症数量等患者的抑郁患病率。结果:96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诊断为抑郁,抑郁发生率为29.17%,不同性别,病程和并发症数量的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患病率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女性、病程长和并发症数量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患病率相对较高,应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充分重视,尽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作者:李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妇科千金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联合使用妇科千金胶囊以及左氧氟沙星药物在盆腔炎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盆腔炎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n =50)和对照组(n =50),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具体疗效、不良症状改善时间、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5.983,P <0.05),观察组患者宫颈举痛以及小腹坠痛具体缓解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少,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发病率也显著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联合使用妇科千金胶囊以及左氧氟沙星对妇科盆腔炎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作者:保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及与其相关的发病因素。方法:对98例≥60岁的门诊就诊患者进行评定与分析。结果:高原地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43.4%,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有关,与高原低氧、低压环境、脑血管病、精神心理疾病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 HS)密切相关。结论:其中,高原低氧环境是导致高原地区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有清;刘庆春;华国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高血压病人124例,将其按照难治性和非难治性氛围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及室间隔厚度均高于对照组( P <0.05),其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室间隔厚度、肾小球滤过率均为影响难治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难治性高血压普遍存在血脂升高、肾功能和心脏功能异常表现,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芝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终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晚期肿瘤患者进行临终护理干预,其生命质量有无变化。方法:选择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调查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晚期肿瘤患者后期疼痛的抑制满意度均达标,但是调查发现实验组中患者的起居饮食、家属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也比常规护理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吴霞;胡元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莫匹罗星软膏外用辅助治疗新生儿脓疱疮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脓疱疮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36例新生儿脓疱疮患儿的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在正确选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外用莫匹罗星可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外用莫匹罗星辅助治疗新生儿脓疱疮,能减轻患儿痛苦,缩短了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寸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在困难妇科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在困难妇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进行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较为困难的妇科手术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选取同期在院实施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30例进行比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阴道流血以及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例),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例),t =1.674,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虽然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是应用于手术比较困难的妇科患者,但并没有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且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还能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并且还能减少阴道流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胎膜早破135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

    目的:对胎膜早破的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对其的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在2010年6月到2014年6月入住的胎膜早破患者135例作为观察组,在同一时期分娩的146例非胎膜早破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胎膜早破的原因可能是与感染、流产、引产、头盆不称等有关系;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的概率、早产的概率、产褥感染的概率、新生儿窒息的概率、新生儿肺炎的概率相对对照组而言均都较高。结论:感染、流产、引产、头盆不称是引起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为预防胎膜早破的发生,需要加强护理,进而可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作者:罗贤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尿酸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尿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尿酸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联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SBP 、DBP 水平均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SBP 、DBP 水平和血尿酸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上联合应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尿酸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压和血尿酸的状况,加强了对患者肾脏功能的保护,值得应用。

    作者:金丽梅;赵金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普洱市艾滋病流行现状调查及其防控策略分析

    目的:普洱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方法:分析总结艾滋病的发病率,发病人群的分布情况以及社会地位等对艾滋病发生的影响,并且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结果:2015年1-12月本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616例,其中病人241例;2015年1-12月报告死亡人数214例,其中有77例死于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及其比例:性传播93.67%(577/616),静脉注射吸毒6.17%(38/616),母婴传播0.16%(1/616)。结论:研究表明,艾滋病在普洱市发病率目前还较高,因此必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模式和防控措施进行艾滋病防控工作。

    作者:张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分析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 VSD 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骨科创伤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一次性愈合率、经过植皮手术愈合率、总愈合率均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的外科治疗中具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的意义。

    作者:钟蓬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谈护理工作中贯彻人文精神的践行

    医院护理体制建设中,要借助“人文精神”的思想作用,指导护士人员积极参与护理队伍建设,共同构建和谐有序的护理服务环境。结合“人文精神”内涵,本文从指导作用、改革作用、服务作用等方面,介绍了践行人文精神的可行性对策。

    作者:刘志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目的:观察并分析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方法选择我院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进行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8.05%,2组疗效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24.39%),2组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患儿胆红素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黄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