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外科手术中自血回输的临床应用分析

杨艳芝

关键词:自血回输, 骨外科, 手术
摘要:目的:自血回输在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我院骨外科手术患者76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常规指标比较,研究组的 RBC、Hb、HCT 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血回输在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自体血流失和异体血的输入,避免了由于异体输血而导致的输血反应和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定在无痛胃镜中的麻醉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临床无痛胃镜麻醉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92例行无痛胃镜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各46例,分别给予其丙泊酚与右美托咪定应用,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同乙组比较,甲组在 T1时段,MAP显著升高(P<0.05),在 T2时段显著降低(P<0.05);在T2时段,甲组SpO2显著降低(P<0.05),在T2、T3时段,HR显著升高(P<0.05)而乙组无显著变化(P>0.05);乙组患者术中入睡时间与术后苏醒时间均显著早于甲组(P<0.05),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甲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临床无痛胃镜检查治疗中的应用,能更好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促进患者术中的尽早入睡与术后的尽早苏醒,镇静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天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治疗组各4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康复护理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36%,常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72%;康复护理组各方面治愈效果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应彬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医院收治的患有糖尿病的孕妇126例,随机的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记录、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以及新生儿各方面表现均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孕妇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症、生殖道感染、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等,的发病率以及新生儿在巨大儿、死胎、胎儿畸形等方面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有利于控制产妇血糖、血脂,同时能改善妊娠结局,明显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张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癌组织 ERβ表达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癌组织 ERβ表达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住的150例乳腺癌患者、10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以及100例健康者乳腺组织病理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组病理标本中ERβ的表达情况。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各组患者ERβ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中ERβ表达的大似然估计值和OR值均<0。结论:ERβ可能对维持乳腺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与乳腺癌呈负相关性。

    作者:王雪宁;朱明慧;纪增辉;王晓伟;徐翠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儿龋齿的预防

    龋病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儿童患龋病后不仅引起疼痛,而且影响咀嚼和消化功能、影响颌面骨的发育,更甚者引起或者加重肾炎、心内膜炎、关节炎等全身疾病。了解小儿龋齿的防治措施,预防小儿龋齿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尽可能整理出小儿龋齿的诱因和预防措施,为广大的父母朋友们提供方便。

    作者:刘默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格列美脲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中没有出现1例严重的不良反应,说明治疗的安全性比较高。结论:采用格列美脲来治疗糖尿病可以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治疗的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阳连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全麻患者术后苏醒出现躁动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882例术后入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的观察,分析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以及导致躁动的各种不良因素。结果:882例中有67例发生躁动(7.6%),其中疼痛刺激占58.2%、管道刺激22.4%、麻醉相关药7.5%、其他原因如心理因素、低氧血症、低体温等10.4%,原因不明1.5%。结论:充分了解全麻患者术后苏醒产生躁动的原因,对症处理,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吴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小切口、普通手术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优势利弊。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其中采用普通切口手术患者130例,纳入普通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170例纳入小切口组。结果:小切口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恢复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普通组,手术时间高于普通组,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4.12%低于普通组1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普通组与小切口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且不会延长手术时间。

    作者:张庆钊;田仲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关节腔注射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关节腔注射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记录各组患者术后1,2,6,10,16,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首次需要镇痛药时间和术后24h内芬太尼用量,同时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6小时内B、C两组 VAS评分低于A 组,C组VAS评分低于B组。B、C两组术后首次需要镇痛药时间长于A组、C组术后首次需要镇痛药时间长于B组,24h内总的芬太尼用量B、C组低于 A 组,C组低于B组。结论:关节腔注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较关节腔单独注射罗哌卡因能产生更强、持续时间更长的镇痛效果,且该效果与右美托咪啶的剂量有关。

    作者:张秀丽;冯继英;崔吉正;张小宝;赵志斌;霍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浅谈使肥胖型睡眠呼吸障碍病人减肥的一点体会

    目的:探讨肥胖病人减肥的根本理念和佳措施,以便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根据祖国医学理论指导病人合理膳食,辅助药疗和按摩相关经络。结果:坚持半年的肥胖病人约25人,平均减重20-25斤左右,坚持一年的肥胖病人约15人,平均减重35斤,减重并不多,但体形和精神面貌较前明显改善。结论:科学合理的药膳能提升人体血气(能量),再配合经络疏通就能及时排出体内多余的脂肪和毒素。

    作者:安雪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青龙汤加味联合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小青龙汤加味联合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的治愈率和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青龙汤加味联合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贺芝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基层医院救治观察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基层医院救治措施。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36例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突发性胸骨疼痛、腹痛、胸背痛、胸痛伴腹痛;术后随访2年,36例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近期生存率为77.78%(28/36)。结论:对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基层医院对其实施救治,意义显著。

    作者:付瑞红;韩铁胜;刘伟;杨坤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患儿慢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康复新液在口腔正畸慢性牙龈炎患儿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64例口腔正畸牙龈炎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为Ⅰ级的患儿2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无疼痛为Ⅲ级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牙龈肿胀程度为Ⅰ级的2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无肿胀程度为Ⅲ级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的20例,患者病情缓解的11例,评价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的14例,病情缓解的13例,评价有效率为84.4%,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康复新液在口腔正畸慢性牙龈炎患儿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李毅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某高校医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分析医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教育部门开展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某高校医学部部分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校医学生群体中有焦虑情绪的学生所占比例为30.5%,影响因素为年级、专业、每月平均花费、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校医学生的焦虑现状不容乐观,应当引起高校心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心理教育部门应重点关注高年级、护理专业与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可举办一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并提升医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的水平,帮助他们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作者:王娇;李莉;姚亚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气胸患者护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目的:为了研究临床护理气胸患者过程中经常遇见的问题,以便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根据在我院接受护理的气胸患者80人,将其随机分成护理组与对照组,对比其护理效果与满意度。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效果与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在气胸的临床护理中,循证护理不仅能够获得确切效果,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应推广使用范围。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献血不足量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本站献血者不足量献血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不足量献血率,减少血液报废.方法:对本站2015年不足量献血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2015年本站不足量献血占献血人次的1.97%,首次献血不足量高于多次献血不足量,有显著性差别( P<0.05),女性献血不足量高于男性,两者有显著性差别(P<0.05),年轻者高于年长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别(P<0.05),血流不畅和自愿放弃是女性献血不足量的主要原因,不同季节献血不足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加强采血业务技能培训,加强献血前宣传及献血知识宣传,消除献血者紧张情绪,避免空腹及疲劳者献血,科学合理确定献血量,巩固固定献血者队伍,以降低采血不足量的发生,减少血液报废。

    作者:尹昌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改进I CU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对IC U 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并研究其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把98例IC U 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比较两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牢固性及患者口唇、脸颊皮肤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不同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及患者口唇、脸颊皮肤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采用spa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χ2检验,得出B组改进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法在牢固性及预防口唇、脸颊皮肤并发症效果明显优于 A 组(P<0.01),并应用于临床。结论:临床实践证明改进ICU 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与传统固定方法相比更加牢固,能有效预防患者口唇、脸颊皮肤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性,进而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艳;殷婕;范平;余太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两种前列腺素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剖宫产中的疗效

    目的:探究分析两种前列腺素联合缩宫素对高危剖宫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治疗的高危剖宫产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组(A 组)、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组(B组)以及缩宫素组(C组),每组30例,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术后2h出血量。结果:B组的术中出血量(256.07±65.56)ml、术后2h出血量(236.26±62.57)ml明显低于 A 组的术中出血量(296.11±76.37)ml、术后2h出血量(236.26±62.57)ml ,以及C组的术中出血量(342.55±88.99)ml、术后2h出血量(293.62±74.73)ml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能够更好地降低患者术中、术后2h出血量,更好地保护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作者:崔晓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10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循证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遵医行为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泽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对于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共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前者于腹腔下行子宫剔除术治疗,后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远远低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子宫剔除术治疗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疗效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侯任;卢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