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春;李朝品
在我国三带喙库蚊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在以往的文献报道中,三带喙库蚊主要孳生于稻田、较清的污水和静止或半流动的水体中,如具有向阳泥底、水位较低、漂浮植物丛生的池塘、沼泽、水坑、洼地、容器积水、灌溉沟渠等.随着农村和郊区的不断城市化,三带喙库蚊的孳生地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2006年8-9月,在北京市区某小区的下水道口污水中,首次发现了三带喙库蚊幼虫的孳生.不仅如此,还发现了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同时孳生于同一个下水道口的现象.
作者:李春晓;郭晓霞;黄恩炯;董言德;赵彤言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家蝇成虫抗菌肽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效果.方法 针刺感染大肠埃希菌诱导家蝇成虫产生抗菌肽,经研磨、离心、层析等步骤提取其抗菌肽,将其作用于肿瘤细胞109、K562、Daudi及 T24,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作用效果.结果该抗菌肽对4种肿瘤细胞的有效杀伤力M1均在85%以上.结论 家蝇成虫抗菌肽可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开发.
作者:赵瑞君;张庆华;李飞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鄂尔多斯市种子公司是一家国营制种及销售单位.自从经营种子以来,数年间未进行全面的、合理的鼠害防制,故鼠数量较多,危害严重.受其委托笔者于1997年11月对该公司采用溴敌隆碎玉米毒饵、毒水并用的方法进行了灭鼠,取得了满意效果,鼠密度由原来的37.8%降至0.为了巩固灭鼠成果,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鼠密度从1997年11月至2005年底一直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作者:党丽;祁爱民;王文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厦门港于2001年底被厦门市政府列为鼠疫流动监测点,我们于2002-2004年针对该港区开展了以鼠类为重点的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国辉;黄健康;林礼聪;庄丽;沈达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多年来,我国一直采用0.005%的浓度配制溴敌隆毒饵,并对其药效做了专门报道[1-3].为了探讨降低毒饵浓度是否影响药效,我们以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为实验动物,分别对0.5%和0.25%两种溴敌隆母液做了毒力测定.
作者:郭永旺;施大钊;王晓军;高志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新疆额尔齐斯河下游北湾地区蚊虫季节消长情况.方法 选择北湾地区3种生境,从4月开始至蚊虫活动消失,每月上、中、下旬调查3次,每次在日出前、后1 h,日落前、后1 h以及12:00、16:00做人帐诱蚊虫密度调查.结果在3种生境中营院外树林蚊虫密度大,营院内树林和营院外荒漠蚊虫密度较低,刺扰伊蚊是室外3种生境的优势蚊种(90.18%~96.83%),里海伊蚊在荒漠生境中数量较多(9.78%);蚊虫4月中旬出现,9月初活动消失,6-7月为北湾地区蚊虫活动高峰;不同生境及不同蚊种其季节消长曲线不同.结论 北湾地区各种生境中蚊虫密度都较高,特别是野外树林茂密、杂草丛生的生境,在6-7月蚊虫活动高峰时间危害十分严重.
作者:张桂林;刘斌;韩增宪;党荣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河北省近年来人间狂犬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具有针对性的防制策略.方法 对河北省2001-2005年人间狂犬病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近年来,河北省狂犬病疫情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高发地区集中在沧州、保定和张家口市,占全省发病总数的78.57%;发病以农民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以春末、夏、秋季为主.结论 为有效控制河北省狂犬病流行,要采取多部门联合、对群众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犬伤后紧急处置及狂犬病疫苗或抗狂犬病毒血清(人免疫球蛋白)应用知识的培训等综合性防制措施.
作者:张艳波;韩占英;许永刚;于秋丽;李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地处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4~17 ℃,属于温和气候型,年平均降水量750~1700 mm.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看,适宜蚊类和蠓类的生长繁殖,但省内尚未对已知的蚊、蠓种类做过详细的统计.我们根据<中国蚊类名录>、<中国蠓科昆虫名录及其检索表>及其相关资料记载[1-6],整理出安徽省已知蚊类、蠓类分别有3亚科10属59种和3亚科10属27种.蚊类名录:
作者:宋福春;李朝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江苏大学生药学研究小组从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采于江苏大学校内)的叶(JY)、茎(JJ)中分离出108株内生真菌,从中筛选出18株具有抗真菌、抗细菌活性内生真菌,并按照WHO的浸泡法进行了灭螺试验研究.
作者:郭尚彬;陈钧;何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铁路站车的蜚蠊危害是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为寻找理想的灭蠊方法,我们在哈尔滨铁路局特等车站哈尔滨火车站进行了灭效观察.
作者:李欣竹;樊增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对伊维菌素的敏感性差异,为伊维菌素用于白蚁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与伊维菌素溶液处理的沙土接触或用伊维菌素处理的滤纸饲喂,观察白蚁的死亡情况.结果伊维菌素溶液处理的沙土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具较高的毒性,其死亡速度和比例与处理浓度及处理时间有关,当浓度为0.006 25 mg/L时,第10天黄胸散白蚁和台湾乳白蚁的死亡率分别为90.00%和100%;当浓度为0.1 mg/L时,24 h内2种白蚁的死亡率均为100%.与黄胸散白蚁相比,台湾乳白蚁对伊维菌素的敏感性要高得多.结论 伊维菌素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有较强的毒杀能力和驱避活性,可用其开发处理土壤和木材的白蚁防治剂.
作者:郭建强;龚跃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监测了解攀枝花市四害种群、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蚊类监测采用人工小时法,蝇类监测采用捕蝇笼法.结果鼠的年平均密度为0.75%,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51.70%;蜚蠊年平均密度为0.51只/盒,主要为德国小蠊,占53.44%;蚊的年平均密度为6.00只/人工小时,主要是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蝇的年平均密度为1.64只/笼,以家蝇和市蝇为优势蝇种.结论 对鼠、蜚蠊的防制应采取加强卫生宣传以及治理环境和化学药物并重的综合治理方针;对蚊、蝇的防制则应主要采取搞好环境卫生、清除孳生地的综合治理措施.
作者:陈祖华;唐刚;张顺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淡色库蚊对残杀威抗性与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关系.方法 WHO浸渍法检测蚊虫抗性指数;分光光度法检测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结果使用残杀威对淡色库蚊野外品系进行筛选,筛选8代后抗性指数由原来的4.77倍上升至12.07倍.对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分别进行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二者的羧酸酯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高浓度残杀威抑制浓度(100×10-6、10×10-6、1×10-6)下,抑制率敏感品系分别为(93.92±0.65)%、(91.69±0.54)%和(87.03±1.14)%,抗性品系分别为(89.81±0.92)%、(87.41±1.66)%和(83.84±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羧酸酯酶在对残杀威的抗性形成中作用较小,而乙酰胆碱酯酶的敏感性降低与抗性品系的抗性形成有关.
作者:李春晓;董言德;赵彤言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T村村民被红火蚁叮咬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该村环境中红火蚁情况,为预防控制红火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抽查村民户,用一览表问卷调查访谈,了解T村村民被红火蚁叮咬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结果 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28日期间,抽取60户村民有45户发生过被红火蚁叮咬事件,户叮咬率为75.0%.共抽查241人,被蚁叮咬过的有72人,被叮咬率为29.9%(72/241),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岁以上村民的叮咬率>50%.在天气炎热的6月被叮咬人数明显增加.在农田务农或绿化带工作时被叮咬的机会较大,农民、绿化工人的被叮咬率分别为42.3%和28.3%.双足被叮咬的比例高达65.0%,其次为手;临床表现以轻微的痒痛(100%)、红晕(45.8%)、皮疹(78.6%)、丘疹(54.2%)多见,水(脓)疱(33.3%)常见,少见发热(1.4%)和头晕(1.4%)等症状,98.6%的病例自行处理.村中红火蚁蚁巢散存.结论 村民被蚁叮咬的现象近年较普遍,临床表现较轻.应加强农民与绿化工人预防红火蚁咬伤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大科学防控红火蚁的力度.
作者:韩佳音;林立丰;卢文成;易建荣;张巧利;卢秀萍;陈建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三峡库区宿主动物及媒介昆虫的监测,及早发现鼠疫疫情,及时采取防制对策.方法 采用鼠夹法监测室内外鼠密度;采用鼠笼法捕活鼠采其血清检测F1抗体,梳检鼠体蚤查染蚤率情况.结果 2005年共布鼠夹87 327夹次,有效夹84 146夹次,捕鼠1278只,鼠密度为1.52%,其中室内鼠密度为1.67%,室外为1.41%;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在4114只活鼠体上梳检鼠蚤,其中有326只鼠带蚤,共检鼠蚤853匹(蚤种类待鉴定),鼠体染蚤率7.92%,总蚤指数0.207.结论 三峡库区重庆段尚未发现动物间鼠疫疫情.
作者:汪新丽;季恒清;张春华;苏培学;陈亚林;毛德强;焦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并分析河南省永城市2003-2005年的疟疾疫情,为当地的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永城市2003-2005年的疟疾疫情、传播媒介监测、发热病人血检、血清学调查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永城市2003-2005年共报告疟疾病例89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7/万;2004年疟疾发病数比2003年增加13.00倍,2005年比2004年增加3.23倍.位于东部地区的10个乡(镇)发病数占疟疾病例总数的80.22%,学生和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2005年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5.82%,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学生血清抗体阳性率15.31%,媒介按蚊监测捕获中华按蚊154只,未发现嗜人按蚊.结论 永城市疟疾疫情明显回升,形势十分严峻,应加强疟疾防治,尽快遏制疫情上升势头.
作者:张红卫;苏云普;周广超;刘颖;崔晶;王中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瑞丽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东、南、西三面与缅甸接壤,属国家边境开放口岸之一,随着边境贸易和旅游业的开发,流动人口出入境频繁,多种传染病都有可能在该地发生.
作者:陈于文;王瑞国;李轼;杨丽香;李萍;王丕玉;周红宁;吴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06年8月2日,驻门头沟区某工地反映,近期工地工人受到了臭虫(当地称壁虱)的叮咬,全身出现丘疹,痛且痒,个别工人因皮肤搔破而引起感染,严重地干扰了工人的正常生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随即赴现场进行调查.
作者:曹殿起;李龙建;褚民尉;刘英;刘喜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青海省乌兰县各种生境鼠类群落的构成情况,初步判断是否有褐家鼠通过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进入青海西部,为今后的鼠种类变化动态研究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采用夹夜法和笼捕法在乌兰县不同生境捕捉啮齿类,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在不同生境共布放鼠夹1002夹和鼠笼746个,捕获啮齿类动物9种,分属兔形目的狭颅鼠兔,啮齿目的长尾仓鼠、小家鼠、根田鼠、子午沙鼠、五趾跳鼠、小毛足鼠、大耳姬鼠和中华鼢鼠.其中在居民区以小家鼠为主;农田和苗圃以长尾仓鼠为主,子午沙鼠次之;草原上鼠类密度不高,且都呈块状分布.在居民区和城镇周边农田中未发现褐家鼠.结论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通车20多年来,褐家鼠还未在乌兰县沿线建立有效的自然种群.褐家鼠能否沿青藏铁路进入青藏高原腹地,还有待以后长期监测和研究.
作者:鲁亮;刘起勇;孟凤霞;孙继民;林华亮;王君;王祖郧;陈洪舰;何健;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Ⅲ.丽蝇科Calliphoridae(33)绿蝇属Lucilia Robineau-Desvoidy(94)沈阳绿蝇 L.shengyangensis Fan,1965分布:青岛、威海、莱州、济宁.
作者:薛健;展长德;李黎 刊期: 2007年第01期